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记得小时候老家有这样一种说法:三十夜的火、月半夜的灯。所以家乡的人们在春节期间对灯火是非常讲究的:谁家年三十晚上的火最旺,谁家十五晚上的灯最亮,谁家来年的日子就一定红火……</h3> <h3> 因为老家在江南丘陵山里,柴火比较丰富,所以在小的时候,每年寒假回家,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帮父亲拉锯锯柴火,以备春节期间使用。大年三十傍晚开始,父亲总是把最好最耐烧的柴火和树兜放在火炉里。在那物质匮乏,没有电视、手机和网络的年代,一家人围着通宵不灭的火炉烤火,吃着自产的南瓜子、米花糕和红薯条,听着收音机唱的革命歌曲、样板戏守岁,也是儿时记忆中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h3> <h3>至于灯,有一个风俗,就是大年三十到初三晚上以及正月十五晚上各家各户的灯必须长明,不能熄灭,那时普通的百姓人家,一般都舍不得点电灯的,所以,各家各户一般用煤油灯或者蜡烛照明。特别是到了正月十五,父亲就会用篾片、红纸制作小红灯笼,里面放一根蜡,到了晚上,一大群小孩提着、跑着,摇摇晃晃,星星闪闪,红红火火,别有滋味。这灯火的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今年春节,我把依然健在的老母亲接到城里新房子过年,她老人家依然记得叫家住附近的姐姐每天到家亮灯、烧火。 </h3> <h3> 小时候的习惯在自己长大后终于不能再任性地继续。在一个“准北方”小镇生活了二十多年,总是觉得异乡的灯火总有那么一点不同。而今,回到了家乡工作、生活,那种感觉好像再也没有那么浓烈,我终于明白,不同的并非灯火,而是更想看到的是故乡那盏等待的灯火,那盏永远记录着故乡、讲述着故乡的灯火,那盏可以为我们带来无限温馨、可以留下难忘记忆的灯火。 </h3> <h3> 如今,春节也过得文明时尚多了,看春晚,玩QQ,摇微信,抢红包,富有新意,有滋有味!但我仍然会怀念那淳朴的民俗灯火里,无论我走在哪里,故乡的灯火依然会在我的心头燃烧。 </h3><h3> 因为我深深的爱着我的故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