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莱茵河发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向北流经德国,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流入北海。全长820公里。</h3><h3><br /></h3> <h3><b>1。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起航</b></h3><h3><br /></h3><h3> 北欧的5月亮丽的刺眼。自行车们带着机械铃掠过整洁的绿荫街道,虎虎生风。人们高壮健美。:</h3> <h3>博物馆区</h3> <h3>水上城市</h3> <h3>自行车道</h3> <h3><b>2. Kinderdirk(意为婴儿坝)</b>UNESCO 世界遗产。</h3><h3><br /></h3><h3> 此为低于海平面的洼地。水灾频发。有一次发大水,水上漂来一个摇篮,里边睡着个女婴。后来传说还有只黑猫两边跳着平衡着盆不翻,女孩用手指堵住坝上漏洞,救了村人。越传越神。真实的事是这样的地荷兰人也不放弃,建坝,建风车排水。硬将这里变成养奶牛的牧场。</h3> <h3>风车1000年前由打仗的兵从埃及带回荷兰。</h3> <h3>风车建于1750年。砖砌,旋转的顶部由埃及进口的草扎成,防水不防火。底下有刹车的木棍。当风速达到每小时50公里,风车启动,每小时80公里,风车刹车以防烧毁。</h3> <h3>导游是退休警察。</h3> <h3>荷兰的木材很软,合适做鞋,做风车的木材都是进口的。黄色的是北美的杉木用于制作扇。由一节一节擀面杖型的木棍拼起来。圆滚滚的木棍7年就被风磨平了,再换另一面用7年,如果另一头还是好的话, 再掉个头,最多4边都磨了用28年。换下来的扁擀面杖不浪废,做椅子腿。深色的是遇水就沉的比利时铁木,做底座,</h3> <h3>坚毅的风车守护人。</h3><h3> 冬天非常苦寒,有个风车人被结冰的风车卡在墙上而死。他的妻女坚守风车没有撤退,女儿长大后成了第一位女风车人。</h3> <h3>风车人14岁的儿子,干活很老练。</h3> <h3>晚饭间,看到外面晚霞正红,回房间拿了相机,跑上顶层,抢拍了这趟唯一的一张落日长河。以后的落日都藏在两边树林里。</h3> <h3>离开了荷兰,进入德国。莱茵河岸边草坪树林整整齐齐。</h3><h3><br /></h3> <h3><b>3. Cologne (科隆)</b></h3><h3><br></h3><h3> 科隆建于公元一世纪,2000多年前罗马帝国的日尔曼省。以河为界,一边是先进卫生的罗马人,一边是又臭又脏的德人。罗马人建的下水道,马路现在还有遗址,</h3><h3> 科隆的大教堂,当地人叫弯穹(the dom)UNESCO 世界遗产。建了600多年。当初为了放从米兰抢来的圣经里三王遗骨而建。整个教堂主体化了100年建成。然后400多年年,教堂的脸面,那两塔一直未完工,直到高效的普鲁士人统一德国,来到科隆,给钱给人,用48年完成了600年长的工程,从那之后,修理没停过,手脚架没撤过。</h3><h3> 二战期间盟军轰炸,大教堂把窗下了,毫发无损。旁边的罗马式教堂倒塌。这是因为窗大,气浪容易散去。</h3><h3> </h3> <h3>第一次见到科隆大教堂是从莫奈的油画,精美的尖塔,白色的门楼被晨光染上微红,美得令人难忘。今天终于得以一睹真容。可是200多年的风尘让教堂老成乌黑色。夹着星星点点的黄色是新换的石块,莫奈当年看到的颜色。这个修缮过程永远不会停。</h3> <h3>哥特式屋顶。</h3> <h3>简单的屋顶配繁复的窗玻璃。</h3> <h3>镇堂之宝:三王遗骨金馆,</h3> <h3>这条石路原是罗马古路,被拆了移到这里。可是没想到下雨把粉笔写的序号全洗没了。没法原样复原,也不随便拼古迹,摆成这样作为教训,</h3> <h3><b>4. Marksburg:从未毁过的中世纪城堡</b>。UNESCO 世界遗产</h3><h3><br /></h3><h3> 这个城堡建于1117年,主人管6个村镇。</h3> <h3>导游身后是大门,能看出先是可以通马的大门、又改小成只走人的。</h3> <h3>里边的地坑坑洼洼,不好走。</h3> <h3>城堡选在河流转湾处。来往船只尽收眼底,要是国王的船就鸣礼炮致敬、其他的炮口下收税。</h3> <h3>厨房墙上挂着野鸡。</h3> <h3>搓衣板</h3> <h3>主人画像</h3> <h3>床很小,那时人矮。寿命短,只有50岁。</h3> <h3>用瓶底做窗</h3> <h3>厕所</h3> <h3>为表达善意,骑士把面罩掀起来,露出脸给对方。这就是今日军礼的由来,</h3> <h3>刑室。</h3><h3> 玻璃柜里的铁面罩是刑具。长长的猪鼻子给有伤风化的戴上,重的抬不起头,只能爬。长耳朵的是给间谍戴。</h3> <h3>铁匠铺,</h3><h3> 导游举着两个马蹄,大的是古代的,小的是现在的,那时的马高大很多。</h3> <h3><b>5 Old father Rhine: 莱茵河,父亲河</b></h3><h3><br /></h3><h3> 从Marksburg,过Koblenz处的美人鱼像、莱茵河中段在青绿的山峡里流过。船逆水而上,忽左忽右、时而汽笛长鸣,时而欢声笑语。两边山上城堡不断,应该说是遗址,目不接暇。只嫌船快。船上解说得很快,说到一个城堡历史,最后总是一句法国人烧毁。几个下来,不等他说,大家齐声替他说法国人烧毁。</h3><h3> 这段典故不断,来不及听也来不及记,挂一漏万。</h3> <h3>长焦镜头里的一处城堡遗址。</h3> <h3>有山坡上必有城堡。</h3> <h3>又一个湾</h3> <h3>兄弟阋墙。</h3><h3> 山上原来只有左边那个城堡,兄弟俩吵架分家,远远地造了另一个城堡还不够,还有一堵墙隔开。</h3> <h3>恶有恶报。</h3><h3> 这里河流最窄,中间小岛上一个房子用来拉铁链,收重税。</h3> <h3>对岸的Mouse Tower(老鼠塔)。这个塔也是用来拴铁链栏河收重税的。主人住山上城堡,饥荒年间,农民求他给点吃的,他骗饥民去一个棚屋等他送吃的,然后他居然放火把饥民烧死。饥民临死前唱老鼠歌,果然老鼠大军来复仇,把那个恶霸从城堡赶到河边塔里杀死。</h3> <h3>峡谷渐平,</h3><h3> 莱茵河上游还很长,我们的船将离开莱茵河,转进支流美茵河。</h3><h3> 山消失在平原前,坡上有一尊Germania(日耳曼尼亚)像,为纪念德国统一而立的,游人很多。</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