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小时候,罕达罕一带的农村,家家都是用毛草和庄稼稞子来生火做饭、取暖。这样,一户人家一年平均要烧掉三到四马车的柴禾(带跨杠的大马车)。所以,家家户户像储备粮食一样,每年必须储备一大垛柴禾。每家一大垛甚至两垛,每垛柴禾垛要占门前百十来平方米的面积。这样,每个屯子,只要一进村,房子倒不太显眼(多数都是旧土房或草房),一垛垛堆的整齐、垛的艺术、上面带脊、不怕风刮、下雨不漏的大柴禾垛就成了这个村子的一道风景。</h3> 堆码整齐,垛大陈年的柴禾垛,也是评验一个村子人是否勤劳,会不会过日子的一个标准。哪一家柴垛小,不够烧一年的,说明他家不是劳动力少,就是人懒不会过日子。当年姑娘找对像,“相门户”时重要的几条就是:“看看柴垛看看房,看看锅台再看炕,看罢园子看猪圈,还要看看老娘们的身上”。<div>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人,多么朴实的世界观啊。</div> <h3> 垛柴禾垛,是有技术含量的,底层一米多高,一般用玉米杆或者是柳条、树枝之类打底,因为生产队散放的牛、马、驴等大牲畜不时的来啃柴禾垛和蹭痒。用一些硬质的柴禾打底,上面再垛毛草,牲畜就够不着也蹭不坏了。垛的上面要起脊,下雨才不能漏水。</h3> <h3> 柴垛多了,在一个屯子里连成了一片,成了隐避的地方。男女青年处对像,唠嗑的好去处;小孩子说悄悄话藏猫猫的好地方;也发生过不良男女在柴垛空偷欢被人堵着的事情。当年在寂静的小山村柴禾垛空,相当于现在的城市公园一样。</h3> <h3> 记得小时候有一人家的柴禾垛多年不烧也不动,传说里面住着蛇仙,他家的人由于蛇仙附体能给人们看病。那个柴禾垛被人们传的神乎其神,成了神圣不可侵犯之地。小孩子们经过都绕道而行。</h3><h3> 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不听邪,打击了巫医神汉,扒了柴垛,谁也没看見有蛇。</h3> <h3> 每年的正月开始,家家把生产队分的杆棵拉回家之后,就开始上山搂柴禾了,搂好后,用生产队的马车往回拉。这时赶车的老板子也火了,拉到谁家都有好酒好菜,猪肉炖粉条,平时舍不得吃的粘豆包也都拿出来招待老板子和帮忙拉柴禾的。</h3> <h3> 我家的柴垛由于没有劳动力,从来都比别人家小。爹当医生,正搂着柴禾有人来找看病,马上就得去。记得有一年连雨天,家里没干柴了,爹用一口大缸和邻居换了半车干柴。三姐和四姐从十四、五岁开始就学着用钐刀打柴禾,钐刀把把肚皮都磨破了。我十一、二岁时,就和哥哥俩人拉一个大耙,哥哥扛着耙杆,我在边上拉帮套,一天也能搂四、五十连子呢。我俩上山搂柴禾,妈每天让小妹给我们送中午饭,尽是家里最好吃的:粘豆苞沾荤油还加红糖,粘糕饼子、白面饼,有时还有鸡蛋。</h3><h3> 随着我和哥哥的长大,我家的柴垛也一年年渐大。有意思的是,有几只鸡专上柴禾垛上下蛋,几天蹬梯子上去捡一次,每次捡一大窝。还有一个老母鸡,每年夏天它都丢了,过些天后给你领回帮小鸡,谁也找不到它的窝在哪。</h3> <h3> 堆的向小山一样的柴垛,是妈妈每天用二齿子一下一下从垛上刨下来,一抱一抱地抱到屋里,一口一口地烧火添在灶坑里。算下来,妈从十八岁成家到离开罕达罕四十多年,这四十多年里,每年烧一大垛的柴禾,是什么概念?和妈一样的农村妇女们,哪个不都是这样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庭,为儿女们辛劳地付出着。</h3> <h3> 我们小时侯,最高兴的事就是拉柴禾卸车后还没上垛时,我们在上面翻跟头、打把式,在里面藏猫猫。不怕灰大不怕扎,不玩累了,崩不动了不回家。</h3><h3> 童年,我美好的记忆,家乡的大柴禾垛,那道美丽的风景,如今还有吗?</h3> <h3>文字:张世力 图片:选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