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故乡点起第一个打击乐火种

黄琼瑶

<h3>葱绿的草坪,激情的旋律,帅气小伙与长发美女的合奏更是为这幅画面增添几多浪漫的色彩。如果你只看到了镜头前的短短十秒,并用你极富浪漫主义的想象力来为这幅画面添砖加瓦的话,那这个故事可能会让你大失所望的。</h3> <h3>镜前活力四射的这位妙龄姑娘是纽约大学的在读研究所,在这中国略显贫穷的大西北的三线城市里,属于少有的耀眼明星。而这身材略显单薄的小伙是存在于任何家庭都会让人心生悲悯与同情的智障少年。可能在任何人的眼里他们都是不会产生任何交集的两个世界的人。可偏偏他们现在却沉浸在同一个世界里。</h3> <h3>是什么让两个有着天壤之别的人走进同一个人世界呢?是音乐,是西洋打击乐,是非洲鼓。这种没有国界,没有种族,没有一切沟通障碍的沟通利器,使这两人在音乐的世界里成为了没有任何代沟的至交好友。</h3> <h3>今天,他们能够用音乐互扣彼此的音乐之门实属不易。</h3><h3>这位年轻的小伙名叫陈璞,人如其名,陈璞像一块璞玉一样,是未被这个社会沾染任何浮尘的孩子。在这个社会上,他是一个带有需要“被保护,被同情”色彩的智障儿童。在兰州(中国西北贫困地区)的智障儿童,他的生活并不能实现无障碍学习与生活,能够受教育,能够走进小众艺术的世界的可能性很小。</h3><h3>可现在,陈璞能够走进音乐世界,能够在音乐的世界里拂去“智障”的外衣,在艺术的世界里无障碍的"沟通",能够在音乐的世界里获得快乐与成就感并能大放光彩,这一切得益于眼前这位活力四射的大姐姐。</h3> <h3>晗晗第一次接触陈璞是在一次偶然的购鼓的过程中。第一次购买非洲鼓会有几节体验课,晗晗与陈璞在这里相遇。晗晗因为喜欢想要入手一件新乐器,而陈璞只是跟随妈妈“散步”被这里的动静(鼓声)吸引进来的。</h3><h3>在体验过程中,陈璞表现出了少有的专注,晗晗的目光却被这个连表达都不清晰的人闯进这“高端的乐器店而吸引。</h3><h3>这一天他们谁都没有买鼓,而他们却在第二天的体验课里都出现了。晗晗第二天走进乐器店的时候,陈璞妈妈在跟乐器店店主交流,晗晗便悄悄走近听了听这位妈妈正在述说的只言片语。</h3><h3>原来,昨天这个眼神有时游历看起来害羞的孩子是个先天智障的儿童,昨天因为偶然被这里的鼓声引领进到乐器店,昨天晗晗走后,陈璞非常想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鼓,可妈妈因囊中羞涩,便带着陈璞回家了。昨晚回家后陈璞记下了白天听到的节奏,在家用一个脸盆“演奏”到了凌晨两点。妈妈对于陈璞这样的热情表示震惊,可是这一千多的费用让这本是拮据的家庭变得很为难。所以陈璞妈妈今天来问店主,可否允许陈璞旁听体验课,随和的店主随即表示了同意。晗晗听到这,对眼前这个孩子有了新的认识,这也唤起了晗晗内心的善意。</h3> 学习西洋乐器的晗晗,有很好的家境,也有很好的受教育条件,周围爱好音乐的人也几乎都是能够负担得起自己爱好的人。晗晗的梦想就是怎样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爱好带回自己的故乡,让这贫瘠的土地上燃气对音乐对西洋打击乐的的热爱。<div>晗晗看着陈璞,心里泛起怜悯与冲动,“这不就是我梦想的起点吗?”晗晗在内心告诉自己,陈璞可以是我在故乡点起的第一个“打击乐火种”呀!体验课完后,晗晗追上了陈璞母子,陈璞对于晗晗表示友好表示出了他们的“本能”——害怕。这让陈璞躲在了妈妈身后,让晗晗也略显尴尬了,晗晗表示自己的来意,愿意帮助陈璞,因为以前自己学习打击乐有几个旧鼓,晗晗想要给陈璞送一个,并愿意配陈璞练习。</div> <h3>晗晗的假期便在陈璞的似师生,似朋友,似姐弟的“教学体验”课程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