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又端午节,满街飘粽香。传承了几千年的民族节日,带着弥久不衰的特有气息,其生命力深深植根于国人心中。尤其那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一种精神,深深感染并鼓舞着每一位中华儿女。</h3><div> 记得小时候,每逢端午节这天,老家的街坊邻居都会不约而同地在自家门前斜插上艾叶。我和小伙伴们一大早都穿上新衣服,脖子上挂着家中大人为我们精心缝制的形色各异的香囊。我们相约大街上跳着蹦着,各自炫耀着自己,还不时地挤在一起,相互间比比谁的香囊好看,闻闻谁的香囊更香。</div><div> 时至中午,我们不再贪玩,个个疯跑到自己家中,蹭守在母亲身边,坚守着让母亲为我们制作端午粽子。</div><div> 母亲用苇塘採来的新鲜苇叶,将枣儿、豌豆、糯米等原料小心包好成为粽子。那包裹好的粽子,一个个像襁褓中的婴儿有序地摆放在一起,然后就用红黄线再一个个缠扎好,放在铁锅蒸笼里,开始生火,蒸制。</div><div> 厨房里冒出浓浓的柴草烟雾。母亲咳嗽着用粗布衣袖擦擦脸上的汗水,一把扯着我的衣领连拖带拽跑到院子里。当柴草浓烟散尽,改成文火篜后,厨房里便飘出粽子的清香。</div><div> 蒸熟粽子需要时间。借此机会,母亲搬来小凳子,让我坐在她的身旁,向我讲述楚国大夫诗人屈原爱国悲惨的故事。</div><div> 我就靠在母亲的身边,认真地听着。母亲沿着苇叶的脉络讲起屈原的《离骚》,从甜甜酸酸的沙枣讲到了《怀沙》的悲愁心伤,从黄红的缕缕丝线扯到了汨罗河上。。。。。。</div><div> 粽子终于蒸熟了。我的母亲用麻线把粽子三五成串,让我用手提着乘热分给亲人和邻居们尝尝。我撒开脚丫跑着,五妈的,三姑的,二大爷的,四叔的,前邻的,后舍的。</div><div> 我撅着小嘴一趟趟来回小跑,每一次跑回家里总要看看锅里是不是还有属于我的。</div><div> 时至今日,粽子已经商品化了,只要肯付钱,大街小巷及各大卖场都有出售。眼下粽子很好买到,不几日它也许成为滞销品堆积在哪儿。</div><div> 到卖场去,看到粽子的品种之多,花样之繁,加之促销手段的怪异,可谓商家煞费心机。如今商家售卖粽子与促销的手段也似乎有点不伦不类了。有的商家买十斤粽子免费送顾客一提卫生纸,有的商家在播放着贝多芬钢琴协奏曲下,销售人员手持喇叭筒扯直了沙哑嗓子狂喊乱叫。</div><div> 卖场买来粽子的味道,我心理上总感到不及母亲制作的好吃,特别是来自于楚国硬骨之风伴着母亲的讲述,让我吃完粽子后心中总有一番感慨和心灵触动。</div><div> 时下 ,国门大开,中外交流日成时尚。这些年,一些印记着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的灵光,在有些人的大脑中渐存渐失,特别是一些类似“情人节”、“圣诞节”等鬼怪的舶来品掩盖了国人世代流传的真正节日中的文化蕴味。</div><div> 当我们品味端午的时候,只是尝一串粽子的味道,说一声平安,道一声珍重是不够的。</div><div> 我们是一个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的国度,是立于世界不败之林的泱泱大国,应当具有文化自信。 </div><div> 端午节时,我们应该品味那几千年来流淌不息的中国文化的真正内涵,去品尝那浩浩长江奔流不息的气势,去品尝那巍巍长城坚硬不屈的华夏筋骨,品味我们万里疆域几千年来华夏儿女自强不息并一脉相传的爱国主义情怀。<br></div><div> </div><div> 插图由赵明轩老师为本文绘制提供,在此特别鸣谢!风生水起写于潍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