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87年1月7日,在老山前沿某高地发生的战斗,震撼了老山,也惊动了世界……</h3><h3> 1987年1月9日,“美国之音”报道称:“1月7日,在中越边境爆发了自一九七九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h3><h3> 1987年1月8日晚,河内广播电台称:“1月7日,中国军队向我边境地区发动了两个团规模的进攻。”</h3><h3> 1987年1月10日晨,这家电台又声称:“1月7日,中国军队向我边境地区发动了师规模的进攻,被我击退”等等。越南外交部还就此向我外交部提出了所谓的“严重抗议”。</h3><h3> 1987年1月7日,我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最近越南军队在中越边境上进行挑衅,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有力还击。一针见血地指出:“越南方面宣布的战果完全是吹牛,其目的是为了欺骗越南人民和国际舆论。”</h3> <h3> 出征誓师大会</h3> <h3> 战斗瞬间</h3> <h3> “一七战斗,”是老山战场战斗时间最长的一次拔点战斗,是在国际上影响最强烈的一次拔点战斗,也是取得战果最大的一次拔点战斗。这次战斗,沉重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打出了417团“夜老虎”、“西北狼”的威风。<h3> 这次战斗,共击伤、击毙敌人995人,俘虏2人(一重伤死亡,一后送途中遭炮击死亡),缴获60迫击炮两门、重机枪一挺、40火箭筒两具、冲锋枪5支、子弹一批。在这场激烈残酷的战斗中,21位战友永远长眠在南疆的鸿土地。</h3><h3> 他们是:</h3></h3> <h3> “钢铁战士”董永安</h3> <h3> 董永安烈士(后左二)、郗文华烈士(后右二)、严树军烈士(前右一)、李秋平烈士(前右二)出征前和战友合影</h3> <h3> 董永安烈士(钢铁战士荣誉称号)</h3><h3><br></h3><h3> 董永安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二营四连战士,甘肃省文县人,高中文化程度,1964年7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7年1月追认为中共党员。在“一.七”战斗打响前,在距离敌人只有十几米的位置潜伏时,被敌冷炮弹炸成重伤,为不暴露我隐蔽企图,用“光荣弹”塞入口中,直至心脏停止跳动。骨灰安葬原籍。</h3><h3> 董永安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顽强的战斗作风,来自他平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自觉养成。临战训练期间,他到离驻地五里远的文山县给家里寄钱,由于人多,等了好久还没有办好,眼看还有20分钟就到假了,就转身往连队跑,按时赶回连队。在防御作战中,他长期蹲守猫耳洞,生活单调,全身多处溃烂,但他严格遵守连队规定,从不擅自出洞或者到别的稍哨位,他担任六0炮手,坚守拉那口908阵地一百零四天,多次以准确的火力,配合战友打退敌人的偷袭和袭扰。</h3><h3> “一.七”战斗打响前,董永安随所在的第一突击队,利用夜暗秘密前进,按时到达了指定位置,潜伏在距离五号哨位约20米远的一块大石头旁,稍有不慎就会发出声响,暴露企图,对整个战斗带来损失。距预订的发起冲击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就在他严密监视敌人动静时,突然越军打来的三发冷炮,落在董永安身边,炸伤了他的头部、胸部、背部和双腿,血流如注。在他右后侧的四零火箭筒手庞龙贵见此情景,慢慢向他靠近,准备为他包扎,他急忙摆手,阻止接近他。剧烈的伤痛使董永安浑身肌肉颤抖,为了不叫出声,她艰难的掏出“光荣弹”,用手绢包住塞进嘴里,用一只手紧紧顶住,另一只手深深抠进石缝中,忍痛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始终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没有暴露潜伏企图,为战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塑造了“老山邱少云”的光辉形象。成都军区授予他“钢铁战士”的荣誉称号。</h3> <h3> 马占福烈士</h3> <h3> 马占福(后右一)出征前和战友合影</h3> <h3> 马占福牺牲后,手指上还套着手榴弹的拉火环</h3> <h3> 马占福在阵地</h3> <h3> 马占福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马占福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二营四连战士,青海省大通县人,回族,高中文化程度,1966年5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6年10月入党。在“一.七”战斗中,用身体顶住敌人外推的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遗体安葬在云南省麻栗坡烈士陵园。</h3><h3> 第一阶段防御作战中,马占福坚守在111阵地四号到位,距敌只有几米远。由于哨位前出,生活保障相当困难。上阵地以来,每天只能吃些干粮和罐头。身为回民,但他从未向连队提出过任何要求,战斗中他非常勇敢。一天在执行观察任务时,敌人的一发炮弹在距他不远处爆炸,气浪把它抛出很远,他爬起来发现有五名越军像哨位偷偷摸来,便强忍疼痛,将手榴弹向敌人投去,当场炸死一名,伤一名,其余狼狈逃窜。</h3><h3> 1987年1月7日,拔点战斗打响后,马占福猛虎般的向预订的四号目标扑去,首先将炸药包导火索拉燃丢进敌洞,随后就地一滚,敌机枪工事顿时成了一片废墟。正当他准备继续向前冲击时,右前敌火力点突然向他和突击队员扫射,他腹部连中数弹,跌倒在地,他侧过身子,用手一摸,感到血一个劲的往外涌,有一节肠子也流了出来,他咬紧牙关,一把将肠子塞进肚子,同时取出急救包简单的包扎了一下。刚包扎好,敌人又打来一梭子弹,他的头部又中弹负伤,他强忍着伤痛,向敌人火力点爬去,在距火力点两米的一瞬间,使足全身力气,迅速取出爆破筒,拉燃后塞进了敌射孔,洞里的亡命之徒,又将爆破筒推了出来,马占福又再次塞了进去,并用身体紧紧顶住,一声“班长”的呼喊,一声巨响,五名越军全部毙命,他当场壮烈牺牲,塑造了“老山黄继光”的光辉形象。集团军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h3> <h3> 郑武军在阵地写诗歌</h3> <h3> 郑武军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郑武军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二营四连战士,陕西省西安市人,汉族,高中文化程度,1967年6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6年10月入党。在“1.7”战斗中,遭敌炮弹袭击,壮烈牺牲。骨灰安放在西安烈士陵园。</h3><h3> 郑武军多才多艺,尤为爱好文学、体育和英语。上学时曾获得过西安市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奖。入伍近两年来,他边战斗边采写的18篇新闻稿分别被军地位报纸采用,获得兰州军区评为1986年度新闻奖。防御战斗中他配属在四连阵地,在完成通信保障的同时,先后用六零炮催毁敌火箭筒一具,毙敌五人。</h3><h3> 四连受领拔点任务后,他向党支部递交了四份请战书、决心书,强烈要求到第一突击队,担任无线通讯保障。模拟训练中,他腿被扭伤了,领导让他休息治疗几天,不知说了多少遍,可他却一直坚持带伤训练。由于他各方面表现突出,被党组织吸收为党员。</h3><h3> “一.七”战斗打响后,他紧随队长向敌167高地冲去,及时向上级报告情况,准确传达上级战斗命令,并主动呼唤炮火。在冲向顶峰时一发炮弹将队长炸伤昏迷过去。他的腿部、头部也负伤,血流不止,电台也被炸坏。卫生员和救护队赶来,他让先救队长,自己却以顽强的毅力向顶峰爬去。到了顶峰,他向一班长报告了队长负伤的情况,通知一班长代理指挥。说罢,又昏了过去。被炮声震醒来后,知道自己的任务还没完成,迅速从腰间拔出指挥旗,忍痛站在制高点上,向连指挥所用旗语报告情况。就在这时,一发炮弹飞来,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集团军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h3><h3><br></h3><h3><br></h3> <h3> 付志宏烈士</h3> <h3> 付志宏(左)郑武军(右二)出征前和战友合影</h3> <h3> 付志宏烈士(一等功)<br></h3><h3><br></h3><h3> 付志宏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二营四连卫生员,四川省古蔺县人,汉族,初中文化程度,1968年3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6年5月入党。在“1.7”战斗中,为掩护队长指挥,英勇献身。骨灰安葬原籍。</h3><h3> 付志宏在临战训练期间,训练很刻苦,加之他本人接受能力强,反应快,各项训练都走在连队前面。他吃苦性很强,在体能训练中,由于每天要背12块砖,爬十几座山,使得背上磨破了皮,脚上打起了血泡,可他从未叫一声苦,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由于他作风过硬,加之连队需要,被调到连部当卫生员。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他起早贪黑看卫生书籍,在自己腿上、手腕上练扎针,学会了一般病情的处理和治疗。防御第一阶段,他在146阵地排指挥所担任救护工作,由于猫耳洞狭小潮湿,加之蚊虫叮咬,战友中患皮肤病的很多,阵地上30多人分散在十多个哨位,白天因危险不能前去,他就利用晚上巡诊,使有病的占有得到及时治疗。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多次主动向较前出的哨位送食品弹药,架设电话线,并用手中武器消灭来犯之敌。一次战斗中,她利用我方炮弹炮击敌前沿时机,钻出猫耳洞体,向敌发射两发四零火箭筒弹,摧毁了敌一个工事,毙敌5人名。</h3><h3> “1.7”战斗中,他是第一突击队指挥组成员。战斗打响后,他跟随队长向敌主峰冲去,看到有几名战友相继负伤,他奔跑于敌人炮火之中,不顾一切抢救伤员,并把伤员一一转送到比较隐蔽的地方。为了掩护队长指挥,他紧紧地跟着队长,突然一发炮弹在他们身边爆炸,她迅速跃起扑倒了队长,队长安然无恙,他去身负重伤,壮烈牺牲。集团军给他追记了一等功。</h3> <h3> 刘志强烈士</h3> <h3> 刘志强(右一)出征前和战友合影</h3> <h3> 刘志强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刘志强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二营四连副班长,陕西省延安市人,汉族,初中文化程度,1965年10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6年5月入党。在“一.七”战斗中,在押送俘虏撤回中,遭敌炮火拦阻,壮烈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刘志强出生在革命老根据地,英雄的形象在他脑海里从小就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部队奉命执行防御作战任务,他积极向连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和血书,决心参战当英雄。临战训练中,他积极配合班长工作,主动承担班里新战士的训练,使新战士进步很快。防御第一阶段,刘志强在最前沿的“李海欣高地”坚守了三个多月,在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他能带头吃苦,哨位多次被炸塌,他都冒着炮火及时抢修好,并打退越军十多次偷袭和袭扰,他一人毙敌两人,伤八人,牢牢守住了阵地。</h3><h3> 连队受领拔点任务后,他先后三次向党支部递交、请战书,五次找领导口头申请,坚决要求到第一突击队,被分配担任预备组组长。模拟训练期间,他能严格从难从严要求自己和本组人员。攻击发起后,他迅速带领预备组冲上了敌主峰,与其余几个组密切配合进行收缴打洞。进至13号洞时,在其他战友配合下,抓获了越军轻伤俘虏一名,他麻利的将俘虏捆绑好,后在押运途中遭敌炮火拦阻射击,俘虏被炸死,刘志强也被罪恶的弹片夺去了年轻的生命。集团军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h3> <h3> 徐明烈士</h3> <h3> 徐明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徐明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二营四连战士,甘肃省临潭县人,汉族,初中文化程度,1965年4月生,1985年11月入伍,1986年10月入党。在“1.7”战斗中,为抢救并掩护伤员脱离危险,壮烈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徐明在临战训练中,身患肺炎,住进了医院,当得知连队要上阵地的消息后,并未痊愈,就要求提前出院。回到连队又放弃病休,积极参加紧张的训练。上阵地后,他坚守在最艰苦最危险的耳洞100多天,勇敢战斗,和战友们打退了敌人20多次偷袭。连队下阵地休整期间,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新战士中进步最快的一个。</h3><h3> 连队奉命执行八点任务时,他又是写血书又是找领导,要求担负最艰巨的任务。连队把他分到了战勤队,主要担负抢运伤员类似的任务。为了使自己有一个较好的体力,他每天背着十几块砖头练爬山,训练十分刻苦。“1.7”战斗打响后,167高地上的五名战勤人员,其中两名已受重伤,突击队中也出现了伤员烈士,他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奋力的向伤员奔去,往返七次,抢运重伤员三名,烈士四名。连续奔跑了三个小时,他的身上也多处负伤,他累的精疲力尽,正在准备歇一会时,听到副教导员在喊:“三号区还有一名重伤员,谁去?”他大声回答:“我去”!说罢又和同组队员向三号区冲去,突然一发炮弹在她身旁爆炸,他的双腿被弹片击中,想站起来,腿却不听使唤,看到身负重伤的姜忠明倒在了血泊中,便爬了过去,将姜忠明驮在背上往回爬了100多米,终于将战友背到了安全地带,便昏迷过去,被战友们抬进了洞里。过了一会儿,猛烈的炮声,把他从昏迷中震醒,他看到洞外抢运伤员的战友王林生负伤倒在洞外,便爬出洞外抢救,敌人三发炮弹呼啸而来,他奋力扑在王林生身上,王林生脱险了,他却再次倒在了血泊里,英勇牺牲。集团军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h3> <h3> 王新华烈士</h3> <h3> 王新华(前右一)出征前和战友合影</h3> <h3> 王新华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王新华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二营六连副班长,江苏省南通县人,汉族,高中文化程度,1964年9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7年1月追认为中共党员。在“1.7”战斗中,为抢救伤员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骨灰安放在南通烈士陵园。</h3><h3> 临战训练期间,他积极配合班长工作,和战友们一起摸爬滚打,并主动教班里的新战士学习军事技术,出色的完成了临战训练任务。临上阵地之前,在连队卫生骨干缺少的情况下,主动报名当上了卫生骨干。卫生员集训期间,他虚心求学,刻苦钻研,在短短的时间里,学会了一个卫生员所具备的本领,集训结束考试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全团第一名。根据他的技术情况和突出表现,团卫生队准备让他留队工作,可他坚决要求回连队,到条件艰苦的一线阵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第一阶段防御作战中,王新华配属在与敌只有30米远的左六阵地。坚守阵地一百一十天的日日夜夜里,他穿梭各个哨位之间,为战友们防病治病,并及时抢救了13名战友。</h3><h3> 在四连拔点作战前三天,得知第一突击队卫生员王云龙患肝炎住院,无法参加拔点战斗,他再三找领导要求,从六连到第一突击队,接替王云龙的任务,成了第一突击队的一名队员。战斗打响后,王新华和战友们一起接连炸毁了越军两个哨位,突然间敌一发炮弹在他们附近爆炸,马玉革左手被炸伤,他的左腿也负了伤。他顾不上自己,冲上去一把将马玉革推倒进行包扎,刚包扎完又看到工兵班长严树军也负了伤,又跑过去给严树军包扎。就这样,他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在阵地上寻找伤员,包扎抢救了17名战友。就在他为第18名伤员侯争锁包扎时,不幸再度遭敌炮弹袭击,壮烈牺牲。集团军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 。</h3> <h3> 师永军烈士</h3> <h3> 师永军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师永军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二营炮兵连班长,陕西省榆林县人,汉族,高中文化程度,1965年1月生,1983年1月入伍,1986年5月入党,在“1.7”战斗中,遭敌炮火袭击,英勇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师永军入伍以来,怀着对部队的无比热爱,刻苦训练,工作突出。在师炮兵分队有依托操炮射击和肩炮射击等军事考核中取得好成绩。担任班长期间,带出了三个神炮班,13名神炮手。雨季防御作战阶段,她带领全班摧毁敌火力点两个,工事两个,多次以及时准确的火力支援了前沿步兵战斗。</h3><h3> 四连担负拔点作战任务后,他所在的班被配属参战。1987年1月7日,拔点战斗打响后,他指挥全班仅用五分钟时间就摧毁了三个敌机枪火力点,为突击队冲击扫除了障碍。突然敌人猛烈的炮火向他们扑来,他头部、肩部多处负伤,当发现敌人一个机枪火力点向我通路疯狂扫射,企图封锁突击队冲击时,他不顾伤痛一把推开正给自己包扎的战友,大声命令:“装填”,一声巨响,敌人的机枪被打哑了。师永军准确的射击,使敌人惊恐异常,更加密集的炮火向他们倾泻而来,他指挥全班迅速向预备射击位置转移,转移中敌人的两发大口径炮弹在他身边不远处爆炸,弹片击中了他的左小臂和头部,剧烈的疼痛使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身边的战友看到班长第二次负伤要拉他进入猫耳洞隐蔽,他却坚定的说:我还能挺得住,快装填!说着左手一挥,用鲜血淋漓的右手将炮往肩上一扛,准备进行肩炮射击,就在他站立的一瞬间,数发炮弹在他附近爆炸,师永军当场牺牲。集团军给他追记了一等功。</h3><h3><br></h3> <h3> 张文年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张文年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三营八连战士,甘肃省古浪县人,汉族,初中文化程度,1965年2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7年1月追认为中共党员。在“1.7”战斗中,为抢救伤员壮烈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部队接到执行防御作战任务命令后,张文年接连写了五份请战书和决心书,坚决要求参战。临战训练中,他刻苦训练,两次感冒发高烧都没请假休息过一天。1986年3月6日,他到五里远的文山邮局给家里寄包裹,由于人多,一直没有办好,眼看离归队时间只有半小时,就拿起包裹赶回了连队。雨季作战,他坚守在149阵地,旱季作战,他又要求到更靠前的156阵地。两次坚守期间,他英勇顽强,和战友们一起打退了敌人50余次班组规模的偷袭和袭扰,他一人毙第六名。</h3><h3> 1987年1月7日,四连出击作战,从他所在的阵地出发,上级已决定,他所在的连担任防御任务。后因出击分队伤亡较大,团临时决定他们排担负抢运伤员烈士任务。12时许,他和全排战友冒着密集的炮火向167高地冲去,那里的战斗正激烈。突击队员不时有人倒下,他上去不多会儿就背着一名伤员,从三号区域向一号区域转移,敌机枪火力点追着他们疯狂扫射,他抱着伤员迅速跳进旁边的一个弹坑里,与此同时,越军几发炮弹落在附近爆炸,借着烟雾,他跳出弹坑,抱着伤员继续奔跑,就这样,他抢运用了六名伤员。当他再次返回167阵地途中,不幸被敌人的一发炮弹击中,身中数十块弹片,倒在了血泊里。集团军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h3> <h3> 连开耀烈士</h3> <h3> 连开耀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连开耀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工兵连排长,陕西省澄城县人,汉族,高中文化程度,1960年6月生,1978年12月入伍,1984年4月入党。在“1.7”战斗中,他奋不顾身抢救伤员,被敌炮弹炸伤,光荣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连开耀原是新疆军区工兵第九团军需助理员。当得知上级要抽调部分干部参加老山防御作战的消息后,积极报名调入了参战部队。临战训练中,他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带领全排苦练过硬的工兵技术。他不辞劳苦,亲自示范,讲要领,传经验,经过三个月的苦练,全排战士个个成了排雷尖子、爆破能手。雨季作战中,他先后36次冒着敌人的炮火,上阵地前沿,为步兵排雷和开辟通路。六月中旬,老山地区连降大雨,一线工事哨位垮塌严重,上级让工兵连上阵的帮助修理工事,当时连开耀正感冒发烧睡在床上。一听说要上阵地,他急忙穿上衣服带领全排出发,与战士们一道冒雨奋战11个小时,完成任务后才让战士们扶着走进了卫生队</h3><h3> 四连担负拔点点出任务后,他奉命带领工兵担任开劈通路任务。1987年1月4日凌晨他带领战友,在雷群中秘密搜排地雷,经过20多个小时苦战,排除各式各类地雷三十二颗,终于在我156阵地至敌167之间,开辟出了一条长110米,宽两米的通路,为突击队冲击提供了保障。1月7日晨,他亲自引导突击队秘密通过通路,突击队无一人触雷,隐蔽了我军的行动企图。战斗打响后不多会儿,两名战士被炸伤,他不顾一切去抢救,正在他为战友包扎时,几块弹片打中了她的胸部、背部,鲜血直流,他忍痛背着伤员向石洞爬去,眼看就要进洞了,一发炮弹呼啸而来,他急忙扑在战士身上,伤员得救了,他却中弹倒在血泊里。集团军给他追记了一等功。</h3> <h3> 严树军烈士</h3> <h3> 严树军(穿迷彩)出征前和战友合影</h3> <h3> 严树军在猫耳洞</h3> <h3> 严树军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严树军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工兵连班长,江苏省南通县人,汉族,初中文化程度,1966年3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5年5月入党。在“一.七”战斗中,三次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骨灰放置在南通烈士陵园。</h3><h3> 四连担负拔点任务后,严树军从工兵连配属到四连第一突击队。1987年1月4日凌晨,严树军带领两名工兵战友去开辟我156阵地到敌人167阵地之间的一号通路,他在前排雷,战友跟在身后,每向前爬一米,他总是先用光着的手臂从地面向上触碰,看有无地雷绊线,后再用自己特制的小型探雷针一寸寸的搜排,手被荆棘刺破了,膝盖也被石块磨破了,他忍痛坚持着,用两个半小时,排除了二十八颗地雷,秘密开辟了一条长九十五米,宽1.4米的通路。1月6日凌晨,他引导第一突击队三班12名战友,秘密向167阵地运动,当时他以患了感冒,为防止咳嗽暴露我军企图,他用手帕塞住嘴。到达潜伏地域后,他和这12名队员在距离敌人只有十几米的地方,秘密潜伏了二十五个小时。七日晨七时,拔点战斗打响后,在战友掩护下,严树军一跃而起,将两节爆破筒塞进敌洞内,拉响导火索,将敌人工事炸毁,然后又向十号洞冲击,距十号洞约八米处时,他看到同一组组长都延成在实施爆破,便占领射击位置进行掩护,使十号洞又被我炸毁,洞里14名越军当场炸死,一名被俘。就在这时,山脚下越军的两门六零炮,依据12号洞口有利地形,不断向我已占领的阵地顶部发射炮弹,严严数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对都延成说:班长,我去干掉他!说罢冒着密集的炮火同另一名战友一起向山下冲去,他时而跃进,时而卧倒,很快接近六零炮阵地。他取下爆破筒,拉燃后头向敌炮位,两门炮被炸飞了,四名敌人当场毙命。当他在向另一个敌洞冲击时,一发罪恶的炮弹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集团军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h3> <h3> 袁熙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袁熙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政治处战士摄影员,甘肃省西峰市人,汉族,高中文化程度,1963年7月生,1983年1月入伍,1985年9月入党。在“一.七”战斗中,为拍下英雄英姿,被炮弹夺去了年轻的生命。骨灰安葬原籍。</h3><h3> 袁熙是靠着刻苦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对事业执着追求自学成才的。在入伍的第二年,他就买了一架照相机,白天他练习拍照,晚上摸索洗印技术。调政治处当摄影员后,他经常冒着炮火通过一道道百米生死线,跑遍了全团所有阵地,拍摄了几千幅照片和阵地资料,40余幅被中央级报刊采用,十余幅在全国及四省摄影比赛中入选获奖,他个人被兰州军区评委1986年度新闻特等奖和先进个人。</h3><h3> 上级决定拔点敌人167阵地后,为了拍摄167阵地地形,他先后八次前出到该阵地周围附近阵地,拍摄了80多张该阵地清晰、翔实的照片,为指挥员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四连受领拔点167阵地的任务后,他三番五次找团首长要求跟随突击队拍摄。1987年1月7日,拔点战斗打响后,他和录像员李斌随第二突击队冲击,他边冲边跑边按快门,拍下了30多幅我突击队员友们冲击和战友们相互掩护、奋不顾身的英雄英姿。突然,一发炮弹在他附近爆炸,她双腿被炸伤,站不起来,他就一边匍匐前进,一边拍摄,不幸又一次被炮弹炸伤,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实现了他要求参加突击队时的誓言:“勇士把美好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献给了南疆热土,我有责任把他们的英雄英姿,展示给后方人民,让历史留下永恒的纪念”。集团军给他追记了一等功。</h3> <h3> 李斌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李斌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政治处战士录像员,陕西省西安市人,汉族,高中文化程度,1967年10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6年10月入党。在“一.七”战斗中,为用录像机记录战斗场景,被炮弹夺去了年轻的生命。骨灰放置在西安烈士陵园。</h3><h3> 李斌在雨季防御作战时,为九连二班战士坚守156阵地104天,他发扬两不怕的革命精神,和战友们一起打退敌十六次偷袭、袭扰,并三次参加连队组织的阵前出击,他一人毙一名、伤两名。防御第二阶段,因工作需要他被调到政治处任录员。到集团军宣传处学习业务技术三个月,学习的各项业务技术提高很快,军宣传处根据他的表现,打算留他在军机关工作。但当他得知团里要执行拔点作战任务的消息后,便坚决要求回团里,跟随突击队执行任务。</h3><h3> 回到团后,他找团首长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征得了同意。1987年1月7日凌晨,李斌跟随第二突击队第三组前出到待机地域,此时战斗已打响,阵地上弹片横飞、硝烟弥漫,第一突击队冲击不多会儿,第二突击队接到冲击的命令。李斌豪不畏惧他肩负录像机边拍摄边通过通路。在接近167阵地一号区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不远处爆炸,他左腿负重伤,仍以顽强的毅力,边跑着边拍摄,坚持拍摄了战友们一个个英雄壮举,战斗七分钟后又有三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身中30多块弹片,不幸壮烈牺牲。集团军给他追记了一等功。</h3><h3><br></h3> <h3> 李秋平烈士</h3> <h3> 袁熙、李秋平在猫耳洞</h3> <h3> 李秋平烈士(二等功)</h3><h3><br></h3><h3> 李秋平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二营四连副班长,甘肃省文县人,汉族,初中文化程度,1966年6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6年5月入党。在“一.七”战斗中,负重伤后仍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李秋平在雨季防御作战期间,坚守在拉那方向前沿阵地,并担任哨长。在阵地前出,三面受敌,地形对我不利,猫耳洞狭小潮湿的情况下,模范带头,吃苦在前,处处把方便和安全让给战友,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负伤住院后,他身在医院,心在前线,伤未痊愈,就成天缠着医生,请求提前出院重返阵地,坚守防御几个月中,她带领本哨位人员,英勇战斗主动出击,打退了越军20多次偷袭和袭扰,牢牢守住了阵地。</h3><h3> 连队受领拔点任务后,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先后五次向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和决心书,坚决要求到第一突击队担任突击队员。战斗发起前,在敌阵地潜伏过程中,遭敌冷炮射击受重伤,腿被炸断。他顽强的坚持着,没有暴露潜伏企图。战斗打响后,当战友为他包扎时,他一把推开战友,以顽强的毅力向主峰爬行了60多米,献血染红了身下的土地,直至壮烈牺牲。师党委给他追记了二等功。</h3> <h3> 张榜群烈士</h3> <h3> 张榜群烈士(二等功) </h3><h3><br></h3><h3> 张榜群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二营四连战士,陕西洛南县人,汉族,初中文化程度,1966年5月生,1985年11月入伍,1986年10月入党。在“一.七”战斗中,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直至壮烈牺牲。骨灰安葬原籍。 </h3><h3> 张榜群刚一入伍,部队就奉命执行老山防御作战任务,虽然还没经过正规训练,但他不甘落后,接连向连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决心书。他说:我虽然是一个新兵,但我已是一名军人,保卫祖国是每个军人应尽的责职,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站在战斗的行列。临战训练中,他刻苦训练,克服重重困难,起早贪黑磨练自己。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体能和各项军事考核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第一阶段防御作战中,他坚守在111阵地,该阵地地势低洼前出,有的哨位距敌人只有几米远,经常遭到敌人炮火袭击和袭扰。尤其是猫耳洞潮湿阴暗,他身上多处溃烂,他坚持不下阵地。一开始他在五号哨位,4.28战斗后,他被调到了二号哨位,这个哨位只能容纳两个人,还不能躺下,只能半卧着。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坚守了100多天,和战友们一起打退敌人偷袭二十五次,他一人毙敌四名,牢牢守住了阵地。</h3><h3> 连队受领拔点任务后,他多次找领导坚决要求到第一突击队,后被决定到第二突击队,主要任务是炸掉预订目标后,掩护和护卫摄影摄像人员安全。短短的一个月紧张训练,他就掌握了战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一.七战斗打响后,他一跃而起,奋勇向167高地冲去,刚进167阵地,敌几发炮弹在附近爆炸,他全身多处负伤,他一手按住伤口,一手提着枪继续冲锋,不幸被又一发炮弹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师党委给他追记了二等功。</h3> <h3>包双全烈士(左二)、徐开军烈士(右二)、张榜群烈士(右一)</h3> <h3> </h3> <h3> 包双全烈士</h3> <h3> 包双全烈士(二等功)</h3><h3><br></h3><h3> 包双全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二营四连战士,甘肃省迭部县人,藏族,高中文化程度,1966年12月生,1985年11月入伍,1986年10月入党。在“一.七”战斗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包双全是个新战士,因此在临战训练中,他特别认真刻苦,连队要求每个战士背12块砖头爬山,他由于生长在草原,爬山不习惯,脚多次扭伤,但一天也没休息,以顽强的毅力带伤坚持训练,受到连队干部战士好评。雨季防御作战,他坚守在111阵地一号哨位,该哨位地势较低,三面受敌人火力威胁,白天不能往外露头,晚上敌人不时向洞里打枪打炮,还经常有小股敌人偷袭、袭扰,战斗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一日三餐都是干粮和罐头,一天每人只有一斤水,加之长期驻守在狭窄潮湿阴暗的猫耳洞里,他全身多处溃烂。在这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和战友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深知责任的重大,始终高度的警惕,坚守在自己的哨位上,和本哨位占有共打退敌人20多次,偷袭,他一人毙敌四名。</h3><h3> 当得知连队执行拔点任务后,他多次找领导要求到第一突击队打头阵,因战斗需要,被安排到第二突击队,主要任务是炸掉预订目标后,掩护和护卫摄影摄像人员安全。“一.七”战斗打响后,他和同组队员队员奋勇冲击,在冲击至167高低一号哨位时,敌数发炮弹在他附近爆炸,他腿部头部多处受伤。战斗正激烈,进行,他顾不上包扎,又继续向敌人阵地冲去,不幸又是数发炮弹在他身边不远处爆炸,他再次负重伤倒下了,壮烈牺牲。师党委给他追记了二等功。</h3> <h3> 徐开军烈士(二等功)</h3><h3><br></h3><h3> 徐开军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二营四连战士,甘肃省古浪县人,汉族,初中文化程度,1966年10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6年10月入党。在么,7战斗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部队参战前夕,徐开军积极向党支部递交请战书和入党申请书,要求在战火中锻炼和考验自己。临战训练期间,连队规定每天早晚每个战士背12块砖头爬山,他在脚扭伤的情况下,从未间断训练,以顽强的毅力度过了训练难关。雨季防御作战,他坚守在111阵地五号哨位,这里地势低洼,三面受敌人火力威胁,白天不敢露头,晚上敌直不时向我打冷枪冷炮。每逢下雨,猫耳洞里四处漏水,有时洞里积水过膝。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始终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战友们一起打退敌人偷袭、袭扰25次,抗住敌人数百发炮弹的攻击。1986年6月5日22时许,他和另一名战友担任观察室,发现六名越军向哨位偷偷摸来,他俩迅速占领有利地形,一边向排长报告,一边向敌人投去手榴弹,当场炸死第一名,伤一名。越军狼狈逃跑时,向他们投来了四枚手榴弹,徐开军左小腿、左手多处负伤,连队让他下阵地治疗,但他坚持不肯下阵地,要求在阵地上边战斗边治疗,一直坚持到换防。</h3><h3> 连队执行拔点任务后,他担任第二突击队队员,主要任务是炸掉预订目标后,掩护和护卫摄影摄像人员安全。战斗打响后,他和战友们奋勇冲击,接近主要167阵地,敌人炮火覆盖而来,她肩部头部多处负伤,他没来得及包扎,又继续冲击,刚冲上阵地,又数发炮弹,在身边爆炸,徐开军倒在了血泊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师党委给他追记了二等功。</h3> <h3> 郗文华烈士</h3> <h3> 郗文华烈士(二等功)</h3><h3><br></h3><h3> 郗文华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特务连战士,甘肃省兰州市人,汉族,高中文化程度,1967年6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7年1月追认为红中共党员。在“一.七”战斗中壮烈牺牲。骨灰盒放置在兰州烈士陵园。</h3><h3> 郗文华原在五连当战士,因表现好,部队执行防御作战任务后选调入特务连。临战训练中,他每天早晨背砖头坚持爬山,长跑训练,从六块砖逐渐增加到12块。有一次,他感冒发烧三十九度,为不耽误训练,他只吃了几片药,就走上了训练场,排长几次让他回去休息,他硬是不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上阵地后,他在前沿阵地担任观察员,经过几天的观察,他提出了“对敌低近观察和各营连防化骨干合作观察”的建议,被连队采纳,为及时了解敌情,提高观察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h3><h3> 四连受领了拔点作战任务后,要从特务连要抽调几名防化兵,配属四连参加拔点作战,郗文华华知道后,接连向党支部写了三份,请战书,坚决要求参加拔点战斗。领导考虑他是独子,没有同意。他就软缠硬磨,一直逼得领导同意为止。到了四连后,他被分配到第一突击队担任喷火兵。</h3><h3> 战斗打响前,他给班长提了出了三个愿望:一是争取火线入党;二是如果自己牺牲了,希望部队凯旋到陕西后再告诉母亲;三是牺牲后,要转告母亲不要太悲伤,他的儿子是为了国家安宁而牺牲,是光荣的。1987年1月7日凌晨6时30分许,郗文华和战友们秘密的潜伏在敌人眼皮底下,等待发起冲击的时候,突然敌人的三发零星炮弹在他身边爆炸,郗文华生身负重伤,肠子被炸了出来,壮烈牺牲。组织上根据它的要求和表现,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师党委给他追记了二等功。</h3> <h3> 晁周平烈士(三等功)</h3><h3><br></h3><h3> 晁周平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三营八连战士,陕西省宝鸡县人,汉族,初中文化程度,1967年1月生,1985年11月入伍,1987年1月追认为中共党员。在“一.七”战斗中,为抢救伤员英勇献身。骨灰安葬原籍。</h3><h3> 1987年1月7日,四连攻打越军167高地的战斗中,在156阵地担任防御任务的晁周平,通过观察所看到这场血与火的残酷战斗全貌,他多么渴望像突击队员一样,和敌人痛痛快快的干一场啊。当看到突击队员们不断倒下,他心里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好几次都想冲出去,被战友们拦住了。</h3><h3> 12时许,他们排接到了在炮火纷飞的阵地抢运伤员的命令,他和战友们像离弦之箭冲上了越军167高地,在炮火硝烟里寻找着伤员和烈士,弹雨中艰难地向伤员靠近,背起一名伤员从三号区向一号区转移。敌人发现了他,子弹追着他打,他把战友从背上放下来,抱着用身体护住匍匐前进。就这样,他连续抢救了两名伤员,在第三次冲上高地途中,一发炮弹落在他身边爆炸,冲击波将他抛出一米多远,他负了重伤,然而当他一看到前面受伤的战友,急需抢运,又奋力想站起来时,四肢好像不属于了自己了。受伤的部位鲜血直流,沁透了军衣。“不能倒下,战友在等着我去抢救。”他咬紧牙关,慢慢向伤员接近。30米、20米、10米……就在他即将靠近伤员时,又一发炮弹,在他附近爆炸,顽强的晁周平,完成了20岁青春的一次性曝光。组织上根据他生前的要求和表现,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团党委给他追记了三等功。</h3> <h3> 张新学烈士</h3> <h3> 张新学烈士(三等功)</h3><h3><br></h3><h3> 张新学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三营八连战士,宁夏隆德人,汉族,初中文化程度,1965年9月生,1985年1月15,1987年1月追认为中共党员,在“一.七”战斗,为抢救伤员而光荣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张新学入伍两年来,工作积极,遵守纪律,训练刻苦,作战勇敢,先后受嘉奖六次。上阵地前,他四次写决心书和请战书要求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前沿阵地执行任务。上阵地后,他冒着炮火查线一百五十次共计一百七十公里,圆满的完成了通讯保障任务。</h3><h3> 1987年1月7日,四连拔点敌人167高地的战斗时,他在156阵地担任观察员。他热血沸腾,渴望向突击队员那样勇猛冲击,渴望与敌痛痛快快的干一场。12时许,张新学所在的二排,接到前去越军阵地,抢运伤员的命令,他没顾上穿鞋,就和战友们一起飞快的冲上了167高地。硝烟里他寻找着伤员的身影,弹雨中他艰难地向伤员接近。被炮弹翻起的泥土中,不时有弹片碎石,他光着脚被扎的很疼,他顽强的忍受着。无情的炮弹不停的在周围爆炸,他全然不顾。抢救伤员要紧!他背着一名伤员从三号区域向一号区域移动,虽然只有几十米的距离,但这确是生死攸关的几十米。为了不让伤员再度负伤,他把战友抱在怀里前进,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战友的生命安全。就这样,她接连背回两名伤员。当他再次冲上高地途中,不幸被敌炮弹击中,因伤势过重,当即倒在血泊中,壮烈牺牲。组织上根据他生前表现和要求,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并追记三等功。</h3> <h3> 陶重庆烈士(三等功)<br></h3><h3><br></h3><h3> 陶重庆生前系步兵第139师417团122榴炮二连侦查班战士,重庆市人,汉族,初中文化程度,1966年12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7年1月追认为共产党员。在“一.七”战斗中,舍生忘死救战友,光荣牺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陶重庆原在140师服役,当得知参战部队要在本部抽调一批技术骨干的消息后,再三找领导要求上前线,愿望得以实现。临战训练期间,他刻苦训练,并和班里战友经常在一起交流经验,每天反复操作瞄准镜和方向盘,经过三个多月苦练,他的技术在全连侦察兵中,处于拔尖水平,受到连队嘉奖。1986年七月,战区一场百年未遇的洪灾,使全连猫耳洞大多被冲坏,他主动帮助战友抢修好后才干自己的。十月份,连队担负为前沿军工铺路的任务,她个子小,体质弱,领导让他休息,他坚决不肯,大家背多少扛多少?他就背多少扛多少,不甘示弱。他的肩被磨出了一道道血痕,从不叫一声苦和累,一直坚持到任务完成。</h3><h3> 1987年1月7日,四连担负拔点任务后,他们连的任务是用猛烈的炮火压制敌人,支援突击队战斗。战斗打响后,他和战友们准确猛烈敌炮火,在越军阵地炸开了花。陶重庆一边在观察,给炮火指示目标,一边向连报告情况。战斗越大越激烈,越打越残酷。敌人向我阵地实施猛烈炮击中,连队有两名战友负伤,他听到这一消息后,不顾个人安危,冲出防炮洞去抢救,当他跑到战友身边,刚背起战友,一发炮弹,呼叫而来,他知不妙,便用身体护住战友,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胸部和腿部,负伤的战友没有在负伤,他确因伤势过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组织上根据他生前的要求和表现,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并追记了三等功。</h3> <h3> 以上为这次战斗的部分照片资料。</h3> <h3> 特别说明:本文音乐选用“潺泉二胡”网友根据一等功烈士郑武军生前创作的歌词:“等到凯旋的那一天”配写的音乐和演唱。</h3><h3> 真诚感谢她变卖了自己几十年收藏的邮票,为英雄创作了这首歌并传到网络。</h3><h3> 永远缅怀英雄的战友!</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cd58sz7?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139师415团老山英烈事迹</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clpe22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139师416团老山英烈事迹之“蓝剑——B行动”</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czu8rrb?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139师416团老山英烈之二——防御作战</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dpsc8w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139师417团老山英烈之二——防御战斗</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enzbt5y?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139师地(高)炮团老山英烈事迹</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f0lojr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139师师直属队老山英烈事迹(11位)</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fdehbk4?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141师421团老山英烈事迹之一————1.5拔点战斗(11位)</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fnyllro?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141师421团老山英烈之二————防御战斗</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fvy0mh4?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61师181团老山英烈事迹</a><a href="https://www.meipian.cn/1g4ptdv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61师182团老山英烈事迹(18位)</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g95y581?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61师183团及师直属老山英烈事迹(6位)</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gsevypt?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第八侦察大队两山作战英烈事迹</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gidu0li?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第九侦察大队两山侦察作战英烈事迹(11位)</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gh07bi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兰州军区第十侦查大队老山英烈事迹(23位)</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ias9wr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47军炮兵旅、工兵团、侦察营、西安陆军学院老山英烈事迹(15位)</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id5nli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工兵第14团老山英烈事迹(6位)</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id37qr8?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兰州军区炮兵第一旅老山英烈事迹(11)</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