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大致阐述下我归纳的"豆荚"式学习方法。<br /></h3><h3> 哲学学习是为了培养人的精神。如今我们每天都遇到很多感性杂多的认知,理性碎片式的思考,如何归纳所得,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这两年我结合所学,总结了一个学习方法,有助于我们形成文化认知体系,对培养自己的文化秉性非常有意义。</h3><h3> 一、物理特点:</h3><h3> 一个毛豆一般有三个豆荚,每一个豆荚对应一个坑,学习就是不断往这三个坑中补充认知的过程,豆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饱满起来,最后形成一个饱满、成熟的毛豆。我们需要提前预设每一个坑的性质是不同的;三个豆荚组成一个毛豆,把整个毛豆看成一个人成熟的认知体系。</h3><h3> 二、主要目的:</h3><h3> 一是对碎片化认知的系统整理;</h3><h3> 二是培养自己的认知体系;</h3><h3> 三是有助于培养个体的文化秉性;</h3> <h3> 三、基本演绎:</h3><h3> 参照下图,演绎按照从下往上,从能力到精神的顺序。</h3><h3> 一是从人的能力的角度来分析,人的能力由"才能、德性、审美"三部分构成;</h3><h3> 二是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能力区分为"理论理性、道德实践理性、诗意理性"三部分;</h3><h3> 三是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哲学又区分为"自然哲学、道德哲学、诗意哲学"。</h3><h3> 四、三个哲学分支体系内的内容:</h3><h3> 分支体系内的内容,是通过书本学习往"豆荚"内充实的认知。你服膺于哪位哲学家,就充实谁的思想。比如道德哲学,你拥趸朱熹,那么你就充实"理学"的思想。以下充实的内容只是构筑我的分支体系的思想内容。</h3><h3> 一是自然哲学:马克思的自然哲学思想。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的著作都要读。</h3><h3> 二是道德哲学:王阳明的《心学》体系。《四书》、《传习录》、《大学问》都要读。</h3><h3> 三是诗意哲学: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与中国传统诗意文化的综合。</h3><h3> 五、说明:</h3><h3> 一是为什么按照此内容拆分。从传统哲学"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研究境域出发,参照西方古典哲学对人的认知能力的划分。 </h3><h3> 二是仅从便于分析的角度,我把人的能力拆分成三个部分,并从能力开始,演绎为理性、哲学,但是在经验生活中,这三部分是相辅相成,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关系,不可拆分的。</h3><h3> 三是为什么由能力再向上的演绎是为理性。因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动物只有感性并依感觉反应而行为,而人在感觉的基础上还能对感觉的现象进行思维,以至形成概念,由此认知事物并构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是理性的范围,理性区分了人与动物,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理性。</h3><h3> 四是为什么的由理性再向上演绎是为哲学。按照黑格尔的观点,哲学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矛盾集中体现的时代精神的概括,是对人性升华过程中道和法的探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