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最早听到马嵬驿的名字,是在我小的时候。那时,父亲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走街串村,作个小生意贴补家用。一次回家后父亲对母亲说,马嵬镇的集市如何大,猪羊牲畜价与附近比较如何等等。在这样的闲聊中,我第一次知道在东南方向的兴平,有一个地方叫马嵬。</h3> <h3> 后来,在西安上学时多次回家路过马嵬镇,透过车窗在不断向后匆匆消失的景色里,目睹马嵬镇的街景和田园风光,加深了我对马嵬的印象。参加工作后,单位组织参观马嵬坡杨贵妃墓的春游。那用砖箍砌的圆圆的坟茔,是杨贵妃的衣冠冢,到底尸身何处谁也无法说清楚。</h3> <h3> 前几年,一个退伍军人自己筹资加上政府支持,把马嵬镇北边的坡地,修建成具有关中地方民俗风格的旅游景点-马嵬驿。一时间那里人山人海,车流拥堵,周边田地变成一个个停车场。马嵬镇与马嵬民俗村进出路口堵塞是经常的事情。于是,马嵬驿的名气一天天的响亮起来。<br></h3><div> </div> <h3> 到现在,我去马嵬驿三次了,可每次都匆匆忙忙的。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我心情激动,拍了好多照片,在华商论坛上制作《马嵬驿掠影》,看到的满眼是新奇。曲折的城墙上,挂满了红边的黄色旗子,上书“唐马嵬驿”醒目大字。我们是从东城门进去的,远远地看到“东门客栈”的招牌在风中摆动。穿过停车场在路口处,两根高大的立柱上,竖立着“车马大店”的木牌子,木牌下的两边柱子挂着红红的灯笼,上边则高竖着马嵬驿的黄旗子。木牌子的紧西边,是驿站似的一间房子。</h3> <h3> 马嵬驿最吸引人的,是利用坡地建成上下错落有致具有关中民俗特色的小吃一条街。街道两边满是飘扬的旗子,那上边的小吃名字让人目不暇接。熙熙攘攘的人流,水泄不通。来这里的人,几乎都要去那里走一走,尝尝自己喜欢的美食。此外,这里有珍禽园,儿童游乐园等。恰巧看到空中“太阳雨太阳能”广告的滑翔机表演,为整个民俗村的游览增色不少。</h3><div> </div> <h3> 走到南门附近,有一个较大的广场。北边是石头堆砌的假山,正西是吼唱秦腔的戏台子,南边是一个古典情调的老茶台。沿着西北角的方位,可以见到关中民俗风情的文化缩影。在土窑洞里,陈列着关中婚俗简介,唐中宗李显送金城公主出嫁吐蕃的事迹,咸阳兴平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经学家马融,史学家班昭,蜀汉名将马超以及东汉官员郭伋等。此外,有关花馍、高跷、芯子以及关中社火等都有详细介绍。</h3> <h3> 马嵬地处关中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商贸流通活跃,东晋时期匪患猖獗,公元393年朝廷派名叫“马嵬”的地方武官,率众筑墙,固守疆土而得名。历代发展后马嵬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秦楚古道的重要驿站。马嵬驿站从唐代到清代是朝廷传递宫府文书及军事情报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担负着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加之名人、名事、名诗呼应,马嵬名气蜚声天下。</h3> <h3> 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开放的唐代,国际交流频繁,各国使节和官员公差往来大为增加,“驿”代替了以往所有的“邮”、“亭”、“传”。那时,专门从事驿务的共有20000多人,其中驿夫17000人,一支庞大的邮政队伍。</h3> <h3> 泥塑馆里,有展览关中“八大怪”的泥塑,最多的是表现马嵬在此地筑城,保护百姓,兴农练兵、守护疆土的场景,以及马嵬地形地貌、店铺林立、百姓乐业的景象。最让人感兴趣的是,马嵬兵变长幅泥塑故事。</h3> <h3> 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潼关失守。在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及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过渭河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杨国忠,戮毁肢体,悬首驿门,陈玄礼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不得已之下,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赐死杨贵妃。最终经牌楼过四郎庙,被赐白绫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杨贵妃死后四军罢乱,史称“马嵬兵变”。 </h3> <h3> 在马嵬驿的北坡上,竖立着“马嵬坡”的巨大石碑。一侧建有贵妃庙,庙前雕塑着兵变的场景。这些雕塑,现在被树木郁郁葱葱的绿色几乎遮蔽,看不到当初那宏大的场面了。</h3><div> </div><div> 2018-06-10 0:27</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