<h3> <br> 我时常会问自己,最初选择学前教育这条路后悔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在这条路上看到了美得纯粹的风景……<br> 有人说小孩子那么淘气,经常惹麻烦大事儿小事儿一大串你能受得了吗?我想说如果你能够站在他们的位置去感受。那么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人生的路那么长虽然结尾大相径庭但,开端却如出一辙。我们都曾从孩提时代走过,都曾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与孩子相处时,也让自己回到那个与他们相仿的年岁……</h3> <h3> 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沟通,教育的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让人头疼。孩子用他仅有的认知去探索这个世界上那么多的未知。又怎能说他们不懂?有时候幼儿做一件事时,在成人看来是一种破坏行为,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只是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去朋友家刚进门就听到朋友在训斥孩子。原来孩子把墨水倒在了桌子上,朋友见状,立即大发雷霆,孩子自然吓得低着头不敢说话。随着朋友一声高过一声的训斥,孩子终于放声大哭他把孩子抱过来问他:“你为什么把墨水倒的桌子上?”孩子说:“我想看看里面是什么?”她又问:“那你看到了吗?”孩子说:“我看到了。”我问“那是什么呢?”孩子说:“黑色的水” 他也许并不知道自己到的东西叫做墨水。但是他用自己仅有的经验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个结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是他探索且进一步积累经验的过程。<br></h3> <h3>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不断地重复说叫命令语句,“这样做不可以……你应该这样……”,如果我是孩子,我的老师对我说这样做不可以的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呢?为什么这样做不可以。如果我这样做了会发生什么?”而且三岁以后的幼儿开始了叛逆期,他们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不听话,常常你让他做这,他非要做那。你让他往东,他非往西。其实这并不是他们“不听话”,而是他们想要得到老师或者家长更多的关注,这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正常的内心需要。<br></h3> <h3> 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更好的去引导和教育幼儿?<br>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幼儿的想法,尊重幼儿的需要,倾听幼儿的诉说,放手让幼儿探索。站在与幼儿平等的高度,恰当的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包含肢体语言)体态、表情与幼儿交流。这样会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信任感,能够使幼儿感到被重视、被关注,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这样我们的教育和引导才能够事半功倍。</h3> <h3>童心未泯,解放天性;<br>引导创造,激发想象;<br>我是幼师,我是李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