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铺锦绣 落字吐珠玑——徐翔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作文专题研讨活动

寿光现代明德学校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绿树阴浓夏日长,<br></b><b>楼台倒影入池塘。<br></b><b>水晶帘动微风起,<br></b><b>满架蔷薇一院香。</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h1> <h1>  为加强小学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把脉作文课堂教学现状,探索有效的教学路径,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6月5日至8日,徐翔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作文专题研讨活动。<br>&nbsp;</h1> <h1>  本次活动首先由赵英杰老师和张韦韦老师出示作文指导示范课。&nbsp;</h1> <h1><b>🌸五年级下册《一个特点鲜明的人》</b></h1> <h1>  赵英杰老师出示的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课——《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本节课的重点是能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并反映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h1> <h1>  赵老师采用游戏导入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热情高涨,非常活跃。</h1> <h1>  为了让学生们把握住重点,赵老师特意用红色粉笔将“特点鲜明”标红,让学生一眼就关注到本节课的重点是个要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写好习作,先要明确习作要求,赵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细细品读习作要求。</h1> <h1>  <br>  根据习作的要求,学生们交流分享自己习作素材,我要写的是____,他(她)有____的特点,我想通过____这件是具体的事情来写他(她),用到的描写方法有____。</h1><h1> </h1> <h1>  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反映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赵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了课文中的一些经典语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学着文中的作者用人物描写方法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出人物的特点。</h1> <h1>  通过学生分享交流,学生们都能通过运用动作、语言等人物描写方法,结合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特点,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习作任务。</h1> <h1>  听课活动在录播室进行,全程录像,听课老师们全方位观摩课堂。</h1> <h1>🌸三年级下册《仿写儿童诗》</h1> <h1>  诗,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诗中有时间的悠长,空间的辽阔;有静景的描绘,动态的勾勒;有色彩的点染,线条的流动。我们能品味出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有的韵味,但想要指导孩子写出一首诗,写好一首诗却并不容易。三年级的张韦韦老师向我们出示的就是《仿写儿童诗》。<br>&nbsp;<br></h1><h1>&nbsp;</h1> <h1>  张老师通过几幅图片,便成功的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在大海,在花园,在操场······大胆的想象,巧妙的构思,让孩子在奇思妙想的世界里抒发着儿童的童真童趣。</h1> <h1>  张老师以填空的方式,仿照课内儿童诗《太阳是大家的》的形式,发挥想象力,仿写诗歌。</h1><div>&nbsp;</div><h1> 学生的思路打开之后,接着,再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四季的脚步》这首诗为例,写一写自己心中的四季的样子。图片的呈现,为孩子的写作提供了灵感。</h1><div>&nbsp;</div><div>&nbsp;</div> <h1>  孩子们奋笔疾书,趁着灵感迸发之际,把诗的语言付诸笔尖。思维的闸门已开,创造的火花碰撞,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的童言童语化作诗的语言,充满童真童趣。</h1><div>&nbsp;</div> <h3><br></h3><h1> 写好儿童诗,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不被固定思维所束缚,而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美好事物。</h1><div>&nbsp;</div> <h1>  每听完一节课,全体听课教师都要参与评课研讨。评课流程依旧采取"3+2"见血式点评,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徐翔校长对两位授课教师从教学方法、环节设置、习作注意事项等诸多方面一一点评,逐个解剖,细细挖掘,为今后语文习作教学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给习作教学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一盏“指明灯”。</h1> <h3><br></h3><h1>&nbsp;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h1><h1> 这次作文专题研讨活动带给我们许多新颖的角度和思考方式。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作文教学要求语文老师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自身特点,不能按照既定的模式来授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而细致的过程,只有触动学生的心灵才会心生感动,只有感动才能笔下生花。</h1> <h1>  通过听课、评课、互动交流等形式,本次作文研讨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教师们在作文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确保习作课堂的正常推进,提升了语文教师的作文授课水平。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h1> <h1><b>  文章当以理智为心胸,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衣冕。</b></h1><h1><b> ——颜之摧</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