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遗产名录》。</h3> <h3>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h3> <h3>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h3> <h3>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h3> <h3>为了使宅园更赋文化品味,他邀请了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首席设计师,参与设计蓝图,并留有《文待诏拙政园图》。</h3> <h3>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徵明以一个画家的审美情趣,用传统的笔墨勾勒出了整个园林的总体布局,历时十多年,终于建造完成这座后来名冠江南的杰作。</h3> <h3>文徵明的设计,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的园林风格,强烈地表现出中国山水画中审美意境。</h3> <h3>至此,以真实的自然山水为蓝本,融入中国画的艺术再现手法,成为了苏州古典园林布局的一大宗旨。</h3> <p class="ql-block">倒影楼依水而建,和水相依相连如照镜般的呈现在眼前,别有一番情趣。</p> <h3>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h3> <h3>园子占地面积78亩,以水为主,建筑多临水而建,山地水廊起伏曲折,处处流通顺畅。</h3> <h3>《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h3> <h3>全园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h3> <h3>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h3> <h3>色调古朴典雅</h3> <h3>老的只剩下皮的古树。</h3> <h3>东部占地约31亩,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h3> <h3>黛瓦粉墙绿荫掩映</h3> <h3>这里呈现的是一幅田园风光,建筑点缀在河岸与树丛之中,溪流在假山的脚下穿行,构建出一个充满山林野趣的开阔空间。</h3> <h3>中部占地约18亩,花木繁茂,山水秀丽,亭榭典雅,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h3> <h3>假山四周,池水环绕,山头高低错落,宛如湖中的岛屿,整个空间充满了自然的风韵,气氛宁静而又幽远,显示出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造园格局,基本保持保持了明代园林设计者文徵明时的园林艺术风格-浑厚、质朴、疏朗。</h3><div><br></div> <h3>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br></h3> <p class="ql-block">闺蜜家的红衣宝贝站在绿植如茵下伸手指向红花告诉我们那花开的美丽,红的如她衣衣样的漂亮。</p> <h3>见山楼</h3> <h3>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h3> <h3>总体布局以水为中心,各式建筑傍水安置,造型古朴典雅,亭台楼榭均临水而建,有点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h3> <h3>青石铺地,粉墙黛瓦,精致的漏窗,长长的回廊,充满诗情画意的“与谁同坐轩”,都让人沉浸在江南水乡的动人魅力中。</h3> <h3>小飞虹廊桥</h3><h3>这是拙政园中唯一的一座廊桥。朱红色的廊桥倒映在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h3> <h3>绣楼</h3><h3>共两层,建在一个小山坡上,本想拍个全景,无奈游人太多,只好作罢。</h3> <h3>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明崇祯四年(1631)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h3> <h3>5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历史上曾一分为二,又一分为三,再合而为一,沧桑变迁,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h3> <h3>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h3> <h3>现在的格局维持着晚清园主富商张履谦的风貌。</h3> <h3><font color="#010101">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在整个园子的南部。</font></h3> <p class="ql-block">图片拍于18年6月6日,文字部分摘抄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