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奇观一一大梯子崖

海阔天空

<h3> 黄河九曲十八弯,黄河的故事说不完。到河津,看龙门大桥,赏黄河风光,听龙门故事,龙门的传说很多,故事很多,大禹凿龙门、鲤鱼跳龙门、更为传奇的是抗日战争的许多英雄故事也在这里发生,据说当年曰本人声称打过黄河去,打回老家的梦想就是在这里破灭的,他们把龙门选择作为渡河点,但是始终没有能渡过黄河,没有能实现他们的梦想。 </h3><h3>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水依然滚滚流淌着,黄河故事依然广为流传着。</h3><h3> </h3> <h3> 早有朋友推荐黄河奇观--梯子崖,雄伟壮观、巧夺天工。只是难得一见,今日赶回河津,专门到禹门口,看看梯子崖。</h3><h3> 黄河大梯子崖,位于山西省河津市下化乡半坡村。到禹门口,沿河边龙虎路往前走两三里路便到了,梯子崖是在悬崖边依地势人工开凿的之字形古栈道,由365个台阶组成,垂直高度约120米。</h3><h3> 沿着石头台阶攀登而上,每上一个台阶你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据说这些台阶少说也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大部分还保留着过去的原样,你会看到光滑整洁的峭壁上,古人一下一下凿出的石纹,在过去那个年代,是个多么大的工程啊,据说当年孝文皇帝要来巡察才修的这么完美。站在崖边上前后左右上上下下看看,你会看到山的雄伟、你会看到黄河的壮观,你会感叹:</h3><h3> 黄河大梯子崖,地势险要,风景独特,北望群山,南眺龙门,云抚耳鬓,河涌脚底。俯瞰石门,山束水烈;仰至天台,挥袖飘逸。</h3><h3> 历史记载的黄河大梯子崖:</h3><h3> 据民国版《乡宁县志》"山川考"记载:倚梯城,百一十里,西绝壁百余丈,在黄河大梯子崖上。"古迹考"记载:倚梯城,即倚梯崖,魏孝文帝(公元467年499年)西巡至此勒石。倚梯城为北魏时期屯兵之所,梯子崖为古战争关口,石梯顶端有古陷阱和关口门栓遗迹。</h3><h3> 神话传说历史记载的黄河大梯子崖:</h3><h3> 相传当年,大禹积石导河至石门,遇见恶龙阻挡,工程迟迟不能进展。大禹十分着急,万般无奈便在悬崖上凿出通天石梯,并由此进入天宫,向玉帝告状。玉帝听后大怒,立即派天兵天将斩杀恶龙,扫除治河障碍。大禹带领民众日夜奋战,很快便凿开龙门,使漫漫洪水流入大海。</h3><h3> </h3><h3><br /></h3> <h3>  这里我们要说一说黄河大梯子崖上两个与抗击日寇有关的地方:米汤庵和滑岔。</h3><h3> 米汤庵,位于黄河大梯子崖上双层石亭的东南角下,当你站在双层石亭中间面朝黄河时,你的右脚就踏在米汤庵的顶上。</h3><h3> 为什么叫米汤庵呢?因为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这里支锅造饭,在黄河沿岸有很多被叫做米汤庵的地方,这可能和大禹一路疏通河道,每到一个地方,因为条件艰苦只能选择一些天然的石洞安顿下来有关。梯子崖上的米汤庵就是这样一个天然的石洞,洞内面积应该不超过三十平米,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石洞在抗战时期却是山顶上老百姓的救命洞。</h3><h3> 日寇于一九三八年入侵河津,烧杀抢掠,制造了多桩惨案,并企图向西和向北继续侵略,此时河津西边的黄河和北边的龙门山就成为了抵御日军继续进犯的重要屏障,当时由蒋在珍率领的黔军新八师负责驻防,为了抵御日军的进攻,在黄河岸边和龙门山上,这些远离家乡的贵州健儿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h3><h3> 新八师朱振民副师长命令二十三团翻山越岭,由师家滩渡河增援,从龙门山侧面向日军发起攻击,收复龙门山所有阵地。这里的龙门山侧面指的就是梯子崖,当时二十三团确实是由师家滩渡河,沿黄河东岸,经过船窝,再从梯子崖上山,直插日军阵地中央,令日军猝不及防,取得禹门口保卫战的胜利,歼杀大量日寇。</h3><h3> 为什么米汤庵是山顶上老百姓的救命洞呢?在当时与日军残酷的拉锯战中,山上只要被日军占领或者被日军扫荡,村里的老百姓就都躲避到米汤庵中,每次都能安全逃生。也许有朋友要问,米汤庵很难找吗?日本鬼子为什么每次都找不到?</h3><h3> 这是一个大家都意想不到的答案,因为米汤庵地处黄河边,而这一段的黄河峡谷,也正好是黄河河道最窄的地方,新八师和游击队就在黄河对面陕西一侧部署了火力,米汤庵就正好在对面部队的火力射程之内,所以只要老百姓进了米汤庵,对面的部队就开始执行起保护老百姓的任务,日本鬼子是绝对不敢试图靠近的。</h3><h3> 米汤庵的南侧,就是滑岔,所谓"滑岔"就是在一百多米高的悬崖上有一个坡度接近80度的青石斜坡,斜面光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青石斜坡,在抗战时期却非常隐蔽的连接着梯子崖和龙门山主阵地,很多时候,新八师的士兵都是徒手攀越滑岔,突然出现在日军的面前,犹如天降神兵,给日寇迎头痛击,但是因为滑岔极度危险,很多士兵在攀越的过程中失手跌落悬崖,不幸壮烈牺牲!<br /></h3><h3> 1938年12月的 禹门口保卫战役对日寇予沉重打击,毙伤日军200多人,迫使其龟缩河津、秸山两地。新八师阵亡连长以下黔籍官兵271名,合葬于陕晋交界处的龙门山麓(此地在属山西省河津市)。1987年,当时的河津县政协在墓前修建一座纪念碑。</h3><h3><br /></h3><h3><br /></h3> <h3>这么整齐光滑的峭壁,是古人用凿子一下一下凿出来的,真是不可思议啊</h3> <h3>河对面峭壁上的山神庙</h3> <h3>  &nbsp; 黄河古道激浪飞,</h3><h3> 亭下涛声催人急。</h3><h3> 一叶渔舟穿石峡,</h3><h3> 又见鲤鱼跳龙门。</h3><h3><br /></h3><h3> 梯子崖上观黄河,你会看到九曲黄河,破石门而出,奔龙门而去,山峦层层叠叠,真是波澜壮阔,心中满是山河浩荡之气概。</h3><h3> </h3><h3> </h3> <h3> 黄河岸边的弄潮人</h3><h3> 当我来到大梯子崖脚下,正在路边犹豫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与我们搭讪,我就问他上山的路,他给我们指了路,还主动答应陪我们一段 ,把我们送到主道上,他说他实在太累了,刚陪一帮候马的客人上了一趟山,我就说不用麻烦了让他去休息吧,他还是执意要陪我们一起走,最后索性就决定陪我们再走一遍 ,给我们当向导,拗不过他,只好让他陪了。</h3><h3> 一路上,他给我讲梯子崖的历史传说,讲梯子崖上抗日英雄故事,讲梯子崖的未来规划和建设,他要把梯子崖修成一个循环路,有上山的紧张,有观景的舒心,有玻璃栈道的刺激,有平缓下山的轻松。</h3><h3> 一路上,每看到工人干活,他都要交侍一凡。我初开始认为他就是一个带工头或者监工的,就问他开发的老板是谁,他还不好意思说,我再三问他是否有股份,他才告诉我,开发者就是他。</h3><h3> 一路上,他边说边干活,他手里拿一把剪树的剪刀,发现干枝或者有影响的树枝就随手剪了,发现需要搬的,就搬到安全地带。</h3><h3> 一路上,他给我讲了他的创业史,在村里开过煤窑,在广州打拼过多年,做过建筑防水工程,如今有了一些成就,就想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为社会做点贡献,为家乡做点事 ,就开发大梯子崖景区。</h3><h3> 杜枝俊,一个黄河儿女,一个黄河汉子,性格开朗,热情真诚,踏实肯干,敢立潮头,不愧为时代的弄潮儿!</h3><h3><br /></h3> <h3>  我们正在犹豫,杜枝俊从对面走来。</h3> <h3>  这就是传说中的米汤庵,待景点完全修复竣工以后,上面上玻璃栈道,下面是游客停车场。</h3> <h3> 梯子崖,很壮观,有故事,有看点,临村有志青年杜枝俊投入巨资经过一年多的修缮,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作为旅游景点,众多设施还不完善,还有待进一步改善。</h3><h3> 杜枝俊谈起对梯子崖的建设时信心满满,对未来充满希望。如今他正带领工人们还在加紧建设中。</h3><h3> 我相信,有河津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怀,河津市旅游局的支持,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黄河大梯子崖景观一定会以最快的时间,最美的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会成为全河津市,乃至黄河流域旅游业界一颗最璀璨的明珠,</h3> <h3>工人们正在有序地施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