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中考过后好几周了,班里有一个名叫赵倩的女孩依然问题很多。作业拖欠严重,记起来了象征性的做几道题,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交空作业本就是交白卷。上课精神萎靡不振,眼睛很多时候是散光的,没有像她这个年龄孩子该有的灵动与活泼。跟别人说话总是心不在焉,严重时前言不搭后语。更严重的是撒谎是她的常态,各科任老师普遍反映这个娃儿软硬不吃:表扬鼓励吧,她嘴上答应得好“老师,我会认真做作业,专心听讲的”,行动上却依然如故;批评训斥吧,她面露愧疚,认错态度也非常端正“老师,我会像×××学习的,今天的作业我一定会补上”,第二天复查作业,她不是没拿,就是说昨晚自己身体不舒服没来得及做。最后通过家访了解到,今年年初爸爸妈妈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家里就剩了奶奶陪伴。孩子淘气,一般情况下奶奶的唠叨就纯属耳边风,说得不耐烦了还会回敬几句。再者,奶奶的耳朵不好使,说话几乎要喊着说,孩子小没耐心,每天在一起的时间虽然也要十几个小时,但是两人的对话平均超不过十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h3><h3> 看着这个孩子,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十四年以前。那是初夏的一个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已经进入梦乡的我被门外急促的喊叫声惊醒,“小武,小武,你赶紧出来,你们班有两个孩子这会还在××街道里游荡呢。”我急忙穿上衣服打开门,只见校长一脸惊慌的站在门外。焦急的说着:“刚才有个熟人给我打电话,咱们学校二年级的苏涛和史永刚被他留下了,这会叫咱们来领人呢,咱们得赶紧行动,把人接回来了再说。”那时,学校里还没几个人拿手机,电话就打在了学校的座机上,事情的来龙去脉无法得知。情急之下,老公伙同学校的一名男老师每人骑了一辆摩托车就找人去了。大概是夜半十二点多的时候,他们才回来,说是人已安全送回家。事后,通过询问才知道:苏同学想在杭州打工的爸爸妈妈,放学后没有回家,串通同班的表哥史同学,偷偷地趴在一辆拉煤的拖拉机车厢的后沿上去找双亲。半路上,由于体力不支(在车厢上挂不住了),就改为步行,结果被好心人发现,根据书本上的署名才和学校取得联系。这件事最不可思议的是,孩子领回去奶奶才知道…值得庆幸的是,后来通过多次与孩子的妈妈沟通,第二学期开学初,孩子如愿以偿跟着爸爸妈妈高高兴兴的到外地读书去了。 </h3><h3> 时至今日,山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还是让人心痛、无奈,一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依然原地踏步,赵同学、苏同学的影子随处可见。这些一件件鲜活的事例告诉我,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作为一名山村老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换自己一个心安。机缘巧合,学校庆祝“六一”时,有老师排练话剧小品《美丽的谎言》,一方面是组织安排协助,另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情结使然,促使我全身心的投入、付出。 </h3><h3> 《美丽的谎言》整个故事梗概是:丽莉的父母双方下岗,为了生活都去外地打工,懂事的丽莉和没有文化的奶奶相依为命。为了不拖累父母,很多时候,她模仿父母的笔迹给自己的作业签字…学校举办亲子运动会,要求父母参加。看着很多同学和父母在一起训练的快乐场景,丽莉忍不住也报了名,为了让父母也回来参加活动,她第一次撒谎骗回了父母,面对父母的责备,她流着泪说,她要让同学们知道,虽然家里生活窘迫,但父母也是疼爱她的… </h3><h3> 剧情的前半部分是奶奶和丽莉在家里的生活剪影,靠一段4分多钟的对话完成。为了避免由于剧情冗长、舞台单调致使观众观看不耐烦的局面,我借鉴了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的结构特点,从一开始,就安排爸爸妈妈上场,来配合奶奶和丽莉的演出。此时,有老师小声嘀咕“这不是群魔乱舞嘛”,想想还确实有这方面的不妥!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晚上的琢磨、思索,我有了新的办法:给三个空间的活动对象分别设计一个背景墙不就得了。平时在与家长的谈话中了解到,爸爸们出去大多都在工地上干活,妈妈们一般也就进了餐馆,就这样我们看到的写有“我爱我家”的家庭布景图作为主体放在了舞台的中间,标有“施工重地 闲人免进”字眼的楼房建设图和有书有“文明用餐”警示语的餐厅背景墙就出现在了舞台靠后的角上。这样,给观众的视觉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力,尤其是我们的小观众——孩子们,能更直观的了解到,他们在家里很委屈、不容易,爸爸妈妈在外面更艰辛、更劳累! </h3><h3> 随着节目排练的进一步推进,在配乐方面受歌曲《对花》的启示,从内容到形式为了达到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的目的。刚开始选择了歌曲《留守的心声》,歌词是这样的:“我曾经恨过你,为何离我而去/望着天上的星星,我是多么的想念你/我曾经怨过你,就这样把我抛弃,留下我一个人,在夜里哭泣//如今我已渐渐长大了,如今我也渐渐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和我们的家,啊/如今我已渐渐长大了,我已学会独立和自强/我一定会照顾好爷爷奶奶和这个家/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你们一定要注意身体啊/我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和你们一起建设我们的国家”,与剧情丽莉模仿爸爸的笔迹在作业本上签字相得益彰。接着,丽莉在参加学校亲子运动会一事上和奶奶的想法产生分歧,说翻之后甩门而去,奶奶也不由得在心里责备儿子:没良心的,这么长时间了也不回来看看我和孩子。这一段配的乐曲是《牵挂》的高潮部分“不是我不懂,情与爱/不是我不念,故乡春和秋/不是我不懂,相思苦/不是我不知,他乡风雨大/如今我长大了,立志创天下//我的亲人,我的爸妈,儿行千里,长把你们牵挂//每当过年过节时,我就很想家,打个电话问候家,免得您牵挂/每当花好月圆时,我也很想家,身在他乡的我,在悄悄望天涯”,一呼一应,让人深深地感觉到一家人的相互牵念、相互记挂。此时,剧情稍做停顿,便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当一家人见面之后,矛盾彻底激化,剧情也跟着发展到高潮部分“妈妈责怪儿子、儿子申诉委屈、爸爸训斥女儿、女儿深情哭诉不满与积怨”,在这个时候,也只有歌曲《留守的孩子》才能把控剧情“院中枣树,树叶又落下/那把最甜的红枣想留给妈妈/坐在门前,不想说话/哦,打工的妈妈你在哪//那条花格裤,裤腿变短了/奶奶说我的个子又见长高啦,我考了满分,老师夸我了/哦,远方的妈妈,你会知道吗/都说妈妈在哪,哪里就是家/可是打工的妈妈远在天涯/我多么盼望你能早点回家,我来画一幅团圆的图画”。最后,一家人消除误会,爸爸妈妈答应参加亲子运动会,同时也承诺常回来看看奶奶和丽莉,一曲《常回家看看》伴随结束整个剧情。 </h3><h3> 小演员的选择、演出服的配备、神情动作的加工、语气语调的把握等等各方面都尽量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为的就是让家长们接受,看过之后能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行动。 </h3><h3> 到目前为止,话剧前后共演出三场,观众和家长反响挺不错,尤其附近的群众为了孩子们健康、全面的成长,希望常搞这样的活动。但这在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心海里到底泛起了多少涟漪?对于他们以后的生活规划到底有没有启示?这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到底能不能争取到来自于爸爸妈妈多一点的陪伴、关心……等等,那都是一个未知数。 </h3><h3> 不管怎样,老师都祝愿你们健康快乐、幸福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