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br></div><div> 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夜,被雨水洗礼刷新的鸥江带来了丝丝的凉意。昨天,我们一群还回味着温州教育的前沿与深化之时,今又带上欣赏与探究走进两所名校。名校之名,名于超前而立于实地的理念,名于指向适合学生发展课程体系,更是名于有品学兼优,个性尚长的莘莘学子。今日观校便从百年籀园开始。</div><div><br></div><div> </div><div> </div> <h3><br></h3><div> 籀园小学,是所民办学校,坐落于美丽的九山湖畔,三面环湖,有"园中湖,湖中校"之称,极具诗情画意和历史文化底蕴。沿湖漫步,待绿丛花意中觅到其踪。校园绿意盎然,大厅敞亮,十二根巨柱擎天撑立,大气、大器便成了学校的象征。金子翔校长一路引导和解说,让我们驻足留连于课程全景图前感慨于核心竞争力的缔造;徜徉于家庭实验室,憧憬于谁占据科技谁就占领未来的感慨;雨中观看方程赛车精彩表演,走廊踟蹰精美布局,领略"创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之办学理念。"学会爱,学会学,学会玩,学会创造"触发我们产生这样的思考:六年里根植孩子内心的DNA,到了三十年后,我们要赋予什么呢?</div><div> </div><div> </div><div> </div> <h3><br></h3><div> 聆听金子翔校长论道《校长课程领导力》,心生敬佩,佩服于胆识与远见,佩服于科学与艺术。有效精简和整合国家课程,让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推力家庭实验室、整理识小、四L课程、数学游戏、信息直通车,实施四个一策略,(一件事、一首歌、一门课、一本书),建构五大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体学院、少年艺术院、少年科学院、少年新闻学院’),这一切的实施与推广,引领着温州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div><div> </div><div> </div><div> </div> <h3><br></h3><div> 一个名师说:什么是好的教育?不是骄人的数据,不是炫目的口号,而是一颗宁静的心,一份真挚的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从容期待五十年一百年后,问学生,才知道。寻找学校成长的足迹,午后应约走入坐墨池小学。她堪称“鸥江祖校",140年的办学历史薪火相传,弦歌不断。游艺于文,点墨于池,临池博学,见贤思齐的校训熠熠生辉。教育的意义在于成人,寻找历史与文化、自我发展和学校生长点之间的关系便成了应晓华校长追寻的方向。"童蒙养正"“经典诵读""书画教育"秉承“中西合壁 艺文兼修"之理念,坚守墨缘,重构课程框架,使"墨池书院"和“艺文学堂"比翼齐飞而落实核心素养。</div><div> </div><div> </div> <h3><br></h3><div> 教育之二字承载太多的梦想。往回看,有意义,往后看,有希望。温州教育之行第三天启迪众人之思想。</div><div> </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