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

梦回吹角

<h3>芒种的日子里,驾车来到了乡野,在合肥到淮南的公路上,我想看一看成熟的麦田,看一看人们割麦的场景,可是除了公路两侧毗邻接踵的高楼以及一家挨着一家的厂房,我没有看见芒种里的麦收。</h3><h3>记忆里,芒种前后这段日子是乡下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节,上年种下的麦子终于迎来了丰收,麦田里到处传递着收获的喜悦。可是城镇化工业化的飞速扩张,已经将留在脑海里的那个画面完全覆盖了,在我驱车50多公里来到了长丰县的吴山镇,顶着炎炎烈日徜徉在吴王墓前才看见了已经收割过的麦田,空旷的麦田里只剩下了贴在地皮上的麦秆,新的农作物还没有种下。</h3><h3>吴王,杨行密是也,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长丰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唐朝追谥他为吴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吴孝武王,其子杨溥即帝位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杨行密是合肥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h3><h3>吴王的女儿百花公主是一位孝女,在其父去世后,除了当年守孝百日,以后每逢清明等节日都会来到墓前祭祀,追念父恩。百花公主还修建了一座庙宇,长期供奉其父,这座庙宇就是现在的吴山寺。百花公主去世后,人们感念她的孝心,将她的巾帼衣物葬于吴王墓侧,是为公主坟,静静地陪伴着吴王。向一位当地人打听,说是百花公主的坟早已平掉了,只留下了政府给竖的一块墓碑。走在弯弯曲曲坎坷不平的田埂上,几经寻找,终于在离吴王墓两百多米远的一个水塘边看见了一块黑色的方形墓碑,上面写着“百花公主之墓”几个字,可惜的是历史没有留下这位孝女的姓名。</h3><h3>离开了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返回合肥的路上去了郊外的三十岗乡,依然没有看到我想看的麦收场景,倒是路旁一排房屋墙壁上描绘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我,这些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视野的场景是那样的熟悉而亲切,因为这都是我们这一代人曾经经历过的生活呀,于是一一拍了下来,算是对一段岁月的重温吧!</h3><h3><br></h3><div> 《逸周书时训解》月令七十二候之芒种</div><div> 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div><div> 初候,螳螂生。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div><div> 二候,鶰始鸣。鵙,百劳也,《本草》作博劳,朱子《孟》注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故《埤雅禽经》注云伯劳不能翱翔,直飞而已。《毛诗》曰七月鸣鵙,盖周七月夏五月也。</div><div> 三候,反舌无声。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後形亦藏矣,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