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县庆祝四九暴动九十周年纪念活动

追梦神游

<h3><br></h3><h3>接到吉安县委的邀请函,感有无比兴奋。因为在父亲的回忆录中,至关重要的农民暴动,就是官田的四九暴动。1928年农历四月初八的夜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支毫无训练的农民队伍,在夜间排着队,拿着佯作武器的各式农具,向当局流窜到八都垅,抢劫农民的国民党散兵发起了进攻,一举拿下被占领的地盘,并缴获了四支步枪,取得了暴动的胜利。‘四九’暴动公开后,农民有了自己的第一支武装。当年父亲虽然年轻,但在暴动的组织过程中,被任命为青年队长,勇敢地参加了暴动的全过程,这是父亲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实践。</h3> <h3><br></h3><h3>1983年,在党中央和军委号召老干部多写回忆文章的感召下,父亲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江西吉安西区四九暴动简记‘’。可见四九暴动对父亲的成长影响之深,父亲对这段经历铭记在心。</h3><h3>我们兄妹三人决定赴吉安参加纪念活动,想通过到实地走访,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父亲,理解和认识当年革命群众的舍身忘死精神。</h3> <h3>2018年5月26日,早九点,火车抵达了吉安站,老朋友吴汉武(吴吉盛之子)亲自去车站接我们,并尽地主之谊,带首次来吉安的人在吉安市步行街转了一圈 ,留下了珍贵的合影。从左至右:林小平(林德明之女),张萍芬(嫂子),何黎辉(哥哥),郭鹏武(妹夫),吴汉武。</h3> <h3>邀请的与会人员基本到齐了。中午参会人员首次聚餐,照片从左至右:何燕红(妹妹)、郭鹏武(妹夫)、吴汉武、张萍芬(嫂子)、何黎辉(哥哥)。</h3> <h3>首次见面,怕张冠李戴,不报个人姓名了。</h3> <h3>大家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觉得似曾相识,因为我们的父辈们都参加了官田四九暴动,是老乡,更是战友,我们觉得相互间没有距离感,相聚甚欢。</h3> <h3>晚上,我们下榻在吉安县庐陵宾馆。</h3> <h3>饭桌上结识了彭林将军的两个儿子,即彭延平、彭津平,不觉感慨万千。父亲在回忆录中曾经提到彭栋材(即彭林)在长征路上的救命之恩。那是1936年走在西康草地的路上,由于多日无粮,饥饿难耐,父亲只好去找模范团政委,老首长彭栋材(原红六军团保卫局局长)帮助。见面后,父亲未曾开口,眼泪先流,彭政委立刻明白父亲的心思,叫警卫员给了两碗粘粑。就是靠这点粮食,父亲战胜了饥饿与死亡,走出了草地。见到这两位兄弟,真觉得格外亲,他们的父亲是我们父亲的救命恩人哦。大家一起合影留念,记下这个值得珍惜的时刻。</h3> <h3>5月27日(阴历四月初九),纪念活动正式开始。</h3><h3>天空阴沉,不时下着小雨,使纪念气氛显得更加肃穆。全体参会人员乘五辆中巴,9点30分赶到官田乡举洲村。纪念活动正式开始前,先参观了有关暴动的介绍展板,进一步了解当年党组织在暴动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红六军团在吉安地区的组成和成长。</h3> <h3><p>(1)参观展示材料</p><p>吉安西区红色根据地</p></h3><h3>吉安西区位于吉安县西南部,受赣西特委和湘赣边特委在组织和工作上的双重领导,表明吉安县属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二七’会议后中共赣西南特委和西路行委、河南临时前委和总指挥部等机关驻扎西区永阳、横江等地,一度成为赣西南革命运动的领导指挥中心,取得了九打吉安和中央苏区反‘’围剿‘’永阳战斗等重大顺利。</h3> <h3>吉安地区行政区划图</h3> <h3>赣西特委及吉安县委,赣西苏维埃政府发展示意图</h3> <h3>党的‘八七会议’后,吉安县党组织关系示意图(1927年10月)</h3> 吉安地区的农民运动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如火如荼,甚至发动了九次攻打吉安的武装斗争。父亲全部参加了,并发扬了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使他从精神到身体都得到了考验和锻炼, 为他事后自觉加入红军打下了坚实基础。 <h3>官田暴动中共西区区委(暴动委员会)书 记:曾山、委 员:周冕、肖之铎、王庭、肖仕梅等, 陈明钧、夏芳訓(此二人为井冈山工农红军特派员)</h3> <h3>官田(安塘)籍开国将领和部分老红军</h3><h3>彭嘉庆中将、彭林中将、肖望东中将、张太生少将、彭家株、何宣泰、林德明、何善远、李生奇</h3> <h3>吉安西区各乡镇开国将领和老红军名录</h3> <h3>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组织机构表(1932年1月 - 1933年5月)军长:李天柱 萧克(后)、政委:王震 蔡会文(后)、</h3><h3>参谋长:谭家述 李达(后)、政治部主任:李朴 袁任远(后)</h3> <h3>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成立(1933年6月)图表为红六军团的组织结构图,领导班子为: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震,参谋长:李达、谭家述(后),政治部主任:张子意。1934年6月,根据中革军委指示,湘赣省军区在永新县沙田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原红八军改编为十七师,湘鄂赣苏区的原十八军改编为十八师。</h3> <h3>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原红八军改编为红十七师,湘鄂赣苏区的原十八军改编为红十八师。照片依次为:任弼时、萧克、王震。</h3> <h3>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从永新牛田村出发西征</h3><h3>图一:永新县牛田村红六军团秘密集结地</h3><h3>图二:红六军团遂川横石召开西征动员大会</h3><h3>图三:遂川县横石红六军团西征纪念雕像</h3> <h3>图一: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路线图 </h3><h3>图二:红二方面军成立时序列(1936年7月)</h3> <h3>图一:红六军团西征示意图</h3><h3>图二:贵州省印江县木黄红二六军团会师地</h3><div><font color="#333333">1934年10月,向贵州施秉县大庆地区转移时,第50团与军团主力失去联系。部队在贵州山区一集镇时,参谋长欧阳家祥发现一张报纸交给彭林,细心的彭林发现上面关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的消息,当即与团长郭鹏决定寻找贺龙部队。 10月 23日,在贵州印江庙王山与贺龙的红三军会合,几天后,又与六军团主力会师。</font><br></div>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示意图<br>1934年11月26日,红二、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领导下,遵照中共中央电示, 在大庸建立了以任弼时为书记的中共湘鄂川黔临时省委,以贺龙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治委员的湘鄂川黔省军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正式建立。<br> <h3>(2)官田暴动旧址修缮落成仪式</h3><h3>在官田乡举洲村举行了官田暴动旧址修缮落成仪式。市委常委肖玉兰、县委书记李克坚、彭林将军之子彭延平、王庭烈士之孙王宗民共同为官田暴动主要领导人铜像揭幕。</h3> <h3>铜像高高耸立在举洲村的小院里,庄严,肃穆。他们表情凝重,坚毅,犹如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勇士,让人肃然起敬。我们的父辈就是在他们的组织和号召下,不顾家庭父母及乡亲们的疑虑和反目,坚决跟党走,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暴动运动。<br></h3> <h3>的确,五位主要领导人中有四位均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早早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成为革命烈士,只有曾山同志活着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分别是:肖仕梅、周冕、肖之铎、王庭。</h3> <h3>何家村村支书何斗凤也赶来参加纪念活动,和我们在塑像前共同合影。从左至右:何燕红、张萍芬、何斗凤、何黎辉、何额红、郭鹏武。</h3> <h3>非常荣幸能够认识王庭、肖之铎及肖仕梅烈士的后人们,因为他们曾经是父亲投身革命的启发者和引路人。他们经常深入农村,向年轻人宣传革命的道理,促使父亲摆脱了封建思想的羁绊,毅然决然离开家庭,投入到革命大熔炉里。照片上从左至右依次为:王庭烈士之孙王宗民;肖之铎烈士之侄肖世同;肖仕梅烈士之侄肖汉善。</h3> <h3>家乡的亲属也冒雨前行,到现场和我们相聚。人群中还遇到了去年红六军团后代西征时在吉安结识的吉安县武装部肖部长,大家在一起合影,重叙昔日的友谊。</h3> 和我们一起照相的是我们江西老家的两个侄女,春媛(左一)和招媛(左四)。 <h3>(3)吉安县纪念官田暴动九十周年座谈会</h3><h3>10:30分,全体参会人员到彭氏宗祠,参加‘’吉安县纪念官田暴动九十周年座谈会"。解芳云县长主持,出席座谈会的有:吉安市委常委肖玉兰;县委书记李克坚;市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左家法;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陶建华等,以及应邀从各地来参加纪念活动的老将军、老红军后代的代表。</h3> <h3>会场左侧就座的有张太生将军的后代,彭林将军的后代及林德明的后代等。</h3> <h3>会场右侧就座的有何宣泰子女及彭嘉庆子女等。</h3> <h3>面对主席台的是吉安县各部门出席座谈会的人员,可见县里的重视程度。</h3> <h3>谢芳云县长主持座谈会,首先让市党史学会理事会刘来兴发言,介绍了当年官田暴动的全过程,以及该农民暴动的革命意义,对吉安及江西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br></h3> <h3>彭嘉庆将军的儿子彭涌及林德明的女儿林小平作为当年参加四九官田暴动人员的后代代表在大会上分别发言。尤其林小平发言最后用美丽的歌喉在大会上唱起江西民歌‘’红军阿哥你慢慢走‘’,用委婉动听的歌声结束了发言,博得参会人员的热烈掌声。</h3> <h3>县委书记李克坚讲话</h3> <h3>市委常委肖玉兰做总结发言</h3> <h3>座谈会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在彭氏宗祠门前合影。通过座谈,我们真实地体会到父辈们在党的教育下,懂得了只有革命才能有出路。他们在斗争中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下去。</h3> 中午在吉安县官田乡人民政府吃了便餐,就出发去参观了。哥嫂及妹妹、妹夫在大门口留下合影一张,也算是回了一趟“娘家“。 我也在官田乡人民政府大门口来一张,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登政府的门吧。 <h3>(4)参观暴动旧址</h3><h3>下午1点,参会人员乘车前往官田暴动旧址-五里亭参观。1928年5月27日(农历四月初九),在中共吉安西区区委的领导下,官田、举洲、赤陂、敖城和永阳等地的700多农民,手持梭标、乌铳等武器,在此亭(长山亭)召开誓师大会,袭击了隐蔽在天坪山进行抢劫活动的当局散兵十余人,缴获步枪四支及手榴弹若干。‘四九’暴动贯彻了中共‘八七’会议精神,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夺取反动武装,拉开了吉安西区土地革命的序幕。</h3> 我和燕红在暴动旧址说明处合影,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我们沿着父亲的足迹,来到他青年时期参加的第一次武装暴动地,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父亲当年的勇气和胆识,冲破家庭的束缚,自觉走上了革命道路。 <h3>原五里亭已经坍塌,不复存在了。这是在原址复制的五里亭(长山亭列宁亭),以期教育现代青年,懂得并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h3><div>这里就是九十年前,在共产党号召组织下的农民青年在这里集合,发动武装暴动的聚集地,父亲被任命为青年队队长。</div> <h3>(5)红色标语</h3><h3>随后,参会人员赴浬田镇清水村参观红军留下的红色标语。村里到处都有红军遗留下来的标语,且保存完好, 让我们十分震惊。我们来到南山公祠,看到几条醒目的标语。</h3> <h3>南山公祠内看到的标语‘’夺取南昌‘’。</h3> <h3>村里一座房子的墙上有一条清晰的标语,‘’白军弟兄打土豪分田地‘’。</h3> <h3>浬田镇党委书记向我们介绍说,该村是一个有500年历史的古镇加红镇。据统计,该村记录在案的红军标语有200多条,是不可多得的红色财富。现在的工作重点有两项,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掘及保护红色标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宣传。</h3> <h3>我们认真聆听党委书记的讲解,深深被红军当年在该地留下的标语所吸引。当年红军在此地如火如荼地开展革命斗争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而时空的流转已经近百年了。这些标语依然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热血沸腾。</h3> <h3>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我们这些后来者也要留下自己的身影,加入渐行渐远的红军队伍。</h3> <h3>吉安县党史办曹小凎主任与我们同行,他说这个古镇是重点保护单位,不仅要保留和修缮具有江西建筑风格的古宅,还要采用特殊的科技手段把标语保护起来。这项工作已经引起各级机关的重视,估计到2019年就能初见成效。</h3> <h3>(6)罗石冰铜像揭幕仪式</h3><h3>罗石冰的半身铜像坐落在罗家的庭院中,面对自家的房屋,这是罗家的荣誉与骄傲。</h3> <h3>下午3点,与会人员赴万福镇井头村参加罗石冰铜像揭幕仪式。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卢秋如主持。县委书记李克坚和罗石冰侄子罗锦泉共同为铜像揭幕。<br></h3> <h3>罗家的老屋至今无人居住,门口有木制的对联 ,右侧:放眼求真理庐陵播火种万里风雷驱腐恶,左侧:捐躯为革命铁骨葆初心一腔热血化霓虹<br></h3> <h3><font color="#333333">吉安地区党组织创始人</font></h3><h3>罗石冰,1896年出生于庐陵县延福乡大安井头村(现吉安县万福镇井头村),是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的早期负责人,吉安地区最早的马列主义传播者和党组织创始人。为吉安地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建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1931年2月7日在上海英勇就义 ,是著名的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h3> <h3>罗石冰生平大事年表1896年10月出生于庐陵县延福乡大安井头村1924年2月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h3><h3>1925年6月上海总工会工作 1926年1月回吉安建立党组织织 1926年4月任江西地委书记 1926年12月任吉安地委书记 </h3><h3>1927年8月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h3><h3>1927年10月任福建省福州市委书记 </h3><h3>1928年3月赴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h3><h3>1930年秋从莫斯科回上海,任山东省青岛市委书记 </h3><h3>1931年1月上海东方旅社参加会议被捕,2月上海龙华牺牲</h3> 我与罗石冰半身塑像合影一张, 钦佩他为革命不怕流血牺牲的奉献精神。 <h3>(7)告别晚宴</h3><h3>一天的纪念活动顺利进行,活动内容充实,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晚上六点,参会人员再次团聚在一起,向吉安县领导表示谢意和相互之间道别的时刻到了。井冈山干部学院的丁仁祥研究员对吉安四九暴动做了进一步的诠释,并大力赞扬红六军团在吉安地区对革命事业做出的不朽贡献。林小平再次助兴,高唱‘’红军阿哥你慢慢走‘’,那如泣如诉的歌声让我们沉浸在依依惜别之情中,切实地感受到红军撤离苏区时,战士们心里承受的那种恋亲人、恋故土的情伤。</h3> <h3>5月28号,游览井冈山</h3><h3>上午,官田乡领导安排我们去井冈山游览。在路边硕大的井冈山红旗下,大家一起合影,小王(右一)是乡里派出陪同我们的年轻人 ,司机师傅(左三)名字忘记了,工作极热情。他们的陪伴,让我们轻松愉快的游览了井冈山的主要景点,谢谢他们。</h3> <h3>军号已吹响,我们是革命的后来者,在军号的感召下,一定要不忘初心 、继续革命。</h3> <h3>(1)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h3><h3>该纪念堂位于革命烈士纪念陵园内,大门上方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员长1987年视察井冈山时为陵园题写的。纪念堂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面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是毛泽东1946年为革命烈士题写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的名册。哥哥和妹夫依仗有体力,爬到顶峰,合影留念。</h3> 我也不甘示弱,也爬上了高坡,抵达了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门前。 <h3>大厅内,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栩栩生辉。</h3> <h3>(2)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周一关门,修整。无奈在大门外集体留下一张倩影。</h3> <h3>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建筑面积很大,很气派。</h3> <h3>(3)毛泽东同志旧居(1927年10月-1929年1月)</h3> <h3>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座雕刻。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塑像栩栩如生。石碑上的文字应该选自毛泽东的著作 - 井冈山的斗争。哥嫂合影一张。</h3> 我也来一张, 表示对毛主席的崇敬。 <h3>(4)中国共产党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旧址 毛泽东同志旧居</h3><h3>茅坪毛泽东同志旧居是一栋普通民房。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和贺子珍常在这里居住和办公。毛泽东同志便常在这房屋的右后间居住和工作。在这里,他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也设在房屋的中厅。毛泽东同志多次在这里主持召开党、政、军会议,研究部署根据地的各项工作。</h3> 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br>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成立于1928年夏,王佐任主任,邓允庭任党代表,办公地点设在这幢民房厅堂内。防务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一是召集联防会议,确保根据地内的安全;二是组织军民打土豪筹款子,调配红军物资;三是组织修筑哨口工事,建设医院和挑粮运动;四是建立递步哨,沟通根据地的联络等。它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br> <h3>半天的游览很快结束了,小王安排我们去了名叫‘家乐福家乡菜’餐厅就餐,让我们品尝了井冈山的名菜。究竟是什么,记不起来了,但是印象是很好吃,典型的农家菜哦!官田乡黄招勤书记,何斗龙村书记都在家乡等我们,我们不能久留,饭后就下山直奔家乡-濑石村。</h3> <h3>下午四点,赶到家乡村口时,上梅花村的林小平已经到了,意外的重逢让我很高兴,在村口何家村标志墩处合影一张,留作纪念。其实上梅花村和何家村都在官田乡的管辖范围,所以黄书记安排我们两家返乡客在何书记家就餐,上梅花村的领导也在。何书记请我们吃了一顿典型的江西便餐,我们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谈笑风生,十分开心惬意,有宾至如归的感觉。</h3> <h3>29日清晨,伴着鸡鸣起床了,在朦胧的雾气中欣赏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十年前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现在已经旧貌换新颜了。家家户户的三层小楼拔地而起,而且已经解决了上下水和太阳能热水洗澡的问题。这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片有山有水有阳光的地方,让我们城里来的人羡慕不已,还是家乡美哦。</h3> <h3>几乎是同一地点十年前的照片,眼前的房屋阴暗,低矮。池塘也没有安装防护栏,对孩子们的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在这片热土上,同样的蓝天,同样的绿水,不同的是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自信的笑容。</h3> <h3>村里没有变的是我家的祖屋。这栋历经风雨超过百年的老房子,依然傲立,没有坍塌,是父亲的在天之灵护佑的结果。父亲在这里出生,并渡过了童年。青少年时期,在党组织的关怀教育下,父亲接受了革命思想,积极投身农村革命运动,最后毅然决然离开家庭,参加了红军,成为党的人,从此义无反顾地跟党走,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这栋房子能告诉我们太多父亲的故事,墙上还有父亲当年革命书写的标语。每次看到它,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和亲切感。</h3> <font color="#333333">还有保留至今的旗杆石。 据说是濑溪何氏禄公第十世孙何文旭于康熙庚午年在广西阳朔县乡试中举而予以表彰竖立的石柱。</font> <h3>村里没有变得还有何氏宗祠,仍旧那么宏伟,巍峨壮观。</h3> <h3>家乡没有变化的,还有这棵大柏树。这棵柏树的影子一直萦绕在父亲的记忆里。父亲少年时常在柏树下和池塘里玩耍。这棵树就是家乡的标志。父亲到晚年,总思念家乡,记忆中最鲜明深刻的就是大柏树,使我们对它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该树叫侧柏,又叫扁柏,树龄已经有350年了。2013年明确该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种。</h3> <h3>天刚放亮,我们就上山给爷爷奶奶上坟去了。我们有些不孝,相隔十年才来祭拜。但我们心中一直牵挂着爷爷奶奶,对他们充满感激之情。因为是他们给了父亲生命,是他们在当年生活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持送父亲上学堂,让他接受教育,使父亲早早接触了新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h3> <h3>哥哥代表我们全体后辈跪拜爷爷。</h3> <h3>与尚建在的大哥(何享林 ,左二)在何氏祠堂前合影。十年前几乎在同一个位置和两位堂哥、一位堂弟共同照相。十年之间,两位亲人相继离世,这变化让人惆怅,真是岁月不饶人啊。</h3> <h3>为答谢老家亲属及乡亲们对我们的盛情接待,我们在乡里选择了一家餐厅,邀请大家来聚餐,用以表达谢意,共叙友情。何斗风书记参加了聚餐,虽然有些人叫不出名字,但大家都是村里人,来了就是客。<br></h3> <h3>大家边吃边谈,有说有笑,其乐融融。</h3> <h3>餐后大家聚集在餐厅门口合影,记住这次难得的团聚。不论男女,不论大小,排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的根在这里,我们不会忘记家乡,忘记家乡人。</h3> 大哥家的房子也今非昔比了, 妥妥的三层小楼,我们住的非常舒适、愉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h3>按照老家的习俗,家里来客人不仅要放鞭炮表示欢迎,以通知邻里,还要准备丰盛的饭菜接待客人。大嫂给我们准备了地道的江西家乡菜,还特意杀了一只母鸡,炖了一锅鲜美的鸡汤。大嫂的手艺让我很震惊,不紧不慢准备出一大桌饭菜。父亲是吃江西饭菜长大的,对我们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饭菜,我们自然入乡随俗,做一次贵客,品尝家乡的吃食了。</h3> <h3>大家围坐在一起,不仅有我们,村里的亲属也来就餐。我们吃着家乡菜 ,喝着自家酿造的米酒,做了一次地道的吉安人。照片中站立者是我们的侄女,何红媛。和我们兄妹的感情最深,因为她十几岁就从吉安到北京,照顾爷爷奶奶(我们的父母),在北京生活近10年,直至老人们离世。这次得知我们要回老家,她将小儿托付给别人照顾,自己从广州返回家里,以协助母亲安排我们的食宿。我想只有具备血浓于水的亲情,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从心里感激她,感激她母亲-我们的大嫂。</h3> <h3>狂风大作,大雨倾盆,线路中断,停电了。仍旧阻止不了大家大碗吃肉,大碗喝酒。举着手机聚光,吃的大汗淋漓。<br></h3> <h3>30号清晨,早饭后散步到村口,站在何家村的标志墩,有些念念不舍。意外惊喜是何捷建经过近10多个小时的开车夜奔,从广州终于赶回来了,若再晚一小时,我们就已返回吉安,失去了见面的机会。这种炙热的乡情,让我们很感动。与何捷建(红媛的哥哥)多年没见面,在村口与何金红妹及何捷建合影,留下珍贵的纪念照。</h3> 留恋这个何家村,我们兄妹们围着这个标志墩来了一张。 没有我合适的位置,那就高高在上,不和他们凑热闹了。 <h3>赶到吉安庐陵宾馆时,黄招勤书记(右三)和何斗龙书记(右一),以及多年未见的吉安中医学院的何教授(右二)已经等候多时了。他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离开吉安,尽地主之仪,向我们最后道别。哥嫂与他们合影留念。午餐后,正式结束了我们在吉安的活动,哥嫂返回石家庄,我们三人奔九江,与老朋友谢勇武见面。</h3> <h3>30号下午2点上火车,6点就到九江了。老朋友刘建军已经到车站,送我们参加谢勇武召集的接风晚餐。谢勇武举办的晚餐规格高、人数众,感到受之有愧。和林小平在九江再次相遇,真高兴。参加聚餐的都是谢勇武的朋友,多数是红军后代,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交流中轻松愉快,林小平再次引亢高歌,给大家增添不少乐趣。为认识的新朋友,大家合影留念,希望将来还有交往的机会。<br></h3> 九江庐山游览<br>这次吉安之行,既然去了井冈山,俗称阳山;也应该游览一下庐山,俗称阴山。<br><h3>31号清晨,天气阴沉,大雾遮天。尽管如此,不能浪费时间,好歹有索道览车,乘车上山是最好的选择。我们爬上了庐山。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不小的瀑布。有一首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佐证: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惜我们没有下到谷底,看不到瀑布的全貌,也就没有李白的那份激情了。<br></h3> 这块不起眼的石头,仔细看一下,发现是毛主席的墨宝“登庐山”, 立马合影一张,留个纪念。 <h3>要想看仙人洞 ,没有体力爬山,就必须乘索道缆车了。庐山含鄱口索道全长898.29米,是庐山有史以来第一条游览索道。索道集游览、观光、代步功能于一体,是通往大口景区最理想的交通设施。</h3> <h3>含鄱口海拔1286米,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的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吸尽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br></h3> 含鄱口是神州九大观日出之一。含鄱亭,望鄱亭等处为最佳地点。 <h3>终于看到仙人洞的标志了。进到里面不觉大跌眼镜,那里有仙洞,更无仙气。有的是佛家弟子的捷足先登,把这里变成他们抽签、算命的场地了。</h3> <h3>毛泽东题写的诗词镌刻在石壁上,提醒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轶事。《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作者: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h3> <h3>石松堪称匡山一奇景。在人称‘’蟾蜍石‘’上有一株苍松,名为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做拥抱态。其枝枝针叶,密密层层,翠翠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迎风挺立,千万年不倒,充分展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br></h3> <h3>庐山博物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芦林湖畔,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芦林一号(毛泽东同志旧居),毛泽东庐山诗词苑深受喜爱,成为庐山旅游、休闲、接受教育的重要场地。</h3> <h3>庐山博物馆</h3> <h3>博物馆内毛泽东的大幅照片 </h3> <h3>美庐,也是上庐山必须该去的地方,因为这里是蒋介石、宋美龄多年喜欢居住的豪宅。这里的展品翔实,值得一看。</h3> 蒋介石的笔迹<div>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 </div><div>宇宙继起之生命 生命的意义在创造 蒋中正</div> <font color="#333333">中国现代史上著名女性《宋氏三姐妹》</font><div><font color="#333333">宋霭龄(1889-1973)为孔祥熙夫人(中)<br>宋庆龄(1893-1981)为孙中山夫人(左)<br>宋美龄 ( 1897-2003 ) 为蒋介石夫人(右)<br>这是她们在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时合影</font></div> <h3>上图:蒋介石与宋美龄用餐 下图:蒋介石和宋美龄在院内合影</h3> <h3>宋氏三姐妹到医院慰问伤员</h3> <h3>1961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手写的李白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赠给庐山党委。</h3> 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一步一个台阶的慢慢走,怕伤了膝盖,更怕腿软了摔跤,就得不偿失了。 看看这两口子在庐山上的倩影,自然和谐,与大自然混为一体。 <h3>经过3300个台阶的折磨,我们终于从山顶下到了谷底,看到了三叠泉的真面目。庐山三叠泉瀑布被称为“世界上最壮丽最优美的喀斯特瀑布”,为古今登庐山的游客必到之地。三叠泉瀑布总落差为155米。有“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的说法。三叠泉高崖险峻,峡谷幽深,集名山大川雄、幽、奇、险于一处,有原始质朴自然之美景。我们看到了三叠泉,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三层,水从五老峰的悬崖口飞流直下,经过三层阶梯,卷着浪花,奔流咆哮倾泻落入深潭,场面壮观,震撼心灵,不虚此行。<br></h3> 燕红已经累不可支,在最后的一百米,坐上了滑竿,舒舒服服地下山了。 这次吉安远行,收获斐然。吉安老家旧地重游,深深被家乡的亲情所感动,已经认祖归宗,确认自己是吉安人了;在井冈山,再次得到心灵净化,坚定革命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庐山,欣赏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总之,江西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不仅涌现出许多文人志士,还养育了众多的革命奇才,他们从井冈山发展到延安、西柏坡,最后赶考进了北京。我们的根扎在这片热土上,不会忘记父辈生长、战斗过的地方,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期望,只有一句话:我们还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