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 G317因为战略方面的原因,被人们忽略、冷落了许多年。这期间成了越野爱好者骨灰级的挑战线路,也成为了解藏族文化和人文景观的一条线路。 G317穿越了汉、羌、回、满、蒙、门巴、络巴、藏族(嘉绒、木雅、康巴、卫藏)等50余个民族的居聚区,是一条民族交融的大道。G317翻越了无数山川,从蜀中富饶的成都平原到藏北苍凉的羌塘高原,是一条景色原始壮丽、光影斑驳奇特的大道。G317兼具自然风光和人文遗迹,享有“东方的阿尔卑斯”之称的四姑娘山,“千碉之国”丹巴,墨香浓郁的印经圣地德格,“西天瑶池”新路海,川藏第一高和第一险的雀儿山,“小布达拉宫”赞丹寺,世界上最高的大湖纳木错……沿线的景观不仅会让你的视觉得到享受,也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洗礼。 </div><div> 知道有多少人,一边在心底嘶吼着;这一生一定要去一次西藏!一边却又一次次被自己搁浅。而我们,有了充分的精神向导,准备了一周之后。4月18日,我们一行八人,六男两女,平均年龄60岁,两辆车分别从长沙和岳阳出发,开启了“穿越G317”,告别蹦擦擦(丙察察),自驾爱好者敢想而不敢为的大环线,行走在自己的土地上的定向自驾游 。 长沙车与岳阳车汇合在岳宜高速南海服务区,行走在武陵源西,夜宿土家族新开发的土家寨。第二天途经邓小平的老家广安县,因联系出现错断,没有进去。 </div><div> 在成都我们呆了两天,游览了宽窄巷子、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成都出发前往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在行进过程中,沿途仍能看到5,12汶川地震的痕迹和外省援建的项目等。从映秀通过木江平隧道(香港援建),就进入卧龙熊猫综合保护区,走在G350熊猫大道上。</div><div> 四姑娘山由四座绵延不断的山峰组成,它们从北到南,在3.5公里范围内一字排开,从幺姑娘山、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到大姑娘山,其高度分别为6250米,5664米、5454米,5355米,其中幺姑娘山为四川省第二高峰。这四座山峰长年冰雪覆盖。四姑娘山中以幺妹身材最为苗条,素有“蜀山之后”、“东方阿尔卑斯山”之称,人们常说的“四姑娘”多数时候也指这座最高最美的雪峰。四姑娘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地被植物尤为丰厚,一般从已经开发的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进入景点,一睹“四姑娘”芳容。从“四姑娘山”出来,我们走在中国的“熊猫大道”上,朝丹巴进发。</div><div> 丹巴,西距成都348公里, 位于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旁。传说许多年前,一只凤凰飞到墨尔多山,化作万千迷人的美女,墨尔多神山下便成了美女如云的地方。康定的汉子,丹巴的美女,这些美丽的姑娘据称是古西夏皇族后裔,据史书记载,西夏王朝灭亡时,有大批皇亲国戚、后宫嫔妃从遥远的宁夏逃到山美水秀的丹巴,故而也就成就了丹巴美人谷。在当地,人们都将其居住的村落称为寨子,这些寨子一般都修建在向阳的坡梁上,寨子由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家组成。一幢一幢外形美观,风格统一的寨房依着起伏的山势迤俪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与周围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构成一幅幅田园牧歌式的优美的乡村画卷。</div> <h3>317川藏线</h3> <h3>两车汇合南海服务区</h3> <h3>行走在自己的土地上</h3> <h3>初饮一杯预祝成功</h3> <h3>土家寨都督府</h3> <h3>自己动手味飘香</h3> <h3>易达林 黄娜 易继文</h3> <h3>陈大平 方国安 姚平安 段德忠</h3> <h3>清贫生万象</h3><h3>茅屋出文章</h3> <h3>行行都出彩</h3> <h3>花草一角</h3> <h3>观都江堰</h3> <h3>都江堰合影</h3> <h3>汶川地震痕迹</h3> <h3>姑娘山上不见姑娘</h3> <h3>四姑娘山的植被</h3> <h3>植被</h3> <h3>西域旅馆</h3> <h3>过把瘾</h3> <h3>进入丹巴</h3> <h3>碉楼</h3> <h3>丹巴美女</h3> <h3>藏房</h3> <h3>分岔路口</h3> <h3>坛城</h3> <h3>信仰的聚集</h3> <h3>子弟们下课了</h3> <h3>觉姆回“家”</h3> <h3>有吗?</h3> 离开丹巴,走上S303经八美、道孚、炉霍直奔色达。1980年法王晋美彭措创建。一九八七年班禅大师亲自致函色达县政府,正式批准在这里成立佛学院,并赐予了“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校名,一九九三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欣然挥毫为学院题写了汉文“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门牌。 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有一条山沟叫喇荣沟,山口的两旁是排列有序的十几座白色塔子,所谓塔子一般是放经书和供佛的所在。顺沟上行数里,蔚蓝苍穹之下,银岭碧草之间,数千间褐红色的木屋,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几座辉煌的大殿--它就是藏于深山中的喇荣五明佛学院,我刚刚进到喇荣沟时,被它的壮观惊得目瞪口呆,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小木棚屋,这些都是在这里修行和学习的喇嘛(男僧人)觉姆(女僧人)的宿舍,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喇嘛和觉姆来来往往,空气中充满祥和神秘。 僧人住的这些小红房,是没设水管线的,用水全靠各自从山下提取。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是怎么解决的,不得而知。<div> 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海拔4200米),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坛城的梵文名称为“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平时是人们转经的场所。我们一行八人就住在离坛城不足200米的喇荣宾馆,放下行装,我和安子就出来顺着踏步到了沟底,正值僧人们下课,转了一圈又爬了上来,吃的是佛学院的自助餐。选择住在这里,我是有考虑的,往后面走,就是海拔5千多米的雀儿山,下去后都是海拔4千多米,适应和锻炼是必要的!这一晚我起来两次,过问高反者和所有人的状况,自己因为自助餐过量和大幅度动作加上休息不好,也出现不适,加量吞了两包头痛粉。早晨,佛学院如同往常一样翻开了日历上新的一页,继续着他(她)们的功课。色达到甘孜有条乡道近一半,因为不知路况,只得反向而行,原路返至炉霍,正式进入G317,再西行到地处川、滇、藏、青四省六地的甘孜州。绕山的简易公路,让我们与马尼干戈、新路海擦肩而过。迎接我们的是雀儿山隧道,雀儿山隧道位于317国道(川藏公路北线)甘孜至德格岗托之间,东距成都约900公里,西距西藏地界约150公里,是翻越雀儿山的关键性工程。线路全长约12公里,其中,施工线路长8.955公里,雀儿山隧道长7.079公里,双向两车道,总投资11.5亿元。施工海拔在4300米的雪域高原,隧道洞口海拔4378米,需攻克冻土、涌水、断层、岩爆和通风供氧等施工难题,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长隧道。隧道贯通后,穿越雀儿山仅需5至10分钟,隧道将确保常年通行,不会因雪或冰封路,过往车辆不必再绕行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危险山路。隧道可避开3处共长47000米的雪崩路段,6处共2220米的泥石流,冬季积雪厚度大于1.5米的路段减少了约22公里。隧道以外的山路险情仍在,而我们只有涉险而行,向雀儿山进发。雀儿山,藏名“绒表俄扎”,意为“山鹰飞不过的山峰”,主峰海拔6168米,每年有8个月被积雪覆盖。“风吹石头跑,四季不长草,一步三喘气,夏天穿棉袄”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有“冬过雀儿山,如闯鬼门关”的说法,而我们此行的四月,正是这里的冬未初春,遇上了大雪纷飞。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3年,雀儿山40余公里路段年累计发生交通事故371起,死亡68人,雀儿山段常被称为“川藏第一险,全线鬼门关”。山上一年四季一片荒凉,寒风凛冽。过往乘客经过此处大多会出现眼花耳鸣、头痛胸闷、心慌气短等高原反应。此外因冰雪造成人员高山缺氧致死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地势陡峭道路狭窄、缺氧、极寒而让人望而生畏!隧道通车后,旁边的老路基本上废弃,过隧道之后就是简易的泥泞碎石路,180度的弯拐决不亚于G318的怒江七十二拐,我们小心翼翼地认真对待每一道弯。下山之后经过川西的最后一个县德格,德格是康巴藏文化的核心区,拥有“康巴文化发祥地”和“格萨尔王故里”两大文化品牌。德格印经院是迄今中国最大的藏文印经院,有“藏民族文化宝库”之称;南派藏医药发祥于德格;格萨尔王诞生地德格阿须草原;境内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并存;藏区三大画派噶玛噶则画派绘画与风格独特的建筑和独特的民俗风情。</div><div> 过金沙江进入西藏辖区,接受武警检查。 昌都,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以昌都为中心,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云南省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市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市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西望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昌都是藏东地区经济、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且与民主改革搞得较早的康定、青海、云南藏区紧相连接,因此,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从当时的社情来讲,与西藏其它地区相比都有所不同,情况比较特殊。因而,一九五九年前后,昌都地区是西藏叛乱最早、叛乱分子活动最猖獗、平息叛乱的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五九年西藏平叛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德格进藏途经江达进入昌都后,一种恐高反畏艰难的情绪暴露了出来,直接影响到往后的整个行程。从昌都南下走G214(茶古马道)经邦达165公里,进G318到拉萨全程1139公里,道路如履平川,20个小时可以到达。从昌都西行穿越G317进G109经那曲到拉萨全程1112公里,海拔4千左右,路途坚难,20个小时没把握到达,是弃西南下?还是坚守信念继续西行?这是自驾路上的分水岭,一般都离开317借214进318了,因为我们是在做穿越,所以在方向问题上,我可以说是强硬得没商量,说是“捆绑”也好,“专制”也好,我们八个人为“穿越G317”继续西行! <div> 丁青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有317国道贯穿县域东西,连接那曲县和昌都县。在丁青县当地人的观念里,一夫一妻制是一种很平常的婚姻关系,它的致命缺点就是不能使家庭兴旺;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更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妻子越多,生孩子也越多,容易使家庭变得贫穷。相反,一妻多夫则是最理想的婚姻形式,最受人们拥戴。这主要是因为几兄弟共娶一个妻子,家里人多,不用分家,劳动力强,家庭财产不会分散,家境越来越兴旺。也就是说,保护家庭为单位的财富和生产力,成为当地人认同一妻多夫婚姻形式的根本原因。而且,在这种家庭里,没有明显的女尊男卑或男尊女卑现象。丈夫们出门打工挣钱,妻子和留守丈夫挑起家里的大梁,并微妙地协调各个家庭成员的关系。于是,似乎也不排除这样的可能,在历史的某个时期,这种普遍存在的家庭生活形态经过多次道听途说之后,演变成了女人当家作主的女儿国社会生活蓝本。然而,这样的家庭关系和婚姻形态维系到现代社会,随着资讯的发达导致家庭成员观念的改变,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迅速改善,变得越来越不靠谱。 </div><div> 赞丹寺它坐落在索县境内,距那曲镇约220千米。整个赞丹寺依山而建,分红白两个建筑群,远看外形酷似布达拉宫,赞丹寺是藏北地区最早的黄教寺庙,也是藏北最大的佛教古建筑群。 </div><div> 走出索县,翻过亚拉山、江古拉山(4900米)、托古拉山(4600米)、巴乔拉山(4700米)经那曲G317与G109汇合。那曲是青藏公路的必经之路,又是西藏对外开放的旅游区之一,每年8月举办的赛马节是藏北草原的盛会,届时,旅游观光的游客、四面八方的牧民、各地的商贩等云集此处。旅游者可以领略藏北草原的自然风光、节日气氛和民族风情,还可以参观游览藏北名寺孝登寺。在那曲地区境内,辽阔的羌塘草原和神秘的藏北无人区,都会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望无际的无人区,栖息着野牦牛、藏羚 、野驴等许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给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夜宿当雄(4200米)。虽然海拔仍在4千米以上,但地势比较平坦,可以说结束了S型高低错落的崎岖山路。第二天同伴们前往纳木错一睹芳容,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是西藏最大的湖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纳木措湖滨广阔、水草丰美,是全年均可放牧的天然大牧场。每当夏初,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野牦牛、岩牛等众多野生动物也经常出现。2016年我去过,加上身体透支出现的不适,所以我在当雄小歇半日。等他们七人回到宾馆后,我们一道前往羊八井午餐。餐后途经念青唐古拉山(4551米)、拿多拉山(4585米)两个垭口,继续向拉萨靠近。我心中知道,基本上可以说完成了“穿越G317”。</div><div> 目前有矮拉山、朱角拉山、斜拉山三个隧道正在施工中,G317一定会用良好的路况,结束今天被冷落的状况。</div><div> 一路走来,感慨万千!G317没有G318那样的华丽,许多的垭口甚至没有迎风招展的经幡,也没有警醒的海拔标志,甚至略显荒凉,但她的人文景观、文化内涵确实远胜于G318。我想用我在昌都作业中的一段话作为纪念“穿越G317”这段的结尾。“从制定攻略到今天,特别是在昌都的决策;按既定方案贯穿国道317,使我改写了16年进藏的历史,让我和随行的朋友,人生增加了丰富的一页。每个人对生活的追求,随着环境和自身修为而形成的观点不可能一致,有人开着宾利没有出过家门而洋洋自得;有人驾着国产车傲游神州,吸取大地之精华,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div></div> <h3><font color="#010101">路边隧道施工</font></h3> <h3>放晴的天空</h3> <h3>雪地中餐</h3> <h3>雪山留念</h3> <h3>317线上的“出身牌”</h3> <h3>我们盘旋而上</h3> <h3>走过路过</h3> <h3>又见拉萨</h3> <h3>预约票</h3> <h3>转经祈福</h3> <h3>登布达拉宫</h3> <h3>俯瞰拉萨</h3> <h3>布达拉宫上的广场</h3> <h3>八廊街</h3> <h3> 出外旅游和平时观察事物的态度,是奠定和铸就自身能力的根本方式,人的精神和处事能力要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得到升华,这就得因人而异。而旅游的目的正是通过这一拓展的平台,扩充展开观察事物的视野,多方位加强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接触,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相互之间的尊重、对待生活的个人素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都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h3><h3> 到了拉萨,首先,我们到了布达拉宫转山,预约门票后到广场和药王山旁的摄影点摄影留念。 第二天,易继文、老饶等四人,五点多钟前往排队领票,得以八人如愿登上那雄伟的宫堡。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的中心的红山上,最高处海拔3767.19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从山脚入口处到顶端,一共有900多级石阶。布达拉宫由红宫、白宫两大部分组成,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红白相间,群楼重叠,是集宫殿、城堡、陵塔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h3><div> 第三天参观大昭寺。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可惜没有开放,未能进入。我们只得跟着转寺的人流(淡季,人不多,到了五月底开始,就只能是人挨着人了。)围大昭寺转了一圈,而后在八廓街停停走走,或多或少都购买了些纪念品,返回宾馆休息。</div><div>附;</div><div>我们在穿越G317中翻过的山;</div><div>1巴朗山(3847米)</div><div>2四姑娘山(6250米)</div><div>3雅拉雪山(5884米)</div><div>4疙瘩梁子(3910米)</div><div>5松林口(3989米)</div><div>6洛戈梁子(3989米)</div><div>7雀儿山隧道口(4382米)</div><div>8矮拉山垭口(4452米)</div><div>9宗拉夷山垭口(4494米)</div><div>10朱角拉山垭口(4615米)</div><div>11琼涅拉山垭口(4460米)</div><div>12斜拉山垭口(4890米)</div><div>13恰拉山垭口(4502米)</div><div>14安吾拉山垭口(4586米)</div><div>15刚拉山垭口(4809米)</div><div>16江古拉山垭口(4932米)</div><div>17巴乔拉山垭口(4820米)</div><div>18托古拉山垭口(4636米)</div><div>19念青唐古拉山垭口(4575米)</div><div>20拿多拉山垭口(4605米)</div><div>最后两座山的垭口同在G317和G109重合线上。</div><div>从翻过的这些山和所标海拔,加上大雪季节,足可以说明G317为什么会成为自驾爱好者骨灰级线路的最好见证,但远不能说明它的难度和未知性。请各位意往者有足够的精神准备和驾驶技能,过两年,随着在建的三条隧道贯通,危险就可降至最低。</div><div> 高龙蛟 2018.5.15宇成山庄<br></div> <h3> 我们一行八人,用10天的时间从湖南到成都,再从成都都江堰进入“熊猫大道”,穿越G317”到达拉萨,休整了三天两晚,又踏上了新的征程。说实在话,这个季节观景是早了点,那木措没开湖,羊湖也不会例外。不为此行留遗憾,那就一睹她的冬容吧!出拉萨走G318过拉萨河(还是与16年一样,限高),直接会晤羊卓雍措,在与羊湖亲密接触之后,沿原路返上林拉高速从工布达江下,进入巴松措白玛古如家(16年结识的藏族朋友),他爱人索朗拉珍给我们每人献上哈达、捧上酥油茶,大家在一种好奇的问话中用完晚餐。次日又在巴松措景区准备开发的“新措”玩了一圈,遇到下雨,只有陈,段二位骑森林摩托进了原始森林,我们几人在藏棚中烤火。</h3><div>告别了巴松措,跑了一段拉林高速到达林芝进入G318,在翻越色季拉山垭口前出现堵车,大雪茫茫,我们前面大客车上的男女乘客纷纷下车路旁小解。</div><div>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西藏林芝县东部与中西部的分界带,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为川藏公路南线所跨越。登临海拔4728米处的山口(会有高原反应,要预防缺乏内源氧),可观日出、云海、无际的林海和远眺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色季拉山西坡的达则村旁的本日拉山,是西藏苯教的圣地,为西藏四大神山之一,来此转山朝拜的人四季不绝,信徒来自四面八方。每逢藏历八月十日,还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转山活动,称为“娘布拉酥”(为请神求宝之意)。</div><div>如果不是冰雪覆盖,这里应该是紫、白、黄、红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鹃,相当漂亮,如果有缘还能看到远处的南迦巴瓦峰。</div><div>车流在缓慢的行动,到了垭口才知道是因为游客在垭口摄影留念造成的拥堵。为了不添堵,我们没下车,只是深情地瞥了一眼那块刻有“色季拉山口”的石碑、牦牛雕塑和冰雪中的经幡,就匆匆下山了。</div><div>行车中前面出现了一片片森林,这就是鲁朗。鲁朗海拔3700米,位于距林芝地区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这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长约15公里,平均宽约1公里。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犹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等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错落有秩,勾画出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div><div>快到通麦了,这句话说得太容易;通麦镇(通麦大桥开始)——排龙乡的14公里路段天险,号称“通麦坟场”(有的人统称为通麦天险,有的人细分为通麦天险—排龙天险),是川藏线最险的一段路(比通麦镇之东的古乡沟险路还要险),在波密县城和林芝县鲁朗镇之间,14公里平均要走两个小时左右。</div><div>这里号称“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甘肃省舟曲县号称亚洲第一大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带),“川藏难,难于上西天”。行走川藏南线,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高山滚石难以预料,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加之路窄导致错车的空间极小,故通麦、排龙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div><div>整治改建:通麦天险这个“肠梗阻”的改建工程于2012年底全面开工,包括新建通麦特大桥、排龙沟特大桥和数座隧道。原来二十来公里的烂路减到5公里多,取而代之的是穿山的隧道和跨河的大桥。2016年4月,总投资近15亿元、以“五隧两桥”为主的川藏公路通麦段整治改建工程正式通车,川藏公路西藏境内举世闻名的通麦“卡脖子”路段成为历史。16年6月,我们出藏时就无险可在了,整个通过时间由过去的2个多小时缩短到20分钟,更加安全便捷。帕隆藏布江上,迫龙(帕隆)沟特大桥飞跨 迫龙藏布大峡谷。汹涌的易贡藏布上,通麦悬索吊桥、汽车保通便桥和新建的256米单跨单塔悬索桥,三桥并列,成为西藏公路交通发展的见证。</div> <h3>拉萨河处仍限高</h3> <h3>羊湖路上</h3> <h3>羊卓雍错</h3> <h3>又见羊湖</h3> <h3>安子与藏獒</h3> <h3>问天再借一百年</h3> <h3>我和白玛古如</h3> <h3>头一次</h3> <h3>千里不忘家乡味</h3> <h3>为白玛家事事如愿干杯</h3> <h3>像不像?</h3> <h3>巴松措</h3> <h3>堵车在色季拉山垭口前</h3> <h3>垭口增加了“牦牛雕像”</h3> <h3>通麦天险变坦途</h3> <h3><br></h3><div>西藏波密风景区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与喜玛拉雅山交界处的波密县,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了独特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带。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物繁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典型的江南气候。雪山环抱,湖泊迷人,是我国最大的海洋型冰川——卡钦冰川的发源地。整条冰川长达19公里,面积约90平方公里。波密平均海拔4200米,而县城所在地扎木镇的海拔则为2750米。在年平均气温摄氏10度左右的波密停留,你会发现西藏江南的秀丽景色。这里位于雅鲁藏布江东岸,3、4月份为桃花盛开的季节,四周高耸的雪山包围着波密小村庄,大片的桃花、油菜花、青稞把田野染得红、黄、绿一片。淳厚的高原气息、浓郁的乡土特质、明丽的雪域色彩,独树一帜的民俗风情和孕育它色彩斑斓、光怪陆离、风情万种、无与类比的自然环境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波密县丰富的旅游资源。素来享有“西藏的瑞士”、“绿海中的明珠”、“雪域的江南”、“旅游之胜地”的美誉。</div><div>波密的早晨格外清爽、安逸,我们睡了个自然醒,这里的人生活节奏较慢,单位基本上是九点半钟上班,我们八点多吃过早餐离开西藏的小江南继续前行。</div><div>行至米堆冰川道旁大门,来了个急刹车,征求大家意见后,办票开车进入景区,。十来分钟后将车停放果拉村停车场,改步行前往冰川。四公里的路程,让人喘不过气来,歇歇走走让人感悟到身体体质的下降,16年走这段路,还没这么费力呀!米堆冰川是中国六条最美冰川之一,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常年雪光闪耀、景色神奇迷人。冰川冰洁如玉,景色秀美,形态各异,姿色醉人。冰川下端是针阔叶混交林地,皑皑白雪终年不化,郁郁森林四季常青,头裹银帕,下着翠裙。宛如一尊白玉般的少女雕像。陈、段俩骑马上下,我们六人在冰川下摄影留念,步行下山。休息时,各自买了些地方土特产。</div><div>在然乌湖的自驾营地玩了近二小时,这个营地的建筑,全部是钢架结构,室内宽幅的落地窗,面对然乌湖和雪山,形成一幅巨大的自然山水画,室外是钢网拦石的外饰,大家心情不错。然乌,是G318和滇藏线的分岔点,按原定路线,我们将离开舒适的G318,走察察线进入云南的丙中洛。做攻略时我清楚的知道,如果说G317存在很多未知性,那么然乌进丙察察的这条18年新版地图找不到的察察段就更加神密的存在突发的危险性!。特别是大雪封山的这个季节!放眼所及是天堂,轮胎所致是地狱!那怕是龙潭虎穴我们也得走它一趟。</div><div> 然乌-173KM-察隅-103KM-目若村-25KM-伐木场-55KM-察瓦龙-87KM-秋那桶-16KM-丙中洛-45KM-贡山县-114KM-福贡-135KM-六库镇(泸水)-230KM-大理</div><div>丙察察线是一条连接着滇西与藏东南的简易道路,由马帮踩出来的“茶马古道”改造而成,从云南丙中洛起,穿越横断山脉,到西藏的察瓦龙乡,再从察瓦龙到察隅县,全程近300公里。这是一条不是路的路,碎石、坑洼、塌方、流沙、过水路段散落全程,泥石流、飞雪、天瀑随时可能发生,可以说是“最艰难的进藏”线。察察线可通行时间是每年5~11月,冬季有大雪,道路不通,雨季有塌方的风险,2018年元月开始六库-丙中洛19:00时至次日7:00时封闭施工。这是一条更加艰难的路,是对我们综合素质最具体的一次考验!</div> <h3>然乌湖自驾营地</h3> <h3>然乌湖</h3> <h3>多云就是多云</h3> <h3>米堆冰川</h3> <h3><br></h3><div> 然乌的短暂停留之后,到古玉之间是德拉姆山(4900米),倒没感觉什么不适,虽然跑不起速度,但很顺利的到达察隅县。</div><div>察隅县以南是中印边境争议区域,话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花一定的篇幅翻阅历史,回顾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让所有中国人居安思危,莫失国土。这次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div><div> 中国同印度的边界,虽然从未正式划定,但按照双方的行政管辖范围早已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从新疆喀喇昆仑山口到两藏阿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的拉达克和印度喜马偕尔邦3地交界处为西段;从这个交界处到中国、尼泊尔、印度3国交界处为中段;从中国、印度、不丹3国交界处,大体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而行,东到中国、印度、缅甸3国交界处为东段。印度1947年独立后,不仅接管了英国侵占中国的一些边境地区,还进一步扩大占领范围。在东段,印度军队于1951年西藏地方和平解放前后,越过传统习惯线,全面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推进,侵占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在西段,1954年以后,印度军队侵占了中国新疆卖争拿马和西藏巴里加斯地区。1959年3月20日,印度政府总理尼赫鲁在给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的信中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把已占领的中印边界东段的中国领土和历来由中国新疆管辖的中印边境西段的阿克赛钦地区划入印度版图。这些中国领土总面积为1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个福建省。中国政府以亚洲和平和中印两国人民友谊为重,对印度的武装侵占活动一直采取克制忍让态度,并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主张通过友好协商,全面解决边界分歧,在此以前,双方维持边界现状。但印度政府拒绝谈判:1959年8月以后,印度军队又多次侵入中国领土,引起边界武装冲突。11月7日,中国政府建议两国武装部队立即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撒20公里。印方仍然拒绝。从1961年起,特别是1962年6~10月,印军进而在中印边界西段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据点。</div><div>印度政府把中国的宽容忍让视为软弱可欺,声称要以武力对付中国,加紧进攻中国的准备和部署。9月~10月上旬,印军不顾中国边防部队的劝阻和警告,连续进攻驻守在“麦克马洪线”以北西藏山南地区择挠桥和扯冬的中国边防部队,打死打伤47人。10月17和18日,在东段和西段,入侵印军同时向中国边防部队进行猛烈炮击,20日,发起大规模进攻,企图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面对印度集结兵力、侵占中国领土、频繁挑起边界冲突的形势,中国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遵照中国政府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进入战备状态。在印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当天,即10月20日,奉命开始自卫反击。在东段,西藏边防部队针对印军沿克节朗河右岸一线展开的进攻部署,集中优势兵力,采取两翼攻击、迂回侧后、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法,攻占枪等、卡龙、沙则、仲昆桥及章多等地。接着兵分5路南进,于25日进占克节朗地区入侵印军的后方基地达旺。经过几天反击作战,西藏边防部队全歼印军第7旅,收复了克节朗河以南、达吒河以北、不丹以东、达旺以西被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驻守吕都、林芝、山南地区的中国边防部队也在反击中拔除了入侵印军的据点,夺回易古通、哥里西娘等地。在西段,新疆边防部队针对入侵印军正面宽、据点分散、间隙大的弱点,采用逐次转用兵力攻坚拔点的战法,全歼侵入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地区的印军。接着趁势拔除了班公湖南北两岸及其以北地区入侵印军的据点。新疆边防部队从喀喇昆仑山到冈底斯山,转战千余里,拔除37个入侵印军的据点。28日,中国边防部队停止反击。</div> <h3>红色“麦克马洪线”基本上被印度控制</h3> <h3>上察隅大部被印度控制</h3> <h3>从这里开始到察瓦龙</h3> <h3>察察公路没有贯通之前,从察隅到察瓦龙是不通车的,县领导到察瓦龙乡检查工作,只能绕道滇藏或川藏线,走上千公里的路才能到察瓦龙。准确的评价和理解“贯通”;也只是相当于用铲车铲通了而已。</h3><div>除了知道丙察线齐玛拉山有雪崩的消息外,在察隅的几家餐馆就餐时打听到道路的艰辛;“雪崩被铲车推开了一条路,只要翻过第一座山,就应该是没问题了”。休息一晚,早晨我们出发。</div><div> </div><div>两辆车在急剧的爬坡,进入无人区的大山之中。爬到3千米以上,天空在飘着雪花,我们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自己的爱车。我的车已经是二次进藏的比亚迪S6,儿子提了几次要我换车,我舍不得,因为它带着我跑了太多的风景名胜,特别是大手术后的16年,驰骋在青藏线,让我和蓝天白云的亲密接触,使我与她难舍难分。长沙是一台铃木城市越野,他的车有防滑功能,性能较好。</div><div>齐马拉山的三个垭口海拔分别是4720米、4504米、4639米,是察察之间的天然屏障,地图上没有这段路。在S型的简易盘山路上,我们的车在拐弯上坡时上不了坡,我和另两人一起下车,推了几次未果,最后在一种自虐的轮胎冒烟中冲了上来。接近垭口前,我们穿过了一个近二十米长,两三米高的“雪巷”,这是雪崩后铲车铲开的巷子。长沙车在装简易防滑带,这时有位摩托骑行者一推一倒走过,在雪地里挣扎,雪花飞扬的场景简直就是“悲壮”。我和易继文两人抬着他的后轮,帮他走了一截,后面的路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长沙车走后,我们在过第二个“雪巷”时,车轮在冰雪的“弹坑”中爬不起来了,我上车喊了一声;“下来,推车”!一、二、三,脚底在加油!一、二、三,轮胎在转动中冒烟!在海拔4720米缺氧的情况下,车也缺氧无力,三个人又能有多大的力气?!在一阵气喘之后,将车倒推了出来,倒退数米、起步、轰油、冲!几个蹦跳,车是冲过了满是“弹坑”的“雪巷”,但我车上的仪表显示出了几个故障报警,不能熄火了!这时有辆修路的“的士头”在我们面前掉头,帮我们把车停在了路边,扯谈中指着旁边一辆盖满了雪的面包车说;这是雪崩时留在这里的,还死了一个人。你们的胆子真大,四驱动的车都不敢走这条路,你们还上来了。并且说;一个半小时后,他们会有个挖机过来,要我们跟着挖机的履带印走。当时车上有人怀疑而担心地说;“不该放他们走”。</div><div>苍穹之下远处的梅里雪山,象一头无情而巨大的怪兽迎面扑来,试图想吞噬着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积极应对,排除不利因素。我试着憋挡熄火,当心油不够。好在还能起动,万一留在了山上,有油总比没油好!这里的中国移动根本无信号,电信和联通还可以。我们作了最坏的打算,只是希望长沙车平安下山!直到后来长沙车托上山的车带来消息,他们已经到了山下,才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因为他们车上有两位女同胞。 一辆四驱的湘A停在我们前面,司机是本地人,带着女朋友和昆明的男孩,男孩是武警,“你们怎么开着个前驱跑到这里来啦,防滑链都没装,胆够大的”。司机很热心说拉我们上路,结果我们没带拉绳,司机到另外一辆广东车借了根绳,把我们的车拉上了道,我们还了绳子并双双道谢。 我们好不容易爬上了最后一个弯坡,到了垭口的“雪巷”,完了!前面来了个大货车,这条巷子里是不可能会车的!大车司机很固执,不肯后退,要我退,我讲道理说;就是我退,退到什么地方可以会车?不可能退到山下去吧!那辆拉我们的湘A牌照的小车司机也帮着我们说话。就这样“雪巷”的那边又多了辆大货和几辆小车,我们这边也有七辆小车相互僵持着,直到挖机的到来。</div><div>挖机来了后,几经调整几经进退,将雪移开,那边的大货和小车会了过去,可是,我的车被推到了靠山的雪墙边,启而不动,轮子在雪地里打滑。不得不又向广东车借绳子,广东车主说了句这绳子给你们啦,走了。“的士头”把我们拉到了路中间,道谢之后他们也走了,这时应该是下午五点多钟</div> <h3>必须翻过的齐马拉三个垭口</h3> <h3>雪地前行</h3> <h3>雪崩后铲通的“雪巷”,这是第一道</h3> <h3>第二道“雪巷”</h3> <h3>第三道“雪巷”</h3> <h3>长沙车上防滑带</h3> <h3>丙察察新滇藏线</h3><h3> </h3> <h3> 前面的“雪巷”虽然被推开,但“弹坑”路仍不可小视,因为有两座山还在等着我们,必须要尽快下山,车上的四个人就是四个家庭,如果车陷在连续的雪坑中,三个人是无论如何推不出来的,各种情况都可能出现,后果不堪想象,只能靠我的爱车了!我喊了一声;“人在那头等,空车冲过去”,车轮剧烈的撞击着连续的“弹坑”,人在急促的摇晃中把握着方向,过啦!过啦!!终于翻过了这海拔4720米的第一个垭口。</h3><div> 走了一段碎石路,翻过了第二个垭口,下山就是“目若村”。见到广东老乡和“的士头”,我们停车致谢,将拉绳还给了他,他说以前来过这里,和村长熟,晚上住村长家。这个村是林芝市察隅县竹瓦根镇辖行政村,位于察隅县东部,竹瓦根镇东部,南邻日东村,东邻察瓦龙乡梦扎村,北邻曲瓦村。居住地海拔约3750米,是齐玛拉山三山两沟中的两个村庄之一,另一个是嗄达村,察察线横穿而过,过几年这里绝对脱贫!</div><div> 天色渐晚,匆匆与“的士头”和广东老乡道别之后,继续赶路。在向第三座垭口(4638米)进军过程中,又上了雪线,此时已经是晚上近八点,视线越来越不好。风吹雪,将路埋在雪中,雪中寻路的行车中,我们又蹦过了一段“弹坑”路,这一次够惨!四个人在爱车的蹦跃中,头顶到了车顶。到了一段相对平缓的路上,在对方过来的司机示意下,停下车,左后轮没气了,脚踏板拖在了地上。几人同时动手,抓紧时间将备用轮胎换上,用绳子将踏板吊了起来。仪表油量显示不正常。车,继续在前进,直到八点多才到达察瓦龙,用我们的人生态度和爱车的牺牲,真正体验到了即将消失的“蹦擦擦”。</div><div> 身在地狱,眼睛在天堂,它能让你在这段不平常的雪道上,体验穿越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极致感受。难怪有人说;“这是一条不想走第二次的进藏路,又是越野爱好者欲罢不能的极品路”。借此机会向我的同行和同一时间挑战察察线的友友们致敬!有惊、有险、才有人生,值了!我的朋友!</div><div> 察隅县察瓦龙乡,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沿线,察隅县东南部梅里雪山脚下。东南部与云南省德钦县、贡山相邻,北及东北部与昌都地区左贡县相连,西部与察隅县竹瓦根镇、古拉乡相连。察瓦龙乡东西长43.75公里,南北宽106.75公里,辖区总面积4616.94平方公里。乡境内的梅里雪山最高海拔6740米,南部河谷地带海拔只有2200米左右,平均海拔2800米左右。乡政府驻地距察隅县县城230公里,距左贡县87公里,距滇藏公路(214国道)135公里。该乡至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乡)公路简称察贡公路,全长91公里(云南境内35公里,西藏境内56公里),是“茶马古道”的重镇,也是抗日战争国军经常活动地区之一,现在每年一度的赛马活动,就是从国军那时沿袭过来的。我们下来后,先到的他们已经吃过了晚饭开好了房。经过一天的折腾,又没吃中饭,老段给我们点了热饭热莱,我们四人用餐,喝了点小酒。老段看了一下我的车,奇怪!仪表上的报警全没了?!除了加油量减少,其它都正常,真是奇怪。回家后进修理厂才发现油箱凹陷,师傅们说我们运气好,幸亏油箱没漏油,但对仪表报警现象仍无法解释。</div><div> 因为太累,上午快八点才起来,匆忙吃过早餐,到汽修点补胎并将两边的踏板拆了下来。抓紧时间争取在中午之前走过那让人望而生畏的“大流沙”。大流沙远远看去就是一个巨大光滑的水泥陡坡,实际上是个高山碎石形成的滑坡,碎石主要是坚硬的灰色石头,这些碎石大小均匀,大小跟鸡蛋差不多,有的更小,尤如人工雕琢,用来修公路倒是现成的公分石。古往今来,不论是茶马古道还是我们走的这条在茶马古道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公路,必经大流沙。大流沙的可怕在于,坚硬的石头,随时可能从遥远的高山顶上飞下来,滚落速度极快,大石头在飞速的途中咚咚咚被撞成碎石。有的落在陡峭的石坡上,有的狠狠地砸入怒江。</div><div> 现在的大流沙建起了厚厚的护坡,可以减少伤害,但就是这样,也一般都是早上通过此处,因为下午通常风大,大流沙的顶端风化的非常严重,一遇大风,便是流沙滚滚。因为这里属干热河谷地带,下午通过的危险性大。再就是通过时要观察流沙的山上,如果有烟尘升起,那就是上面开始流沙了,如果点子低,流沙将车推入怒江的事常有发生。我们顺利通过了“大流沙”,穿过了丙察线上著名的“老虎咀”。路过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的最后一个自然村麻马洛,这里立有“滇藏界”牌和“外国人不准进入”的禁牌。</div> <h3>蛇型盘山路</h3> <h3>原始森林</h3> <h3>大流沙</h3> <h3>风雪迷茫路</h3> <h3>老虎咀</h3> <h3>告别察瓦龙</h3> <h3>进丙中洛</h3> <h3>进入云南贡山县的丙中洛镇,丙中洛镇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辖镇,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部,北靠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南临捧当乡,东接德钦县燕门乡,西邻独龙江乡,离缅甸的野人谷不远。这里正在打造“最美景观路”,是一个不错的乡镇。我们在这里吃中饭,和本地人的交流中,证实了从贡山经福贡至泸水全线修路限行的消息。世界奇观“三江并流”也是从这里开始,这里有被认为玉石新秀的“贡山羊脂玉”。丙中洛有包括汉族在内的十六个民族,各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大峡谷中,形成了特有的建筑方式、生产生活习惯、饮食方式、民族服饰和娱乐方式以及民风民俗。这里的建筑以仿藏式的建筑为主,有木楞房、杆栏式建筑和半栏杆半土垒式建筑等,用石板盖顶。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都有着很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和与众不同的舞蹈形式,人们常常在劳作之余、喜庆时刻燃起篝火、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陶醉在歌舞之中。</h3><div>出丙中洛就是正在提质改造中的云南S228,从丙中洛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所在地泸水市的六库镇,全长297公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div><div>怒江州是中缅滇藏的结合部,有长达449.5千米的国界线。怒江州北接西藏自治区,东北临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靠丽江市,西与缅甸相邻,东南连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接保山市。这条公路左边是怒山和澜沧江,右边是高黎贡山,我们一直向南行驶在峡谷中与怒江同行。过了“怒江第一湾”就进入提质路段,很多沿江处正在做挡土墙,290多公里的道路,分成了几个项目部,一个项目部包修一段路。路面全是碎石子,好在没有了急弯、陡坡和高海拔。</div><div>在施工人员的指挥下,停停走走,过了晚饭时候。快到福贡又被禁行,等待是最烦心的事,我们还有应变能力,在车上打开酒瓶喝酒解烦吧。过了午夜,长沙车说找地方“填肚子”,就便拐进了怒江边的“石月亮”乡。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月亮,在古老的傈僳族传说中,就已经存在,“石月亮”乡因此而得名,西边就是缅甸联邦。八位在一家烧烤店坐下,点了些许烧烤,闲聊中品着小酒。旁边桌上坐着四男一女,听到我们讲话的声调后,女人身边有位男人说是湖南衡阳人,立身敬酒。还敬后不久,衡阳老乡告辞先走。桌上几位是“石月亮”的人,作东的是位矿老板,差小妹拿了两件啤酒送到这边桌上,并交代店老板这桌他买单。我一直没上桌,因为进店时,他们反感我们说话声音大,我担心他们找茬,所以一个人坐在另一张桌旁,听他们在吆喝。看到他们客气,我动身坐在女人旁,面敬了矿老板,表达谢意,气氛比较和谐。桌上把酒几个回合后,知道衡阳老乡在这开了个歌厅、矿老板的许可证办了两年,这回有望了、说修路给我们带来了不便、越南开矿环境好、他老婆在香格里拉开了几家歌厅云云。他们先走,走的时候一起买了单。看得出店老板要打烊,我们离开烧烤店,又回到了禁行的地方。车上有人说;买单的人,早晨起来会后悔”,我不以为然,年轻时我也干过类似的“傻”事,热心好客,乐于助人,侠肝义胆!一路走来遇到的好人难道都犯“傻”了?!如果人人自保,象刺猬一样防着人家,心里都想着自己的“小九九”,这世道还有不有公德和情感?!私欲和贪婪造成的一定是冰冷的世界。</div><div>凌晨两点多了,有三辆水泥灌浆车不紧不慢的往返在路上,也许是酒后壮了胆,我们开始与禁行的人搭讪,说我们两个车上有老人,老人受不了啦。是不是可以放我们走,禁行人说要早晨七点才能放行。再三和他讲了情况后,两个小年轻动了恻隐之心,骑摩托带我们走到一座桥边,告诉我们过桥后顺怒江而下,走一段再从下面的桥回到228来,可绕过这段禁行路。过桥走到分叉口(施苦泸底),前面的车上去了,我们知道走错,以为他们开了导航,也只能是跟了上去。车在急拐中爬山,远处山上的灯光像鬼火一样闪亮,我们爬到山顶没路了。只能在山顶这户人家的坪里掉头,从这堆“牛屎”的尖上返下去。中间遇到两辆摩托车,四个人,我下车手示停车,问他们下山的路应该怎么走,他们告诉我说顺走到缅甸,反走顺江有个边防检查站,过检查站顺流而下有座钢索桥,过桥就到228上了。谢过他们,通过检查站也过了桥,最后被228修路值班的人指点,返到桥那边继续沿江行驶在怒江边上。直到快进入福贡才进入S228上,在福贡吃早饭,走了这段行程的一半(150公里不包括走错的路),为了赶路,没进县城便直奔沪水S309上G56杭瑞高速向大理挺进。天还冒黑到了大理,住进了酒店,可谓是苦尽甘来。</div> <h3>三江并流</h3> <h3>标志石</h3> <h3>边防派出所</h3> <h3>怒江第一湾</h3> <h3>怒江大峡谷</h3> <h3>大理,是儿时记忆里《五朵金花》电影插曲里的好地方,后来知道她是座充满神奇故事的历史文化名城,她有苍山洱海、望夫云等美丽的传说,就讲苍山洱海是怎么来的吧;在很久很以前的古时候,帝王的女儿刚刚嫁人,喜庆的婚宴刚办完,丈夫就出征打仗了,一去十几年未归,听回来的人都说他已经死了,这位刚出嫁的公主就开始日夜哭泣,最终是以泪流成河,便出现了现在的洱海,此时公主也已经快寿命殆尽的时候,恰逢这时她的丈夫刚好归来,可是相聚之时又是永别之时,公主的丈夫痛不欲生,大声对天发誓说自己要化山守海,二人生生世世以山水为伴,由此便有了苍山洱海相守至今的爱情故事。还有每当渔民打渔看到苍山上方两股云来回缠绕时便要赶紧收网回家,因为这是公主和丈夫相聚之时,他们都会因为短暂的相聚而欣喜哭泣,而此时洱海就会掀起狂潮,风起云涌,每当这个时候洱海周边的人都会闭门不出,直到结束又风平浪静的传说。大理古城、蝴蝶泉、南诏古城、天龙八部影视城、洋人街、风情岛和标志景点崇圣寺三塔等都是休闲度假的最好去处。</h3><div>第二天早餐后,我们八个人租了两台出租车,首先到了现代仿古的白族民居“张家花园”,张家花园秉承大理白族民居的建筑历史,把白族民居同私家花园、住与园林相结合、体现大理风花雪月大花园中的园中之园,表现以园林建筑为切入点的白族民居,园与居在这里交溶、心灵与自然在这里嵌合,巨大的投资只能是让人看看而已。这里出来就来到洱海边坐上游船到罗荃半岛,登上“天镜阁”看苍上洱海全景。返回后出租车带我们到南诏古城遗址,农家餐馆吃中饭。酒足饭饱,开始了环洱海一圈。洱海边风景灵动,著名作家曹靖华游过大理之后,对大理的风、花、雪、月四景感慨万千,赋留风花雪月诗一首:</div><div>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div><div>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div><div>有着坚贞爱情的故事,有着“风”、“花”、“雪”、“月”的美丽传说;在这样一种人文景观与大自然的背景下;拍户外婚纱的青年男女们环海皆是,他们怀揣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她们追求着苍山洱海的忠贞不渝,将倩影定格在人生转折的驿站,成了洱海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出租车停在了一处观景台,这里地属大里市的双廊区,放眼望去,这里就是著名的“风情岛”和“玉几岛”。</div><div>南诏风情岛是洱海三岛之一,位于苍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黄金地段,是大理国王的行宫。</div><div>玉几岛是洱海三岛之一,位于洱海西面,古代也叫工几岛、天生营,有“苍洱第一村”的美誉,因岛上有玉几庵而得名。回族杜文秀起义军在岛上建水兵营,故取名天生营,有长堤与廊相通。杜文秀曾在天生营玉波阁门上题“玉波阁”匾额和“洱海有蓬莱,营号天生,三千溺水谁飞渡;鸡山临岛屿,人当海上,十万雄兵难进攻”的木刻对联。现在的玉几岛上有保存完好的千年古渔村、白族民居,家家流水、户户养花,极富渔家文化特色。玉几岛上还有玉波阁、清末农民起义军杜文秀水师兵营、赵氏宗祠、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之妻杨桂仙修行的玉几庵、民族文化广场、千年古榕树等景点,还有现代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太阳宫”,“月亮宫”,青年画家赵青别致的房屋青庐,尽显名人效应。</div><div>离开环境优雅的双廊,走进人声鼎沸的“大理古城”,几座高大的古城门,将充满商业氛围的一条大街分割成几段,服装、银饰、工艺品,鞋帽、小吃、烟酒应有尽有,比起成都的“宽窄巷子”,多了几道古城门。给人们对“大理古城”的崇敬,画上了“商业步行街”的句号。</div> <h3>大理古城</h3> <h3>登天镜阁</h3> <h3>新建仿古“张家花园”</h3> <h3>张家花园水榭</h3> <h3>回廊</h3> <h3>泼猴等你合影,尔后掏出腰牌二十元</h3> <h3>莫错过地方特色</h3> <h3>夕照古城</h3> <h3>杨丽萍的月亮宫和太阳宫</h3> <h3>苍山洱海美丽的双廊</h3> <h3>过去听说过“汉族占街头,壮族占水头,瑶族占箐头,苗人占山头”的说法,这次行程安排的最后一站是贵州的千户苗寨。所以我们一早从云南大理出发行程700多公里,下午五点左右就到达千户苗寨。看苗寨,首先就得了解苗族的历史。远古苗族生活在黄河流域,其先祖蚩尤曾与炎黄部落作战,失败后苗裔退居江汉、洞庭湖一带,建立“三苗”国。商周时,“三苗”被破,苗祖迁徙到湘西“五溪”一带,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又由湘西分迁到西南各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同属中华三祖的子孙,千户苗族是“三苗”时期南迁的一部分。</h3><div>黔东南的苗族,都是聚集几十以至几百户成寨,独户或几户人家成寨的很少,100—200户成寨的较普遍,也有400—500户以上的,传说西江的苗族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目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苗寨, 约有1200多户人家,所以称为“千户苗寨”。</div><div>苗寨的建设在空间组织上是没有人为秩序的,根据地形特点,因地制宜,不会强行改变自然环境。西江苗寨民居由山脚延伸至山脊顺势而上,舒缓平展,建筑高度较低,应和山体形态的原生态,最大限度的保持山体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达到建筑与自然走势的有机融合。苗族人尊重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而不是人为的去破坏改造。建筑群体轮廓的走势充分体现了与自然山体坡度形态是一致性。</div><div>苗族的居住环境、村寨大小、房屋式样、建筑材料、室内布局和家具陈设,方言间和地区间都有差别。但都有共同娱乐的广场,有的地区还有家庭墓地。绝大多数村寨是聚民族而居,其中不少是家族成寨,少有交错杂居,同其他民族共寨的不多。各地苗族的住房建筑,都是就地取材,因而有木房、石板房、土墙草房、砖房等。我们以前到过的德夯苗寨、苗王城和湖北的一些苗寨在材料应用上就各具特色。而千户苗寨的建筑基本上采用现代材料+木饰,外型仍显苗族风格。</div><div> 苗族吊脚楼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苗族人民在艰苦的山地条件下独具特色的创造,是属于穿斗式干阑建筑,这个结构形式在南方被普遍采用。干阑式建筑的特点是架空建筑下部,以木柱支撑起建筑,抬高居住层面,主要是为了防潮湿、防虫蛇猛兽,以获得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对山坡地貌来说干阑式建筑,开间少、进深浅、占地不多,能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形、开拓场地、争取使用空间,在基本不改变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可在复杂不规则的地域上建造,适用于各种地形,建造出既顺应地形,又坚固牢靠,能够依赖并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空间。</div><div>想了解这里的文化和风俗,可以看一场表演,参观一下博物馆或作客苗家。想满足一下自己的舌尖,就去品尝这里的地方小吃。达到了这些目的之后,就可以美美的睡上一觉,做个好梦。</div><div>离开千户苗寨,在常德共进晚餐后,两车分手,各自返回到自己的家。</div><div>我们用车轮,</div><div>丈量祖国的大地。</div><div>我们用信念,</div><div>奔驰在自己的土地上。</div><div>再远的航程,终要靠岸。</div><div>但是悟者即可以让这趟“定向性自驾游”持续很久……很久……。</div><div> </div><div> 2018年5月26日宇成山庄</div><div> 高龙蛟</div> <h3>穿寨而过的白水河</h3> <h3>苗寨一角</h3> <h3>高山流“酒”</h3> <h3>带位苗妹回家喽</h3> <h3>后记</h3><div> 人生,就是一趟长途旅行。种种打破常规的偶然性和可能性,催促我们怀着朦胧的期待和莫名的激动,踏上征程。从经历、克服、排除困难的审美中,得到无穷的满足和快乐。人生就是无数次地证实自己,将有限的生命得到拓展,让自己的人生旅途五彩斑斓。</div><div> 人生,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决不是海市蜃楼,人生观会决定你观察和处理事物的指导思想,而指导行为思想的理论基础,就是看你人生态度的正确与否。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不会站在个体的立场,而是从整体利益出发,你就有了预测、分析和及时处理任何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别是物质生活满足的今天,如果还不注重精神生活的开发、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传承,我们将交给后代的,是一棒怎样的接力?!</div><div> “穿越国道317”</div><div> “挑战丙察察”</div><div> 这次自驾的本身,就是一次集探险、旅游、挑战自我,了解和享受沿途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综合型定向穿越。与旅行社纯享受型景点参观,完全是两码事。结伴而行就是一个集体,是集体就必须具备集体思想,不存在谁侍候谁,谁比谁“聪明”。众人添柴火焰高,只烤火暖身,不添柴旺火,结果火熄了,最终谁也烤不成。面对高反,随着个人体质和意志的不同,分别表现出的程度不一,实属正常。昌都异议时,如果坐下来谈,会有什么结果?假设如果是八个人八台车;又会是什么结果?这些都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引以为戒。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段德忠同志,既当司机还管后勤。色达佛学院休息不好,高反之下出现头痛,面对高反乐观阔达。每到一处,都将大家的食宿放在第一位,保障了此行的顺利完成。</div><div> 回家后第一件事,安抚我的爱车。在那样大雪封山的艰难历程中,是她给了我们四个人生命的保障。换油箱、做保养、换刹车片、换保险杠、换轮胎、补漆等该做的都做了,都感觉到还难以补偿对爱车的抚慰。结账时我也不还价,觉得还价,对不起承载着四个家庭圆满的她。不是我不惜车,而是环境太酷烈,谁也难说有几辆比亚迪,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裸着轮子闯了过来!</div><div> 第二件事就是闭门谢客,用十多天的时间,重温了“穿越国道317”“挑战丙察察”的二十五天。</div><div> 这是一次与国道317和丙察察的告别,多条隧道的修建,道路的提质改造,险路一定会变坦途。</div><div> 这是一次人生的检阅,在困难面前,看到了险途中表现出来的素质刻度和无伪的表白。</div><div> 这是一次恶劣环境下的挑战,用两驱裸轮一次性在雪地征服国道317和丙察察的创举,圆了多少自驾发烧友想而未行的梦。用行动证明,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技能,胜过硬派的越野豪车。</div><div> 这是一次对老一辈开国元勋爬雪山,过草地的一次深切缅怀,你们胸怀坚定信念,身着单衣、脚穿草鞋、饥寒交迫过雪山的壮举,已经成为国人克服任何困难的精神法宝。我们深刻感悟到共和国的来之不易,向参加红军长征的先烈们致敬!</div><div> 二十五天,时间是短了点,对沿途的风景来不及细细品味。时间是早了点,多彩的世界还被大雪覆盖。甚至连高峰上面放眼望去,西藏独有的蓝天白云、雪山草甸都没看到,但却独享了冰天雪地穿越带来的超级刺激。你所翻越的,只是你心中的那座山,有限的是7675公里崎岖险路,而无限的可以是浩瀚无垠的精神世界。这就要看各位的理解和造化了,我们按照原定的计划和路线,胜利地完成了“穿越国道317”和“挑战丙察察”的定向穿越。再次感谢同行的各位,毕竟我们各自都有所突破。感谢一直以来关注我的所有兄弟和朋友,拙笔之下的记实,算是给各位奉上的一束小花。</div><div> 向坚守在祖国边境的高原战士致敬!</div><div> 向骑行的骑士,致意!</div><div> 向摩旅的摩友,致意!</div><div> 你们的意志更坚强,你们的环境更艰苦。你们的精神将激励我继续前行。</div><div> 2018年5月28日</div><div> 高龙蛟于宇成山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