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因为恩施,“30°N纬线”的字眼再度成为热搜,这是一条神秘而奇特的纬线,经过的地区(上下波动5个纬度所覆盖的范围)首先贯穿了四大文明古国,包括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这里有世界最高山峰和最深的海沟;其次30°N纬线区域也是世界上飞机和轮船失事非常多的一个区域,除了著名的百慕大三角地区外,还包括日本本州岛西侧、阿富汗、地中海、伊比利亚半岛西侧海域和夏威夷群岛以东海域等异常区域。 </h3><h3><br></h3> <h3>30°N纬线在我国的偏南部地区穿过,从地形来说,该纬线主要穿过了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山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从省级行政区划来说,该纬线由西往东穿过了西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和浙江等省区。</h3> <h3>恩施就处在30°N纬线上,“恩施”的恩由来雍正七年改施县称恩施,寓意是清王朝雍正皇帝恩赐于施县之名。被美国CNN评选出的中国最美仙境,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地方,被《世界遗产名录》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这就是她的魅力,她的吸引力,令人心生向往。</h3><h3>去恩施,远离城市喧嚣,说走就走……</h3> <h3>第一次在火车上吃得如此丰盛,感谢杨同学的操办并亲自下厨。看看:糟毛豆、糟带鱼、素几、熏鱼、油爆虾都是生活在广东的毛同学点的菜。家乡的味道是时间冲不淡,记忆抹不去,距离拉不远的。</h3> <h3>早上7点多,火车驶出了到站前的最后一个隧道,扑入眼帘的是一片盎然。</h3> <h3>火车准点进站,地接已经在外等候了。办理完入住,放下行李,开始行程的第一站——女儿城。</h3> <h3>恩施土家“女儿城”是全国土家族文化集聚地,也是武陵地区旅游集散地,旨在打造西部首家文化旅游商业古镇(全国第八个人造古镇)、中国的“相亲之都”。</h3> <h3>世间男子不二心,天下女儿第一城。</h3> <h3>“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女儿会”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中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h3> <h3>恩施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土家族、苗族大致占当地人口的70%。按照当地习俗年轻的女孩子在家里排行最小一般被称作“幺妹”,男孩一般被称作“郎”。</h3> <h3>土家“女儿会”源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二是传统的“女儿会”吉日。</h3> <h3>来了就是土家“郎”,俺也凑个热闹。</h3> <h3>女儿城整体建筑风格是仿古与土家吊脚楼相结合,完美的体现了土家族的民风民俗。</h3> <h3>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h3> <h3>这条是女儿城最为繁华的街道</h3> <h3>比兹卡大街的“潮男潮女”</h3> <h3>土家的“摆手舞”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惜无缘目睹。</h3> <h3>在这条食街上汇聚了特色餐饮(30家),美味小吃(40家),大饱口福。</h3> <h3>休闲娱乐丰富多彩,酒吧、咖啡馆、书吧样样俱全。</h3> <h3>幺妹儿街是女儿城专门为女性设立的“土家巾帼创业区”。</h3> <h3>走进“最楚非遗文化街”……</h3> <h3>看了发怵的“傩塔”:傩,又称跳傩、傩舞,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恩施地区是我国目前保存傩文化最丰富最完整的地区,每逢节日,人们戴上木刻面具,使用灵符驱瘟逐孽,祈福吉祥丰收,万民安康!</h3> <h3>银龙壶直径2米8,总高10米。</h3> <h3>生肖属猪的四个同学,祈愿来年本命年顺风顺水🙏🙏🙏🙏</h3> <h3>狗年大吉,“狗屎糖”不要错过。</h3> <h3>走到“女儿城”的深处,发现了这家传说中喝“刨汤”的地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h3> <h3>喝“刨汤”,是土家族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回。所谓“刨汤”就是把现杀的猪的新鲜肉和内脏等煮一大锅,再配上其它菜,热热闹闹吃一餐。</h3> <h3>走进院子才发现别有洞天,四周摆放着各种农家劳作用的工具,来吃饭的客人可以自行摆弄,体验纯正的田园生活。</h3> <h3>传统木制的窗棂贴着窗花,飞檐翘角。</h3> <h3>屋檐上悬挂的灯笼彰显出农家节日的气氛</h3> <h3>在恩施打工的贵州苗家女在给我们介绍“土家刨汤宴”的特色菜。</h3> <h3>听着刨汤宴的菜系,我们这几个怎么也吃不完的,且有那么多内脏,再美味也无福消受了。</h3> <h3>老有气氛的“土家摔碗酒”:双手把斟满的碗举过头顶,心中默默许愿,然后把酒一饮而尽,碗口向下用力一摔,口中大喊:“碎碎(岁岁)平安!”。清脆的摔碗声,摔走烦恼,摔走晦气,摔出豪迈,摔出福气。</h3> <h3>像恩施这样豪气的摔碗已经少有了,被摔的碗不是瓷的是陶的;酒通常也不是白酒,是土家人的苞谷酒或苗族的米酒,度数不高,每次也不是斟满,一两口,喝了,摔了,再斟,酒没喝多少,碗摔了一地,图个热闹。“喝了摔碗酒,家里啥都有”,“摔碗整一地,桃园三结义”。</h3> <h3>被专家誉为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难分伯仲的恩施大峡谷位于长江三峡附近的鄂西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是清江大峡谷中最最精华的一段。峡谷全长108千米,总面积300多平方千米。恩施大峡谷矿产资源达126种,特别是拥有世界最大的硒矿床,有“世界硒都”的美称。<br></h3> <h3>恩施大峡谷包含两大景区,一是凭借峡谷之壮美闻名于世的七星寨景区,另一个则是藏在地下的云龙地缝景区。我们的攻略是“先入地后上天”,这样就不会走多余的路,先易后难,确保大家都能走完全程。<br></h3> <h3>云龙地缝因云龙河而得名,它曾是云龙河的伏流段。地缝以暗河的形式在地下奔腾了亿年,终于没抵住水流的坚韧和强烈剥蚀,大概在二至三千万年前暗河顶部坍塌,地缝才被人们发现,并成为大峡谷的一处奇异的地貌。</h3> <h3>云龙地缝在中国的地缝中并非最深最长的,却蕴藏着诸多独特的奇异景观,世所罕见的U形地缝,形态各异的瀑布群,多姿多彩的喀斯特象形石……被称为“地球最美的伤痕”。</h3> <h3>“地缝”现在已经是地学界接受的一个“喀斯特地貌”的术语,它是指非常狭窄且有相当深度与长度的峡谷,形态上表现为地壳表面的一条深切“天然岩缝”,由于其形成和保存都十分困难,“地缝”也就成了喀斯特地貌的一朵奇葩,也是旅游的热门景观。</h3> <h3>一般的“地缝”是下窄上宽,或是上窄下宽,像云龙河地缝上下垂直基本一致,断面呈“U”字形的地缝极为罕见,所以它具有稀缺性、独特性。</h3> <h3>云龙地缝全长3.6公里,平均深度75米,平均宽度15米,上通天水暗河,下至莽莽清江。中国地质大学实地考证,云龙地缝是世界上唯一的两岸地质年代不同的地缝。</h3> <h3>中法探险队历经十年考察宣布:世界上最长的暗河――龙桥暗河,位于中国湖北恩施与重庆奉节之间,总长度为50千米。据称在暗河之上,还有竖井108口,每逢冬季就如同古长城上升起的狼烟,非常壮观和罕见。<br></h3> <h3>移步地缝之中,最吸眼球的就是挂在崖壁上的“石帘”。</h3> <h3>“石帘”是喀斯特地貌中典型的地表钙化堆积,是瀑布华在地缝岩壁上形成的奇特景观。</h3> <h3>碎雨长廊</h3> <h3>山泉水如雨滴往下跌落,水珠成串。</h3> <h3>灵芝玉液——万年茸玉液。这里的植被因泉水养育而繁盛茂密,空气中的负氧离子达到每立方厘米10万多个。</h3> <h3>地缝中最美的景致,莫过于悬瀑和岩石。云龙地缝上通天水暗河,因此常年飞瀑直泻,汇成潺潺溪流,流向莽莽清江。<br></h3> <h3>轰鸣的水声在谷中回荡。</h3> <h3>“五彩黄龙瀑布”——瀑布中含有黄铁矿成分,经天长日久的冲刷,悬崖石壁与谷底卵石则相映成了五彩色,故名。</h3> <h3>云龙地缝最窄的地方只有12米,这里应该就是最窄处。</h3> <h3>地缝里共有7条半瀑布(有一条瀑布叫“半流瀑”,丰水期有,枯水期无),这些瀑布的美妙之处不在于气势,不在于体量,它们都像土家族的姑娘一样,苗条娟秀,灵气十足。</h3> <h3>走着走着又见一条飞瀑狂泻。</h3> <h3>一桥高架地缝,飞流直下峡谷。</h3> <h3>沿着地缝里的观景步道一路走一路看,美景如画,感觉空气都是清甜的。</h3> <h3>如果说地缝两岸的飞瀑流泉像灵秀的土家幺妹,那么石头就是耿直的土家阿郎了。</h3> <h3>地缝中怪石遍布,五彩斑斓。</h3> <h3>地缝里的石头因时间的打磨而变得光滑圆融。</h3> <h3>这是“半流瀑”吗?</h3> <h3>云龙亭</h3> <h3>下面这条是“璧合桥”:长22.5米,宽2.5米,净高差20米,从云龙地缝底部悬空联接两岸陡壁的栈道,使桥、栈道、绝壁融为一体,珠联璧合,故名。(承载量18人,分批限行)</h3> <h3>璧合桥一头是“云龙地缝”,一头是“峡谷勝景”。</h3> <h3>一个半小时走出了“云龙地缝”,挥挥手,去征服“大峡谷”。</h3> <h3>恩施大峡谷索道是法国全进口的,也是云龙地缝景区通往七星寨景区的重要交通工具。索道线路全长2284米,线路高差792米。</h3> <h3>索道共设上下两个站房,上站房位于小楼门“龙门石浪”西北侧的山坡上,地形标高1641米。</h3> <h3>索道线路沿云龙河峡谷西侧山坡上行,最高运行速度6米/秒,单程运行时间约7分钟,减少了768级天梯,节约游览路程2公里。</h3> <h3>云龙地缝全长7.5 千米,深75 米。看图,苍翠山水中那道大裂口就是它的远景。</h3> <h3>立于小楼门,只见群峰相接,青山隐隐,一派神秘景象。遥看山谷,绵延起伏,草木苍翠。“楼门”是恩施地区对险要之地的称呼,小楼门是大峡谷险要地段之一。七星寨分为大楼门、中楼门、小楼门。</h3> <h3>七星寨不是一个寨子,而是一个石林密布,奇峰林立的世界,海拔1500—1900米,大约有4—5座山连绵而成。相传早在元朝,恩施盛行土司制度,有个黑土司为了巩固统治,修建了7道寨门,形似北斗七星,得名七星寨。</h3> <h3>如果说云龙地缝是藏在地下的宫殿,那么七星寨就是云端的石林城堡。</h3> <h3>进入七星寨的第一个景区:石芽迷宫</h3> <h3>我在这里呢🤗</h3> <h3>哈哈😄我看到你啦!</h3> <h3>全部出来报个到🤗🤗🤗🤗🤗</h3> <h3>一个都没少👍👍👍👍👍👍</h3> <h3>“土司城堡”——为典型的喀斯特石芽群,是灰岩经风化剥蚀、溶蚀而形成的。</h3> <h3>石芽平均高度约2米,形状各异。</h3> <h3>茅同学的包包里装的都是为大家准备的零食。</h3> <h3>穿过石芽,看指示牌有两条线路可走,右侧是“一线天”、“绝壁长廊”,此段在维护,禁止通行。没有选择只能靠左沿栈道一路走到底。</h3><h3><br></h3> <h3>嗨!同学们,路在脚下,艰难险阻勇者胜,前进!</h3> <h3>在中楼门服务中心补充能量。</h3> <h3>乐呵呵的赵同学,忍着腰痛,撑着拐杖,就是坚持不坐“滑杆”。</h3> <h3>“古象岭”——岩溶象形山体,为三叠纪灰岩山体地貌,灰质较纯,坚固,因而整体性强。形似远古猛犸象,象头上有根小岩柱如古象鼻,栩栩如生。</h3> <h3>“祥云火炬”——岩溶石峰景观,该处自然单体岩柱原本与大山为一体,但因灰岩层理较薄,质地不纯,部分岩块自然脱落,逐渐分离而独立,并呈现“烽火炬”状,故名。背景那一片白云也恰到好处。</h3> <h3>眼前的大峡谷真的不是一个美,一个壮观就能概括的。</h3> <h3>七星观景台——依栏远观脚下是村庄、田野、河流,惊心动魄又美不胜收。</h3><h3><br></h3> <h3>喀斯特地貌一般而言“有绝壁而无峰丛、有峰丛而无绝壁”,但在此处二者却得以和谐共存,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大峡谷的风吹拂过我们的脸庞</h3><h3><br></h3> <h3>大峡谷的云记住了我们的模样</h3> <h3>大楼门群峰</h3> <h3>七星寨绝壁是从三叠系灰岩中孕育出的巨型柱状岩体群,它不同于峰林,也有别于石林,是一种纯粹的柱状山体。</h3> <h3>绝壁间的迎客松虽无黄山迎客松的巍峨高大,却也别有一番险峻秀美。</h3> <h3>这里可见远处山脚下斜坡上的人家和云龙河水库。</h3> <h3>“一炷香”——中国最美的四十个景点之一,恩施大峡谷的镇谷之宝。相传这是天神送给当地百姓的,如有困难,点燃这根香,天神就会下凡救苦救难。</h3> <h3>“一炷香”高约150 余米,最细处直径只有4 米,即便如此,它依然风吹雨打丝毫不动,傲立群峰千万年 。</h3> <h3>“一炷香”的千年不倒之谜以及一炷香的美丽传说,都给本就处于北纬30度这一神秘地带的恩施大峡谷又平添了几分神秘之感。</h3> <h3>双子塔——是三叠系灰岩,经风化剥蚀、溶蚀形成的如芦笋状对称的两柱状山体,互不相连,彼此对峙凝望,两山体如此对称,外形几乎相同,自然界实属罕见。</h3> <h3>拇指峰</h3> <h3>在“回音谷”大声的喊:我们来啦💤💤💤</h3> <h3>在峡谷中走走停停,不经意间,一次抬头,一个拐弯,一个回眸都是一处美景。</h3> <h3>这里来段小视频</h3> <h3>峡谷天窗</h3> <h3>“大地山川”是喀斯特地貌的象形山石,既像“山”,又像“川”,加上后面大地的点缀,十分形象。从左到右依次为“玉笔锋”、“玉女峰”、“玉屏峰”。</h3> <h3>玉笔峰、玉女峰。这个角度看玉笔峰,感觉更像“情侣峰”。</h3> <h3>玉女峰、玉屏峰。</h3> <h3>拉近了,玉女峰顶上又形似一个背着孩子盼夫归的妇人,故玉女峰又名“望夫石”。</h3> <h3>身处其中,领略大峡谷的壮美与柔情,心寄于天地之间,不羡鸳鸯不羡仙,只愿逍遥在人间。</h3> <h3>“母子石”(母子情深)为岩溶象形山石,高约25米,因岩石层理较薄易于风化垮塌,顶部已开始破裂。右边形成了一个天然人头像,左边小岩块则像一个婴儿,酷似一个土家女子在亲吻怀抱中的婴儿。</h3> <h3>走不动了,坐下歇会,总能看到为你加油的指示牌。</h3> <h3>两位同学,你们很棒哦,此处高度是海拔1704米,泰山、衡山、嵩山都在你们的脚下了。</h3> <h3>“滑杆”明码标价:全程900元(上行索道—手扶电梯入口),分段120元;“背篓”明码标价:全程400元,分段每段80元。</h3> <h3>整个行程近十公里,能量消耗明显,下山,路漫漫。</h3> <h3>远处的村寨若隐若现,近处的群峰烟云缭绕,清风拂过脸颊,恍若误入仙境。</h3> <h3>杜同学痛苦的做出了胜利✌的手势。</h3> <h3>老绝壁栈道,貌似已经弃用,站在这里把我的微笑留下。</h3> <h3>此时已是精疲力尽,腿重千斤。峰回路转处见到手扶电梯入口,第一感觉无问价钱必须上。</h3> <h3>自然令人感慨,而人工杰作——688米的扶手电梯也令人惊叹(号称亚洲最长手扶电梯)。俯身望去,为电梯挡风遮雨的长廊像游龙蜿蜒在绿树丛中,没有钢筋水泥与自然的违和之感<br></h3> <h3>最后一段路程也有小精彩:小楼门“踏浪亭”,摄于手扶电梯。</h3> <h3>远眺“绝壁栈道”。在云龙河西侧,高耸的陡壁近南北向分布,海拔1700余米,高出地表600多米,在悬崖峭壁的山腰建的栈道,全长488米,与山岩绝壁融于一体。</h3><h3><br></h3> <h3>壁立千仞,巍峨壮观。</h3> <h3>在下行电梯上回望“七星寨”</h3> <h3>山脚下流淌着的是清江水。</h3> <h3>站在山脚下,举目观望,恩施大峡谷山峰高耸、怪石林立,漫山葱绿,生机勃发。</h3> <h3>恩施大清江景区,地处长江三峡和张家界两大景区之间,东起巴东县水布垭,西至恩施州浑水河,全长87㎞,是八百里清江的精华部分。</h3> <h3>大清江是土家人的母亲河,古称“夷水”,因“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h3> <h3>“清江水浅蜀水深,蜀水不似清江清”</h3> <h3>“清江若有蜀水大,此水当擅天下名”</h3> <h3>土家田园掩映在青山碧水间</h3> <h3>“妹娃要过河哇,哪个来推我嘛?”,这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的《龙船调》,将其发源地——湖北省恩施州推向了世界,将妹娃要过的“河”——清江唱红了全国。</h3> <h3>奇山秀水典藏</h3> <h3>峡谷风光如画</h3> <h3>红花淌石林是“清江十景”之一,“高寨子”是所有石林中最粗大、最壮观的石柱。</h3> <h3>石屏垂立,壁画神奇。</h3> <h3>大清江景区有以婀娜多姿的瀑布和奇峰异石著称于世的千瀑峡,全长29㎞。</h3> <h3>一到雨季,千瀑峡处处皆是流泉飞瀑,大小瀑布成百上千条。</h3> <h3>有的如银丝</h3> <h3>有的如柳絮</h3> <h3>有的壮观</h3> <h3>有的柔美</h3> <h3>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h3> <h3>“清江十景”之一的“蝴蝶峡”,雨季水量大的时候是这样的(图片来自网络),在蝴蝶翅膀的绝壁之间,一挂飞瀑从山洞中奔涌而出,极其壮观。</h3><h3><br></h3> <h3>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一只蝴蝶。</h3> <h3>游船过了“彩虹桥”开始调头往回行驶,全程航行时间6个多小时。</h3> <h3>梭布垭石林被称为世界第一奥陶纪石林,总面积21平方公里,整个石林外形像一只巨大的葫芦,四周翠屏环绕,群峰竞秀。由岩溶地貌组成的“溶纹”、“戴冠”景观,是梭布垭的稀世之宝。</h3> <h3>“梭布”是土家语“三个”的意思,梭布垭就是三个垭,即莲花寨景区、犀牛沟景区、磨子沟景区。约4.6亿年前的远古奥陶纪时期,这里还是一片海洋。</h3> <h3>这是一座浸润着土家族精血与智慧的石林,亿万年来,矗立在大山深处,听风来雨去,看世事更迭。</h3> <h3>穿行其间,就似穿越土家文明进化的时空。</h3> <h3>这是一座赋予了生命内涵的石林,虽是石林,却满眼绿色,黝黑的石林与翠绿的植被共生,是活的石头。(这是她与云南石林最大的区别)</h3> <h3>1200余种植物,或挺立岩之巅,或嵌入石之峰,或隐于谷之底。</h3> <h3>四季百草丛生,山花烂漫。</h3> <h3>莲花寨</h3> <h3>满是灵气的水滋润着孤立静止的石</h3> <h3>石林平均海拔900多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戴冠”石林。</h3> <h3>穿越“石”空四亿年,这是一片会“讲故事”的石林,每一个故事都撼人心魄。</h3> <h3>我们都是听故事的人。</h3> <h3>丹凤朝阳——象形石,形似一只凤凰,如丹凤朝阳,相传痴凤有意,青龙无情。</h3> <h3>神龟驮经——象形石,神龟背负着四四方方的经书,徐徐前行。(顺便再驮上俩美女)</h3> <h3>龙章凤篆——石壁为纸,水为墨,运自然之力,描字于其上。</h3> <h3>远看似繁体,近看像篆书,整块岩石字迹遒劲,龙飞凤舞,浑然天成。</h3> <h3>喜酒坛——象形石,土家美酒坛。</h3> <h3>群蛙啸天</h3> <h3>“手风琴”——该滚石上纹理清晰,多呈凹凸、平直状,有一定的韵律,颜色呈灰黑色、灰白色,棕色相间,其棕色稍显突,色泽与纹理较协调,显得自然、光洁,造型奇特,因其整体外形酷似手风琴而得名。</h3> <h3>磨子石</h3> <h3>莲花台——自上俯视,可见两方莲台,一高一低,莲瓣清晰可辨。</h3> <h3>“悬棺高升”是喀斯特地貌的象形石,顶端形似悬棺,又因其位置恰位于悬崖上面而得名。当地的土家族有悬棺葬的习俗,认为这样可以让亡灵更接近神仙天国。</h3> <h3>相思鸟</h3> <h3>神虎含玉——形如张开的白虎嘴含着玉石。</h3> <h3>篝火石——形似篝火,红红火火。</h3> <h3>一年一度的土家女儿会举办场所就设在梭布垭景区,土家女儿月半“赶场”,犹抱琵笆半遮面,假借购物选郎君。</h3> <h3>阿郎、幺妹对唱山歌诉情怀</h3> <h3>雄鹰展翅:镜头对着天空拍摄,一副犹如雄鹰展翅欲飞的画面。</h3> <h3>坐井观天</h3> <h3>疑是银河落“九龙”</h3> <h3>九龙汇——天降九龙,守护九州。此地也因九龙汇聚而藏风聚气,成了一方风水宝地。(雨季这里有一条瀑布)</h3> <h3>山虽无言,</h3><h3>然非无声。</h3><h3>唯有以山水为凭,</h3><h3>定格下这一刻你的净、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