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儿子高考

一黙如雷

<h3>陪儿子高考</h3> <h3>儿子今年18岁,高三。6月7号和8号,儿子将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为了让儿子有个好状态,能够吃好睡好,他妈三个月前就到学校的对面,租房陪读。现在到了关键时候,我也请了假,过来陪考。</h3> <h3>儿子今年的考点分的不错,在英华中学,离我们家很近,走路🚶只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但考虑到让儿子不来回换备考环境,我们选择了仍在租的房子里吃住,然后开车到考点,时间也只有15分钟。</h3> <h3>为了让儿子旗开得胜,妈妈们先来个热身。为了儿子,着上盛装,集体照相。高考,是考儿子,也是考家长。</h3> <h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让儿子吃得既有营养,又不油腻,他妈早早的就到超市进行采购。</h3> <h3>我们还一起到文具店买考试用品。检查准考证,身份证,2B铅笔,橡皮等等考试必需品。看了几看,才算放了心。</h3> <h3>儿子倒还算轻松。只是他饭量的减少暴露了心里的稍许紧张。</h3> <h3>7号早上7:30,我们从家里出发,儿子神情还算正常。到达考点前一条马路,路上已经有了交通管制。两辆大巴在路上一横,一辆警车🚓路前一摆,过往车辆已经被隔离在考点以外路段。这样的状况让气氛稍微紧张起来。进考点前,儿子突然一句,“妈,放准考证的袋子忘记装书包🎒里了”。他妈脸色马上变了,儿子赶紧又来一句,“怎么会呢,让你们放轻松一下”。什么放轻松一下,让你妈紧张死了好不好。看着儿子进入考点的背影,我们舒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担心考题难不难,合不合儿子的胃口?</h3> <h3>实际上,不只是我们这样,这些翘首以盼的家长们又何尝不是这样的想法?高考是最公平的一个平台。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梦想。家长们哪一个不是尽最大的能力,为他们创造最好的条件,帮助他们飞翔?人生的三件礼物,给父母以荣耀,给子女以榜样,给自己以成长。正是有了这些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每个人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社会才会不断的进步。</h3> <h3>上午很快结束。没有去和儿子交流考试心得。我也已经知道了天津考试的作文是围绕“器”字写800字左右的文章。器,机器。器,大器。器,重器。安全是基础,机器是关键。憋住气,才能成大器。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算是国之重器。</h3> <h3>下午继续。第二天继续。实际陪考是没必要一定坐在考点外的树荫下的。只不过是随时应对有可能的意外。但是现在的社会,政府重视,社会团体重视,政府组织的很好,志愿者又很多,真有一些小的意外,也会得到很好的处置。可怜天下父母心。政府是政府,真是有意外,爹妈不在现场,那不后悔死?</h3> <h3>两天的时间既长又短。结束的时候,儿子说,高考原来就是这样。不就是发了几套卷子,在有人陪伴的环境下写完,比平时老师要求的时间还长。哎呀哎呀。不一样的是,平时不会写的题,还可以更正,这次,只有一次机会。考试结束,回到儿子的学校,整理书籍,梳理心情,回味三年时光。</h3> <h3><br></h3><div>高考作为一场人生当中极为重要的一场考验。孩子们,家长们都是压力山大。高三的整个学期,都在没日没夜的复习,只为在高考这场战役中,扬眉吐气。儿子说,高三这一年,就像是养猪,吃完饭就坐那里,到吃饭时再起来。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生活。3年,36个月,156周,1095天。</div> <h3>终于考完了。休息一下。</h3> <h3>其实高考只不过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节点之一,而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要学会笑对每一个节点,顺境不懈怠,逆境不沉沦。坦然,淡然,从容。</h3> <h3>3年,36个月,156周,1095天。再见了,这个留下了我们努力拼搏的汗水💦的地方;再见了,这个给了我们无限希望和梦想的地方。再见,杨村一中;杨村一中,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