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美丽俄罗斯—圣彼得堡(下篇)2018年5月26日-30日

君子

<h3><b>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处于北纬59°~60° 、东经29°~30°之间,是俄罗斯的中央直辖市,列宁格勒州的首府,俄罗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个,又被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b></h3> <h3>在25日晚上10点坐上莫斯科开往圣彼得堡的火车,于26日早上6点到达。早晨的一缕阳光,开启了我们游览圣彼得堡的行程。第一个景点是:十二月党人广场,它坐落在圣彼得堡涅瓦河岸,邻近参议院、海军司令部大楼,广场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大草坪,中央竖立着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h3> <h3>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塑像安置在一块巨石上,骏马前腿腾空,彼得大帝安坐在马上,两眼炯炯有神,目视前方。从任何方向欣赏这座塑像,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h3> <h3>十二月革命党人广场的林间小道。</h3> <h3>海军司令部大楼</h3> <h3>圣伊撒基耶夫大教堂,坐落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区(又译圣埃萨大教堂),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圆顶教堂。于1818 年破土动工,由蒙弗朗担任大教堂的设计师。建设伊始,他一共设计了24 种方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选定了其中一种。但因他只是一名绘图员,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后来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对蒙弗朗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修改,才使这座教堂得以落成。1858 年,伊萨基辅大教堂竣工,前后共有44 万民工干了整整40 年。教堂竣工后,它的设计者蒙弗朗也与世长辞了。</h3> <h3>圣伊撒基耶夫大教堂,雄伟壮观,高102米,金光闪闪的"洋葱头"圆顶,整个教堂的空间同时容纳1.2万人,将东正教的雄伟宏大的建筑风格诠释得淋漓尽致。教堂至今(1818-2018年)两百年,两个世纪,经历的风雨,时间的沉淀,傲然屹立,蕴含了千千万万的美。</h3> <h3>  彼得保罗要塞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有着重要性。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心脏,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灵魂,彼得保罗要塞则是圣彼得堡的摇篮。</h3><h3> 要塞是圣彼得堡的发祥地,坐落在市中心涅瓦河右岸,是圣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筑,地处战略要地,同时,又是俄国历代沙皇的安葬之处。</h3> <h3>造币厂</h3> <h3>要塞所在地原名兔子岛(一是野兔多;二是岛形如兔)</h3> <h3>冬宫是昔日沙皇的皇宫,现是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与巴黎的罗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该馆最早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宫邸。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新建的侧翼"艾尔米塔什"(名字源自古法语hermit,意为"隐宫"。</h3> <h3>冬宫藏品多不胜数,看得眼花缭乱。(资料提供:藏品共约270多万件。哗然。经解说,在每件藏品前驻足一分钟,每天24小时,需要一周时间。)</h3> <h3>双头鹰</h3> <h3>地板上由各种明贵木材制作,如此珍贵,尽在脚下。</h3> <h3>看得藏品,让我想到强取豪夺。</h3> <h3>孔雀报时钟,金光闪闪的孔雀傲然挺立在金色的树上,俯视着众人。整点时,孔雀会开屏报时,钟声传递到每个角落。</h3> <h3>喀琅施塔得小镇的要塞被看作是世界上防卫最好的滨海要塞,从外部它从未被攻克过。</h3> <h3>尼古拉海军大教堂</h3> <h3>彼得大帝夏宫(Peter the Great's Summer Palace),又称"俄罗斯夏宫"、"彼德宫"。它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它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是圣彼得堡必去的两大"宫"之一。夏宫原为沙皇的避暑庄园,由俄罗斯千古一帝彼得一世下令建造。 </h3> <h3> 夏宫盛名在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e誉为 "俄罗斯的凡尔赛宫"。夏宫拥有全世界最美的喷泉,最出名的莫过于位于夏宫大宫殿前的一个由64个喷泉和37座金色雕像,29座潜浮雕,150座小雕像组成的梯级大瀑布。夏宫分为上花园、下花园、大宫殿三部分。</h3> <h3>郁金香</h3> <h3>丁香花</h3> <h3>涅瓦河边,聚集了圣彼得堡许多著名的古典建筑,冬宫、彼得堡罗要塞、海军博物馆……涅瓦河就像一条蓝色的丝带,串起了这座城市的一个个艺术殿堂,装点成一道亮丽的建筑艺术长廊。</h3> <h3>游涅瓦河不仅有两岸美丽的景色,船上还有俄罗斯歌舞表演,不热情的俄罗斯人热情地敬酒。</h3> <h3>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原属俄罗斯帝国波罗的海舰队的一艘装甲巡洋舰。这艘传奇的巡洋舰经历了三次革命和四场战争,因参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而闻名于世。</h3> <h3>喀山大教堂(俄文:Каза?нский кафедра?льный собо?р,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于1801年8月开始奠基仪式,教堂以古罗马圣彼得教堂为原本,历经10年于1811年竣工。喀山大教堂是根据沃罗尼欣的设计于1801-1811年建成的,专为存放俄罗斯东正教的重要圣物喀山上帝之母圣像而建造,并因此而得名。</h3> <h3>滴血大教堂,又名基督复活教堂。教堂上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是俄国十六和十七世纪的典型的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h3> <h3>滴血大教堂源于一个悲烈的故事。1879年,激进组织民意党判处亚历山大二世死刑,组成专门训练的刺杀人员。在经过两次未遂刺杀之后,1881年3月1日,埋伏冬宫拐角的刺客投掷的第一枚炸弹炸伤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卫兵和车夫。第一名刺客没有刺中沙皇,旁边的人说感谢上帝,亚历山大二世说现在还不是感谢上帝的时候,他不顾左右劝阻,执意下车查看卫兵伤势;结果,第二名刺客投掷的第二枚炸弹在他脚下爆炸,亚历山大二世双腿被炸断,第三名刺客改变了主意,救护了亚历山大,但是受伤的沙皇被送回到冬宫几小时后因医治无效而死亡,第三名刺客被发配西伯利亚,其余的刺客均判了死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