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均衡城乡教育的发展,全力推进有效教学,提高农村学校美术课堂教学水平,2018年6月6日,厦门市小学美术送教下乡活动在翔安区宽裕小学进行。活动由厦门市教科院教研员郑杰才老师以及翔安区小学美术教研员李玉玲老师主持,全区小学美术专职教师和专职美术代课教师参加,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厦门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厦门市实验小学郭秋菊老师,省学科带头人新江中心小学林仁杰老师,以及高级教师、知名收藏家、市学科带头人、市"多元目标多元策略"研究基地校课题主持人林细平老师。</h3> <h3> 此次参展的学校有翔安区内厝中心小学、翔安区教师进修附小、翔安区实验学校、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翔安区海滨小学、翔安区第五实验小学、翔安区新店中心小学、舫山小学、新圩学校、萃英小学等10所学校。为了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观展,老师们上午7:30分到达宽裕小学,即刻投入布展中。老师们身手敏捷,齐心协力,一幅幅充满童真的美术作业遍布了整个校园,一根线,串起一群扎根于翔安农村美术教育人的心、情与爱。</h3> <h3>老师们先睹为快,互相学习。</h3> <h3> 下课铃一响,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从教室出来,相互呼唤着,三五成群驻足观赏,面露笑容。他们时而围着画评头论足,时而蹲下身,凑近画仔细研究,还有的迫不及待的拿出画笔,席地而坐,画了起来,他们被这彩色的世界吸引住了。</h3> <h3> 一幅幅主题突出、形式新颖、风格鲜明、稚趣盎然的绘画作品,写满了孩子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热爱,演绎着对色彩斑斓的梦幻和追求。</h3> <h3> 活动的另一环节,由翔安区海滨小学洪惠琼老师以及北师大海沧附属学校林细平老师进行课堂送教。第一节课由洪惠琼老师带来的二年级《动物的故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洪老师结合学生喜爱的动物故事,采用连环画的表现形式,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h3> <h3> 第二节是由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林细平老师开设的四年级《中国古钱币欣赏——清代花钱》。“古钱币的收藏与鉴赏”是“海沧区林细平收藏文化特色工作室”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教学内容。花钱的文字与图案涉及经济、文化、民俗、宗教等方面的内容,质料多样,形制独特,寓意广泛。花钱,又称“厌胜钱”、“压胜钱”。始铸于西汉,至东汉起开始盛行,明清发展到鼎盛时期。“厌胜”意即“厌而胜之”,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由此而铸成钱币形态的辟邪品、纪念品统称为“厌胜钱”。花钱大致可以为宫钱类、吉语类、宗教类、游戏类、特殊用途等五大类,可作为厌胜,佩饰,玩赏,游戏,撒帐,洗儿,吉庆,卜卦,殉葬,赏赐,凭信,开炉,镇库,纪念,祝寿,挂灯,上梁,包裹,镇水,教育等方面之用途。花钱中的图文千姿百态,各具姿容,可称为古代的“铜版画”。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花钱收藏的普及,人们对花钱开始重新认识。花钱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丰富吉祥的内涵,以及和古钱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收藏品中的宠儿。其中,尤以明清时期的吉语花钱最受青睐。主要原因是:1、中国传统文化通常是以儒、释、道三大思想系统为代表,明清时期的吉语花钱从《诗经》《尚书》《易经》到诸子百家名言、唐诗宋词无所不涉及。收集明清吉语花钱就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明清吉语钱已经不单是简单意义的避凶、祝福的愿望,它同时还是古人价值观的体现。2、吉语钱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在明清吉语钱里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其中很大一个因素是由于明清吉语钱多为官私合铸,一些士大夫和有钱人为纪念一些特殊事件往往会请一些学士、师爷设计个性化吉语钱,篆、隶、楷、行、草书以及宋体、变形艺术字普遍出现在官炉花钱中,其中书法功力深厚者很多,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吉语钱的书法艺术。 3、明清吉语钱十分流行,吉语钱的品种和数量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对钱、三枚一套、四枚一套、五枚一套、八枚一套、甚至上百枚的套花,给藏家带来了无限的向往,也给收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乐趣。4、部分吉语钱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研究价值。如林细平老师藏的一枚“康熙钱局诗文钱”:这枚花钱的正面是中国传统四个吉语字“福、禄、寿、喜”,背面则是康熙铸钱局的简称局名组成的诗。这二十个铸钱局的局名是:“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组成小诗就成了“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 这首诗用同音字可读为:“同福临东疆,轩辕苏蓟昌。南和宁广浙,台桂闪云障。”如译成现代诗为:“满汉共同的福气啊/降临在广阔的东方/轩辕大帝复苏了啊/在北京的大地兴昌/江南已平和了啊/广浙一带也宁祥/台湾和云贵一带啊/还笼罩着一团迷障。”花钱,浓缩包容了广泛巨大的文化信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一个可供发掘和利用的宝库。对“花钱”的整理、研究,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不过它已引起各方面研究者的注意,在钱币学和民俗学领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中国古钱币欣赏——清代花钱》一课的教学,目的旨在于通过藏品使学生了解历史,了解我国古钱币中蕴藏的美,提高学生在中国古钱币(清代花钱)方面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从小认同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促进学生多元素养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h3> <h3>孩子们积极发言,课堂参与率高。</h3> <h3>孩子们专心致志,乐在其中。</h3> <h3> 两位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态上笑容可掬,语言上和蔼可亲,形式上方法多样,师生互动融洽。整堂课各个环节层层推进,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h3> <h3>听课的老师们专心致志地聆听着,手中的笔刷刷地记录着,生怕错过精彩部分。</h3> <h3> 课堂教学观摩后,由林细平老师为老师们开展了别开生面的讲座:《认同传统美术文化,促进多元素养发展》。</h3> <h3> 最后环节,由厦门市教科院教研员郑杰才老师以及翔安区小学美术教研员李玉玲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点评与活动总结,对两位送教老师的精心准备与认真的教学展示作出了精彩的点评,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例子帮助老师们对“多元目标,多元策略”的理解深入讲解与引导。<br></h3> <h3>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进一步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也给翔安区教师提供了一个观摩学习的舞台,一个交流、领悟、提高的机会。同时也希望翔安的孩子们看画展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要教孩子们用画笔点缀生活,用色彩妆扮童年,在翔安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留下最美的印记。</h3> <h3>图片拍摄:翔安区文艺团</h3><div>撰稿:陈晓妍(翔安区新店中心小学)</div><div>审稿:李玉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