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意象即意中象。是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借助的客观物象,以期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用“梅”表示清高、用“松”或“竹”表达坚韧不屈,坚贞的气节。而山川给予中国古代诗人许多丰富的创作灵感,诗人们通过“山”的意象向我们传达着不同的意蕴。或指自然风光、埋葬地点、贤君明主等。</h3> <h3>一、单纯的对自然风光“山的描写” 像屈原的《离骚》中写道:“至于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椒丘”是指长着椒树的山丘,单纯的对山的描绘;还有苏轼的《定风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也是单纯对自然景物中山物象的描写。</h3> <h3>二、指代埋葬地点 《孔雀东南飞》中“两家求合葬,合葬南山旁。”这一句不仅指代了埋葬的地点,也渗透着一种悲凉的意境。</h3> <h3>三、作为明君能者的象征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的《短歌行》里的“山”显然象征着求贤若渴的开明君主。又像孔子所说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这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儒家对“山”的态度,认为山是仁者的追求,而儒家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可见“山”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h3> <h3>四、象征隐者追求的田园山林生活 说到田园山林生活,就不得不提到陶渊明这位大家。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里的“丘山”显然不仅是指山川湖泊,而是指陶潜所向往的田园生活。在中国古代,常将“旧山”、“故山”比作隐逸之处,所以后来也有“小隐隐于市,大隐入丘樊”的说法。由此可见,“山”意象可以指代远离尘嚣的田园山林生活。</h3> <h3>五、空山 “空山”即空旷的山林。这种提法在古诗文中十分常见,有许多的意蕴。如:李白的《蜀道难》中写道“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里李白通过“空山”向我们描绘了空旷、寂静,没有人烟的山的意境。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空山”两字更传达“世外桃源”的意蕴。</h3> <h3>六、江山 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壮丽如画,一时涌现了多少豪杰;又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两句里的“江山”显然不只是山河、山岭,更深的意味是国家政权。</h3> <h3>“山”意象在古诗中传达着诸多的意蕴,除以上六点之外,还有许多。像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里的“山”暗指心灵的神秘地域。再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传达着我国自古以来登高思亲的传统习俗和情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