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斯拉夫怀念之旅~塞尔维亚篇

勇民

前南斯拉夫,这是一个我既耳熟能详又遥远陌生的国家。<div>说耳熟能详,是因为早在文革期间我曾读过中共中央“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其中第二评就是“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把南斯拉夫批的体无完肤,一无是处。但到了1977年,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铁托元帅就来华访问,正式恢复了两党关系。我这才明白铁托不是修正主义头子,而是带领南斯拉夫人民与德军浴血奋战,也不屈服于斯大林的打压,创建不结盟运动的伟人。在那个年代,“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这两部电影是人们最喜欢看的大片,我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遗憾的是,繁荣昌盛的南斯拉夫,在铁托去世后不到十年,就四分五裂成了七个小国。上世记九十年代,几乎每天都能从新闻中听到从巴尔干半岛传来的隆隆枪炮声。</div><div>说遥远陌生,是因为我始终不明白巴尔干为什么是欧洲的火药筒?一个好端端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兄弟为什么一夜之间就成了仇敌?曾经的“同志加兄弟”,如今你们可安好?</div><div>满怀对前南斯拉夫的深情怀念,我们一行14个好友踏上了前南斯拉夫五国的探寻之旅。</div><div><br></div><div><br></div> <h3>由于没有直达的航班,我们先落地维也纳,再到奥地利的第二大城市格拉茨。</h3><h3>提起奥地利,人们往往想起的都是维也纳,或是萨尔茨堡,但想到格拉茨的却是奥地利人。因为这个在1164年就基本形成的小城,是欧洲现存的最大的中世记内城,完好地保持着古老的风貌,被称为“欧洲文化之都”。1999年又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奥地利人的眼中,这个城市有着独特的魅力。</h3> <h3>市中心广场,中央的塑像就是格拉茨最受爱戴的君王约翰大公爵。</h3> <h3>位于中心广场的市政厅,是十六世记中期文艺复兴的建筑,高高的连环走廊给人以雄伟庄严之感。</h3> <h3>在老城区,一条条古色古香的小巷,一座座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的建筑,完好保留至今。</h3> <h3>格拉茨大教堂。</h3> <h3><font color="#010101">乘电梯登上437米高的城堡山,登高远望,格拉茨的风光一揽无余。一片片褚红色的屋顶在阳光下秀丽清雅,显出悠久的年代感。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格拉茨却似乎永远跟随着自己的脚步。</font></h3> <h3>木造的时钟塔是格拉茨的地标,建于1712年。时针长,分钟短是它的特色,据说是为了让人们能更清楚地看清时间。1809年,拿破仑的大军攻陷了格拉茨,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而时钟塔却幸存了下来。</h3> <h3>一堵历经沧桑的城墙遗迹,墙缝里顽强生长的青滕,石阶畔昂首翘立的野花,仿佛在告诉我们历史不能被遗忘。</h3> <h3>城堡山上当然会有一座古城堡。因为时间太紧我没有进去参观,留下一点小遗憾。</h3> <h3>埃根博克城堡。这是十七世记奥地利最重要的人物埃根博克公爵的居住地,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辉煌建筑。</h3> <h3>据说宫殿内365个窗户象征着一年的天数。</h3> <h3>离开奥地利,我们开始前南斯拉夫的怀念之旅。</h3><h3>塞尔维亚,是巴尔干半岛的“心脏”,共与8个国家为邻,其中4个是前南斯拉夫成员。这片土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曾经诞生了17位罗马皇帝,包括对西方文明影响极为深远的君士坦丁大帝。1929年,在经过两次巴尔干半岛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里首次出现了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纳粹德国侵略并占领了巴尔干半岛。1945年,在铁托领导下,又重新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遗憾的是,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先后独立。2006年,黑山独立。2008年,科索沃又宣布独立。虽然塞尔维亚、俄罗斯和中国不承认科索沃的独立,但它还是得到了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的承认。</h3><div>南斯拉夫在解体前有25.8万平方公里,约2285万人口。而现在的塞尔维亚只有8.8万平方公里,1065万人口,而且这还包括了科索沃的一万平方公里和160万人口。</div><h3></h3> <h3>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公元878年,意思是“白色之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的重要枢纽,世称站在东西方世界的十字路口。在漫长的城市历史中,曾40次被不同的军队占领,38次从废墟里重新诞生。</h3> <h3>街道两旁的建筑比不上其他东欧国家首都,但也有斯拉夫和东正教的特色。</h3> <h3>这种板楼很像北京八十年代的建筑。</h3> <h3>街头卖花的老妇。</h3> <h3>正好遇上东正教的一个节日,一队东正教徒静静地在市中心的街道上游行。</h3> <h3>队伍中举着的画像是米洛舍维奇,还是卡拉季奇?他们曾是前南斯拉夫联盟和塞尔维亚的总统,都被联合国海牙前南战争法庭定为战争罪犯,但在塞尔维亚还是有人怀念他们。</h3> <h3>这样的游行好像并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和响应,情侣们手拉手旁若无睹地走过。</h3> <h3>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是塞尔维亚最大的博物馆。我们参观的日子博物馆闭馆,只好直接去参观后面的铁托墓。</h3> <h3><font color="#010101">博物馆前的这个石雕纪念碑的本来意义是南斯拉夫六个加盟共和国紧密团结在一起。但是现在这个纪念碑已经完全失去了它的意义,只留下了令人沧然泪下的悲哀。</font></h3> <h3>博物馆后面的铁托墓原本是铁托生身居住和办公的一个花房,是他自己在弥留之际,提出要安眠在这个并不奢华的花房内。每年的5月25日的铁托诞辰日都会有大批的人排起长队,拿着鲜花,来这里纪念这个伟人。</h3> <h3>如今,铁托已经成为经历了战火与动乱的前南斯拉夫人对和平与尊严向往的一个精神图腾。其实铁托并不是塞尔维亚人,他出身在克罗地亚的一个小村庄里。在他120周年诞辰日,有近万名来自前南斯拉夫各地的人们聚集到这个小村庄里,怀念和纪念这个曾经将南斯拉夫六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的伟人。</h3> <h3>铁托去世30多年来,有一千多万人到这里瞻仰这个伟人。我也是从心底里佩服和敬仰他:二战期间,他率领的南斯拉夫游击队,竟然牵制了63万法斯西的军队。而在共产国际运动中,也只有他敢于公开对抗斯大林的大国沙文主义,提出符合自己国情的道路和主张。东欧曾有一个比喻:马克思是上帝,列宁是耶稣,斯大林是圣保罗,而铁托是新教徒。这个叛逆的瓦尔特,不仅保卫了萨拉热窝,也保卫了一个有尊严的国家的独立、自主、主权和领土完整。</h3> <h3>铁托元帅服。</h3> <h3>铁托的葬礼也许是世界上最显赫的葬礼了:有128个国家代表团,31个总统,4个国王,22个首相,11个议长,100多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团都来了。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华国锋与勃列日涅夫并肩坐在一起。</h3> <h3>前往我原驻南联盟使馆旧址,凭吊使馆被炸牺牲的烈士。1999年爆发了科索沃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塞尔维亚进行狂轰乱炸,5月8日凌晨竟然用三颗精制导弹轰炸中国大使馆,造成三人牺牲,多人受伤!历史不容忘记,所谓“误炸”的骗局也终会大白于天下!当然,和平也需永远珍惜。使馆旧址上正在建设欧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毗邻的大街将被命名为“孔子大街”,毗邻的广场也将命名为“中塞友谊广场”。塞尔维亚如今可以说是欧洲对中国最友好的国家了,也是欧洲第一个对中国免签的国家。</h3> <h3><font color="#010101">科索沃战争留下的遗址。这场战争说穿了就是美国一手策划挑起民族和宗教矛盾,然后踢开联合国,利用北约用战争手段去分裂一个主权国家。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8000人受伤,60万人成了难民。南联盟被解体了,俄罗斯在巴尔干最后的势力也被清除了,美国拔掉了在欧洲最后一根钉子。但这场战争留下了更深的民族矛盾,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又会暴发出来。</font></h3> <h3>街头醒目的宣传广告,是号召人们加入塞尔维亚军队吗?</h3> <h3>了解贝尔格莱德,不能错过卡莱梅格丹城堡,位于多瑙河和萨瓦河交汇处,是贝尔格莱德历史最好的见证。卡莱梅格丹是土耳其语,意思是“打仗的堡垒”。但它最早并不是土耳其所建,先有古罗马和拜占庭帝国,之后还有奥匈帝国的占领,又有浓重的奥斯曼土耳其色彩。</h3> <h3>城堡还有一个军事博物馆,包括室外和室内两部分。路边展示的就是户外部分,有不少大炮、坦克。室内部分没有看到,具说有两万多件展品,还有被打下来的美军F117隐型战机的残骸。</h3> <h3>在城堡上观看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处。</h3> <h3>我们去的这天正好是星期天,城堡里人山人海,还有卖各种各样土特产的小货亭,很像北京的庙会。不同的是,草地上到处躺着休闲的人。</h3> <h3>在城堡的一角搭起了舞台,有跳舞和唱歌的各种演出,很是热闹。</h3> <h3>圣萨瓦大教堂。这是除俄罗斯外欧洲最大的东正教教堂,排名世界十大教堂之一。始建于1935年,由于战争的各种原因,直到2003年才完成外部的建筑,现在还在进行内部的装修。圣萨瓦是塞尔维亚东正教的创始人和中世记塞尔维亚历史的重要人物。</h3><h3><br></h3><h3><br></h3> <h3>我在教堂外留个纪念,旁边出现了一对忘情的小情侣。</h3> <h3>拜占庭区建筑的标志是有巨大舒展的穹顶。圣萨瓦教堂主顶被4千顿重的青铜穹顶覆盖,其规模仅似于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圣主教堂。</h3> <h3>我们在贝尔格莱德住宿的四星酒店太有特色了,房间床头上都挂着一幅名人油画,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半夜起床,猛然看到斯大林在盯着你,不知道是什么感觉?</h3> <h3>这是谁?</h3> <h3>离开贝尔格莱德,来到兹拉蒂博尔小镇,参观“木头村”。这是塞尔维亚著名导演为了拍摄电影而建造的村落。这里的一切,从教堂到房屋,从影院到餐厅,卓椅板凳甚至道路,全部用木材打造,漫步其中充满了童趣。</h3> <h3>夜宿兹拉蒂博尔小镇。下榻的饭店。</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个小镇就建在大片的森林中,还有一个漂亮的小湖。有人把这片森林叫做金松岭,因为这里的松树树干在阳光照射下会现出金黄的美丽色彩。</font></h3> <h3>像不像金色的森林?</h3> <h3>森林中的人家。住在这里如同生活在天然的氧吧中,真是太幸福啦。</h3> <h3>放学的孩子们。</h3> <h3>清晨,我和夫人漫步在小湖畔。森林和湖水一片静溋,风静止了,树木的倒影也静止了,好像落入了水墨画中。</h3> <h3>清晨,安静的小镇内空无一人。昨天晚上这里可是人声鼎沸,熙熙攘攘。</h3> <h3>马上就要离开塞尔维亚了,衷心祝愿这个历经磨难的国家永远和平,繁荣昌盛起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