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母爱似水,陪伴感恩——用最细腻笔墨,最真实的情感,记录最朴实无华的母亲…

拂晓丹心

<h3>  1955年参加工作(22岁)时工作照</h3><h3>文字:拂晓丹心</h3><h3>图片:自 摄</h3><h3><br></h3><h3> </h3><h3><br></h3><h3>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h3><h3><br></h3><h3> “子欲孝,而亲不在”,是每个人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人们总有一些感叹,在我们灵魂的悸动中,如同昙花的闪现,梦境一般摇曳起光阴的故事,几许惆怅,刻划着又是一季的沧桑。时光总是无情的带走某些东西,然后让我们想念并深深地回忆。</h3><h3><br></h3> <h3>五十年中期与好友合照</h3><h3><br></h3><h3><br></h3><h3> 当无法释怀成为不留痕迹,终于谱写出完美的乐章。母亲在,家才完整,工作之余多抽点时间陪伴母亲,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最温馨的孝道…</h3><h3><br></h3><h3><br></h3><h3><br></h3> <h3>  五十年代初期在南岸区郭家沱街道工作(供给制),连服装都是配发的</h3><h3><br></h3><h3><br></h3><h3> 有一种爱,只是付出,却从不求回报。从你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到步入校园,走进社会,到成家立业…妈妈承受着痛与乐一直在我们身边默默陪伴,小时的叛逆,让我们渴望挣脱妈妈的束缚,以为外面的天空会更美,会更广阔。但是当我们真正的走进社会,离开家的时候,才发觉,我们永远离不开的却都是妈妈的爱。</h3><div><br></div> <h3>五十年年代中期父母的结婚照</h3><h3><br></h3><h3> </h3><h3> 我的母亲于1933年10月7日出生在重庆市壁山县一个农村普通的家庭,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分别在重庆市六区(现南岸区)郭家沱街道办事处和黄桷垭街道办事处工作,1988年从南岸区黄桷垭街道办事处退休,一生育有四个儿女,父亲英年早逝,母亲以一己之力,工作,理家,儿女教育,不辞辛劳,无怨无悔将我们养育成人,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女们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材。</h3><div> </div> 1957年母亲在南岸区黄桶垭街道办事处 (二排左一) <div><br></div><div><br></div><div> 母亲是坚强的:记得1968年那年因为文化大革命,父亲英年早逝,母亲带着大不过10岁,小的才6岁的3个孩子,克服了种种难以想像的艰难,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付出了难以诉说巨大牺牲,仅仅靠着每月32.5元人民币微薄的工资,独自的将我们三兄妹养育成人,并分别成为各自单位的工作骨干和中坚力量。</div><div><br></div> <h3>  1957年父母及外公、外婆和爷爷,还有我的姐姐(几岁就夭折了)</h3><h3><br></h3><h3> </h3><h3> 母亲是善良的:如香茗一般,给我们内心以香浓甘冽的感觉,在我们成长的十几年中,还未感受到母亲的打与骂,即是我们学习上有差错,或生活上有不满足,她总是耐心而温婉地给我们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或是竭尽所能满足我们对吃点肥肉,穿一件卡基布衣装的基本要求。</h3><h3> </h3> <h3>退休后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游</h3><h3><br></h3><h3><br></h3><h3> 母亲的善良还体现在对待素不相识的人身上,记得六十年代未的中国,缺吃少衣是常态,我家隔壁有一家人,父亲到四川参加三线建没,长年不在家,只有两个上小学的兄妹和年迈的婆婆,经济很拮据,经常是豆腐乳或豆豉下饭,兄妹俩面黄肌瘦,发育不良,母亲常将家里本就很少的米装上一碗送去,且每半月吃次肉都用碗盛上一些给兄妹俩,母亲的大度和善良至今还在影响着我…</h3><div> </div> <h3>1984年母亲与街道办事处全体同事(二排右一)</h3><h3><br></h3><h3><br></h3><h3> 母亲是辛劳和极具责任心的:父亲走后几十年,她的工作是繁忙的,记得那时整个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只有5个人,人少事多,母亲承担着人事,民政等繁琐的工作,当时办公条件之差,是现在不可想像的,整个单位只有一部电话,开个地段的居民大会,得用1一2天时间逐个通知,办公和写文件全是手工,到上新街区政府开个会都得来回走上半天(无公交汽车)。</h3><h3> </h3><h3><br></h3> <h3>与街道办事处同事留影</h3><h3><br></h3><h3><br></h3><div>   因此,母亲常常是工作到晚上7—8点钟才回家,然后马不停蹄地给孩子们做晚饭。经常是累得坐下就不想起身了,那时的我们不能理解母亲的累和苦。但清楚地记得母亲经常说得一句话就是;工作要尽力做好!孩子们我也要将他们拖大成人。现在回想起来仍忍不住潸然泪下,妈妈真是太伟大和太无私了…</div><div><br></div> <h3>母亲六十年代初生活照</h3><h3><br></h3><h3><br></h3><h3> 母亲是美丽的:从母亲年青时照片可知,母亲十分秀丽,风姿绰约,五官精致,有一双大大的丹凤眼,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无论是容颜、风度、气质,都有一种天生丽质和优美高雅,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h3><h3> 母亲的内心也是美丽的,有一颗善良的心和高尚的灵魂。在我心目中,母亲就是最完美的、最具钻石般璀璨母爱光辉的知性女人…</h3><h3><br></h3> <h3>九十年代初母亲退休后初次旅游</h3><h3><br></h3><h3><br></h3><h3> 母亲是正直和嫉恶如仇的:她三个子女都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掌握一定的公权力。每到团聚的时候,她总是给我们讲五十年代刘青山、张子善的故事,告诫我们千万别利用公权为己谋私,“人在作,天在看”,“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h3><h3><br></h3> <h3>台湾垦丁游</h3><h3><br></h3><h3><br></h3><h3> 真是语言平凡,寓意深藏,效果奇隹的廉洁教育。她对单位那些靠人情,拉关系,送礼上位或换工作之人,常常嗤之以鼻,还十分不屑地说;最看不起那些人,一点夲事也没有,只晓得搞邪门歪道。</h3><div> 当时还不觉得什么,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时常敲响的警钟真是让我们一生都受益非浅呀!</div><div><br></div> <h3>八十年代未母亲退休后作为政协委员参加区政协会议</h3><h3><br></h3><h3><br></h3><h3> 母亲是无私和伟大的:1988年退休后,为不给三个孩子增添麻和负担,使其能安心工作,照顾各自家庭。她独自一个生活,从未想投靠哪个子女,也从未想要孩子们经济上的补偿。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不至于拖累子女,她坚持了长达二十年的锻炼,去社区参加舞剑,舞蹈,同时在饮食上也十分讲究和卫生,经过不懈努力,母亲一直保持着健康的身体,基本没大的毛病,也未住过医院,这对儿女们是多大的支持和帮助呀!</h3><h3> </h3> <h3>父亲六十年代在重庆卅九中学(中间装白色服装者)</h3><h3><br></h3><div><br></div><div> 岁月轮换,沧海桑田,母亲真的一天一天地老了。除了满头银霜外,原本明亮的眼睛变得有些浑浊,额头皱纹也在加深,背影看去瘦弱而微微弯曲,人也爱唠唠叨叨,挂在嘴边的常是碎碎念。</div><div> </div><div> </div> <h3>与亲姐姐,姐夫合影</h3><h3><br></h3><h3><br></h3><h3> 特别是2009年小儿子的突然离世,对母亲打击太大了,那年母亲76岁,人生的悲哀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呀!</h3><div> 为了宽慰和照顾好母亲晚年生活,我和妹妹商定,工作再忙碌,每个周末都得至少一人上南山母亲家中陪伴她,尽人道,奉孝心…</div><div><br></div> <h3>第一排右首为母亲作为政协委员参加区政协工作会</h3><h3><br></h3><h3><br></h3><h3> 我深深知道陪伴母亲是做减法,陪一天就少一天,不会增多。于是每周五上南山陪伴母亲,周日中午下山回家就成为常态,还将孔子“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作为座右铭并坚定执行着。 </h3><div> </div> <h3>两个可爱的孙儿李晋,李笛</h3><h3><br></h3><h3><br></h3><h3> 每次周未回家都有一种“掂记的家好亲,归来的梦最圆”的感觉,伴陪在年迈的母亲膝下,听她唠叨家长里短,偶尔有丝烦闷,但更多的是阵阵的温暖,如春潮般涌动,抚爱着我那颗常年奔波劳累的心。</h3><div><br></div><div><br></div><h3> </h3> <h3>1964年街道办事处全体工作人员(第二排左一为母亲)</h3><h3><br></h3><h3><br></h3><h3> 能陪伴着母亲度春夏,是幸福和愉悦的。周五下班,上山后,照例是陪她到衔上特色小餐馆小聚一下,几年下来,我们几乎吃遍了黄桷垭地区饮食店,品尝了不少各具特色的美食,这也是对母亲多年粗茶淡饭的一种迟到的补偿。</h3><h3><br></h3> <h3>退休后义务参与地段(社区)工作</h3><h3><br></h3><h3><br></h3><h3> 周六上午,将她每天必喝的牛奶买好,同将在菜市场将头天商议好的菜肴买好,来到母亲家中,与她一边打理蔬菜,煮饭,炒菜,一边跟她聊聊工作上的事,孩子的教育,每当她听到我工作有进步时,就显得特别开心和兴奋。当一家人围坐在小桌边就餐时,其情融融,其乐融融…</h3><h3><br></h3> <h3>九十年代初母亲、妹妹和我</h3><h3><br></h3><h3><br></h3><h3> 午睡后,就陪伴着母亲外出,有时到离家不远,风景如画的重庆邮电大学校园散步,欣赏着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的各类花儿,倾听着鸟儿千娇百妍的呜唱,眼观着上下飞舞的彩蝶,母亲好像整个人都舒展开来,这是她最满足和惬意的时候。</h3><h3><br></h3><h3><br></h3> <h3>五十年代中期与同事合影(中间为母亲)</h3><h3><br></h3><h3><br></h3><h3> 有时牵着母亲的手来到风光宜人,景色秀丽的涂山湖闲步,堤岸上一棵棵迎风摇曳,絮花飞舞的柳树,似在点头欢迎母亲的到来,湖面上波光粼粼,鱼翔浅底,抬头向上,一排排雨燕搏击长空,再听听夏虫此起彼伏的歌唱,不仅给世界带来了浓郁的生机,连母亲也充满了活力,整个人显得神采奕奕,童心大发…</h3><h3><br></h3> <h3>1962年送同事上山下乡(首排右三)</h3><h3><br></h3><h3><br></h3><h3> 偶尔,在晴朗宜人,春光艳丽的日子,会和母亲到几里路远的南山铁路疗养院景区散散心,沿着崎岖蜿蜒的公路缓步慢行,路边草木摇曳,青蛙鸣叫,枝繁叶茂的树上黄莺鸟脆声清唱,蜂飞蝶舞,令人心旷神怡。</h3><h3> </h3><h3> </h3> <h3>  退休后到丰都旅行</h3><h3><br></h3><h3><br></h3><h3> 约摸行走20多分钟,我们来到铁路疗养院,右边山巅伫立着历史久远的文峰古塔,高耸入云,雄伟壮丽。整个疗养院深藏于郁郁古树林中,若隐若现的可见飞檐走壁。</h3><div> 呼吸着山里清新的空气,与母亲聊着不定的话题,整个人飘飘欲飞,这是无疑是人生中最惬意和幸福的时刻。</div><div><br></div> 1952年参加重庆市干部学校民政班(三排左三) <div><br></div><div><br></div><div> 一个月里有那么一天,我会与妈妈一道,经过由青石板块铺就,木屋、木楼,一间紧挨着一间,一幢紧靠着一幢的正街,一路行来,那林立的店铺,那古色古香的门匾,那班驳的墙面,还有那屋顶上疯长的瓦松,两边还种有黄桷树、香樟和梧桐树,整个街道俨然入画,如同一幅江南水墨画,韵味十足,意境深远。 </div><div><br></div> <h3>九十年后期愉快的退休生活</h3><h3><br></h3><h3><br></h3><h3> 穿过老街,就来到草木葱郁的老君山,再顺着两傍古木叁天、鸟鸣凤舞的老街前行,夏天的老街,太阳高悬,蝉音高鸣。道教圣地老君洞就座落于此。林木深处,云烟俱静,隐约可见古寺,幽径,僧人。鸟鸣清幽,空潭,空影,空人,空心。万籁俱寂,钟声悠远,磬音清越。极喜这清静的意境,空远,深邃。 </h3><div> </div><div> <br></div><div><br></div> <h3>2017年4月与女儿和外孙女合影</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到了老君洞山门,随着母亲来到庄严肃穆的道祖圣庙,小心翼翼,心怀敬意,脸露虔诚之色,买上几支香和烛,再购上几叠纸钱,随善男信女一道恭恭敬敬逐道君菩萨叩头、叩头。然后焚香静默,祈祷平安和道祖保佑,此时的母亲想的是:菩萨我的儿女工作顺利,平安,孙儿们健康成长。我祈祷的是:母亲身体健康,幸福快乐,安享晚年。完事后伴着母亲,随徐徐晚风回到家中…</h3><h3><br></h3> <h3>回原单位参加党员组织生活</h3><h3><br></h3><h3><br></h3><h3> 上班的日子里,我和小妹每天都会打电话问候母亲,聊聊时政和社会上发生的事。为了让母亲能有丰富的文化生活而不致于孤独和寂寞,专门给她配备了家用电脑和智能手机,每周回去就不厌其烦教她电脑怎样开机,关机,运用鼠标,看电影,电视剧,打益智游戏,玩微信等,并告诉她,人活着就是不断享受科技成果的过程,否则人生就失去意义。</h3><h3><br></h3> 南山植物园秋游 <div><br></div><div><br></div><div> 经过共同的不懈努力,2011年,她在78岁时学会了使用台式电脑,智能手机。现在的母亲可能干了,家里的电冰箱、智能洗衣机、电饭煲、电磁炉、电磁灶都会熟练使用,不仅享受到了现代科技成果给她带来的快捷和便利。也让她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元、多彩。</div><div><br></div> <h3>1986年与老同事一道合影</h3><h3><br></h3><h3><br></h3><h3> 母亲每天会在电脑上坚持打1个小时益智游戏,雨天不能外出时,在电脑上看看电影或她喜受的国共地下斗争的反特电视剧,或看看有各类关动物的记录片,或是看看订阅的报纸和健康杂志,精神生活丰富而多彩。有时会出去走走,与老街坊邻居,单位同事聊聊天,或买买菜,自己做做饭,生活简单而快乐…</h3><h3><br></h3> <h3>调皮的孙子李笛</h3><h3><br></h3><h3><br></h3><h3> 母亲很勤劳且讲究整洁卫生。每天都会拖地抹屋,做做家庭卫生,换下的衣物绝不会拖到第二天洗,吃完饭或其它食品后必须清水漱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母亲还具备基本的健康知识,如盐会产生亚硝酸,凉席使用时不用开水烫会生螨虫等。所以母亲至今85岁了,身体还十分良好,没有什么重大疾病。这很让我们心慰和高兴。</h3><h3><br></h3> <h3>67年与区民政局同事合影</h3><h3><br></h3><h3><br></h3><h3> 记得那是2013年11月30日,母亲80岁,她独自去社区医院拿药,不慎摔倒,左臂关节处粉碎性骨折,当我赶到区中医院时,母亲躺在病床上,输着液,左手肿得很大,妹妹陪护着,问了下情况,医院对母亲身体作了全面检查,没发现有妨碍手术的疾病,待报告出来后立即安排手术。当晚九点,手术顺利完成,共取出碎骨8粒,并在左臂打入两钢片,包上石膏,然后开始了漫长的治疗…</h3><h3><br></h3> <h3>六十年代初与同事合影(首排左三)</h3><h3><br></h3><h3><br></h3><h3> 在医院治疗期间,母亲承受了巨大痛苦,左臂打上重达20多斤的石膏,整晚左臂放阵胸`口上,又不能移动,除了痛,睡觉也睡不好,哪段时间,母亲憔悴得厉害。由于打入两钢片护臂。4个多月了,母亲伤口始终长不拢,无奈只好又动手术,取出钢片,待其愈合。</h3><h3> <br></h3> <h3>85年与街道办事处同事留影</h3><h3><br></h3><h3><br></h3><h3> 住院期间,为了母亲早日康复,我坚持给她送饭,就这样,我每天先到位于渝北区的单位上班,12点,装上母亲中午和晚上的饭菜,随即先乘公交车,然后乘地铁,大约在1点左右到南岸母亲吃完饭后,即刻回单位上班。</h3><h3><br></h3><h3><br></h3> <h3>湖南凤凰城旅行</h3><h3><br></h3><h3> 那段时间真是多事之秋,妻子在拖地做卫生时,不幸摔成压缩性骨折,在家趟了三个月。那时儿子在远离市区的效县里作刑警,工作忙得一塌糊涂,根本无暇回家,我的工作也十分烦琐,头绪很多,三天两头就得下区县办事。当时真是分身乏术,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期间,真是度日如年,个中苦衷 难以与人诉说。</h3><h3><br></h3> <h3>1964年欢送街道办事处王书记(二排左一)</h3><h3><br></h3><h3><br></h3><h3> 还好,漫长而又心力交瘁的日子过去了,妻子和母亲的病全愈了,我的生活也归于常态,平时上班,周五至周日陪伴着母亲,生活如往,恢复了简单,平静和快乐,除了周五,周六的即定陪伴。周日,还经常带着母亲去体验轻轨地铁,到磁器口逛庙会,到洪崖洞观民俗,到市文化宫去游公园,到沙坪坝转三峡广场,到解放碑去购物,吃乡村基快餐等,几年来赔母亲走遍了主城各地景点…</h3><h3><br></h3> 母亲79岁时 <div><br></div><div><br></div><div> 我的如实记录,并非自夸自己孝顺,因为在我看来。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母亲灯下为儿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慈母望着远去的孩子不舍的目光,久久的伫立。是母亲凝视从工作中归来的儿女,目不转睛。</div><div><br></div><div><br></div> <h3>2017年4月与孙儿李晋合影</h3><h3><br></h3><h3><br></h3><h3> 是站在乡间小路上等待儿女回家的身影。是秋风吹散的一丝丝白发。是过早爬上眼角上的一层层皱纹。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怀乡之情。 母爱,是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h3><h3><br></h3> <h3>母亲与姐姐笑对沧海桑田</h3><h3><br></h3><h3><br></h3><h3> 母爱如山,难忘母爱,是每位儿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对父母含辛茹苦一生的理解,是接过父母的重担,让他们步入避风的港湾,享受幸福晚年的心愿。一生时间或许都不能偿还这份爱,但我们能做的只是最大限度的少亏欠。</h3><h3><br></h3> <h3>宜昌三峡游</h3><h3><br></h3><h3><br></h3><h3> 母爱是生命中最真挚、最难以割舍的感情。值得我们每个人用终生来偿还的这份感情。</h3><div><br></div> <h3>退休后北京乌巢旅游</h3><h3><br></h3><h3><br></h3><h3> 白云再高也没有母亲的爱高,大海再深也没有母亲的爱深。天再广也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再厚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厚,太阳再暖也没有母亲的爱温暖。</h3><h3><br></h3><h3><br></h3> <h3>参加区政协会议(首排右一)</h3><h3><br></h3><div><br></div><div>  指间的岁月,在不经意间撕扯着心扉。时不时想起一些与母亲共度的旧时光,惦念一些旧事旧情,心间的疼痛仍旧,记忆却开始学会搁浅,越来越多的感动与温暖,源于那些旧时光,越来越懂得,旧的,总是好的,不论曾经,多么疼。我们总是习惯带着记忆,走现在的路,然后在不经意的某个瞬间,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突然泪流满面…</div><div><br></div> <h3>与重庆市原六区老同志合影(二排左七)</h3><h3><br></h3><h3><br></h3><h3> 逝去的回忆,猛击着人子的心,激荡在长长的回忆长廊中。时间可不会让子女功成名就再来回馈母亲,它从不停下脚步来怜悯谁的悲伤,只是一蹴而过。那些曾经快乐无忧的日子,转瞬间,都只能在漆黑无人的夜里独自哀叹。也就在这时才深深地体会到,这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万物都逃不过世间的雕琢与风化。</h3><div><br></div> <h3>七十年代后期街道办事处(后排右二)</h3><h3><br></h3><h3><br></h3><h3> 母亲只是希望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 也许曾经真的是有太多的东西牵绊着我们,所以多少次在夜深人静的夜里默默地回忆。仰望这苍穹的星天,光华闪烁的星星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无言以对。与母亲深邃而广阔的爱相比,我们所做的都只是这苍茫中的一颗尘埃,渺小的微不可见。</h3><h3><br></h3><h3><br></h3><h3><br></h3> <h3>与同事江津四面山合影</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曾经,生命中那些来来往往的人,如今,还剩下多少记忆,还有多少人值得我们再去回忆。那些远去的时光,只留下一片苍白,凌乱着心情。逝水流年,那些经年的美丽却不能为谁停留。或许,时光的轮转太过匆匆,多少的相伴也只能擦肩而过。多少的走过,也只能给彼此留下一些淡淡的回忆。所以,趁母亲健在,好好用心去陪陪、伴伴老人吧!</h3><div><br></div> <h3>广州旅游</h3><div><br></div><div><br></div><div> 那些年的努力,顾影自怜,我们在渐渐成长着,渴望成熟,渴望成功,内心有一种不安的躁动,不时地扰动着我们的心弦,随即是一种钻心地疼。这疼这痛,或许源自我们叛逆的心灵荒芜了梦想的期盼。伫立在熙攘的城市,无数次地遥望远方,寻找那宁静的港湾,那温馨的母爱,你可知世上真正的感情是守着、候着,真正的幸福是陪着、伴着…</div><div><br></div> <h3>50年代未母亲在中共南岸区委干训班结业(二排右二)</h3><h3><br></h3><h3><br></h3><h3> 寂寞聆听的是谁的悲,带走的是谁的伤,留下的是谁的痛?梦想掘出回忆的时刻,似乎逝去的是伤痕,是泪迹。悄无声息。<br></h3><h3><br></h3><h3><br></h3> 2017年9月84岁的母亲在重庆邮电大学 <div><br></div><div><br></div><div> 不是为了记起而记起,也不是为了忘记而忘记。被时间封印的东西,也只有时间能够解印。其实,为了忘记却可以反复记忆;为了想起,却不能够找回曾经的记忆。我们一路行色匆匆,却怎么也跟不上它的脚步,丢失的东西越来越多,等到再回头看,已经找不回原来的美好和快乐…</div><div><br></div><div><br></div> <h3>2018年5月13日,“母亲节”在渝中区解放碑步行街</h3><h3><br></h3><h3><br></h3><h3> 岁月把故事,塑造成歌谣,时光把悲伤,雕刻成风情。青春,渐行渐远得的步履,蹒跚成荒年中流浪的风景,带着漂泊,让心追逐如蒲公英,飘零的居无定所,找不到归宿。</h3><h3> 别等到你回家时,却再也没人在门口等你,却再也没人为你做一桌你最喜欢的饭菜,却再没有人在你耳边唠叨,没有人在你失落,无助甚至绝望的时候让你有个温暖怀抱的时候,却再也没有人在世界都抛弃你的时候始终对你不离不弃的时候,你是否会后悔,后悔没有珍惜这份平凡,却值得一辈子拥有的爱...</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