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5月14日上午游览的第一站是斯莫尔尼大教堂(一些网上资料将其误称为斯莫尔尼宫,其实是以讹传讹,后面再详细说明)。</h1><h1> 教堂外表蓝白相间、清新雅致,兴建于1748-1764年,是由著名的意大利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的(他的作品还有冬宫、夏宫、叶卡捷琳娜宫等著名建筑),因此颇有类似的皇家风范。</h1><h1> 1923年,苏联政府关闭了斯莫尔尼教堂。现在它主要作为举办展览和音乐会的会场使用。</h1><h1> </h1> <h1> 本人未进入教堂内。这是网上下载的图片,十分养眼!谢谢作者!</h1> <h1>教堂门外挂着一口铜钟</h1> <h1> 教堂周边还有一些其他的建筑,风格与教堂类似,显得十分和谐。</h1><h1> 这里原来是准备作为女子修道院使用的,但最终另作它用。</h1> <h1> 原来以为斯莫尔尼大教堂和斯莫尔尼宫只是一栋建筑的不同称呼罢了,回来写“美篇”在网上查资料时才发现,它们是两栋完全不同的建筑。图中蓝白建筑是斯莫尔尼大教堂(左),黄色建筑是斯莫尔尼宫(右)。</h1> <h1> 这才是正宗的斯莫尔尼宫,兴建于1806-1808年。原为贵族女子学校,现在是圣彼得堡市政府所在地。</h1> <h1> 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这里曾作为十月革命司令部。1917年11月7日,列宁在斯莫尔尼宫会议大厅发表对俄国公民的号召书,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h1><h1> “列宁在十月”电影中的许多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小学课文《列宁与哨兵》里描述的事情也发生在这里。</h1><h1> 为了纪念列宁,1927年十月革命胜利十周年时,在这里安放了列宁的雕像。</h1> <h1> 以上三张照片均是网上下载的。谢谢作者!</h1><h1><br></h1><h1> 斯莫尔尼宫出名的另一个原因是: 这里曾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基洛夫上班和被刺的地方。基洛夫的死开始了前苏联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大清洗运动。</h1> <h1> 网上有关这两座建筑常有混淆,甚至张冠李戴。希望本文能起到纠错的作用。</h1> <h1> 接着来到涅瓦河畔,观看停靠在河边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就是这艘巡洋舰,打响了十月革命的第一炮,也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h1> <h1> 然后是导游最开心的时光——进购物店。这家购物店的主打产品是琥珀装饰品,买了一个吊坠。好看吗?</h1> <h1> 午餐后兵分两路,一路坐游轮欣赏涅瓦河两岸风光;一路则进购物店。我们没有参加邮轮项目,只能在购物店里闲逛。天气炎热,又没有继续购物的欲望,最后坐在店外阴凉处的台阶上耐心等候。</h1> <h1> 两路人马终于汇合了,继续游览接下来的景点——外观滴血大教堂。<br></h1><h1> 这座教堂位于格里卜耶多夫河的东岸。之所以被称作滴血大教堂,是因为教堂所在的位置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81年被刺杀的地方。</h1><h1> 1883年,为了纪念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期间对俄罗斯发展所做的贡献,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下令在其遇刺地点修建这座教堂。教堂于1907年竣工,由尼古拉二世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h1><h1> 这座五光十色有9个洋葱头尖顶的建筑高81米,色彩斑斓,如童话般美丽。只是最大的一个洋葱头正在维修,不能看清全貌,有点遗憾!<br></h1> <h1>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滴血大教堂都是色彩亮丽、层次丰富、精妙绝伦,是教堂建筑中名副其实的精品。</h1> <h1> 沿着滴血大教堂旁边的小街前行,隐隐约约可看到喀山大教堂。</h1> <h1> 朝后看,就是滴血大教堂。原来这两个景点离得这么近啊!怪不得行程的第二天参观喀山大教堂的时候,照片中就有滴血大教堂的背景。</h1> <h1> 大概只步行了十分钟左右,即到达涅瓦大街。在涅瓦大街上,可看到喀山大教堂的全景。</h1> <h1> 由于要赶晚上8:33去莫斯科的火车,所以涅瓦大街只逛了短短20分钟就结束了。5月14日的行程也告一段落。</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