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作为一个教师,我无数次的站在这个讲台上,给无数的家长开过无数场的家长会。今天,我第一次以家长的身份站在这个讲台上,有些受宠若惊,同时,也感慨万千。</h3><h3> 今天我的谈话,想从龙应台的这本书《孩子,你慢慢来》开始。</h3><h3> 朴素唯美的封面上有一片梧桐树林,金黄的梧桐树叶铺满了地面,一个卷发小男孩边踢着树叶边一脸认真的慢慢走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h3><h3> 照片下面写着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透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h3><h3> 每次读到这段话,我的内心就会变得无比柔软。</h3> <h3> </h3><h3> 八年前,高翎斐来到我的生命里。我用十二分的爱,来迎接这个小孩,正如所有的父母一样,我愿意付出所有,希望把他培养成最完美的小孩。</h3><h3> </h3><h3> </h3> <h3> 但当他第一次和小朋友打架、第一次偷拿别人的东西、第一次见到叔叔阿姨不打招呼、见到奶奶姑姑不理不睬、第一次被老师反馈上课喜欢做小动作不遵守纪律、第一次抗议"我什么都不想学,你为什么老逼我"时,我怎么都想不明白,我寄予如此高期望的孩子,怎么会是这个样子?</h3><h3> 恼怒、焦躁之后,不断尝试各种方法,企图去纠正他、改变他,但收效甚微。</h3> <h3> 和他爸诉苦,说实话,在平时,由于他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处处充当老好人,高翎斐的教育问题我一般是不让他参与的。但这一次他的话,却给了我极大的冲击,有种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小时候不爱叫人,经常被大人骂,越骂越不叫人,后来我见了人就躲。我上课基本不举手,老师很长时间都不认识我。有一次偷邻居家的鸡,被人追了三里地。你看我现在,有问题吗?还不是该干嘛干嘛?我儿子比他爸我小时候强多了!我儿子聪明,人缘好,心地善良,言而有信。你老按照你制定的标准去要求他,我看你是职业病犯了,你有强迫症!"</h3><h3> 好吧!我,冷静一下……</h3><h3><br /></h3> <h3> 回想高翎斐在我生命中的这八年,衣食住行,我无微不至,但很多时候我都在催:"快叫妈妈"、"快点吃饭"、"快点起床"、"快点穿鞋"、"快点写作业"、"快去练围棋",等等。在我的要求里,孩子总会慢半拍,我永远在焦虑,孩子永远很懵懂。</h3><h3> 一天早晨,他爸爸值班,只好我送他上学,平时,都是他爸送他上学的。忙赶着出门,高翎斐怯怯的站在门口,问我:"妈妈,你带纸了没有?给我一张。"我问:"你感冒了?""不是,妈妈,我想上厕所,你给我纸,我到学校去上厕所。"我疑惑:"你要上现在就上呀!为什么要憋到学校去上?""我可以现在上吗?你说马上迟到了……"孩子躲闪着眼光。我一下子有些心疼,问:"平时,你爸爸送你上学时,你也不敢上厕所吗?""才不是呢!我要上我爸爸就让我上。你老是催,所以……我不敢上。"</h3><h3> </h3> <h3> 我的焦虑,让孩子连正当的生理需求都不敢表达!我突然意识到,出问题的可能不是高翎斐,而是我。我也许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但我绝不是一个优秀的妈妈。我的焦虑和完美主义正摧毁着孩子的自信和从容。我可能需要用耐心、包容和等待来完成自我成长,然后才有资格去关注孩子的成长。</h3><h3> 彻夜反思,梳理这些年来我所付出的努力,件件桩桩,在脑中浮现,但最终越来越清晰的,就是这本书封面上的这幅画面,龙应台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等待孩子的长大。我想,我也可以!</h3> <h3> 过几天的早晨,我要早点去上班,叫醒高翎斐后,我说:"妈妈学校有事,你起来后跟爸爸去外面买点吃的,妈妈走了。你记得要叫醒爸爸,小心迟到哦!"等我穿上鞋走出家门时,听到高翎斐的叫声:"爸爸,快起来,马上七点了,再不起来就要迟到了!"</h3><h3> 站在楼道里,我不由轻笑:这个小家伙,每天早上的起床,都要我费最少五分钟的功夫叫醒,没想到,妈妈的偶尔缺席和放手,反而成就了一个有自制力的小大人!</h3><h3><br /></h3> <h3> 有一次上完兴趣班,高翎斐说:"妈妈,我不想学围棋了!因为我每次都输,我也不想学尤克里里了,因为换和弦的时候我老慢半拍!"</h3><h3> 这时候,我想起了昨天的一次谈话,我蹲下身子,亲了亲他的头,说:"儿子,昨天你告诉妈妈说你在学校跟杨浩然学会了用纸折照相机,回来后为什么又不会了呢?"高翎斐说:"因为我只看他折了一遍,就放学啦!所以回来就忘记了,要是我当时能折一遍,一定忘记不了!""所以,儿子,如果你学完围棋回家后再练几遍,是不是就不一定会输了?如果再弹几遍尤克里里,是不是就能跟上节奏了?"</h3><h3> 高翎斐看着我,有几分信任。我顺便鼓励:"你现在试着弹三遍尤克里里,第四遍一定会跟上节奏的!妈妈跟你一起练!"他欣然的照做了,两遍之后,就能完整的跟上节奏弹一首曲子了。我放慢了时间,给了他半个小时,让他慢慢弹,半小时后,我收获了一个自信的小孩儿。</h3> <h3> 小区里,碰到熟人,我不再强迫他主动去跟人家打招呼,但我会提醒他:"儿子,一会妈妈跟那个爷爷打招呼的时候,你要微笑点头,离开的时候要微笑招手,好吗?"当然,只要不主动开口,他就能做的很好!我想,所谓礼貌,对外向的人而言,是见面时的问好寒暄,对慢热的人而言,是点头微笑。我们不能按自己的标准,给所有的人特别是小孩子扣"礼貌"或"不礼貌"的帽子。我儿子是一个不善于与成人世界交流的人,我不再求全责备,反之,我开始用欣赏的眼光去注视他,我相信,他的内心世界一定足够丰富,一个内心世界足够丰富的人,需要留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独处。</h3><h3> 我应该做的,就是默默关注,慢慢引导。</h3><h3><br /></h3> <h3> 每天放学回来,我依然会问:"老师今天讲了什么新课?"他依然会兴高采烈的告诉妈妈今天的所学内容和学校里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事,偶尔会怯怯的说:"不过我还是没有举手回答问题。吃饭的时候还被扣分了。"我不再责备的数落,而是轻笑,说:"没关系的,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都听懂了就行,不想举手就不举手呗!今天扣分了,说明你表现不够好,但才扣了一分,比上个星期进步多了。下个星期好好表现,说不定会加分呢!是不是?"听完妈妈的话,高翎斐抿着嘴笑了。</h3><h3> 课堂上,积极举手的孩子固然可爱,但沉默思考的孩子也许更能捕捉到课堂知识的关键。在纪律上犯了小错的孩子,自我反省改正后,是不是更能获得喜悦感?</h3> <h3> 世上本没有完美的孩子,只有不断苛求完美的父母。我们一直把孩子当做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按照我们的标准去打造。殊不知,我们的孩子,只是借我们的一段光阴,去完成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就像我们这段时间一直在养的蚕,它不过是靠茧来过度它的生命历程,最终他是要破茧成蝶的。在这个过程中,其实父母也借助孩子完成了一场生命的修行,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学会等待,学会放慢脚步、蹲下身子,默默引导、默默关注,然后,放手,目送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h3><h3> 长长的路,慢慢的走!孩子,你慢慢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