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箭镇位于皇后镇东北21公里处,深秋之际,如画般的街道被两旁的落叶涂上厚厚金黄色,绘出一幅美丽秋季美景。1862年威廉·福克斯(William Fox)在小镇附近发现了黄金,从而促进小镇的发展。</h3> <h3> 箭镇坐落在箭河畔,是一个美丽的小镇,人口不足二千。</h3> <h3>箭鎮每一個山頭都是上帝的調色板,世界各地的顏色估計都是從這里流過去的!</h3> <h3>瞧!如此豐富的色彩真是只有上帝才會調校!藍天下的雪山映襯著七彩的山林!</h3> <h3>你能數出這片山頭有幾種顏色嗎?</h3> <h3>鎮上的道路全被這些美麗的黃葛樹覆蓋!秋天,小鎮是金色世界!</h3> <h3>这里的主要大街白金汉街(Buckingham St)是此地坚决保存当年繁荣景象的最好证明。古老的建筑立于街道两旁,汇集着各色商店和餐馆。您可在博物馆取一份老建筑目录,花一个下午徜徉在箭镇独特的历史之中。<br></h3> <h3>一个多世纪前,这里发现了金矿,淘金者蜂拥而至,使这里成为新西兰著名的淘金地。 据介绍,先后有8000华人来到这里,占矿工的百分之四十。 政府对当年的华人居住区进行了保护,并用中英文作了说明他们当时的生活十分艰苦,就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h3> <h3>紐西蘭政府重視保護這些歷史,專門派人維修保護這些房舍。並建立展板,描述當年華人礦工的生活和工作。</h3> <h3>當年的華人礦工就住在這些低矮的房舍里,中等高度的人簡直無法站直身子。</h3> <h3>這些像是人住的嗎?是豬圏還是柴房?</h3> <h3><br /></h3><h3>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第一代中国移民奔赴新西兰,先后有四千人,他们来自广东省沿岸,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多为家庭穷苦之人,因靠近英殖民地香港的港口,为他们漂泊海外提供便利条件。第一批华人淘金者来到南岛小镇Arrowtown的时候,淘金热已经在那里兴盛起来。 背井离乡,去新西兰实现淘金梦。按说他的要求并不高,准备打拼五年,每年攒下二十新西兰镑,赚够一百镑,就体面的回到家乡。那时一百新西兰镑等于三百块大洋,在中国是相当可观的一笔财富。若待在家乡,他祖父一辈子也看不到这些钱。</h3> <h3>懷著美夢來到這裡卻發現生活的殘酷!在這么惡劣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下,捱出頭的有幾個?當年曾有一艘船運送幾十個華人礦工遺體回國,誰知道一場太平洋風暴把活著的十幾個華工和幾十具遺體吞噬了!</h3> <h3>那个年代,受歧视的华人,犹如一只小绵羊,在猎人的皮鞭下,熬着苦日子。一八八一年,新西兰出台"人头税",想留在新西兰,每人要交纳十新西兰镑。这个政策只针对华人,旨在限制华人人口迁入。这不是个小的数目,即使这样,也未能阻止华人移民的涌入。随后人头税涨到一百新西兰镑,这笔钱在当时是巨款,需要三、四年辛苦劳动,才能积攒下来。之后新西兰政府继续出台政策,限制劳工家属入境,限制华人女性入境。对于战乱时期团聚而来的华人难民,每户要支付保证金及安家费。穷困的华人家庭,拿出全部家当,并借钱凑齐巨款。交钱之后,他们得到的只是两年居留权,期间出生的孩子,必须送回中国。</h3> <h3>箭河缓緩流過箭鎮,帶來多少夢幻又流著多少血汗吞噬多少生命?</h3> <h3>朋友駐足在那些描述當年礦工生活的展板前久久不能釋懷!种族间的歧视、矛盾,似乎是历史疾风暴雨中的呻吟,痛定之后,人们总会有清晰的理念,给予历史正确的说法。时至今日,移民仍是世界话题,种族歧视也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只是歧视得更隐秘、更婉转些。</h3> <h3>箭鎮—美麗與哀愁共融的金色小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