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小时候,家中有一本画册。其中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住了我。<br>画的是好大一座高山,山顶一轮皓月当空。山下的古道上,一位身披战袍的将军,骑在战马之上,留恋地回头遥望着山顶的明月。<br>后来知道了,这画的是岳飞的一首诗——《池州翠微亭》:<br>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br>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br>那一年是绍兴五年,岳飞三十二岁,他刚刚收复了襄阳六郡,中原震动。未得片刻歇息,又接到了朝廷征讨洞庭湖杨么内乱的命令,于是便到达了池州。<br>池州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又叫秋浦。李白在这里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罕见地为一地就写下这么多的诗文,足见他对这里的喜爱。其中,就留下了“白发三千丈”的名句。<br>岳飞刚从血与火的战场走下来,突然走到了这好山好水之中。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一切都安静了下来。<br>于是在一个静谧的午后,他独自一人,走到了幽寂的山中,清风徐来,阵阵松涛,这是多么久违,也是多么熟悉啊。<br>战场的硝烟,朝廷的风云,军旅的疲惫,连年的奔波,在这一刻,都如同山崖下的烟云,变得遥远而缥缈。<br>什么是永恒呢?什么才是人生的真意呢?岳飞的心中,一定在想着这个问题,久久的站立了翠微亭前。<br>我不知道岳飞有没有给出自己的答案。但是,答案并不重要,有时候重要的是寻找答案的过程。<br>最后,月亮升上来了,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池州的青山。<br><br><br><br>月亮是中国文人最好的良师、益友,他指引着李白去往长安的道路,又陪伴李白离开长安,去往更大的世界。他指引东坡写尽了天下的婵娟,让世间的中秋词“余词尽废”。却还不满足于此,又领着他泛舟赤壁之上,领悟宇宙间最永恒的哲理,那才是登上了自己思想境界的最高峰。<br>这一次,月亮却催着岳飞离开了。此时的中原大地,不缺少一位文人,期盼着他的,是去扶正倾倒的乾坤,拯济天下的苍生。<br>三年后,岳飞写下了《小重山》:<br>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br>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br>白首为功名,这是何等的功名啊。不是个人的建节封侯,而是南北转战八千里,满含尘与土的三十年。<br>诸葛亮出山时,再三叮嘱弟弟诸葛均照顾好家中的茅屋田舍,待他日平定天下归来,归园田居,余年还做垅亩民。<br>此时的岳飞,心中想着旧山的松竹,可是归程却遥遥无期,只希望有一位能明白心境的“听琴人”。<br>这是《小重山》的寂寞,一如《出师表》的寂寞。<br>四年后,英魂永存风波亭。他始终未能等到听懂他寂寞心事的人。<br><br><br><br>有一年,我来到西湖边。信步走到苏堤上、白堤上,雷峰塔下、苏小墓前,一连写了五六首小诗。<br>来到岳王庙前,我却写不出来了,心中只有一腔纵横恣肆、无处倾泻的情感。<br>古人说“四十不惑”。可是岳飞这个人,三十就已经不惑了。<br>他有怒发冲冠时,有马蹄催趁时,有弦断无人时。可是将心中的悲切都留在词作的最深处,义无反顾地走进了气盖山河的人生。<br>三十不惑。不知名的朋友,无论你在远在近,将这句话送给你,愿你我都有一个坦荡真实的人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