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5月,加班得了两天补假,策划着如何消磨,天气预报里往北看到西安,往南看到昆明,全部笼罩在雨中,然后有一天 ,在外边吃饺子,忍不住感叹,面食,还是山西做得好,💡!回山西吃面去!四个伙伴一拍即合。之前决定的色达佛学院被无情舍弃。</h3><h3> 成都到太原开通了高铁,全程7个小时,不要太方便好不好。</h3><h3> 第一站:运城。</h3><h3> 到达已是晚上9点,红娟两口子接上我们,直奔夜市,忙着聊天,忙着吃,几乎忘了照相。</h3> <h3>霸王菜、素拼、酸辣白菜和西红柿炒刀削面。</h3> <h3> 还吃了南瓜面片、疙瘩汤,都忘记拍照了。</h3> <h3> 第二天,参观关帝庙、莺莺塔、鹳雀楼、黄河大铁牛。</h3> <h3> 合影一张,镇楼。主题是吃来着。</h3> <h3> 午餐是严同学带我们来的这家坏娃羊肉泡。跟陕西的羊肉泡馍很不一样,这个馍是千层饼,刚炕出来,外脆里嫩,夹上羊肉,热气把油化进饼子,一口咬下去,满口留香。一个饼子,半块儿夹肉吃,半块儿掰进羊肉汤,话说这汤也是香到不行,原谅我词穷了。</h3> <h3> 严同学太热情,点了一大桌子,每个份量十足,事先放下豪言壮语的我们认怂了,谈笑间,严同学说起年轻时去四川吃饭的趣事:三个小伙子去吃龙抄手,服务员问来多少,答曰:一斤半。服务员大惊:吃不完。三人坚持:上!结果,都被干掉了。还有一回,去青城山游玩,穷学生,不敢点菜吃饭,瞅着最便宜的素面1块5一碗,连葱花都没有,就吃个这吧。四个人,最后吃了80碗,一算账,100多块钱。还不如点菜吃米饭呢……</h3> <h3>就这个饼子,严同学说他家干体力活的工人能吃一胳膊,就把饼子这样排起来,严同学伸出一支胳膊比划着,从手掌到肩膀的距离,这么厚的一排饼子。听得我们咂舌。</h3> <h3> 晚餐,吃面。</h3> <h3> 在四川人眼里,面是小吃,早上出门揾食,同伴说找个面条吃吃完事,找了好多家面馆都没开门,发怒,山西人太懒了!面条,在山西是主食,早上在山西找面吃,相当于一大早在四川找干饭吃。</h3> <h3> 想象中,山西就是个刀削面。</h3><h3> 其实,在做面这件事上,山西人开了上千个脑洞。在山西,面不仅是小麦做的,高粱、玉米、大豆、绿豆、豌豆、土豆、荞麦、莜麦、小米、榆皮、藜麦等都可以做成面。</h3><h3><br /></h3> <h3> 记得好像是玉米、高粱、山药、红面?做的四碗面条。口感各不相同,但都好吃到爆。</h3> <h3> 没想到,在这里还有这么美味的狮子头。</h3> <h3> 黄米凉糕,桂花飘香,不吃甜食的老公都忍不住赞叹。</h3> <h3> 昨晚吃太多,早上一点饿意没有,本打算省了一顿早餐,让胃歇歇,谁知热情的红娟两口子一大早来酒店接上我们来吃马氏水饺。</h3><h3> 在运城,水饺即馄炖,饺子才是我们平常说的水饺。</h3> <h3>葱花烙饼,真是太好吃了,忍不住干掉一大块。</h3> <h3> 脆口萝卜</h3> <h3> 告别红娟,告别运城,用老公的话说是逃离她两口子,再吃不下了。今天来到壶口瀑布。</h3> <h3>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黄河奔流至此,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h3> <h3> 黄河是山西陕西分界线,所以壶口瀑布在两省都形成了旅游景点。目的地设置为山西壶口瀑布,跟着导航居然先跨越省界来到陕西走了一段再垮黄河大桥返回山西,其实两省景区开车只需要10分钟。无论是从山西还是陕西,观看壶口瀑布,效果都蛮好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陕西是站到一块突出的大石台上看,看到的比较正面,旧版人民币背面图案也是取自陕西那边;山西是下到河岸边上看,距离更近,也许感觉更加壮观。</h3> <h3> 因为赶路,今天的午餐晚餐乏善可陈。可是每次都是最后关头,一碗白面条,就能挽救所有的不良印象。甚至可以不要任何调料,单纯的麦香已经让人满足。</h3> <h3> 就是看到这张图片,我选择了本程最冷门的一个点,隰县小西天。</h3> <h3> 大雄宝殿中的泥塑,颇为壮观,采用悬塑的技法,描述了人们心中地方极乐世界的样子,精美绝伦。虽然因为维修只看到整座殿的三分之一,但也正因为维修,拆除了塑像前的玻璃罩,使得我们能肉眼直接看到那么精致的塑像,真是有得有失啊</h3> <h3> 下一站,灵石王家大院。</h3> <h3> 反正就是晋商院子的扛把子,不知道有多少重多少间,反正当时住这儿的人方向感都得挺强的吧</h3> <h3> 芝麻叶</h3> <h3> 第一回尝试干煸栲栳栳</h3> <h3> 每天5点多,太阳就开始发挥热量,白天几乎是万里无云,烈日当空啊,道路被烤得滚烫,这样的天气,突然就懒下来了,开启了平遥古城的三天发呆模式。</h3> <h3> 因为是淡季,我们竟然承包了这家拥有20多个房间的山西小院,窑洞阴暗潮湿,不愿意住,选择了带土炕的西厢房。</h3><h3> 睡懒觉、喝茶、看书、发呆、玩手机、聊天。</h3> <h3> 当然,不忘吃瓜。</h3> <h3> 间或,看了一个双林寺。</h3> <h3> 正好遇到一群河北的大学生在寺里写生,临摹泥塑。</h3> <h3> 每到傍晚,暑热散去,小院里凉爽舒适,点一桌美食外卖,喝一瓶啤酒,看各院点灯。</h3> <h3> 客栈的夜,院子里顶层绣楼平台摆放着两把躺椅,静卧望星,看飞机闪烁着尾巴划过北斗。</h3> <h3> 再间或,看了一场《又见平遥》的演出,形式新颖独特,每一名观众都作为群众演员直接穿越回100多年以前的平遥城,具体剧情不作透露,值回票价。</h3> <h3> 兴许是年龄的缘故,竟然有玩不动的感觉,来之前雄心勃勃安排了碛口古镇、宁武万年冰洞、大同云冈石窟,通通不想去了,回到太原。</h3> <h3> 老太原菜馆的百花稍梅,我感觉味道不如从前,但小伙伴们交口称赞。</h3> <h3> 参观山西省博物院。</h3> <h3> 小小讲解员,12岁,高考期间学校放假来博物院志愿讲解。小朋友大方稳重,面对我们故意找茬儿的刁钻问题竟也能自圆其说,点赞</h3> <h3> 喜欢这个姿态</h3> <h3> 林香斋灌汤包,可惜皮都破了,看这干瘪的肚子</h3> <h3> 心心念念的泡泡油糕,顾不得胃痛胃胀,吃了两个,开启了当晚的惊险。</h3> <h3> 接下来的行程变成了酒店养病,三餐稀饭,会长评论,能吃到晕倒,方显我吃货本色啊。这一趟面食之旅,还有好多没吃到,豆腐脑、麻叶、凉皮…只能留待下回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