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洲华原标题:往事悠悠三线情</h3> <p>如同所有怀恋中国三线建设老军工一样,曹诗林把在新加坡的儿子带回湖北宜都大山。回忆他们在这里度过的青春年华,儿子曹梦维在这里生活了八年,仍然有着他的童年记忆……</p> <p>曹诗林进厂和其他知青一样,三代人要政治关系清白,从车间工人走进厂部办公室,再送进清华大学,当年238厂来自各地的老知识分子,技术尖子等各类专业人才真是不少,他们都在山沟沟里头一干就是几十年,那年曹诗林听说工厂要搬迁外地,爱人罗萍父母都在宜昌,再三考虑只好留在本地,曹诗林调进市政府侨办工作,无数次把科研及领导人接到238厂,有一种人走心在原地的眷恋之情!</p> <p>在湖北宜都西北角朦胧依稀的大山深处,隐藏着千军万马,好几个军工厂及国防科研院所散布其中。当时这些单位对外是保密的,外人只知道他们的邮政信箱号码,例如5号信箱、8号信箱、14号信箱以及7013,7018,3304等数字编号,神密的氛围笼罩着那片三线山地。</p><p><br></p><p>宜都也是美丽的。你瞧,清澈的、绿绿的清江水与浑浊的长江水在这里汇合交融,一边是清的,一边是浑的,蜿蜒分界线随波浪起伏,不离不弃,清晰可见,可谓泾渭分明,就象用彩笔画上去的,美丽极了,神气极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排左起:何勇(后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洪承阶(曾任238党委书记),李文辅(海军驻厂总代表),陸军驻厂陈总代表,彭雪堂(曾任238厂长)</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5机部王力部长到238 合影 李文辅提供</h3> <p>老军工们说,宜都238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四十九年前9月的一个夜晚,我们乘坐当时的汉宜班轮船,从江汉平原码头沿江而上到达了这里。从此,扎根山沟,转眼就在这里呆了38年直到工厂2004年的搬迁。弹指一挥间,我们一群十六七岁的小青年,一下子变成花甲已过的老人!州华说</p><p><br></p><p>“岭外音书断,经动夏立春。</p><p>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p><p><br></p><p>离开宜都老厂已经13年了。</p><p>我们的老厂,兵器内部系统叫238厂,对外的厂名经历了三次变更:建厂初期叫向阳仪器厂,后来改为华中精密仪器厂,搬迁到孝感后改为今天的华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p><p>今天,我们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沿着曾经的足迹,去追寻那激荡蹉跎的岁月,领悟三线军工献青春的情怀:去感受那艰苦创业的艰辛,重温那段魂牵梦萦的怀念。</p><p><br></p><p>十五公里处的商店还记得吗?多少年了,看到它,感觉仍然很亲切,如老友重逢一般,还是那么朴实如初。仿佛在告诉我,几十年了,你们这群小青年在前面水沟里、稻田边捉青蛙捉鳝鱼的嬉戏情景还依稀可见,就象发生在昨天。</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父子俩今天进这个曾经很神秘的山洞</h3> <p>通往工厂的17公里处正在修高速立交,我们只得绕架果山而行。</p><p>沿山边小道,过大、小水库,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厂职工医院。虽然不能与大城市的三甲相比,但厂职工医院麻雀虽小,但肝胆齐全,全厂数千名职工家属的医疗保健可全靠它了,当然也要为当地老乡服务。还有,二三八厂的第二代子弟们恐怕大都是在职工医院出生的吧?</p><p>印象较深的也许是“韩八年”吧?韩院长在医科大学读了8年,原先是为高干培养的保健医生,没想到大三线一声令下,就到了山沟当上了工厂职工医院的医生。还有一个外科医生“刘一刀”,老中医唐老爷子等,医术都十分了得。</p><p>留给我们印象的还有看病不排队不花钱或花钱不多,也很方便。医生护士也是本厂职工,都认识,和蔼可亲。</p><p>如今的职工医院及周围早已空无一人,断墙残壁,一直静默在此。</p> <p>过了3号岗大门,进入一厂区看到的第一个生产车间就是一车面沙铸工房。墙壁上“学习铁人精神”的标语只剩铁人二字。</p><p><br></p><p>说也奇怪,建厂初期正是文革动荡时期,外面造反、武斗翻天复地,可山沟里基本上是风平浪静,如世外桃园一般,工厂的基建、生产搞的如火似荼。</p><p><br></p><p>老木工房,至今仍然忙碌着。一车间精铸工房。墙壁上“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标语郝然在目,仿佛在向人们叙说当年新三米对空测距机大镜体的造型浇注、干部职工们是如何昼夜不停,攻克难关。</p> <p>附属厂也叫华中机械厂,在照相机、电风扇、枪瞄等民品生产中为大厂立下了汗马功劳。</p><p><br></p><p>围墙里面是运输处的实体汽修车间。在建厂初期,基建用的每一块砖、每一粒砂、在产品投产期的每一种材辅料、元器件全靠汽车一车一车运进厂。当然,职工的出出进进也靠工厂的汽车。记得在建厂初期,厂里还没有大客车,职工家属往返县城宜都全靠解放牌大货车。车厢里用几根粗棕绳隔为几排,人在上面站着,拉着绳子,扶着墙板,一路风尘,45分钟到宜都转运站。以后有了大客车,上车有座位坐了,也要上车先买票了。</p><p><br></p><p>汽修车间对面是很有名气的六层技术大楼。当年技术处、机动处、工具技安、驻厂军代室、运输处、一车间办公室都在这个大楼。现在,技术大楼成了二三八厂宜都厂区办公室、以及云龙机械公司、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的办公所在地。</p><p><br></p><p>锅炉房还记得吗?它可是当年为光学、总装、计量等有温度湿度要求的单位提供暖气的重大特种装备场所。</p> <p>这是二车间冲压工房,这个后续建立起来的冲压工序,为当时的民品生产如照相机、枪瞄产品的零部件的大批量生产解决了大问题。</p><p>现在这个工房是纸箱加工厂的生产车间,进去看了看,工人们正忙碌着,生产井然有序。</p><p><br></p><p>这里是二车间的锻造工房。看到它,立刻使人想起那红红火火、咚框咚框的生产场景,还有那打铁工人的牛气与豪迈。如今,工房斑驳黝黑,悄然无声。不过,在工房大门两侧,长满了绿色的玉米杆,仿佛向人们提示着有关生命的气息。</p><p><br></p><p>赫赫有名的仪器车间。看到它现在的模样,你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当年叱咤风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光电编码器,这个将光信号转换为电数据的关键器件,还有测量光学参数的光具座及平行光管,都是在这个车间研发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的。为二三八厂激光系列产品的上马立下了赫赫战功。仪器车间也是第一个面向市场经济,相对独立的、集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工厂二级单位经济实体。</p><p><br></p><p>这是华中人引以自豪的“华园”。这里不仅是奇花异草,幽香四溢的仙境,也是盆景如画,巧夺天工的沃土,更是三线军工人默默奉献、为国立威的真实画卷。</p><p>华园也是华中厂的产品陈列室。走进华园大门,迈步陈列室,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张巨幅照片。那是1984年4月10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乔石以及湖北省委领导同志,在视察华中厂观看工厂当年开发的几款激光产品时的情景。总书记手持激光测距机观测远眺方的特写,格外引人注目。一种敬意与自豪油然从心中升起。</p><p><br></p><p>干打垒的办公大楼经过40多年的风风雨雨看上去依然厚重帅气风采如初。这是二三八厂党政机关所在地,是全厂的指挥中心。厂部办公室以及厂办、总师办、厂长、副厂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以及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团委等,还有计划处、财务处、销售处、劳人处、科技协会等机关处室就在这楼度过了几十年的日日夜夜。</p><p>二三八厂是在国家进行大三线建设的热潮中于1966年开始筹建、1967年4月破土动工建设的。工厂的主导军品是常规兵器系列中的光电探测产品,由627厂和248厂负责包建。在建厂初期,工厂的主要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及学科带领人都从这两个老军工厂按计划统一调配。从仿制著有“光学之王”称号的原苏联对海三米测距机、成功将自己生产的海三米猎装到我第一艘051导弹驱逐舰开始,到对空新三米的研制、批量投产,到如今激光红外光电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小型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二三八厂从艰苦创业到凤凰涅磐的新生已经走过整整五十年!</p><p>从建厂创业的第一届厂长陈友军厂长算起,到2004年完成工厂整体搬迁的李华雄厂长为止,在几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二三八厂的三千来名职工,在山沟里锻造出了“准时、优质、高效、创新 ”的华中精神,在这聂河区+丁家坪的架锅山麓奏响了“华中厂之歌”。不能忘却,华中人为国防三线建设赤胆忠心献青春、默默无闻献终身、在这山沟曾奋力打拼过的三十八年!</p><p>厂办公大楼如今变成了中交二局张宜高速公路临时指挥部。</p><p>哦,别忘了办公大楼后面是新会议室,工厂的重要会议重要的活动,如职代会、党代会、包括月度生产调度会都在这里召开。还有质量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小型文艺会演也都在这儿举行。</p> <p>办公大楼的对面是2号岗,也是工厂的正门。进了大门就是进了厂区,没有专门的通行证是进不了厂区的。出了大门,就是生活区了。</p><p>我们站在这里,往事联翩,思绪万千,耳边忽然响起上班的军号声,还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雄壮歌声响彻、回荡在这群山之间。眼帘中满是上班的人流,自行车还有摩托车流,从各个方向匆匆奔来,向着厂区的各个岗位各个车间潮水般流去。</p><p><br></p><p>小车库的旁边就是设计所大楼了。二三八厂的科研人大都集中在这里,不为别的,只为产品研制夜以继日的辛勤耕耘。二三八厂是幸运的,当激光应用技术在中国大地刚刚起步的时候就果断地选择了它!从1974年12月第一支异轴式全内腔氦氖激光管的研制成功,到1976年4月中国第一台HQ一101体育用相位式数字经纬仪在华中厂诞生、直到1980年該产品获得国防科工委重大科研成果一等奖 标志着二三八厂成功实现了产品技术结构的华丽转身。</p> <p>曹梦维记忆里:好大的白色大象🐘 小时就这里有个公园的味道,今天感觉它好小哟!</p><p><br></p> <p>前排左起:王士兵副厂长,孟光甫副厂长,朱照安总工程师,刘常委,彭雪堂厂长,陈友军厂长(238首任厂长),陈厂长夫人,彭厂长夫人,陆军驻厂陈总代表,王国安副厂长。</p> <p>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记起朱清风工程师,他对工厂上激光项目所作的进言献策、搭桥引线的作用和贡献是其他人不可替代的。朱工对激光的痴迷与不到黄河不死心的韧劲,使他得到了一个全厂公认的、家喻户晓的“朱激光”的美名。</p><p><br></p><p>华中厂也确实有独特的胆识与谋略,是较早实践厂、学、研相结合共发展模式的企业。华中厂也确实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光学设计、电路设计、模具设计以及软件编程、激光器件制作等各路专家,身手不凡,宝刀未老;新进厂的大学生在师傅的带领下,青蓝相融,飞快成长。</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曹诗林和罗萍在当时鲜花盛开的地方留影</h3> <p>仅手持式激光测距机这个产品,在十多年的研制与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进程中,就获得了如下殊荣:</p><p>1986年,手持式激光测距机获湖北省新产品金鹤奖;</p><p>1987年,获兵器工业部优质产品奖;</p><p>1988年,手持式激光测距机与对海激光测距机双双获得湖北省金鹤奖,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华中厂迎来了第一批外国实习生。从此,华中厂成为全国第一家将激光应用技术实现成套技术转让出口和代培外国技术人员的企业。</p><p>1989年,手持式激光测距机接连获国家科技火炬杯优秀奖、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从此,华中厂一跃成为全国激光产品研发与批量生产的一颗闪亮明珠,来厂学习参观者络绎不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p><p>科技是第一生产力。</p><p>让我们记住这个团队,有了他们,华中厂才分外绚丽精彩!</p> <p>还记得这二层楼小车库吗?在它的右手边曾有一排双丁字平房,那是当年物资处的大本营。如今,大本营及它上面一排保卫处办公室都已经荡然无存。物资处办公室原址,满山坡的野草荆棘,高高的,密密的,已经看不出当年的半点痕迹了。</p><p><br></p><p>物资处所属库房建筑群倒还保留在原来的地方。新物资大楼依然颜值较高。对了,质检处的电子元器件筛选室也在这栋楼里。军工人都知道,军品上所用的电子元器件,都要在这里进行参数测试、老化、再测试再筛选的工艺控制流程,其中的关键件元器件的供应商的选定非得有军代表参与认可。</p><p><br></p><p>1号岗换了模样,有了大门。大门外就是车湾的地盘了。想当年,车湾的新红一队,新红二队,都是二三八厂的蔬菜供应基地。进入1号岗大门的第一个建筑就是水泵房了。工厂的生活用水是国家投资,从长江引水,经枝城水厂的水处理流程后,翻山越岭到达此处,由水泵房进行水的再分配及安全运行管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厂里能有这套房子是多么的幸福</p> <p>龙头泉就在这里!上面有个山洞,洞中泉水终年不断往下流淌。据说,厂址选定这里的依据之一是此地有两个山洞,一是厂区深处的赤云洞,二是这里的龙泉洞。前者符合进山隐蔽的保密要求,后者满足职工家属生存所必需。建厂初期的十来年间,全厂的生产生活用水可全在这儿了。</p><p>那时,这里搭建了一个临时工棚,有一台水泵从洞内往外抽水,周边溢出来的水凊清的甜甜的,沿着小沟小溪欢快流淌。当年的星期天,在龙头泉戏水逗乐、抓小鱼捉螃蟹可是我们的最爱呢。</p><p><br></p><p>现在,让我们一路向西往前走,去看看二厂区。哦,差点忘记告诉你们了,工厂所有厂区的厂房建筑,都是由原兵工部五院设计,由湖北省建二公司承建的。</p><p><br></p><p>厂区的橘子林一角。由后勤部门管理的橘子树林还有很多,每到收获季节,由后勤统一采摘同一分配,免费品偿哟。哈哈,有点吃大锅饭的味道。也奇了怪,厂区这么多橘子,成熟季节,却很少发现有人偷偷摘吃的的现象发生。</p><p><br></p><p>计量处的理化分析室。军工产品,质量第一。所有进厂的金工件材料,在进入生产工艺流程之前,必须要将样品拿到这里做物理性能测试和化学元素分析,出示分析报告。满足规定要求的材质方能投入生产。</p><p><br></p><p>机修车间只剩下斑驳的墙壁、破落的窗户和紧闭的铁门。当年的机修车间负责全厂设备、设施的维护维修,同时也承担产品生产任务。印象中机修的机床品种多且体积大,工人干活吃得了苦,敬职敬业。另外,当年还有一件大事曾震惊全厂:一位姓刘的师傅,不幸被正在操作的立式镗床的镗刀夺走了生命……,凄悲的气氛好久笼罩在干部职工的心头。这是华中厂第一位将宝贵生命留在了岗位上的军工人。逝者安息!</p><p><br></p><p>这里变化真大:原来的六车间竟不见了踪影。我们所见到的,是这棵大树旁的原工房地址上一大堆一大堆的石灰石料似的东西。六车间,你去了哪里?</p><p>二楼曾是计量处的计量器具、仪器仪表鉴定检修工房,一楼好像是设备库房吧。</p><p>生产处的中心库房还是那般模样。这是厂区专司中转、保管、发放在制产品零部中最忙碌的综合零件库房。各车间的生产进度以及产品紧缺件等信息在每天的看板上、异动表上清晰可见。当然,计划员调度员们对生产中的紧缺件及其生产节奏是最清楚不过的了。</p><p>到了仪器车间的产品装校工房。有谁能想到,在这样一排简易的普通平房里,却藏着光机电与高精尖呢!</p> <p>当时颇具名气的光学大楼。几乎所有产品上的光学零部件,从光学玻璃毛坯的切割到冷加工的粗加工、精加工,直到特种工艺全部工艺流程的制作及工序检测、完工检测等,全都可以在这栋大楼完成。</p><p>70年代的十年,光学零件的生产还在一里多外的光学沟老生产基地,到了80年代初,为适应工厂的发展需要,工厂在二厂区的中心地段修建了这栋四层楼的宏大的光学大楼。</p><p>大楼的一、二、三层为七车间即光学车间。后来由于军转民的需要,将七车间分为以军品为主的七O一车间和以民品为主的七O二车间。在二楼还有用于测量光学零件物理参数的光学物理室。四楼是五车间了。</p><p>五车间是电子装配车间,手持式激光测距机的组装测试调试就是在这里完成的。</p><p>光学大楼不仅是职工穿着白大褂工作服的生产车间,也是现代光学工艺技术展示平台,更是出能工巧匠的地方。</p> <p>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也许是产品大会战了。当军品交货时间紧、任务重的关头,厂部会全力组织以总装车间为龙头、全厂通力配合的生产大会战。那时,厂区车间彻夜灯火通明,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通常是几十个小时连轴转,实在太困了,在一边打个盹,又回到岗位。</p><p>饿了,职工食堂的大师傅会及时地将热饭热菜送到车间。华中厂报、广播站会不时播出大会战的及时动态,还有各车间各单位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唯一想到的是如何完成生产大会战的生产任务。人人争时间,个个抢速度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p><p>这些故事现在说起,好象天方夜潭一般,好遥远,不可理解。是啊,当时山沟条件艰苦,文化生活也很贫乏,可是人们的精神状况为何如此这般的正能量呢?大道理讲不出,但至少以下两点是很实在的:一是在那个年代,职工们都有主人翁情结,为国防建设出力流汗再苦再累心也甘,即使是工资不高照样干得欢。</p><p><br></p><p>这是一种使命精神,一种责任,一种自豪感的使然。二是官兵平等,干群关系和谐。那时,工厂的各级干部,包括厂领导、技术工程师们、军代表们,成天与工人师傅摸爬滚打在一起,一起加班加点,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那时,干部们也不搞贪腐,也不搞特殊化,工资是透明的,住房是按工龄的,奖金也是有规定的,大不了多一点奖金系数罢了。</p><p>在理顺气顺的打环境下,有了精气神,扎根山沟锻造辉煌就顺理成章了,对吗?</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238厂子弟学校</h3> <p>具有国家二级资质的计量室,负责全厂计量器具、仪表的计量标准溯源、周期检定、维修、与技术状态控制。</p><p><br></p><p>全厂的工装、模具、夹具、治具等都是由工具车间生产,当然,这个车间也要承担一些军、民品的生产任务。精密模具制造导致热处理工序是工具车间不可缺的特种工艺,还有精密加工机床,例如螺纹磨床、坐标镗床、精密铣床等也是必备的工艺装备。拥有数量可观的精良装备以及一大批能工巧匠,使工具车间干劲十足,外协业务如火似荼,人财两旺。</p> <p>激光产品上高精度的大椎体多棱镜、复杂的石英反射镜胶合件、300MM以上高像质大口径物镜、直径小于3MM的非球面镜等高精尖产品的批量加工能力与工艺技术水平,曾誉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特种工艺的真空镀膜领域,二三八厂光学车间,也曾领略过在部内系统最先应用氧化物薄膜材料、最先尝试电子束反应蒸镀技术、最早实现从单层膜到多层膜质的飞跃的骄人风采。</p><p>如今,工厂搬迁,人去楼空,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光学大楼曾经有过的红火与辉煌,依然能给我们带来不能忘却的记忆。</p><p>带给我们记忆的还有一种对军工产品的热爱与敬畏也是不能忘却的。军工产品是受法律法规所保护的,个人是不能随意处置的,在这方面,工厂有教训且印象深刻。</p><p><br></p><p>从光学大楼往上坡走200米就是八车间总装车间了。这栋丁字形的二层大楼留给了华中人太多的记和荣誉。这里是工厂最核心、最机密的军品总装车间。还有高温,低温,颠簸,变频,淋雨等五项试验室。军品关键零部件以及产成品的五项环境试验、新品样机技术鉴定的可靠性试验也在这里,这也是驻厂军代表和厂领导出入最频繁最关注的地方。</p> <h3>如今,热处理工房已经不见踪影,原先的地址由外面公司租用, 盖起了简易敞篷工房。</h3><div></div><div>这就是很有名气的大机加车间了。大机加车间职工常以敢打硬仗著称,是作风过硬,技术过硬的一支骨干力量。</div><div>全厂的军品金工零件、关键零部件,如镜体、三轴系列等产品都由军代表检查验收。军品关键零件的加工周期之长,误差精度之高,品种数量之多,检验流程之严,是众所周知的。当然,在过去那个年代,加工中心、数控机床还没象今天普及的情况下,大机加的设备能力和能工巧匠们也是项呱呱的了。</div><div>后来随着民品生产的需要,机加车间分为三车间和四车间。三车间也叫小机加,主要承担枪瞄等民品金工件的生产,四车间仍然主要承担军品任务的生产。</div><div></div><div>还有印象吗?四车间的齿轮加工工房。想当年,还在齿轮工房没有落成之前,光学车间就在此地土法上马搞光学另件的试生产。他们在山沟担泉水,用毛毡磨玻璃。不过没干多久,就转移到光学沟去了,毕竟,恒温恒湿无尘的生产条件在临时工棚是无法满足的。</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曹诗林原来办公的地方</h3> <p>从光学沟走下来,厂区的三层办公大楼进入我们的眼帘。生产处、质检处、质管处、外贸产品验收代表室等单位就在此楼办公。六车间办公司在一楼。</p><p>二层小楼的医疗保健室看上去还是那么干净整洁。凡上班时间,都有职工医院的医生护士在保健站值守,职工的小伤小病,打针吃药都可以在这儿解决。</p><p>这儿就是神奇的赤云洞。山洞很长很大。当年工厂勘探选址 ,看中了这个山洞 ,为保密隐蔽需要 ,前期基建时期,在山洞里建起了两层楼房,准备将几个主要军品车间搬进去。后来,战备态势有所缓和,加上附近兄弟厂的经验教训,由于山洞内泉水不断渗透,全年低温潮湿,光学零件生霉生雾相当严重,证明此路不通,多年以来山洞就这样长期闲置着。 </p><p>如今的赤云洞被宜都市酒业藏酒公司租用,且起名为赤云洞山庄。冷藏白酒并出售白酒,还有山洞内餐饮,是该公司的两大特色业务。</p><p>赤云洞内的藏酒间一角,很气派吧?</p><p>即使是大热天进洞参观游览或消费休闲,也要穿上厚厚的迷彩衣哟。</p><p>瞧,老同事们老军工们穿上军绿色的迷彩衣,好神气好开心啊。</p> <p>这应该是三车间的地盘呀,可至今面目全非了,三车间的往日风采没法目睹了。</p><p><br></p><p>这是厂区的二层楼单身住宅楼房,住了不少男单身。记得很久以前的一个晚上,三号岗旁的木工房突然失火,火势很大,附近的职工家属都跑去救火,离这么远的单身听到火讯之后毫不犹豫,拿起脸盆水桶,装上水,火急火燎跑到木工房 加入到救火大军中去。现在想起,一丝感动和敬意油然而生。现在我们到了光学沟。在这里,应该是70年代的光学车间抛光大楼,80年代的十一车间即枪瞄装配车间,现在完全是一副陌生的场景,面目全非了。</p><p><br></p><p>老光学车间最早的粗磨工房,辅料工房,还有对面的丁字平房 ,现在只有原地地址了。老光学沟长长的排洪沟已经盖上,成了平地。整个光学沟被一家宜昌矿业公司租用。</p><p>保存完好的特种工艺大楼还没有被拆掉,谢天谢地。现在的特艺大楼,风采依旧。我们站在工房外,静静地看着它,好久好久,舍不得离开。因为这里有我们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风景,太多的回忆!</p> <p>三线建设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先生产后生活。看完了厂区,现在我们就去生活区去瞧瞧吧。</p><p>这是三层楼的招待所,主要为外面来厂出差的 ,开会的,培训的人员提供食宿服务。当然,建厂初期的招待所是一个干打磊的平房,条件艰苦。</p><p><br></p><p>职工食堂和小卖部印象深刻。当时数百名单身职工就在这就餐。印象最深的是大食堂做的脆皮月饼香脆可口 ,味道地道。还有就是在夜晚給加班的师傅们送去的大鲜肉包和香喷喷的粉条肉丝汤。</p><p>记得刚进厂的头两年,职工食堂搭建在前面不远的排洪沟边上。每到吃饭前的几分钟,刚分配到厂的沈阳工学院的学生们都要在食堂的前面跳“忠”字舞,形成一道磋跎岁月中的特色风景。</p><p><br></p><p>沿着马路往上走100米左右就到了工人俱乐部。这是在以前旧俱乐部原址上修建的,当时可是赫赫有名的豪华建筑。每到节假日,这里彩旗飘扬,人山人海,各种娱乐体育活动相继展开,职工家属踊跃参加,热闹非凡。这又是厂工会的所在地。</p><p><br></p><p>我们眼中的这一大片长满绿色植物的地方,原来是几十栋干打垒的平房,住着单身职工。如今,当年的青年男女们都是爷爷奶奶辈的长者了。</p><p><br></p><p>后期修建的六层单身大楼,尽管人去楼空,但外观颜值依然较高,底气十足。</p><p><br></p><p>这里原来是一排丁字型平房,是最早的单身宿舍之一。1967年刚进厂的那个晚上,我们30多个小青年就安排住在这里。天啦 ,干打垒的泥土墙不说,里面居然还没有粉刷,墙壁上尽是横七竖八的缝隙和凹凸不平的窟窿。最可怕恶心的是三寸长的蜈蚣还有五寸长的老鼠,在灯光的照耀下 在墙缝里爬进爬出,还有大胆的,不时地光顾我们的行军床板。当时工厂用柴油发电机发电,电压不稳 灯泡光亮昏暗且一闪一闪的,好吓人哟。</p><p>从小到大,平原长大的,哪见过这搬阵势?只听见隔壁女生宿舍的惊叫声不时的传来,怕是吓坏了。男生比女生勇敢,拿着鞋底,声声喊打。就这样如此这般地折腾了一个晚上,根本睡不着觉。</p><p>第二天,就有人跑到山上哭鼻子了,想家了,想不在这山沟干了……</p><p><br></p><p>这也是老资格的面对面的两排单身宿舍。记得从西安实习回厂后我们就被安排住在这里。那时学员队伍中有个男青年,仗着个高,还有一身的蛮力,经常欺负小同学,结果引发众怒。我们几个老三届的男生心领神会,揪准机会,突然行动,瞬间灭掉了他横行霸道的威风,吓得他当场认错,写下不再重犯的保证书交到保卫处。</p><p>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现在想起这些,只是好笑,就像小孩子伴家家一样的好玩,还有一点感叹和羡慕当年的雅嫩天真和纯朴。</p><p><br></p><p>久违的四层单身大楼还是那样骄傲地耸立在大路旁。</p><p><br></p><p>全厂职工家属都不会忘却的带有时代斑驳的灯光球场。气壮山河的拔河比赛好象浮现在眼前,拉拉队的加油呐喊声仿佛还能听见,球场上那生龙活虎的矫健身影还历历在目,颇具山沟特色的三线工厂文化氛围还真令人怀念。当然,“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的场景,同样也是工厂放映露天电影如英雄儿女、小花、泰坦尼克号时的真实写照。</p><p><br></p><p>工厂子弟学校教学大楼的飞翔雄姿还是那么诗情画意般溢满我们的眼帘。子校山上是工厂的教育基地。子弟的基础教育,从小学至高中,师资与生源及教学设施都相当完备。职工成人教育如电大、中技也应有尽有。工厂的电视台、差转机房、小足球场以及部分家属宿舍也在子校山上。</p><p><br></p><p>这里也是职工家属最揪心也最放心的地方。揪心的是每年中考,宜都市一中配给工厂十个上一中重点高中的名额,凭中考成绩排序,成绩在前十名的上重点高中,其余的只能上子弟学校的高中了。在这种情形下,家长哪有不揪心之理?放心的是选拨工作基本上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有序,且标准唯一,以中考分数排序。另外,子校教学次序井然有序,很安全,把孩子交给老师,放心。</p><p>说到子校山上,我们不得不想起在那个特殊年代,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同志住在子校山上的那段日子。亲们,还记得吗?</p> <h3>我们来到了向家湾家属区。90年代以前,职工家属住房基本上以干打垒的平房为主,从单间、小一室半,大一室半一直到大二室半,大三室半,规格品种齐全。分房的依据,一是工龄长短,二是人口多少。对于新结婚的,凭结婚证排队等候,轮到了,也只能分一室的,过几年再换一室半的。当时拿个结婚证也不容易,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男女双方年龄相加应不小于52岁。</h3><div>如今,向家湾的平房基本上都消逝了,原址变成了庄稼地,一大片的玉米地绿叶随风飘摆,还有那远处的青山朦胧。</div><div></div><div>不远处的老干部顾问楼耸立在高低起伏的庄稼和蒿草之间 。听说有附近的农民在里面居住。当年可望不可及的老干部顾问楼如今住进了农民,可谓时过境迁,换了人间哟。</div><div></div><div>职工洗澡堂,当时是最豪华,最享受,最得人心的生活设施了。当时的干打垒平房哪有洗漱间卫生间呢?冬天洗澡只能在家烧好热水,然后用一种叫浴罩的玩意凑合凑合了。</div><div>职工洗澡堂每周开放四次,每人次得花5分钱的洗澡票呢。</div> <p>这是向家湾家属区的老式二层住它楼房,也称筒子楼吧?</p><p><br></p><p>干打垒的平房就剩下这么几间了,仔细看看什么叫干打垒的房子吧,快成文物了。</p><p>当年,职工的生活福利基本上是由工厂大包大揽的。例如,孩子出生,有职工医院妇产科,接着有婴儿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而且,包括住房水电燃煤房租费用,基本免费或只象征性收一点儿费。有意思的是,轮到你谈婚论嫁了,你可以申请后勤分结婚房,凭住房单到房管库房领1米5的双人铺板和一套床架,还可以领一张长条桌、2个木方凳子。当然,喜糖喜酒工厂就不会包揽了。</p><p><br></p><p>这儿是粮店,70年代至80年代需要用粮票买米买面,用油票买油。当年三线建设,选址都在偏远山区,整个三线军工厂的生活区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方圆十多里,各种设施应有尽有。大到学校、医院、银行、商店,小到粮店、邮局、菜场、幼儿园,样样齐全,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p><p><br></p><p>也许,大部分华中厂的子弟都在这个幼儿园度过童年时光吧?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儿童如今都在养育下一代的儿童了。</p><p><br></p><p>过了向家湾,尤为醒目的是黄土包的四层家属楼房了。多少人与事,多少记忆,曾经留在了这里?</p><p><br></p><p>在华中厂家属区生活都要搬好几次家。由小房换大房,由平房搬楼房,凭工龄排队拿号,每隔二三年总有一回,累加起来,每家都要折腾好几回。</p><p>由于改革开放的思想大解放,工厂从九十年代开始在家属区修建真正的带套间的正规住宅楼房。这是最早竣工的124栋套间楼房。</p><p><br></p><p>124栋的一楼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被安排为生活服务机构的用房。瞧,这是原来的理发店。工商管理所也好像在它的隔壁的隔壁吧?记得还有一个电器修理部也在那儿吧?</p><p></p><p>以前的邮局,宜都市邮政局派驻厂单位,工作人员是父子俩人,一直坚守至工厂整体搬迁。</p><p></p><p>厂商店是华中厂的商业中心,是特聚人气的地方。工厂的职工都是来自除西藏外的全国各省区。每到星期天,职工们总爱去逛逛商店,总会遇见老乡,同事,领导,朋友,互相打招呼,噓寒问暖,家事国事单位事,说说笑笑,好不热闹,同事们之间像亲人一般。</p><p>真是怀念那段纯朴憨厚、恬淡悠然的日子 。</p><p><br></p><p>职工们习惯称呼它为冰棒房。原因是后勤人员确实在这儿做过冰棒冷饮之类,现在想起,这里曾是孩子们的最爱,花个3分5分钱,买一支冰棒雪糕什么的,放到小嘴里,不开心才怪呢!</p><p>其实这栋楼是后勤处的综合服务楼,一楼是卖菜卖土特产的小卖场,二楼主体是银行。这栋楼的后面曾是宜都食品公司的宰猪和卖鲜肉的一排平房。当时,条件艰苦,吃点肉不容易 ,职工家属往往半夜起床在这排队 ,无论是寒冬还是酷夏。为此,工厂后勤处也想了很多办法,派人派车到外省去采购,运回厂后,供应給职工。</p><p></p><p>124栋前面的平房家属区,记得有个名子,这片家属区叫红旗村吧?当年的“繁华”如今还依稀可见。</p><p><br></p><p>往职工医院方向,马路右手边的三层筒子楼,当年人气也是很旺的。</p><p><br></p><p>冰棒房后面靠山坡的129、130栋七层套间楼房,每套都是三室一厅,面积70多平方米。90年代初设计建造的住宅楼,客厅小,厨房小,卫生间小。尽管如此,能够有资格住进来的,当时都是有20多年厂工龄的老职工了。</p><p></p><p>银行,别看它不起眼,没有像现在都市里银行的高大上,但这里曾经是华中厂的金融中心呢!</p><p><br></p><p>从商店通往3号岗的一条水泥马路,职工们把它戏称为“华中厂的南京路”,你瞧这“南京路”的两旁,133、134、、126、127等栋楼房还真是壮观,大有高楼成排秀,繁花竞自由的气势呢。</p><p>这是躲在134栋后面的二层筒子楼,年代久远了,你住过吗?门球场附近的126、127栋楼房。门球场已面目全非不见踪影,但这两栋楼房风姿依旧,华中厂家属区的地标式建筑的美称非它莫属。</p><p>这里鲜花盛开,呈现一派生机。</p><p>多么熟悉的街景啊!</p><p>3号岗旁的二层楼大家都很熟悉。楼上第一、二层都是单一室的,有厨房但没有卫生间。这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解决新结婚的双职工住房困难而紧急修建的。因为当时在住房问题上欠账太多,许多小两口结婚了几年,仍然住单身宿舍甚至厂区,十分尴尬十分不方便。</p><p>如今,这个二层楼仍然有人居住,同时,宜都远发建筑公司棚户区改造项目部也在这办公。</p> <p>宜都老厂的家属区已经被省有关部门列为并启动了棚户区改造项目。共涉及476户的改造,总改造面达3万8千平方米,所需的三千万专项改造资金已经陆续到位。整个改造项目预计明年即2017年10月完工。</p><p>照片中所显示的是离3号岗不远处的125、136栋正在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加紧施工的情景。</p><p><br></p><p>现在的宜都老厂,还有退休职工、家属共600多人在老厂家属区居住着生活着,大部分人是休闲养老,还有40多人在上班,他们分别在宜都厂区的三个经济实体,例如云龙机械厂、纸箱厂、木工与沙铸加工工房继续发挥着余热。</p><p>据介绍,除了这三个经济实体,老厂还有厂区部分工房工地出租的收入。</p><p>目前,宜都老厂一年总的销售收入超过800万元,可实现利润60多万元。</p><p>今年孝感总厂对宜都老厂的政策是,放开手脚,让老厂更好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食其力,滚动发展,总厂在制度、政策、规矩上对宜都厂区实施宏观指导和监控。</p> <p>这张照片所介绍的是工厂首届工会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代表在灯光球场上的合影。时间定格在1973年6月7日,厂名用的是国营向阳仪器厂。</p><p><br></p><p>1976年工厂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从照片中可以较清楚看到老厂长陈友军,老厂领导、原中央书记处书记何勇及驻厂军代表在灯光球场与全体先代会代表的合影。</p><p>单独点击照片,可将照片适当放大。</p><p>亲们,其中有你吗?</p><p><br></p><p>1976年,光学车间先代会代表在新会议室门前合影。</p><p><br></p><p>1981年12月,69一2坦克激光测距仪样机技术鉴定会在工厂召开。厂领导与会议代表合影。</p><p><br></p><p>部分老领导老同事合影照片,年代与背景不详。</p><p><br></p><p>1984年6月,物资处部分员工在老厂合影。</p><p><br></p><p>1996年,工厂通过国际ISO9001与国军标GJB9001A双质量管理体系现场审核认证,厂领导与质管处部分同志合影留念。</p><p><br></p><p>新时代认证中心国家注册审核员与质管处全体同志在老厂合影留念。</p><p><br></p><p>在老厂的最后一次党代会,二三八厂第七次代表大会,照片中是厂领导与大会工作人员的留影。</p> <p>厂办公大楼前的大合影,照片的主题词是国营二三八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个人)代表大会,时间定格在1973年11月7日。陈友军厂长及军代表坐在中间。照片显示,老光学车间出席代表大会的有:段嗣禄、张振山、李心庭、刘兴海、刘云兰、张彩、许凤琴、喻秀文、万家碧、杨寿仙、尹以林等。</p> <p>二三八厂将在2017年4月迎来建厂五十周年。工厂完成整体搬迁到孝感也有十二年。如今的华中厂今非昔比,在生产经营环境、体制架构、产品结构,包括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无论怎么变 艰苦创业、拼搏奋进的传统不能丢 ,军工人的责任感,国防建设的使命感在新的形势下更应发扬光大。</p><p>现在的年青人看这些文字听这些故事也许不理解,但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却对那段历史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忘不掉的情怀。我们也相信,只要在二三八老厂工作过的,都会有这种三线情结。请相信 ,这不是怀旧,而是一种不能忘却的记忆,永恒的三线军工记忆。</p><p>记忆 我们将永远珍藏,她镌刻在我们心中,永远怀念!</p><p>华中厂从未停滞发展的步伐,新一代华中人正续写着新的辉煌。</p><p>祝福华中厂再次腾飞,紫气再来!</p><p>我们坚信,我们期待!</p><p><br></p><p>谢谢观赏和阅读!</p><p><br></p><p><br></p><p>摘录2016年8月 22日于深圳 洲华文</p><p> 本曹国文化传媒网2018年6月10日随曹诗林重访238厂图文修改再发</p><p> </p><p>由于编辑无法把老照片和文章相应对接 敬请老军工们原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 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238厂 时代,我心目中哥哥能去这里工作,已经很了不起了。在那个讲政治条件的年代,我们向往238.就是在1974年,我刚高中毕业的知青之路,巧遇在黎坪架锅山,同年那个能让我入党的水库刚好在238厂下面。在知青点上,“我哥在238”让我显耀不知多久,经常收工后就去厂里去泡澡,那是哥给我最大的爱和关怀,一有露天电影我们知青搭乘大队拖拉机,一路颠簸也要去观看。当我成为公社知青先进人物后,被238厂子弟学校邀请作报告,厂里不少人知道我是曹诗林弟弟,都过来和我握手,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得瑟!……</p><p>那年月我也是对二三八厂的一个追星迷呢!</p><p><br></p><p> 曹诗平 於 238原址</p><p> 2018.6</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更多精彩文章</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6s5pzbp?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辽宁曹家女孩曹馨木再唱红歌</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68lqvc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双节日每天一穴】吃喝要节制 熬夜最伤肝!3大穴位一碰就补肝!</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4zcp0va?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宜昌市总工会有个管乐团</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45h4qb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走进恩施 亲近曹氏》——走访来凤曹家大院</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3xeisw1?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当洪水滚滚而来 平安而去 宜昌人民不会忘记三峡大坝的功臣们!</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y6djh7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传承家族文化 高唱曹家赞歌</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wrhuksl?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土家族的天井院落</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ugw83i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湖北宜昌曾经有个地方叫做330</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pmhbo7l?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我的父老乡亲!</a></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全国统一销售电话☎️ 4000918519</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eidian.com/?userid=851045356"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立即购买</a></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