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70年,中国历史上不平静的一年,文化革命进入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重要节点。在文革中冲锋陷阵的热血青年,陷入了深深的的迷茫之中。</h3> <h3>上山下乡似乎是这代人唯一的选择。</h3> <h3>历史在这里放慢了脚步。至今不知道决策者的姓名,但是组建铁建兵团的消息迅速的传遍了太原的适龄青年中。不政审、不体检、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尽管不知道在哪修铁路,怎样修铁路,但是这批青年对这个消息看作是走投无路中的一抹阳光,行进在沙漠中时看到的一小片绿色。义无反顾的走进了铁建这个特殊的群体之中。</h3> <h3>5月7日,大部队乘坐卡车,一天的时光,浩浩荡荡的来到了繁峙、灵丘。</h3> <h3>平型关这个以八路军抗战大捷而闻名的地方,成为热血青年为国防三线建设贡献青春的战场。</h3> <h3>京原线经过的大营镇,成为我们铁建一师一团二连的工地现场。我们在这里挖山填路基、用人工夯实。原始的劳动方式使我们对铁路的建成感到了遥远,对这种"要抢在战爭前面"的三线建设,充满了各种无法寻找答案的不理解。</h3> <h3>经历了"被砸烂"命运的公检法,在逐渐恢复职能,一大批文革中的骨干(派性斗争中的中坚)被派到铁建,连以上(包括连)干部全部由这批人担任。十七年中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和思维方式由这种特殊的人以特殊的方式带入到了连队之中。</h3> <h3>对于连队的管理实行了半军事化的方式,对于人员的管理是在劳动教养式的理念下实施的。面对着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人,宣布了不近情理的纪律.多少年以后我们回头看,铁建生涯少的可怜的照片,竟然没有一张男女的合影。</h3> <h3>五月份开始,大战红五月,向七一献礼,向八一献礼,大战红八月,向国庆献厚礼,大战红十月,誓夺全年满堂红。没有一个喘息的余地,一群还在成长期的青年,在这一系列的口号和实践中,用自己的肩膀,抬起了一个个大筐,在高昂的号子声中,用双手将自制的几吨重的石夯,高高的拋向空中。</h3> <h3>冠以铁建民兵的我们,在和铁道兵战士共同观看电影的拉歌互动中,才知道了我们真正的身份,修建铁路的民工。</h3> <h3>"强顶烈日喷炎,顽抗风沙扑面"。师部八一的慰问信中两句形象的描述,四十八年了牢牢印在脑海。风华正茂的女孩,应该是人生最艳丽的色彩。烈日和风沙将风华绝代打磨成了那个时代最具革命性且大众化的容颜。</h3> <h3>超强的体力劳动消耗了我们人生本该辉煌的岁月。大山里远离都市喧嚣的特有环境,使年轻的心去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外国民歌八十首、小说、老乡家珍稀的电影海报,成为文化沙漠中一点绿色。年轻人的好奇、猎奇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独持的文化氛围。各种歌曲、小调可以放声吟唱,那个年代不可想像的事情在这里成为常景。</h3> <h3>简陋的房屋,缺少油脂的食物,没有集体组织的娱乐活动。我们生存了下来。并且把这转化成我们一生难得的人生积累、人生财富。</h3> <h3>还记得这薄薄的垫肩吗?只是减缓了需要布票购买的少的可怜的衣服的磨损。一、二百斤的重量,压在正在发育的肩头,年复一年,我们大多数人留下了一肩高一肩低的毛病。也给铁建人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迹。</h3> <h3>柳条帽,当时最昂贵的劳保用品。那将鲜血和生命献给了铁路建设的战友,生前戴着唯一的防护用品。还记得全连在古交路口送别烈士的场面吗,还记得全连惊天动地的悲泣吗。没有忘记过去,更加珍惜现在。</h3> <h3>告别京原线,转战古交。开山劈岭,离开了铁道兵,仅凭这一万多知青,硬是在大山里建成了一条简易铁路。</h3> <h3>我们努力,我们奋斗,我们不甘平庸,我们苦中作乐,我们互相尊重,我们互相理解,我们互相帮助,我们手牵手走过繁峙和古交的山山水水,我们互相搀扶走过我们最艰难的人生旅程。</h3> <h3>两道乌黑的铁轨伸向天际,一条长龙蜿蜒在黄土高坡。有谁还记得,为了这条交通线路而贡献了鲜血和汗水的太原青年。</h3> <h3>今日的平型关,在铭记当年115师流血牺牲的战士们时,可还记得四十八年前那虔诚的前来朝圣的太原青年。</h3> <h3>四十八年后,我们相聚在一起,我们来了。</h3> <h3>还记得当年的我吗?</h3> <h3>四十八年的磨砺,使我们心态更好,我们迈着青春的步伐,寻找以往的活力。</h3> <h3>难忘我们一路搀扶走过的岁月,仍然是那么美好,那么难以忘怀。</h3> <h3>四十八年了,一切在变,不变的是那永远留在心里的岁月。</h3> <h3>一起走,就像四十八年前一样,一起走向那不知何时不知何处的未来。</h3> <h3>偶尔的停歇,是我们幸福满满的回忆。</h3> <h3>岁月染白了头发,染不掉青春时光留下的容光焕发。</h3> <h3>我们来了,娇艳的身姿配着我们仍然娇健的步伐。</h3> <h3>四十八年前的小女孩,还记得四十八年前的排长吗?</h3> <h3>一排一班的战友们,四十八年再相聚。人生弹指一挥间,难忘四十八年前,一个桶里打饭,一个屋里睡眠,为生计各奔东西,但脑海里仍是满满的回忆。</h3> <h3>别着急,还差好几位。</h3> <h3>四十八年了,改日痛饮,如同繁峙的烧酒,不醉不归。</h3> <h3>还记得懵懂无知的青年那笨拙的模样吗?</h3> <h3>当年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h3> <h3>还记得馒头山和老泉头吗?</h3> <h3>当年的铁姑娘风釆依旧,帅小伙变白发,依旧光彩逼人。</h3> <h3>四十八年了,有多少往事如在眼前,有多少话说不完。</h3> <h3>人生能有几个四十八年,人生能有多少难忘岁月,茫茫世界,又有几人能有这铁建血与火的淬炼。</h3> <h3>犹如小草终会冲破坚石,青春的心无法禁锢,回顾四十八年,收获了爱情,收获了幸福人生。</h3> <h3>岁月并不如烟。</h3> <h3>当年的小青年,步入了老人的行列,无情的岁月,磨白了我们的头发,却压不垮我们挺直的腰杆。</h3> <h3>二排的战友们,还记得昔日的嬉笑欢乐,酸甜苦辣吗?</h3> <h3>古交山铁建队伍中的姊妹花。</h3> <h3>从一条街道出发,汇入到一条洪流之中,岁月荏苒,分散多年,又汇入到联谊会中的街道出发点。</h3> <h3>四十八年前的排长们。</h3> <h3>为这次四十八年后的相聚操心奔波的战友们,向你们说一声,谢谢了。</h3> <h3>岁月可以带走一切,却没法带走当年宣传队的三朵金花的光艳。</h3> <h3>与四十八年前相比,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快乐模样。</h3> <h3>往事已矣,回头看,感概万千。且举杯,往前看。</h3> <h3>四十八年前留给我们的记忆太多太多,四十八年前让我们收获的也太多太多,短短三个小时的相聚,回忆、苦辣酸甜,回忆、幸福满满。说不尽的往事,忆不完的话题。铁建承载着我们成长的过程,也承载着我们付出的代价。尽管已离我们很远,但却成了我们无法抹去的印记。让我们一起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来年再欢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