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七彩

飞鸟

<h3>我们七人如同七朵云,这次相遇在云南。蔚蓝天际里七朵彩云相遇,就有了彩虹般的绚烂温情和回味。</h3> <h3><font color="#010101">其实去年新疆过后,大家是想走一趟滇藏线进藏的。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斟酌,最后达成共识:缩小行程范围,挑战与惬意共取,先挑战徒步雨崩,然后在丽江与泸沽湖放飞心情,寻觅浪漫。可惜小波因为身体原因最终没有同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丽江机场,七朵云在阳光下泛着温暖,再次重逢。在携程上找的藏族导游多吉,得知我们都是30多年前的同学,出来携手欣赏最美的风景,赞叹羡慕我们的“年轻”。大家</font>能走到一起,是因为我们有共识:今天在往后的日子里,总是最年轻的一天,与其担心自己在老去,还不如抓住最年轻的“今天”,去弥补人生的空白,年轻地活着!</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次我们要填补的空白,就是进入徒步者的天堂——雨崩。</font></h3> <h3>从丽江一路往北,可以看到许多雪山。到了哈巴雪山观景台,就进入了高原。观景台上有位笑容满面的大叔牵着他的神兽,在高歌激扬,忍不住过去和他互动,若干天后,我们才知道这首一路回荡在耳边的歌,叫玛吉阿米。</h3> <h3>海拔在渐渐升高。从丽江往梅里雪山方向必经小中甸。小中甸是一个高原草甸,遍野的狼毒花正开得茂盛,巧在当地电视台在拍摄一个宣传片,我们这群又唱又跳的远方客人,无意中客串了一回群众演员,这是回来后邮箱里收到的视频。</h3> <h3>根据事先的安排,要先去纳帕海适应高原。冬春季节,纳帕海湖面缩小,就变成云南最大的春季牧场沼泽草甸——依拉草原,环湖一周,从雪山到草原到沼泽到湖泊,景色层次十分丰富。</h3> <h3>高原反应下静止的钱江春潮</h3> <h3>牛羊们在它们的天地里悠然自得,擅然闯进的我们也想融入这和谐,不知有谁诵起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h3> <h3>远眺了金沙江月亮湾,翻越白马雪山,终于到达德钦县城。</h3> <h3>为了坚定我们的信心,也为了确定大家的身体状况,多吉带我们到德钦县城医院检查。坐诊的藏族美女医生双眼澄澈明净,耐心地替八个人做了检查(其实我们只挂了一个号),虽然大家血压比平时都稍高些,她认为基本没问题,极力劝阻我们挂瓶并鼓励我们勇敢走进雨崩。</h3> <h3>到达香格里拉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六七点钟了,下榻在了云曼酒店。初入高原外加兴奋,微信群里一晚上就没安静过。晓东的微电影第一集已经快速推出,不知被放了多少遍。</h3> <h3>大家虽然有点不适,其实从来就没有犹豫过要进雨崩。当我们把徒步雨崩徒步选为主要行程的时候,就决定了这是一次自虐之旅,一次涤荡心灵的艰苦之旅。在“梅里之眼”面对圣洁的卡瓦格博峰时,内心异常坚定。</h3> <h3>“梅里之眼”是一座观景酒店 ,房间的落地窗和阳台正对梅里雪山,云雾连接着房间和雪山,那么近 。静静地面对雪山,思维也被净化了,只想纯粹做自己想做的事……</h3> <h3>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兴冲冲地擦亮落地窗以后,几个瑜伽动作的探讨,有人高反又来了。多吉赶快让我们喝下他的灵丹妙药:红糖生姜茶叶水,雪山前的夜晚早早地静了下来。</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二天一早,太阳只稍稍露了一下脸,云雾缭绕中隐约露出几丝光芒,便隐去了身影,梅里雪山露出了它的神秘和高冷的一面。</font></h3> <h3>我们选择从西当驿道进入雨崩,在上下雨崩村各住一个晚上。每人整理好住两晚的行李和徒步路上必备的用具,像在校时春游前般激动,迫不及待地出发。</h3> <h3>在西当村口,看到了藏族的新农村。旅游业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多吉的奶奶和姑妈欢迎远方来的客人。</h3> <h3>海拔3000多米的雨崩村四面被群山簇拥,和所有的世外桃源一样,交通极为不便。主要的交通工具便是骡子。</h3> <h3>试走了一段近乎45度的上坡后,发现陡峭的山路路面都是碎石和细沙,高原负重上行呼吸很困难,路面有时很窄,停下来极易影响后面的人。多吉听说过我们有骑马的经验 ,建议我们还是骑骡子上去。我们果断采纳了。</h3><h3><br></h3> <h3>骡子的主人都是西当村的村民 ,骡子是他们的宝贝,游客们骑谁家的骡子,都是抓阄决定的。简单直白公正,已经让我们感觉到进入了不同的世界。村民们跟着我们徒步上山,途中也遇到下山的村民,牵着骡子都舍不得坐上去。</h3><h3><br></h3> <h3>骡子走得比人稳当多了。除了骡子喜欢走在小路外侧偶尔让人胆战心惊以外,大家都感觉这段轻松很多。</h3> <h3>走在我们后面执着勇敢的年轻徒步者。</h3> <h3><font color="#010101">人要吃饭,骡子也要休息。途中设有两个供给站,来自世界各地的驴友还真多,不管是骑骡子的还是徒步的,在这里相遇,都有英雄惺惺相惜的感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买一碗方便面,留下一点纪念。两个补给站的特色墙。</font></h3> <h3>终于告别12公里的上坡,到达3700米垭口。飘扬的经幡在迎接我们。</h3> <h3>山上的天气变化很快。一会儿太阳一会儿下雨,幸亏大家装备齐全,无所畏惧。</h3> <h3>接下来是一路的陡下坡,约有6公里。相比之前的一路上坡,忍不住去看两边的风景了,有原始森林,也有杜鹃花,还有不知名的小花。</h3> <h3>到山脚的时候,居然遇到了吉普车。扬起了漫天灰尘。多吉说,过不久这里就要通车了,这对雨崩来说,究竟是不是福音?突然感到心塞塞……</h3> <h3>终于望见了梦中的雨崩,心中的天堂。米拉问多吉:为什么会有人住进雨崩村?多吉回答:他们是天神的孩子。从未被征服的梅里雪山是藏族人心中保护神的住处,求得天神的庇护是他们梦寐以求的。</h3> <h3>虽然已经近在眼前,短短的路程还是走了好久。进雨崩上村的小路曲折而崎岖,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又饿又累的感觉涌了出来,大家互相鼓励着不让自己停下来。</h3> <h3>多吉建议我们再坚持一会儿,走到村子深处一户由本地人经营的牛肉面馆旅店住宿。原来雨崩上村已经不是世外桃源,只剩这一家没由外地商人操作,天神的孩子也只是看客了。</h3> <h3>匆匆住下吃饱晚饭 ,终于可以轻松出去走走了。</h3> <h3>牛马骡子在悠然散步,石砌的围墙,木质结构的土房,洁净的雪山,没有一丝喧闹,走着走着,整个人就这么静了下来,心里格外的安宁。</h3> <h3>早早入睡后,清晨被雨声叫醒。昨天高反最严重的小骆驼,今天满血复活了。</h3> <h3>平静地吃了一大盆鸡汤面后,每人又饮了点生脉散。此时已雨过天晴,大家一致决定,先去雨崩下村放下行李,然后去沐浴“雨崩神瀑”,据说雨崩瀑布是卡瓦格博尊神从上天取回的圣水 ,能占卜人的命运,还能消灾免难,赐恩众生。</h3> <h3>雨崩上下村之间只间隔了几百米,行走却异常艰难。花了将近50分钟。</h3> <h3>看神瀑需要穿越原始森林。雨崩的气候很特别,空气中的含氧量特别高,许多树木上挂着长长的胡须,地下有着厚厚的青苔。</h3> <h3>神瀑历来是村民朝拜圣地和转山的终点,绕神山一圈,洗一世罪孽。一路上藏民们留下了许多印记。</h3> <h3>途中有个补给站,这里所有的生灵都会和平相处,驴友们会在这里看着神瀑补充能量。我们路遇一对小情侣,居然带着户外生存的酒精炉和帐篷,在路边煮方便面。经过了如此特别的行程,他们对能否携手走过今后的人生道路应该了然于胸了吧。</h3> <h3>在补给站的门口,已经可以清楚地看见瀑布。以为近在咫尺,其实路途漫漫,最让人崩溃的历程就在这最后的一小时。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从没有登过的艰难之路,可以说每迈一步都不容易,神经高度紧张,气喘,头晕。相遇的驴友都会互竖大拇指以示鼓励。</h3> <h3>终于来到了神瀑前,冰川融化的雪水像洁白的哈达撤向祈福的人们,合掌祈福,手马上就冻僵了。神奇的是,人们刚才明明已经精疲力尽,这时却都有神勇之气,冲到神瀑下面去转圈,接受洗礼。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h3><h3><br></h3> <h3>也许是神瀑赐予我们力量,也许是对回程已经了然于胸,回去的路上身体的潜能被激发了,身心陡然感到轻快起来。整整七个小时的高原徒步,对雨崩徒步“眼在天堂,身在地狱”之说只有深深的折服。</h3> <h3>这一晚,大家都睡得格外香。信号不好,没有世事的打扰,纯体力消耗,这种最接近原始的生存状态,也许最能让身体找到原始的生物节律吧。</h3><h3>梅里雪山终于露出了热情的一面 ,一条大大的彩虹给了我们惊喜。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h3><h3><br></h3> <h3>回到客栈,为勇敢和坚强的自己,会喝不会喝的都想碰一杯。小小的大堂里,居然还传来浙江乡音 ,来自杭州和温州的两位姑娘露出了老驴的本色,老板娘和导游被她们逗得尽情开怀。</h3> <h3>客栈老板娘用藏族人特有的天籁之音,又让我们听到了这熟悉的旋律,这时我们才知道这首歌叫玛吉阿米。</h3> <h3>出雨崩,我们选择徒步尼龙大峡谷。既为了不走回头路,可以领略风格不同的河谷悬崖风光,也想全程下坡会相对轻松些。和许多驴友一样 我们把行李都交给了村民,让他们的骡子帮我们驼出去。自虐的第三天开始了。</h3> <h3>这条路前一段基本在原始森林中,如果航拍的话,应该看不到路。 后一段则一旁是陡山峻岭,另一旁是悬崖深涧,还会有落石和塌方。偶尔刮起的大风,差点把瘦弱的米拉吹下悬崖,多吉一路提醒我们集中注意力,不能拍照。</h3> <h3>在这狰狞险峻的道路上徒步了三十二公里 ,全程都没有护栏,还会偶遇马帮,必须全神贯注。如果下大雨,塌方不用说,路也会滑坡,据说这里每年都有人掉入澜沧江。再见,大峡谷!今生我们不悔已来,也不会再来。</h3> <h3>在尼农村口,终于见到了离开三天的包车。</h3> <h3>坐上车,浑身酸爽,大家自豪感爆棚,感觉灵魂和肉体都得到了升华。其实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样,当你做出决定并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最困难的那部分其实就已经完成了。</h3> <h3>晚上下榻巴拉格宗藏式生态大酒店, 切换到另一种旅游模式:在世外仙境中,享受现代的温馨生活。</h3> <h3>记得出门前,施同学颇为天气预报近期天天下雨而烦恼,实际上这几天,每天都只不过短时飘过一阵阵雨而已。但这5月30日,可是真真正正下了整整一天。心里不免有点小确幸:迟一天走大峡谷可能就出不来了。</h3> <h3>远远的巴拉格宗</h3><div>在高高的雪山顶上</div><div>近近的巴拉格宗</div><div>在我心灵深处</div><div>当我轻轻地走进你</div><div>就怕打破你的寂静</div><div>当我轻轻地触摸你</div><div>就怕碰碎你深藏的秀丽……</div> <h3>这个景区的服务主打温情牌。如同斯那定珠走过千山万水,却最终选择了一条回家的路径一样,这个世界最终仍然是被向善和仁爱这样美好的情感所包裹的。在这里吃到了这次最美味的中餐。</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松赞林寺,遇到了汉语运用得让我们汗颜的藏族导游,情感声音内容都无可挑剔,可惜没拍视频。</font></h3> <h3>丽江的民宿让人眼花缭乱,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特色。我们住在大城小爱客栈。</h3> <h3>客栈里每个套房都有不同的风格,楼上楼下都住了我们的人,大家好像变成了邻居。</h3> <h3>丽江灯红酒绿的窄街小巷,让疲惫的人们停下来,唱出来……</h3> <h3>在KTV吼到了“六一”儿童节,醉醺醺的一群回到了大城小爱,在梦中先行泸沽湖。</h3> <h3>经过了山路十八弯,终于奔向了泸沽湖。泸沽湖属于川滇共辖,我们沿着湖岸线一路开到了四川盐源。神秘,多情,静谧的泸沽湖每一个角度看去都是那么和谐,那么惊艳。</h3> <h3>传说这是个被泪水注满的湖泊,有着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湖光山色间居住着勤劳善良的摩梭人,有着“东方女儿国”的美誉。</h3> <h3>几天共处,多吉已经非常了解我们。他向我们推荐泸沽湖原舍湖景客栈:客栈的门口有一条长长的栈道深入泸沽湖,另外还有个玻璃球形的摇篮,非常适合我们拍美照。楼上的客房可以泡在浴缸中看星星和泸沽湖。由于是淡季,价格正处在低洼。这酒店,为我们此行增加了不少亮色。</h3> <h3>徜徉在泸沽湖,思想空白,没有一丝丝的杂念,唯有让心灵尽情地感受这上苍赐予人间的美。</h3> <h3>酒店楼下的摩梭族孩子。</h3> <h3>女人们在女儿国留下了梦想,男人们留下了潇洒。七个人现出了七种色彩。</h3><h3><br></h3> <h3>为了及时赶上回程的飞机,最后一个夜晚,又回到了丽江。在隔壁老王家,大家感叹行程太短,明年太久,依依不舍。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北京的施同学告诉大家,丽江和泸沽湖的房卡在他包里出现了,是不愿放下吧?</h3> <h3><font color="#010101">旅行记忆的保鲜方式有很多种,而我们就想把它捧在手心,温暖入心。</font></h3> <h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短短的一生,会在世界上留下怎么样的运动轨迹?很庆幸,我们能勇敢地去拥抱世界,至少我们自己知道自己曾经精彩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