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段村

郭建华

<h3><font color="#010101">  2018年5月24日,我们段村插队知识青年在阔别四十年之后又重聚于此。参加“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吕梁市交城县夏家营镇段村”村史馆开馆仪式。知青代表巩太平致辞并向村委会赠送“村史彰显历史文化 传承段村再铸辉煌”锦旗。</font></h3> <h3>知青代表巩太平在村史开馆仪式上致辞。</h3> <h3><font color="#010101">全体回村的知青与村委会领导合影。</font></h3> <h3>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吕梁市交城县夏家营镇段村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h3> <h3>这是<b>我们二队知青</b>合影,前排左起高俊玲、康海莲、郭建华、江美林;后排左起郑海平、高晋生、李万鸿。这是四十年后集体回村并且我们彼此之间大部分也是四十年后第一次见面。我们的重逢感慨万千,笑声里饱含着风雨沧桑;祝福声里盛满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忆起当年在酸甜苦辣的岁月里,同耕一方土,同吃一锅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姐妹情。</h3><h3>真可谓“重温往日峥嵘,追忆岁月如歌,互诉阔别情怀,畅谈美好时光。”</h3> <h3>和当年带我们女知青劳动的妇女队长合影。左起第三位妇女队长。</h3> <h3>段村村史知青篇和知青时期的照片。</h3> <h3>这是我们女知青住的院子二门,当时还有大门现在拆迁了,大门为城门洞式,这个大门洞是我们插队时经常在这里乘凉、聊天的地方。这个院子是标准的北方传统民居四合院至今保存完好北房、南房、西房、东房;由大门进前院,穿过前院上台阶进二门,二门有高门槛;进入正院院子四周全部是青砖大瓦房,每个屋檐处精美装饰并镶嵌“防盜镜”满院铺砖地面;进入后院还有一排辅助用房和后门,很完整的一串晚清、民国时期建筑风格院落。好可惜现在大门拆了。</h3> <h3>这是二门的全貌。照片主人是乡友宁生现在住在这个院子。记得当年劳动下工了,我们经常坐着他赶的毛驴车一路嘻嘻哈哈往回村赶。</h3> <h3>这是我们女知青当时住的房子,现在已经是房东的库房了。我们几个合影留念。回想起在这间半间炕的小屋里,五名知青共同生活了700多个日日夜夜许多场景历历在目。最难忘的是当时下乡不久冬天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天刚蒙蒙亮就出工。听到队里出工铃声响实在是不想起床就眯着,这时在朦胧中就听到一曲清脆的歌声在耳边想起。是小玲姐叫我们起床了,小玲姐的歌声就像她的网名“铃铛”一样,给我们留下美好的记忆。</h3><h3>美林即兴题:</h3><h3> 四个美女一台戏,</h3><h3> 都在段村出过力。</h3><h3> 新的时代再聚首,</h3><h3> 想咋地啊就咋地。</h3> <h3>这是我们二队知青的厨房,现在已经塌了。在这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当年为我们做饭的大叔给我们做的红面疙瘩汤,用热油烹些葱花香气扑鼻,当时感觉很好吃!</h3> <h3>和乡友原平合影,当时我们都不到20岁经常在一起聊天、玩闹有时还去她们家做饭吃饭。</h3> <h3>和我们的邻居铁石儿合影,说真的一直不知道他的大名叫什么(大名叫马海)。见到他就想起当时经常饭时在大门洞他一只手上面端着大海碗,下面还捧着一个很小放小菜的碗蹲在大门洞吃饭的场景。这次见面很热情地请我们到他家吃溜米,他睿智的说:“这不是吃溜米,是在吃青春”。</h3> <h3>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门洞留影纪念,这个院落是段村民俗村已受保护的北方传统民居。从这个建筑物上可以看晚清、民国时期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运用精美瓦当,砖雕、木雕、石雕等艺术表现形式建造房屋。</h3> <h3>二队女知青五朵金花左起:高俊玲、康海莲、孙金花、郭建华、江美林。</h3> <h3>万鸿: 七律 回段村</h3><h3> 四十年后回村庄,</h3><div> 百十里路歌声亮。</div><div> 心里激动车上闹,</div><div> 进村一片新气象。</div><div> 乡亲送上溜米糕,</div><div> 吃在嘴里暖心上。</div><div> 五朵金花齐争艳,</div><div> 二队情深似海洋。</div> <h3>漂亮的小玲姐。</h3> <h3>甜蜜的时光</h3> <h3>在去段村的车上,每个人都很开心。</h3> <h3>小玲题</h3><h3> 五朵金花少一朵,乐乐来了添一朵。</h3><h3> 你拉我拽紧相拥,谈笑风声喜祥和。</h3><h3> 你拍我照大家唱,英姿飒爽忘年欢。</h3><h3> 万鸿队长深情望,拿起麦克豪气壮。</h3><h3> 赞咱段村帅小伙,夸咱车上美娇娘。</h3><h3> 芳华再现知青群,风流人物数今朝。</h3> <h3>你们这么亲密在说什么呢?</h3> <h3>在去交城段村路途的大轿车上,个个神采奕奕,意气风发就像儿时我们去春游的感觉。</h3> <h3><br></h3><h3>小玲题 <b>又回段村</b></h3><h3><b> 一别四十载今日回段村,</b></h3><h3><b> 老街老院老房东,街道依旧。</b></h3><h3><b> 往昔事历在目心潮起伏,</b></h3><h3><b> 望乡亲听乡音泪眼朦胧。</b></h3><h3><b> 那时的梦,那时的情,</b></h3><h3><b> 那时的青春。</b></h3><h3><b> 拽着我,牵着你,</b></h3><h3><b> 嵌入年轮。</b></h3><h3><b> 一碗溜米一支烟,</b></h3><h3><b> 声声乳名深深情。</b></h3><h3><b> 昨日小伙今日翁, </b></h3><h3><b> 姑娘已成他家婆。</b></h3><h3><b> 那年离村步匆匆,</b></h3><h3><b> 心也茫然,情也茫然。</b></h3><h3><b> 今日离村手拉手,</b></h3><h3><b> 心也牵挂,情也牵挂。</b></h3><h3><b> 那时的真,今日的心,</b></h3><h3><b> 见也是情,别也是情。</b></h3><h3><b> 芳华不再初心在,</b></h3><h3><b> 蹉跎岁月不了情。</b></h3> <h3>这是[又回段村~美篇]发表后,收到许多观后感点评之一,在两天后美篇的阅读量达6600多次。为了答谢热情关注者的厚爱选择了网名为“海纳百川”的观后感在此发表。我们二队知青队员一致认为是一篇热情洋溢、真挚感人的走心原创作品。万鸿队长感慨道:“高手在民间,高手在段村。放在高考也是满分作文。”</h3><h3>以下是网名“海纳百川”的观后感原文:</h3><h3> 看了又回段村一美篇,思绪不由得浮想联篇。在既无奈,又忧伤,又充满着希望,彷佛看到了明天的曙光这样的音乐感染下,记忆的大门徐徐拉开。把让无情岁月尘封了的青春故事又重新回放了起来。特定的年代,特殊的故事,也让我们这一代人有了特别的青春。在人有限的一生中,虽然我们的青春过的有些盲目,绯徊。但我们毕竞比后来人多收获了对现时的知足和乐观,也更丰富了我们的记忆库存。建华:你用你的才华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好事,这不仅是段村八十多位知青感谢你,而段村的这一代人也会感谢你,通过你的作品宣传了段村的历史文化名村形象,村委也感谢你。</h3><div>作品中万鸿,俊玲,美林有感而发的诗句,句句透射出知青之间,知青和乡邻之间,知青和段村这片沃土之间的情谊。在传统社交被新媒体瓦解,人们的大脑绝大部分被利益和财富占据的当下,《又回段村一美篇》象森林深处流出的一股清泉流入人的心田,给人以清爽惬意,兴奋而难以自抑的感觉。我为段村二队有这样的知青而骄傲,为你们出众的才华而喝彩。</div><div>铁石儿2018年6月12日夜《海纳百川》<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