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提到我家的老物件,我的脑海里立即出现的就是父亲的那方“丑古砚”,其实说它“古”,它其实并不古老,那应该是父亲小时的一个物件儿,自始至终我也不知道它的具体来历,一说是父亲小时候自己用一块石头打磨的,一说是父亲的舅舅给的,我没有细问父亲,因为我从小就害怕父亲,父亲对他的儿子总是板着面孔,不带一丝笑容的。我猜想后者的可能性较大,至于不想告诉的原因,许是那个舅爷爷“成分”不太好吧。<br></h3><div>虽然它不是一方“古砚”,但说它是“丑砚”却是名副其实,样子丑丑的,长方形,中间凹下成一个椭圆,它的边缘有的地方有了破损,其中的一块“伤疤”还是我“赋予”的,有一次别人的孩子给了我一个核桃,我急于品尝它的“美味”,匆忙间却没有找到锤子,于是拿起了桌子上的“它”就砸了下去,核桃没有砸到,我的手却鲜血直流,父亲看见了二话没说,急急把我的手指含在了他的嘴里,母亲找来了一片不知道什么药片,研碎敷在了我的“伤口”上,又用干净的布条给我缠好,这时我看见父亲用手摩挲这他的砚台,啥话也没有说,依旧是板着面孔,至此,直到进了这一年的腊月,我就一直没有再见到父亲的砚台。</div><div>我的伤手很快就好了,其实包扎不包扎都没有影响我出去玩的,那个核桃也终于进了我的口,不好吃!可是我的手指一直包着,那时我心里想要不是伤了我的手,就凭我磕破他的砚台,估计我就得被他罚跪,想想我会酸痛的膝盖和我那幼小男儿的“尊严”,我心里竟然“感激”起我受伤的手指来,长大后,读到了《淮南鸿烈》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都觉得刘安老人家说的真有道理。只是可惜了砚台了,本来就不好看,这回越发的丑了……</div><div>我再次见到他的“古砚”是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以后了,那时家家过年也都要贴对联,也不像现在可以在超市和地摊儿上买到对联,那时都是村里的“文化人”给手写的。父亲其实学历并不高,他自己说只念了六年半,按照现在来说就是初中上了一半,由于家里孩子多,没有钱供读就辍学回家务农了。但是父亲酷爱读书,以至于他的文化水平大大的超过了他的学历,我后来对我儿子说,“你爷爷是有文化,没文凭的”,其实那个时代的人又有几人能念很多书啊,不当文盲就已经不错了,但父亲确实什么书都看的,不认识的字也能翻字典,后来我和姐妹上学了,他有时也向我们“请教”——作为村里的为数不多的“文化人”,父亲的腊月是“忙月”,父亲会拿出他的“丑砚”,给乡里乡亲的写对联,我则呆着爸爸身边静静的看着,父亲写完的对联,我给放到炉子旁边烤干,或者放在火炕上晾干。在我小时我只能做这样的简单的“工作”,稍大一点了,我会裁纸了,我就帮父亲裁纸,别看裁纸活不累,却真是个“纯技术的活”啊,一张大红纸,需要裁出一个细长条来写成“春条”,这是贴在门框上的,这个一般是父亲自己编几条,力求家家不一样,后来我也成“文化人”了,也开始帮他编了。记得当时“春条”有这样写的,“宜入新春乐哈哈,咱靠政策发了家……”,总之都是一些比较喜庆的词儿吧。除了裁出这个“细长条儿”,还要裁出福字什么的。有时我给父亲研磨,后来发现这也是个体力活,我就不爱干了,不过这也是最能接近他“古砚”的时候了,写的多了,有时就买几瓶墨汁,村里(当时叫大队)有时让人送几瓶来的,因为那些大队干部家也是需要贴对联的。</div><div>这个时期我最爱做的是“送对联”,父亲写好、晾干的对联,我负责给送去,这样的差事其实是个“美差儿”的。有的人家不好意思“白”用父亲写对联的,于是他们会给我买一挂“小鞭儿”,就是现在鞭炮,我想当时没有哪个男孩子不喜欢放小鞭儿的吧?送完对联,拿着小鞭儿往家走,心里是乐滋滋的,父亲照例会“批评”我几句,都是“不要要人家的东西”、“人家用咱写对联也是瞧得起咱”、“乡里乡亲的,谁求不着谁啊”之类的话,我当时嘴里答应着,心里却盘算着放小鞭儿的事儿来——许是拿人家的手短吧,我会不由自主的记住给我小鞭儿的人家,来年再写对联时,我就“优先”给这样的人家裁纸,父亲写完,我急急的给送去……</div><div>后来,卖对联的多了起来,父亲也写不动了,求父亲写对联的越来越少了,我也长大了,对放鞭炮也没有什么兴趣了,再后来我家也开始买对联了,父亲的“古砚”也基本上不再拿出来了……</div><div>再后来,父亲生病了,临走之前,他把能送的东西都送了人,这方砚台和两本古书没有送,由于我写字极不好看,父亲知道给我也没有用,两本古书是父亲用一马车菜“换”来的,他说要留给他的孙子。</div><h3>那年的冬天,父亲走了,我们把他喜欢的一些东西给他带上了,几本书、酒盅,还有这个他喜欢的又老又丑的砚台;有时我又觉得父亲没走,他一直都在,我分明“看见”他,仍然坐在桌前,用那支毛笔在这砚台里轻轻地蘸满墨汁,轻轻地在砚台边沿上一下又一下的……</h3><h3>爸爸,在那边,求您写对联的人多吗?你那个“丑古砚”还在用吗?那年,如果不是我砸伤了手指,您会不会罚我跪着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