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开

长风秋雁

<h3>  像莲花一样洁白,白得亮眼;比菊花还要芳香,香得碰鼻。</h3><div> 这就是栀子花。</div><div> 莲出淤泥而不染,菊孤标傲世凌寒独放,被文人雅士视为高洁品质的象征。</div><div> 而栀子花呢?</div><div> 栀子花就是栀子花。</div> <h3>  相较于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栀子花信手可拈;相较于菊岁有枯荣,惟秋当令,栀子花触目常青。栀子花实在兼有莲菊之长而无其短,最宜于栽种在庭院之中。</h3><div> 信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乡农最是讲实惠,但凡寒不可衣、饥不可食之物皆被视为赘累,不值得费心劳力。但栀子花于乡农则是一个例外。在我们乡下许多农家庭院里,最常见的花木便数栀子花了。我想,这也许与栀子花易于栽植有关吧。记得儿时就曾栽过栀子花,五月间插早稻时,从人家栀子树上剪下一根枝条,和秧苗一起插在水田里,到七月双抢时,稻谷收割后,栀子的枝条也已生根成活,连着泥土移栽到自家庭院,罩上一个没有底子的破竹箩,不让鸡啄它的叶,猪拱它的根,别的便一概不用管了,放心地把它交托给土地、阳光、空气,相信造化自有最好的安排。我家后院的这棵栀子花,是不是儿时培植的那一棵,已不重要了,但它仍承载着儿时关于田园的许多记忆。</div> <h3>  唐人王建《雨过山村》诗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除了蚕事已湮没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大潮中,“闲着中庭栀子花”,至今依旧是乡间随处可见的田园风景。五、六月的初夏,走进农家庭院,若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熏香,放眼望去,角落里一丛翠绿缀满朵朵洁白,那便是栀子花。若是雨后,那白花更是饱满,水灵,香气也清爽一些,让你忍不住要摘上一朵,别在衣襟上,经久不散的花香,随你所至,把芬芳播撒一路。如果摘上几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回家摆放在浅口的皿盘里,再往皿盘挹注一些清水,花骨朵儿就会取次绽放,数日不谢。如放在书房里,真个是“书香不绝”;如放在卧室里,晚上睡觉,连梦都是香的呢。</h3><h3> 栀子花的花期长,不像三月桃李,新叶都没生出来,就一窝蜂地全开了,热闹不了几天,又一阵风地全谢了。栀子花前前后后从从容容地开一两个月,在氤氲着艾香、麦香的端午时节,仍能嗅到栀子花香。 </h3> <h3>  唐人周昉《簪花仕女图》中那些贵族女子簪在云鬓上的花大都艳丽,或牡丹,或芍药,或海棠,或茉莉。乡人亦有爱美之心,偶而簪花于发髻或衣襟,那花一定是栀子花了。还有那些农家的孩子,栀子花开的时节,总会采摘几朵沾着清晨露水的栀子花带到学校,插在书本间,搁到讲台上,课堂便多了一点乡土的气息,老师陶醉在温馨的香气中,平日里脸部向来僵硬的线条柔和了些许,言语间也似乎多了一点可堪回味的诗意。</h3> <h3>  记得早年读中师时,在一篇习作中,将栀子花写成了“枝子花”,我的老师夏元明先生用红笔将“枝”字画了一个圈,旁边工工整整地写上一个大大的“栀”字。现在想来,“栀子花”用“栀”而不用“枝”,似乎极有道理。栀,从木,卮声,而“卮”是“盛酒的器皿”,难怪栀子花有那么浓郁的香气,如久藏的老酒一般,闻一闻,也会让人有醉醺醺的感觉。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这样写道:“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读此性情文字,真当举“卮”而痛饮耳。</h3> <h3>  不过,说栀子花为文雅人所不取,我倒不觉得。自古吟咏栀子花的诗词极多,其中不乏唐宋大家之作。在这些清词丽句中,“花开同心”是最有深蕴的意象,“同心何处切,栀子最关人”,“栀子同心裛露垂,折来深恐没人知”,“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不如山栀子,却解结同心”,“庭前佳树名栀子,试结同心寄谢娘",“与我同心栀子,报君百结丁香”……这些诗句无不写得缠绵悱恻,深惋动人。栀子花在春寒料峭时孕育花苞,嫩绿色的花苞栉风沐雨,渐渐长大,但始终含苞不露,似乎藏着一点娇羞的心事,“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用来描写栀子花倒更恰切。直至初夏,闭锁的花苞才以自己的节律渐次绽开,花瓣繁复,洁白无瑕,历久弥芳,但重重叠叠同心而生,即使枯萎了,也没有一瓣儿脱离,仿佛是信守着一个同生同死的誓言。据说,栀子花的花语是“永恒的爱与约定”,可谓其来有自。而在今天的生活中,相爱的人更习惯于用玫瑰表达柔情蜜意,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栀子花作为爱情的象征早已被人所淡忘。</h3><div> 但这干栀子花何事呢?栀子花就是栀子花!</div> <h3>  近来,后院里的栀子花开得正好,生命中那些碎片化的记忆在浓郁的芬芳中苏醒,梅雨季的腻烦也在这种沁人心脾的芬芳中净化,写下这篇文字,以感谢这来自自然、来自乡土的馈赠。</h3> <h3>  栀子花呢,可不在乎我为它写下的文字,它正自个儿率性地开着,无邪地白着,恣情地香着……</h3><div> 栀子花,不就是栀子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