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风光之五 —— 失落的印加古城马丘比丘

老龙王

<h3><b><i><font color="#ed2308">南美风光之五 —— 失落的印加古城马丘比丘</font></i></b></h3> <h3>在乌鲁班巴小镇经过一晚上的休整,头痛、心慌、胸闷等高原反应全都消失啦,一早起来,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赶往火车站,准备搭乘小火车去马丘比丘。</h3> <h3>马丘比丘在印加语里意为“古老的山巅”,坐落在海拔2280米的安第斯山脉中,是我们南美之行的重头戏之一。就像印加帝国的突然灭亡一样,这个建在崇山峻岭中的神秘古城,居然在西班牙人长达300多年的殖民统治期间对它一无所知,秘鲁独立后100年里也无人涉足,它始终被云遮雾盖着,让我们对它深怀好奇哦。</h3> <h3>就像广告里说的:没有人来库斯科,而错过马丘比丘的;也没有人到马丘比丘,而不经过库斯科的;我还想加上一句 ----- 没有人坐火车去马丘比丘而不知道欧雁台的。</h3> <h3>欧雁台(Oilantaytambo 也有被译作欧扬泰坦博的)也是圣谷里的一个印加古镇,坐落在乌鲁班巴河边,因去马丘比丘的火车必从这里出发而变成了旅游重镇,满街都是酒店、餐馆、客栈和各种手工艺品小店。小镇旁边有印加帝国的重要遗址太阳神庙,不过又要爬很高的山,时间不够我们没有上去,有点小遗憾。</h3> <h3>这就是三毛当年写《万水千山走遍》时提到的她乘坐的窄轨小火车,不过车容车貌已经大大改进啦。从这里到马丘比丘山脚下的温泉镇只有30公里,但因道路崎岖,公路也不通,坐火车也要摇摇晃晃一个半小时。</h3> <h3>现在的车厢座位舒适,有着全景天窗,方便游客观赏沿途美景。</h3> <h3>火车沿着乌鲁班巴河一路向西北方向行驶,车窗外河流随着我们一起奔腾不息。</h3> <h3>列车员送来了马卡茶和餐食煮玉米,没见过这么大粒的玉米哦,单粒就有一分钱硬币大,这是秘鲁山区的特产,但口感一般。</h3> <h3>乌鲁班巴河上建有用以调节水量的水闸,不知是不是古代印加人的杰作。</h3> <h3>下火车时拍到了这条彩虹,但愿我们今天会有好运气哦!</h3> <h3>穿过山脚下的温泉镇去搭乘景区的摆渡车,路旁边有马丘比丘的标志性招牌。自从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后,小镇的建设和景区的管理都得到了秘鲁政府的高度重视。</h3> <h3>这是网上下载到的之字形山路,非常险峻。摆渡车就沿着这条盘山路一直把我们送到山顶上的景区大门口。</h3> <h3>每年11月至来年4月是这里的雨季,现在已是雨季的尾声,晨起的山峰上依旧笼罩着云雾,我真担心会不会下雨影响参观哦。</h3> <h3>往山下望去,蜿蜒的乌鲁班巴河和温泉镇的一角清晰可见。</h3> <h3>景区门口的告示牌上标明了之字形的是摆渡车的路线(我数了一下,从山下过桥开始,整整拐了13个180度的大弯),绿色的是徒步上下山的小道,怪不得沿途看到不少背着背包徒步行走的老外。</h3> <h3>这是景区的大门,非常简陋,左边的为入口,右边的是出口。游客并不很多,出于保护的缘故,这里每天限制游客2000人进入。</h3> <h3>进了景区,便一下子置身于群山包围之中了,马丘比丘的神秘面纱开始揭开。</h3> <h3>这些大小不一的石块垒砌的墙壁和梯田是古城最为显著的特点。</h3> <h3>秘鲁的国宝羊驼已经在山崖上笑眯眯地迎接我们啦!</h3> <h3>导游领着我们先往高处走,以便能居高临下看到这座古城的全貌。</h3> <h3><br></h3> <h3>路边有着茅草屋顶的石头房子是整个古城的瞭望哨,或者叫警卫室。</h3> <h3>目前现存的一共有五个,呈一字排开,由低到高矗立在古城的西侧,保护着古城的安全。</h3> <h3>最高的一个与其他四个离得很远,独立在山峰的最高处,那里也是马丘比丘的最佳观景台,站在那里古城美景可以尽收眼底。</h3> <h3>回望来时的路,游人如蚁,有恐高症的朋友估计是不敢看的啦。</h3> <h3>气喘吁吁的我们都怕再出现高原反应啦,放慢脚步,喘口气,歇一歇,先跟古城最高处的警卫亭合个影吧。</h3> <h3>终于登上最高处的观景台了,古城上空盘旋着的云雾正在缓慢地一点点散去,我们思念已久的马丘比丘开始展现出她魅惑迷人的身姿。</h3> <h3>率先出现的是那张被称作“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脸”,图中还剩下一圈云雾环绕的地方,正是那高高的鼻梁。</h3> <h3>我把图片左转90度,这张侧脸就看得更清楚啦。很奇怪这座山峰名叫华纳比丘,在印加语里意为“年轻的山巅”,难道是先有马丘比丘,后来才发现了它?询问了导游才知道,这座失落的古城被发现时谁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只好依据它所在的山名而叫它马丘比丘,故而与相对矮一点的华纳比丘就成了弟兄俩啦!</h3> <h3>云雾终于全部散尽,马丘比丘古城的全貌展现在我们眼前,她就像一只巨鹰栖息了好几百年,血和肉已被风沙磨蚀了,只留下它的骨胳坦露着,虽然肢体早已残缺不全了,但那个雄姿、那份伟傲、那种历经沧桑磨难依旧波澜不惊的从容淡定,震撼了每一个参观者......</h3> <h3>直到今天,古印加人为什么建马丘比丘?具体什么时候建的?为什么会被废弃?依然仍是个迷。只知道自1531年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印加帝国后,帝国很快消亡了,马丘比丘也紧跟着“消失”了,在近400年的时光中,只有天上的云彩和飞过的鸟儿见过它的雄姿。直到美国耶鲁大学海拉姆·宾厄姆教授在1911年6月的一次考古活动中偶然发现了这个废弃已久却依然雄伟壮观的空中之城,马丘比丘才从荒芜的历史杂草中走出,来到了世人们的面前。</h3> <h3>失落的古城矗立在丛山峻岭之中,她的东、北、西三面均为600米高的悬崖峭壁,下面有湍急的乌鲁班巴河环绕,只有南面我们进出的地方有险峻的山路和吊桥与温泉镇相连,地势极为险要,古印加人究竟是用作防御要塞?还是宗教祭祀的场所?也许是珍藏金银财宝的地方?亦或纯粹只是个皇家贵族的休闲农庄?她为什么会失落的?...... 可惜印加人没有自己的文字,没有留下任何纪录来回答我们的疑问,只能让后人们自己去猜测吧!</h3> <h3>导游介绍说,古城里原有大约400间完全用石头建造的房屋,包括寺庙、王宫、民宅、粮仓、作坊等建筑,都由纵横其间的台阶连接起来,有的石阶多达160层。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有可能是印加帝国第九世王帕查库克于1440年左右所建 ,最多时大约有750人在此居住。</h3> <h3>古城布局大体分作三块:西北角最靠近我们脚下的是上城区,以神庙、祭坛和贵族宅邸为主;中间有绿地隔开的、靠近华纳比丘山峰印加人鼻子下方的是下城区,为平民住宅、作坊和储物仓库等;而环绕古城周边的大片斜坡是农田区,布满了层层梯田。</h3> <h3>为了了解古城的整个布局,我在网上下载了这张图,它清晰地标明了古城里这些遗留的残墙断壁原来的用途和名称,方便我们游览时按图索骥。</h3> <h3>从观景台下到半山腰,就看见了进入古城的唯一通道----太阳门。印加人崇拜太阳,认为太阳是他们至高无上的神,并自称自己是太阳的子孙,而喜欢把城市修建在高高的山巅上,可能也是为了更接近太阳吧。</h3> <h3>这张俯瞰图上可以看到古城西边高高的城墙,从最左边进入太阳门后,右侧便是一排禁卫兵的营房,营房的下面有着高高山墙的,就是王公贵族的官邸。</h3> <h3>太阳门完全用切割得方方正正的石块砌成,没有使用任何粘合材料,历经了几百年间山洪地震的侵袭,依旧纹丝无损,真让人不得不佩服古印加人的聪明才智与石刻技术啊。透过太阳门,正好可以看到华纳比丘的最高峰 ---- 印加人的鼻子哦。</h3> <h3>这可是横穿古城东西的主干道啦。</h3> <h3>在主干道下方并与之平行的这条小路边,建有皇家住宅,那高挑的山墙十分醒目。</h3> <h3>正中间的那大块平地就是神殿区,有点像现代人的市中心啦。</h3> <h3>从残存的墙基来看,神殿区原有三个大型建筑,东西两边的不知叫什么神殿,只知道中间的是三窗殿。</h3> <h3>三窗庙是马丘比丘最重要的圣地,朝南的那面石墙上有三个窗口正对着安第斯山脉的层峦迭嶂,故得此名。这座神庙当初的功用是什么已无人知道,想来是与神秘宗教仪式有关,三个梯形窗的工艺特别细密,很能表现印加石匠的精湛功力,石块间连一个刀片都插不进去。</h3> <h3>这是三窗殿的外景。</h3> <h3>这个呈半圆形的石屋子是太阳神庙,里面有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据说每年南半球的冬至,太阳会透过一个梯形小窗口射到花岗岩中央,印加人便据此来推算日历,并确定农作物的播种时机。</h3> <h3>从中心广场继续向城东面最高处攀登,那里有印加人奉为神灵的“栓日石”,即拴住太阳之意,印加人希望用拴日石永远留住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太阳神,让太阳神永远庇护他们的子民。</h3> <h3>这里已是古城内的最高点了,这块石头是直接用山顶的岩石雕刻成的,高约2米,有点像块大石盘,石盘上有刻度,盘中心有一个突出的石桩,石桩随着太阳的运行在盘上投下阴影,古印加人通过测量投影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和季节,它实际上也是印加人的天文时钟或日历哦,准确的叫法应当为“日晷”。</h3> <h3>从栓日石的高台上下来,我们即将离开上城区,进入下城区。</h3> <h3>回望上城区,只见到城西边贵族房屋的山墙一角,和最远处高高在上的那间警卫室。</h3> <h3>往下看下城区,没想到还有那么大的落差要步行。</h3> <h3>上下城区之间有大片的绿地分隔,从前这里是市民集会的中央广场,现在中间仍可以停放直升飞机,曾有接送考古专家的飞机在此起降。</h3> <h3>不少羊驼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活动着,为古城增添了鲜活的生命力,它们才是古城的真正主人。</h3> <h3>尽管遗址只剩下残垣断壁了,但当初兴盛时期的风貌仍依稀可见。</h3> <h3>显然,这里的平民住宅、作坊和仓库同样用石头打造,但墙壁窗户都没有王公贵族家的精细,除了房顶都已不复存在外,剩下的墙体依旧十分坚固,不屈不饶地挺立在悬崖边。</h3> <h3>地面上有块鹰嘴样的石雕不知是干啥的。</h3> <h3>听了介绍才知道,鹰嘴和它后上方两块形似翅膀的巨石正好构成了一只老鹰的形象,这里原来是秃鹰神殿。神殿的后面就是监狱,</h3> <h3>古城最壮观的就是城周边那一望无际的梯田了,都有一米高的石砌挡土墙,加上石头台阶和水渠将它们连接,可想而知几百年前这里的农业该是何等的兴旺发达。</h3> <h3>本想拍梯田和羊驼的,没想到这个角度居然把5座警卫室一起收进来啦。想想我们也是蛮厉害的,从高到低来来回回爬了那么多台阶,真是要玩就不怕累啊!</h3> <h3>在华纳比丘“印加人的鼻子”下方,有两间小茅屋,同行的游客告诉我们,从那里可以继续向上攀登,约需45分钟便可直达华纳比丘的最高处。不过每天只有400张门票,必须提前预定才能登顶。哇喔!我们知道得太晚啦!</h3> <h3>看天气有点阴下来了,导游担心下雨催促我们赶紧离开。从下城区返回太阳门的路上我抢拍了这张照片,回来后整理时才发现,摆渡车送我们上山的盘山路就在它的下方哦,当时应该爬到石墙上再拍一张的。</h3> <h3>快出太阳门了,让我回头再看一眼这座失落的天空之城吧!</h3> <h3>国家的兴亡,朝代的盛衰,都是历史上必然经过的道路;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更是普世间无法更改的规律。但是一个能够建造像马丘比丘这样的空中之城,不论从天文、建筑到哲学,都足以给后人借鉴的古代文明,竟然消失得如此神秘,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和记录,那确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巨大悲剧,也是人类史上无法弥补的损失哦......</h3> <h3>摆渡车载着我们下山时,大雨倾盆而至,乌鲁班巴河也跟着翻滚起来,仿佛都在为印加人的不幸、印加帝国的灭亡、印加文明的失落而哭泣。</h3> <h3>再见,马丘比丘!再见,温泉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