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龙虎山回来已有一个多月了,但依然不能释怀,反倒是勾起了不少陈年的记忆,有些印像很清晰,但更多的已经模糊不堪了。</h3> <h3>我与龙虎山的渊源是因为在此生活了12年,当年我们的部队就驻扎在“排衙石”的山脚下。当兵那会儿我已超过16岁了,尽管是在那个年代,16岁也照旧是一个对外面世界充满着好奇,对人生充满着幻想的年龄。</h3> <h3>在这12年当中,我有90%的时间都是待在这个山脚下的,日日夜夜与“排衙石”为伴,与张家村、李家村的老表们为伴。那些对世界的好奇和对人生的幻想,就在这里随着岁月慢慢地流逝,渐渐地变的现实起来了。</h3> <h3>再回龙虎山已是相隔了34年,这里除了龙虎山、白塔河没有变,其他的基本上都变了。</h3> <h3>现在的龙虎山,头顶上有着一大堆的头衔,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5A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等,真是变成了一棵摇钱树。</h3> <h3>按照规划,“排衙石”这边的张家村、李家村,鱼塘那边的钱家、许家、舒家等村所在的地方都属于龙虎山景区范围。有战友开玩笑说,现在要想回老部队看看,得要买门票了。</h3> <h3>G206国道,从鹰潭去抚州方向在16km处有一岔口,向南分出一条通往上清镇的县道。该处沒有村庄,因此也就没有地名,老乡们都把这儿叫着“十六公里”。</h3> <h3>在十六公里有我们原部队的一个连队,此地距离我们连队驻地李家相距2km,我们早上出操跑步时,就经常跑到这里, 然后再折返回去。</h3> <h3>现在这里是龙虎山镇和龙虎山风景区管理机构的所在地,游客集散中心和景区的主入口都设在了这里,因此,十六公里早已没有了原来的寂静,变成了一处热闹的市口。</h3> <h3>我们这次战友聚会,住的是当地的民宿双龙酒店,因为双龙酒店的老板是李家村的老乡,而且还是十分熟悉的人,因而老板每天好酒好菜相待,对我们犹如亲人一般,大家彼此都十分的开心。</h3> <h3>这座小石桥的那头通往张家村和我们原部队的团部。</h3> <h3>对我来讲,住在民宿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起大早拍照。这次真的要感谢老天爷对我的眷顾,当天早上的天气和风景实在是太美丽了,这样的早晨在龙虎山绝对是小概率的,要知道我临出门时,天上还时不时的下着小雨呢。</h3> <p>这是一条新修的公路,与老路正一路是平行的,全长大概有1500米。我猜修这条路的目的,是为了划分龙虎山风景区的边界。图上桥的那边(北),差不多距离200米的位置上,应该是我们老部队1连和13连的营区。</p> <p>上清镇,我只在1979年的秋天来过一次,是走着去的。从李家出发,到了肖家道口后就一路沿着铁路向上清走去,全程超过了10公里,一共走了二个多小时。当然了,回来时也是要走着回来的。</p> <p>那时的镇子很小,一条不长的东西走向的小街就是镇子的全部所在了。小街的最东头,也就是现在的天师府的位置上,是当时的上饶师专贵溪分校的校舍。天师府的那口大钟,那会儿就歪斜着散落在一片茅草之中。</p> <p>记忆中小街沿着河边一侧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木质的吊脚屋,房子有一部分是建在河床上的,房子的底部用木材支撑在河道上,人在屋里能从地板缝里看到流淌的河水。</p><p>这里的吊脚屋,应该是传承了当地先民古越人的建筑文化。</p> <h3>上清宫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在宋、元、明、清时,上清宫还被朝廷封为全国道教各派的最高管理机构。</h3> <h3><font color="#010101">上清宫在1930年时不慎失火,殿宇道院化为灰烬,仅存福地门、下马亭、午朝门、钟楼、东隐院和福地门前的三座碑亭。文革中,东隐院因作民房有幸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font></h3> <h3>《水浒传》上说,水泊梁山的108将,就是从这个大殿里的一口井里跑出来的妖魔变的。</h3> <h3>这个家庙,是新近才开发出来的,有考古专家说这是真的。</h3> <h3>上清的上清宫、天师府与曲阜的“三孔”中的孔府和孔庙,在建筑形式和规格上都非常的相似,正所谓“北孔南张”。</h3> <h3>这正殿在文革时变成了师范学校的学堂。</h3> <h3>如今,天师府内的这只大铜钟是元代的物件,是原上清宫失火后留下的遗存。这只大钟重9999斤,比北京故宫的那只万斤大钟少1斤。</h3> <h3>在上清镇,千年的古樟树比比皆是。</h3> <h3>1979年那次来上清,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上清米粉了。清清的汤底,白白的米粉,加上绿色的青菜,黄色的榨菜,还有少许的肉丝,这些东西汇集在一只碗里,并摆放在一个沿着铁路走了二十多里,早已饥肠辘辘的人面前时,那感觉,那滋味……,此情此景,是一定会保留在记忆里的。</h3> <h3>知道泸溪河桃酥的人肯定比了解泸溪河的人要多,但我在龙虎山或上清镇真没看到有卖泸溪河桃酥的铺子。</h3> <h3>这里的泸溪河指的是流经上清镇和龙虎山镇这段河流,其实,这条河的正式名称叫着白塔河。不过作为旅游景点,泸溪河这名字确实挺好听的。</h3> <h3>白塔河发源于福建省的光泽县,我知道光泽是因45年前乘火车从鹰潭到漳州时路过此地,它与江西省的贵溪和资溪二县相邻,是鹰厦铁路进入福建后的第一座县城。</h3> <h3>白塔河进入上清镇后水面变的开阔起来,水流也平缓了许多,非常适合搞漂流这类旅游项目。当地人在搞旅游之前,就有划着竹排打鱼的习俗。那种小竹排是用五六根毛竹并列扎成的又长又窄的筏子,这玩意儿一般人是无法驾驭的,就是站在上面恐怕都站不稳。</h3> <h3>漂流途中时常下起小雨,雨水使游人们不再喧闹了。这雨倒是真的很应景,春天雨中的白塔河有些朦朦胧胧的,这才是记忆中的龙虎山的绝佳景致。<br></h3> <h3>文豪峰,特像鲁迅的侧面头像吧。</h3> <h3>河边上的村子叫着许家村,这个村子有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夏天没有蚊子,因而得名“无蚊村”。究其原因,有懂科学的人解释说,是由于这个村子里和周边种植了许多的樟树和桉树。</h3> <p>无蚊村的下游便是水岩了。水岩因临水而得名,碧水丹崖四个字就完全概括了它的秀丽。</p> <p>水岩附近有个村子叫着舒家,与其相对,在河的南岸也有一个村子叫着钱家,两岸之间有木船往返。在下游不远处有一水坝,河水丰沛时坝没在水中,水位下降后坝就露了出来,这时胆子大的可以行走于坝上。</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河面在水岩这里收窄而使水流加快。此处,两岸群峰陡峭,岩壁如刀削的一般,无比的险峻,堪称龙虎山的精华。</span></p> <h3>水岩的悬棺是武夷山地区悬棺崖葬的代表,所处年代为3000年以前的春秋晚期,崖葬是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古越人的葬俗。</h3> <h3>水岩的悬棺表演是当地旅游项目的重头戏,但是我不打算表述什么,因为这其中有李家五兄弟许多的苦涩和心酸。五兄弟的名字是:李发金、李发旺、李发展、李发德、李希旺,他们是我们连队边上李家村的老表。</h3><h3>现在表演悬棺的已是下一代人了。</h3> <h3>白塔河在水岩下游约3公里的地方,水流方向由向东改为向北,再往下游,经过G206国道的鱼塘大桥后,就流入余江县的地界了。</h3> <h3>威海<>汕头的206国道,在鱼塘这个地方跨越了白塔河。这里为什么叫鱼塘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里过去是鱼塘人民公社的所在地,现在这里属龙虎山镇的行政辖区,镇所属机构大部分都在16公里那个地方。</h3> <h3>余江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出名了,因为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当时毛主席在激动之余写下了著名的诗篇——《七律·送瘟神 》。 </h3> <p>站在鱼塘大桥上,向北既余江方向放眼望去,一群奇异的山峰便映入眼帘。这其中最抢眼的便是被誉为绝世奇观及龙虎山镇山之宝的金枪峰。</p> <h3>除了这个金枪峰之外,在水岩那边还有一尊叫着“大地之母”的奇石,更是成为了那些原始生殖崇拜者们顶礼膜拜的圣物。</h3> <h3>鱼塘大桥底下的这片河滩非常的平坦,河水也不深。河滩及河底都是大块鹅卵石,河水是绝对的清澈。记得1974、75年那会儿,我们经常会开着通信车到这河滩上来洗车,为了清洗底盘,驾驶员会开着车在浅水区里一路狂飙,弄得车旁水花四溅别提有多刺激了!</h3> <h3>排衙石群峰倒映在白塔河之中 ,多么美妙的黄昏啊。这张照片是站在鱼塘大桥下的河滩上拍的。此时天已经快黒了,若大的河滩上只有我一个人,河水缓缓地流过时,几乎听不到水流的声音,置身在如此安静的环境中,心里别提有多舒坦了,明天早上就要离开龙虎山了,面对这山这水真是舍不得啊!</h3> <h3>结束了,2018年的战友聚会结束了,又一次的要与龙虎山说再见啦……我还会再回来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