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龙泉沟位于郊区旧街乡保安村,约半小时车程。提前一天上网搜索景点,熟悉路线,确定行程。</h3> <h3> 砂石砌筑的窑洞,青砖铺就的院落,田间耕作不可缺少的犁耧耙盖,秋收谷物时使用的木制扇车,碾磨米面时常用的石碾、石磨、对臼……知青大院再现了20世纪 70年代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务农为荣”的生活和劳动场景。</h3> <h3> 都说龙泉沟的龙口是个“天然氧吧”。一路拾级而上,呼吸雨后清新的自然空气,听布谷声声,鸟鸣啾啾,沐浴阳光,放松精神,充分感受山里的气息和氛围,接受“森林浴”的洗礼。</h3> <h3> 蓝天的映衬下,近旁一棵大树绿意葱翠,孤独而立,整个画面无拘散发着它的独特。要求随行“摄影师”务必拍出一张精品。</h3> <h3> 这张为手机拍摄,虽不能如单反一样实现前景虚化等,但从构图来说,基本满意吧!</h3> <h3> 这张吐糟半天,树的景致没拍全也就罢了,犯如此简单的错误——人像摄影构图禁忌之一,即“人物头上长树”!不过,“摄影师”振振有词,美其名曰,叫“人景合一”。</h3> <h3> 想拍摄一张“飞起来”的作品!第一步:人蹲低一点。 第二步:把相机感光度调到尽可能大。 第三步:把相机设定为光圈优先或者全自动状态。 第四步:听口令配合跳起,准备起跳的时候即开始连拍。可能配合不够默契,也可能性格里文静的一面多了些,始终“张扬”不起来。几番折腾,也没一张成功地“飞起来”。作品不满意,但情绪倒挺快乐!</h3> <h3> 大千世界,每一种生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小精灵”的世界也精彩。小心翼翼地近前,聚焦,放大,去感知另外一个奇妙的世界!</h3> <h3> 远离大路,行走在山梁,一路登高望远,心境豁然。山里的不知名的野花开放着,把大山印染得五彩斑斓,别有雅韵。</h3> <h3> 整座山土壤显酸性,颜色为红棕色,据说为低产的土壤之一。</h3> <h3> 循着“嘎嘎嘎”沙哑的叫声而去,拐弯处几只鸭子悠然自得地踱着步晒太阳,很快随一位“领头大哥”游入塘里。乡里的一切似乎都是新奇而美妙的。</h3> <h3> 对岸可见三三两两悠闲的垂钓者,“钓胜于鱼”,于纷繁俗事之中脱身而出,享受钓时的那份淡然、沉静,体悟弥漫自身周围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想自是一番不一样的体会。</h3> <h3> 知青大院外圈养或散养了各类名目的家禽野味。火鸡还真是头一次见到,体型硕大,喉下垂有红色肉瓣,背稍隆起,浑身闪耀多种颜色的金属光泽,时不时会发出一种难以描摹的怪状声音。</h3> <h3> 家常小菜,还算爽口!</h3> <h3> 天公作美,头上的云彩绚丽如诗、奇幻似梦,是大自然在天空中挥洒的写意画,是一道充盈变化、不可复制的风景。返程一路举着相机,唯恐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h3> <h3> 半日小游龙泉沟,抛却烦恼,放松心情。此聊作整理,算是零星存录迢迢岁月里的美好点滴,是以记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