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房颤,预防脑卒中——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开展中国房颤日宣传活动

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h3>  2018年6月6日是第六届"中国房颤日",为了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房颤的认知,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于6月6日上午在门诊大厅举行了专题讲座及义诊活动。</h3><h3> </h3> <h3>  心房颤动简称为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表现为心房规律收缩功能丧失、心跳不规则,通过心电图即可确诊。</h3><h3> 作为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据估计2010年全球房颤人数约3350万。预计到2050年,中国男性房颤患者可达520万,女性310万。</h3><h3> 房颤患者的症状主要有心悸、气短、头晕,严重者在房颤转复时伴有长间歇,还可导致黑曚、甚至晕厥。但马长生教授也指出,有近1/3的房颤发作没有症状,这使得房颤极具隐匿性,而数心跳、摸脉搏可帮助早期发现房颤迹象,当发现迹象异常时,及时就近检查心电图即可确诊。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疾病较多的人,更要重视每年的体检,帮助发现隐匿性房颤。现在随着科技进步,便携式、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也能帮助及时发现隐匿性房颤,实现早发现早治疗。</h3> <h3>  房颤的危害在于它可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心衰风险增加3倍,痴呆和死亡风险增加2倍,并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而近年来房颤住院率的增长甚至已经超过了心梗和心衰。</h3> <h1>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房颤的治疗</b></span></h1><h3> <b>1.抗凝治疗</b></h3><h3> 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h3><h3> 华法林作为口服抗凝药物有很久远的应用历史,在服用期间需要定期抽血化验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控制INR在2.0-3.0之间,才能既减少出血风险,又能有效抗凝。</h3><h3>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起效迅速,剂量固定,与食物药物相互影响小等优点。</h3><h3> 规范的抗凝治疗可使卒中风险降低60-%70%。国际上公认的CHA2DS2-VASc积分可以用来指导患者抗凝治疗。CHA2DS2-VASc积分≥2分的患者,就是卒中高危患者,应该规律服用抗凝药物。&nbsp;</h3><h3> <b> 2.控制心室率</b></h3><h3> 控制房颤发作时的快速心室率,可消除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量,预防心动过速心肌病,减少血栓栓塞的机会。临床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可考虑房室结消融+起搏治疗,但该治疗损伤大,往往不作为首选。<br /></h3><h3> <b> 3.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并且长期维持正常窦性心律</b>。</h3><h3> 方法主要包括药物转复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药物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有限,主要表现为减少房颤发作而不是消除房颤,药物的促心律失常效应和心外不良反应也很常见。导管消融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治房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