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马中是我的母校,也是我工作30多年的地方,对它说没感情,那是假的。回顾这三十多年的变迁,我不由的想写点什么。可在如今这个浮夸的社会,谁愿意你自曝家丑呢。<br></h3><h3> (一)</h3><h3> 我是1981年从马畅高中毕业考出去的。几年后,又回到母校的时,已成了一所规模甚大的初级中学了。自1986年2月调入马中,至今也可以说是马中的老人了。经历了七位校长,可以说前四位校长,一步一步把马中推到了新的高度。从宋校长来到之日,马中的运势开始逆转。记得在教师第一次例会上宋说:马中这面洋县西部的红旗希望慢慢倒下来,当时很多老师觉得这位宋校挺谦虚的。因为在他到来的2007年之前,马中是洋县唯一所农村省级示范初中,是汉中市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成为周边县教育部门及学校常参观学习的地方。宋校的来到,要保持已有的荣誉和成绩,不下点气力就很容易走下坡路。没想到后来的事实验证,宋校早已胸有成竹,质量下滑是必然的,只是提醒老师们不要惊奇而已。</h3><h3> 我还是从调入马中以后说起吧。那年任马畅学校的王福民校长,听人说我是一个不错的小伙子,工作踏实,勤奋好学,趁倪家学校混乱之际,把我活动到马畅初中。而当年位于马畅学校后面的高中,也于1984年因高中撤并,办成了一所纯初中。在我进入马畅学校之后不久,王福民校长调入了县城书院初中任校长,后来成为教育局付局长。王调走一直也未认命校长,由教导主任主持工作。半年之后就与后面的马畅中学初中合并。1988年新校舍完工后,初一、初二全部搬迁到马畅中学,马畅学校的校舍成为后来马畅中心小学。</h3><h3> 合校后的朱元兴校长还算一位知人善任的好校长,当时在校学生一千人以上,最多时达1300人,成为马中的校长和老师是很多人的选择。对教师而言,马中是一所平川学校,教学不努力就随时面临被调离的压力;对校长而言,就人数规模是仅次于书院初中的大校。后来成立谢村区教育组,朱被认命为区教育组组长,派来了一位曾经高中时的老师冯治安为校长。冯校长虽然爱贪小利,但比较而言称得上一位勤勉严谨的好校长,学校一路风生水起,轰轰烈烈,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当时自己年轻,教学也肯钻研,深得冯校器重。曾教授过英语、语文和政治,让我担任文科组长,私下里征求我意见,想推荐我任学校教导付主任,由于本人对“当官”没啥兴趣,看不惯折腰使权贵的嘴脸,更何况在改革开放以后,多少人绞尽脑汁想上位,不会有人求着你来当官。后来也因校长与支书不和,冯校长与五间初中校长对调,黄志顺校长成为马中新的掌门人。</h3><h3> 黄校长常黑煞着脸,不了解的人,有些怕。这里要多说几句,马中发展他功不可没。不知什么原因,黄与冯也斗了两个回合,当黄第二次回到马中时,马中的发展才进入稳定期。1994年秋,调冉福强任教导主任,1995年秋又从东韩调侯小成同志为付校长。由于侯是黄的学生,黄上了年级,精力明显不足,一切工作放手让侯大胆搞。这一时期,马中的领导团队最具活力和凝聚力,黄既是校长又是支书,三人啥事一说就成,学校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如当时的中国政坛,虽然李鹏是国务院总理,但经济管理大权由朱荣基操刀,是他把邓小平理论逐步变为现实的。因此公正地说,没有朱总理的大胆尝试和改革,也可能中国今天依然会摸着石头过河,不管人们怎么评价朱总理,但我始终认为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有能力的总理。其实马中的发展,与朱多年任国务院付总理治理国家极其相似,虽然功是李鹏总理的,因李的存在,朱只能当下手,而马中当时的情况如出一辙。黄的放手,与侯的能干有机结合,加之冉的勤勉踏实,为侯后来任校长时大胆尝试改革夯实了基础。黄与侯特殊的师生关系,也为黄赢得了更多的社会荣誉,“汉中市十佳校长”、“陕西省农村示范初中”都是黄任校长时取得的。这给黄添分不少,成为当时洋县有名的老校长,一直到58岁才退居二线。一方面说明黄是一位懂管理,知人善任的老领导;另一方面也说明千里马还是需要伯乐大胆启用的。尽管侯任付校长多年,荣誉的光环本应早早让位的黄,直到2000年才让侯登上正位。自然侯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老师,一直到黄退休过了两年,才不太情愿地回家养老。但在我看来,黄称得上一位好校长,马中的发展,什么时候都会重重地记上一笔。</h3><h3> 侯的激情、随和,常与老师打成一片,担任校长后,大胆实施分层教学,对老师能者多劳,也给创造机会,让能者多得,评优晋级,一切以教学业绩为导向,适度照顾年老教师,大胆锻炼启用青年教师,压担子、指路子,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学校管理风清气正,领导以身作则,带班带课。此时已晋升为付校长的冉福强,常年承担重点班英语教学,加之学校青年优秀教师大批涌现,各科教学成绩蒸蒸日上。不管从规模,还是教学业绩,马中都堪称是洋县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h3><h3> 侯主政前后,负责顶层设计,冉负责贯彻落实,又提拔了三位年轻能干的小伙子为各科室付主任,真应了火车跑地快,全靠车头带。另一方面,学校也舍得教学投入,鼓励教师教学研究,支持教师参加赛教,充分发挥县、市级教学能手的引领作用,马中的教育教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后,初中专不在成为考评的重点,而以洋县中学前700名每年录取人数作为评比标准。马中一年一个新台阶,2006年被洋县中学录取103人,创造了马中最辉煌的记录。就是差一些的年份,也没下过50人。</h3><h3> 马中人性化的管理,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吸引了周围的学生,2004年秋季,五间初中不得不撤掉。马中的发展过程,使周边的初中撤的撤,并的并。最早吞并的是回龙初中,1992年又吞并了倪家初中,在2006年之前,马中的人数一直控固在900人以上。2004年秋,冉被调到外校任校长,又从别校调入了三位付校级领导,侯校为了一验真假,让两位付校长和工会主席都上九年级,结果多龙治水,导致教学质量大滑坡,也让别校作为笑柄,果断睿智的侯校,马上从八年级抓起,许愿完成任务去北京旅游。那一年,老师们卯足了劲,侯校也积极做好老师们的后勤保障,2006年中考成绩一出来,超额完成任务,而且创造了马中历史一中录取之最,九一班65名学生仅有两名学生未被洋县一中录取,中考一中上线103人(这一年一中向全县招1200人,其他年份都是拔700人),侯校兑现了诺言,老师们也留下了出外旅游最美好的记忆。2007年,老师们更是精神百倍,再接再厉,一中再次被录取82人,真正成为洋县第二大初中。2007年秋季开学后,侯校甩开膀子想再创佳绩时,却被调入了县城边的纸坊初中任校长,马中的辉煌也算画上了句号。</h3><h3> 侯从任副校长到离开马中,前后在马中13年。这13年也为后来马中质量稳步而不止于出现大滑坡夯实了基础,难怪后来多位校长、付校长都非常认可马中教师的敬业和责任心。</h3><h3> (二)</h3><h3> 2007年10月,到任的宋天明校长,前文已说过,是马中的转折点,一改过去侯校亲民随和的姿态,摆出一副强权唯我独尊的架势,管理上等级森严,校长只抓权和钱,所谓的中层以上大多脱离一线教学,要么带几节不考也不查的课,以应付上级检查,校长课表上安排有两节,但从来没上过。好在教导主任倪红花很扎实,多年形成的良好风气,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扎实工作。加之社会外部环境也较为宽松,重奖谈不上,但达标还依然兑现,而且老师中考后也可以出去看看。老师们的工作热情虽无法和以前比,年级组长扎实敬业,也能积极为辛苦付出的老师们请命,洋县一中由过去每年70多人退守住每年四五十人。宋校也深懂,没有质量保证,生源必然减少,随之而来的是自己手中的钱会变少。虽然质量严重滑坡,但每年中考完毕报喜时,由过去全县前三变成了西片区第一,依然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之强权受到老师们抵制时也不在咄咄逼人,在五年任期即满时,积极活动调离马中,保全了自身。但不得不承认,宋校治人手段还是很高明的,特别是让领导们听命于他,让人看了也佩服几份。</h3><h3> 2012年4月份,陆含林成为马中的新掌门人。比起宋校的强势,他又是另一副嘴脸,见人三份笑,不和任何一个老师翻脸,气量也大,与宋校时跟老师蹬鼻子上脸的事很少发生,老师也明事理,人家当官为的孔方兄,自己只要轻松了就成,自己的工资不被人吃,让人家闷声发大财吧。所以在陆校五年任期内,很少谈质量,每年也就徘徊在三四十人,加上政策性倾斜,一中分配40人左右,每年对外宣传都是一中录取80人左右,人们也都见怪不怪了。</h3><h3> </h3><h3><br></h3><h3><br></h3> <h3> (三) </h3><h3> 2017年10月进入马中的现任校长,其实早在2004年,由五间这所被撤掉的中学调任马中任付校长。2005年与其他几位付校级领导一同上毕业班,记得2005年汉中市第一次联考,他与几位代课老师创造了全市语文成绩第一的喜人战绩,上报时还被年级组从平均分中减掉了五分,够牛的!可当年中考时语文竟然名落孙山,是各科当中最差的,也让马中玩了一回蹦极。就是这样一位由教导主任晋升为付校长的人物,被侯校从此弃之不用,其地位在马中连当时的主任都不如,当了八年付校后,最后下了大气力,宋主政时才被调任另一所百十人的初中任支书,后来又成了那所学校的校长。两次因管理过程强权霸道被老师煽耳光,实在待不下去了,才花大价钱调到马中来。应当说他的情况老师绝大多数是了解的,只是现在成了校长,不变的是笑面虎,变了的是身份和牛气。记得来校后的第一次例会上,一波王婆卖瓜自夸,就让老师们顿生厌恶,还唯怕老师们不知他被人殴打的光彩,在会上推说别人被老师殴打,是他怎么请求上级不要处分那位老师,听的很多老师心中暗笑,不知廉耻的东西!</h3><div> 其实我与现任校长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只是看不惯他的言行,更瞧不上他的人品,这里绝对没半点嫉妒或仇视在里面。众位看官从下面几件小事上,你自己去判断好了。</div><div> 私利当头。上学期召开教代会,出台了教师奖惩方案,但又怕通不过,会上反复解释,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但在表决时,还是担心老师们反对。奖惩方案里,只是针对代课老师,没有后勤和领导该怎么办。因此表决时,竞让主持人以不同意的请举手,即就如此,还有十多人举手。可结果也没说通过,也没说没过,对于与会仅有四十人参加的这次教代会,形式上可以给上级交差了。另外在会上,还自行拟定了,正校级离任后,不管上不上班,绩效都不受影响。大家听听,自己还没离任,先给自己撑开保护伞,再联想到刚到任时,确定学校岗位设置时,先定一个管理岗,堵住别人说他不带课,可行家要问,过去可有管理岗?当然他是校长,大权在握,想怎样就怎样。拿着职称工资,那个初中学校设管理岗,以前没听说过。为了自己着想,出差报销也由过去县城15元,提到一次补助60元,老师们有机会出差吗?那张奖惩报销单,行家一定能看出明堂。今年县上分给马中一职中66人,只完成了51人,能奖励吗?而且自他以下,除了代课教师每人奖励60元,其余全是大大小小的所谓领导,看了这份报销凭据,你做何感想?</div><div> 独断专横。每次参加教师例会,他的讲话就像在声讨罪犯,对学生讲话也是这副腔调。而且开会时间不固定,想啥时开就在广播上一通知,搞的老师们紧张兮兮。上学期期末考试,严格监考,交叉改卷,这些我认为不可非议,那位不希望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呢。可毕竟人和人的想法不同,对那些严谨惯了的老师,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而那些头脑灵活的老师,相互放水,与人方便,自己也方便。结果今年开学,依据奖惩方案对上学期各科成绩进行兑现,以成绩是否进入全县前七为标准,前七奖,八名以后罚。这个标准公平吗?放到前几年,标准不高,轻易达标,可经过陆校几年的忽悠,老师厌教,学生厌学,八年级升九年级时,是全县集中改卷的,相对公平,马中学生的成绩都位于全县十七名之后,七年级是学校由任课教师自己改,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科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大幅度提升,可要达到前七,不下点功夫还真有点难。结果绝大部分老师没达标,九年级除历史老师受奖外,其余全被罚。按规定退一个名次扣五元,最多扣五十元,用罚的钱再奖给达标的老师。这下老师们炸锅了,因为受罚的只有统考代课老师,不带课自然不受罚,代课老师们能同意吗?学校骂声一片,但既然要奖要罚,有老师就建议领导率先垂范,成绩大多受罚,领导也有责任,应从自己罚起,老师也认可。可是任何建议在校长看来都是不能接受的,你代课没达标,不罚你能罚我吗!不是老师被罚了,有怨气,而是奖罚不明,扣老师们钱可以,学校应当拿出一定的数额,真正起到激励先进。如果是老师不努力,按规定处罚老师们也不会有意见,不管罚钱多少,老师也都能接受,只是觉得,拿老师的钱再奖老师,学校的公用经费明确可以奖励的,一学期舍不得在老师身上花一分钱,到时侯几十上百万也不知哪去了。还想方设法扣老师们的工资,能起到奖励的作用吗?</div><div> 自以为是,常以恫吓为能事。人作为自然界的主宰,不能以牺牲其他生物为代价,这已成了人类的共识。可我们这位“能干”的校长,自己是最优秀的,别人没有发言权。谁乱说话局里就要处分谁,似乎他当校长后,教育局是专为他服务的,想想就好笑!自去年开始,双普双高验收,今年精准扶贫检查,会上一布置然后就声明,工作给安排了,谁出了问题谁负责,然后在夸大严重的后果,至于扶贫你怎么去,生活怎么办,不谈也不准你问,课不能失误。大部分教师是贫穷的,要到几十里之外去家访,查看扶贫档案,办法自己想,安全也自己负责。至于老师们有不同意见,不征询也不准你说,乱说就要给你定罪名。亲们,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这样唯我独尊!真让人受不了。</div><div> (四)</div><div> 其实,马中是一块文化的热土,具备教育发展的良好基因。自古以来,马畅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洋县西部的文化重镇。父母大多重视孩子教育,地处平川,周边学子热心向学,聪明伶俐;其次,近年来,马畅各类补习班众多,仅次于县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洋县县城之外别校所不具备的;再次,马中地处城洋交界地带,这几十年来,教师进的多,出的少,不像有些学校年轻人一露头就想进城,很多安家城固的老师也不愿离开条件较好的马中,稳定的师资队伍,为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因此,办好马中教育,只要校长稍有点人文关怀,多想一点调动老师们积极性的策略,教学质量就会稳步发展。</div><div> 笔者是土生土长的马畅人,参加工作35年来,33年就在马中工作,1994年,书院初中的校长就想调我进城,只是自己的狭隘和自卑不想进城,这件事也被一些学校的校长大肆在教师会上说道。因为当时要进城得脱多少关系,人家调你去都不去,意在鼓励老师们好好干,有了成绩就会有人找着要你。所以长期待在马中,主要原因是离家近,历届校长也看得起自己,多年奋斗在毕业班,至少不下25年,不敢居功,但马中的发展,自己也是见证人。我想每个在马中学习、生活、工作过的人,都期望它一直辉煌下去,可看看老师们内心的愤懑和懈怠,明天的马中会如有些人想的那么美妙吗?</div><div> 马中是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初级中学,多年来屹立不倒,不像周边大部分初中为招不到生而发愁。过去规模想当的学校,现在大都百十名学生原因固然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侯校为马中训练了敬业和担当的一大批老师。自1996年汉中市首届教学能手评选到2016年,马中有12名老师被授予市级教学能手,除四位调出,而且绝大多数都有过两次以上获奖经历,目前依然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县级能手更多,只是因为领导的变动;另一个是根据马中的实际,班级多学生也多,积极推进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宋和陆任校长时都依然坚持着,而现任校长到任后,全盘否定,虽有双普双高验收的因素,但这与国家政策并不违背。让优秀的更优秀,让基础差的先夯实跟基,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教师教学积极性,也有利于学校整体成绩的提高和发展,这也是几十年来,马中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马中辉煌时期,被外校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经验是,领导带班代课,而今天校级领导几乎不带课,中层很多也是象征性地带几节课,很多老师也以不带课为荣,成绩能不下滑吗?而在百十人学校呆惯了的人,又总喜欢否定别人,那么就让事实来说话吧!</div><div> 丰子恺说:“有些动物主要是皮值钱,譬如狐狸;有些动物主要是肉值钱,譬如牛;有些动物主要是骨头值钱,譬如人。”</div><div> 有骨气的人有所不为,“不为五斗米折腰”,自食其力,不愿意低三下四地去求人,更不会不择手段地攫取地位与财富,而是坚守自己的信念,安贫乐道,在坚持自己的信念中享受人生的欢乐,这是我一直秉持的做人底线。<br></div><div> 教育的本质是培育有骨气,志存高远的人。笔者并非清高自傲,看看现在的教育生态,免不了心寒。可我依然坚定,五千年文明史并不会因几个跳梁小丑而改变历史的轨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