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 为了失去的记忆

鹤凤柳

<h3>致青春</h3><h3>为了失去的记忆</h3><h3>不觉间,已是满头华发,虽然心依旧,但毕竟是年龄早已到了,所以经常回忆起从前:从前的人,从前的事,从前的声音,从前的话语。</h3><h3>这些仿佛就在昨天。</h3><h3>昨天,对,就是昨天。</h3><h3>乡村的早晨的原本是极静的,声音是突然间响起来的。</h3><h3>&quot;咯咯咯儿&quot;一声雄鸡报晓,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片的报晓声。这些报晓声引来了狗的汪汪叫声。</h3><h3>乡村醒了。</h3><h3>吱吜吜的开门声,呲啦啦的开排子的声音。(排子是用庄稼的秸杆綑制而成的简易大门。)随后,就是水桶那吱儿吱儿的响声。吱儿吱儿,丁零咣当的声音越来越多,响声越越大。时而还伴杂着男人的互相问候声,那是父辈和兄长们起来挑水了。&quot;早啊?挑了第一桶?……&quot;&quot;几挑了?&quot;&quot;还得三挑。&quot;水桶声、脚步声、问候声越来越大,充满了整村子。</h3><h3>与此同时,各家的风箱也拉开了,&quot;呼哒哒,呼哒哒……&quot;此起彼伏,煞是好听!劈劈啪啪的烧火声,叮叮当当的做饭声,很晚入睡的母亲起来做饭了。整个村庄热闹起来了。</h3><h3>狗吠声,挑水声,做饭声,人们的问候声此起彼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美妙动听的交响乐。渐渐地这些声音平息下来了。而母亲呼唤孩子的声音又响了起来。</h3><h3>&quot;起来,吃饭,该上学了&quot;。&quot;再不起来,爸妈就该误工啦!&quot;各家各户的喊声几乎又是同一时间响起来的。所以声音特别响。这些声音还没有完全平息下来,就又传来了锅碗瓢盆交响曲。</h3><h3>袅袅的饭香气味伴随着瓢盆交响曲,溢満了整个村庄。</h3><h3>当、当、当上工的集合钟声响了,人们开始陆陆续续的向生产队长分派活计的地方走去。&quot;吃了吗,您呢?&quot;&quot;吃了,您也吃了?&quot;一路上留下了许多的问候声。</h3><h3>大人去了田里,孩子们去了学校。村里又恢复了平静。除了偶尔的几声的鸟叫,再也听不到其它声音了。乡村的白天是静的,如果这时你走在村子里,你会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所以,白天村子里来个生人,或一两个小贩,很快就会被村里的老人们发现。乡村的静是恬美的。是安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只在那个时代才能发生这样的事情,路不遗失,夜不闭户。</h3><h3>紧张而忙碌的清晨交响曲结束了。这样的交响曲,每天都在重复着,从没有听厌过。一直陪伴我长大,直到外面去求学。现在还时而想起她,还是那么美妙动听。</h3><h3>&quot;吃了吗?&quot;&quot;吃了吗,您呢?&quot;&quot;吃过了,您呢?&quot;这就是那个时代百姓之间的礼貌用语。无论在何时何地,这几句差别不大的问候语随时都能听到。好象那个时代的人们整天都在吃饭。其实,恰恰相反,人们整天都在为吃饭这个大事忙碌着。他们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的伺弄的禾苗,每日早出晚归,辛苦劳作仍然盛不满自己的饭碗。所以,吃饭便成了天下一等一的大事了。&quot;吃了吗?&quot;即是礼貌的问候,也就那个时代的美好祝愿。但&quot;吃了吗&quot;这句问候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我不知道,也无从考证。但肯定不是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从这句问候语的消失便可以佐证,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二十年间,&quot;吃了吗&quot;成了问候国语。根本没有改变,进入了八十年代,我们的生活开始有了变化,物质丰富了,粮食开始多了,各家吃的开始有选择了。口袋里开始有零钱了。生活开始向好的方向奔去了。这时,电台、报纸和各种宣传媒体开始了问候语的检讨,可农村依然我行我素的说着&quot;吃了吗&quot;。因为昨天的情景历历在目,他们不肯奢侈的吃喝,他们存粮攒钱,防备着饥饿的再次来临。只要看到存粮多多,他们心里就有了底。然而,饥饿没有再来,物质却是极大的丰富了。吃穿用度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喜爱来决定,衣服不再是灰,蓝,绿了。吃的也不再是&quot;冬是白菜,春是草,秋是粮食,糑管饭饱&quot;。人们开始讲究了吃了,爱吃,好吃,有营养。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厚了。而问候语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quot;你好!你早!&quot;各种问候语和网络用语成了人们打招呼的用语,人们不在说&quot;吃了吗&quot;。所有的人耳朵里都充斥着: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等各种各样祝福的话语。生活中很难再听到&quot;吃了吗,您呢&quot;,偶尔听到一次两次,也是老外学汉语时,用又涩又哏话语票一句&quot;您吃了吗?&quot;可惜完全没有了乡亲们互相问候的内涵和韵味。所以没有引起反响,再后来老外也不说了。</h3><h3>如今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告别了柴禾,告别了风箱,用上了煤气;告别了养育几十代人的老井、水桶和扁担,用上了自来水;村里没有了袅袅的饮烟,只是到吃饭时间,村子里充满了饭菜的香味,没了声音却多了菜香;人们告别了古老的生产方式,没有了集合的钟声。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喇叭的声,发动机的轰鸣声和各种各样的机器声,人们管这些叫噪音。人们进入了现代文明时期。</h3><h3>别了,乡村清晨的交响曲。</h3><h3>别了,&quot;吃了吗,您呢?&quot;。</h3><h3>为这些失去的记忆,我想我应该记下点什么,因为她毕竟伴随了我的整个青春。</h3><h3>我再真诚地向您问候一句&quot;吃了吗,您呢?&quot;。</h3><h3>&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