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甘南之Day1——Day2

🍀陆正兰🍀

<h3>第一次听说甘南这两个字,应该是十年之前的事了,当时看到一个户外QQ群的网友发了一组甘南的照片,那蓝天白云下的金顶佛塔,犹如世外桃源一般,一下子惊艳到了我。于是,从那一天起,我就萌生了一个念头——有朝一日,我要是能去一趟甘南多好!十多年前的我,无论是自己的时间还是金钱,还是社会上旅游的氛围,远游他乡,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好在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在改变,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这个深埋心底的梦,终于实现了。</h3><h3>正如那句老话,人生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h3><h3>探险家户外俱乐部的《九色甘南》的路线打动了我,赶紧转发我的女友闺蜜小群,四个朋友一拍即合,初步达成向往圣地,同游西北的愿望。</h3><h3>说走就走的旅行,我是没有那种勇气的人,只有在交了钱之后,才可以铁了心,让自己没有退路,也制服了自己心中总是犹豫不决的那个小魔王。于是查百度,看攻略,淘装备,备战高反。。。事实证明,除了高反药是带对了,其他的东西还真是可有可无。</h3><h3>2018年5月19日,我们中午踏上了九色甘南的梦想之旅。</h3> <h3>兰州,我们来啦!到达兰州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兰州火车站背面的大山,典型的北方山脉,轮廓分明,山峦起伏,光秃平滑,没有树木丛生,百草丰茂。</h3> <h3>来到兰州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吃牛肉拉面,放下行李来不及安顿,就打开地图寻找离我们最近的牛肉面馆,马子禄,马有布……怎么都是姓马的开的?按图索骥,首先看到了马有布,四人各点了一份牛肉面套餐,18元,一碗面,一份牛肉,一个蛋,两份小菜。那个面一上桌,筷子还没插进去,口水就上来了,期待的太久啊,这碗正宗的牛肉拉面……</h3><h3><br></h3><h3>ps:1,我们在吃的时候,旁边一位好心的大姐就说,以后点面不要点套餐,单独分开来,想吃什么就点什么。</h3><div>2,几天后去黄河石林玩,导游小姐又传授秘笈,一是兰州人从来不叫兰州拉面,都是叫牛肉面。二是外地开的兰州拉面馆都不是兰州人开的。三是真正好吃的正宗兰州牛肉面不是马子禄也不是马有布,而是居民小区的面铺子。四是下午的牛肉面都是卖给外地人的,兰州牛肉面味道最好的时间是上午九点左右,那时的牛肉汤最香最好喝……江湖套路太多,岂是区区攻略所能道破?</div> <h3>5月20日,星期日。领队3人,队员28人,一行31人乘坐一辆大巴车,开启了为期五天的甘南之行。</h3><h3>行程:兰州——拉扑楞寺</h3><h3>在去拉卜楞寺的途中,路过德尔隆寺,这座距今近八百年历史的寺庙是藏族历史上著名的女密宗师,藏传佛教能断派创始人玛玫拉仲埋“伏藏”之地。德尔隆寺,也称沙沟寺,全称为“德尔隆益嘎曲僧林”,位于今夏河县王格尔塘乡之西南方五公里处,该寺因所在山谷名称而得名,意为“宝藏谷”。我们只是远远的拍下这到甘南后所见的第一座寺庙。</h3> <h3>从兰州车行约5/6个小时,我们下午抵达夏河县城。</h3><div><br></div><div>夏河县城只有一条宽阔的主街和零星几条岔路。也许是为了迎接日益增多的游客,主街的马路正在拓宽还是修缮,车辆非常拥挤,尘土飞扬。</div><div>主街两旁的建筑是我们熟悉的红白黑黄为主色调、方形与菱形为主要构图的藏式建筑。沿着主街一直向前走,随处可见身着红色袍子袈裟的喇嘛,而主街的尽头,便是名气远比夏河这座小县城要大得多的拉卜楞寺了。</div> <h3>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镇)县城西边约1公里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是西藏以外,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中心之一。</h3><div>“拉卜楞”,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即僧侣的宫殿,实际上它也的确是座宫殿,规模仅次于布达拉宫。 拉卜楞寺以治学严谨,寺内学者、活佛众多著称,号称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高等学府。 </div><div>建筑特色</div><div>拉卜楞寺院的建筑粗犷大方,古朴典雅,稳坚耐用。大型佛殿顶部,均有铜质鎏金法轮、阴阳兽、宝瓶、胜幢、雄狮等。部分殿堂的屋顶有鎏铜瓦和绿色琉璃瓦。整个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具有藏民族独特风格。</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拉卜楞寺最外围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筒,周长有3公里还多,由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转经筒组成,转经筒大的有一人多高需2、3个人合围才能保住,小的周长则只有1米左右。沿着长廊徒步,依次转动这些转经筒,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走完一圈。</h3> <h3><font color="#010101">转经筒又称玛尼经筒,持颂六字真言越多,对佛越虔诚,可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制作玛尼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每转一圈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反复旋转则代表无尽的咏颂。转经筒已经饱经风霜,斑驳粗糙,就像虔诚的藏民的面孔,专心而不容亵渎。无论晴天下雨,日出日落,古老而神圣的转经筒总会在藏民刚劲有力的右手的推动下,沿着顺时针不停的转下去,带给他的信徒以平安与圆满。上至花白头发的老妇,下至十来岁的年青喇嘛,在转经筒面前永远保持着敬畏与谦卑。多少年来,这转经筒就在生死轮回中、在嗡嘛呢叭咪吽的六字真言中、在那些虔诚的信徒沾满酥油的手的拨动下,一圈圈的转动着,承载着佛祖与藏民之间的沟通。</font></h3> <h3>我们一行人也不自觉地加入了转经的队伍,虽然我们不懂藏传佛教,也听不懂藏民口中念念有词的经语,我们只能用最虔诚的模仿,最敬畏的内心,默默祈祷与祝福,祈祷所有的亲朋好友平安健康,祝福天下所有善良的人们,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宁静,拥有自己的一片圣洁天空。<br></h3> <h3>藏区的天空,真是风云突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知何时乌云密布,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我们只好躲在就近的屋檐下,看暴雨成河,泥浆满地,抚摸五彩经幡,琢磨个中神秘……</h3> <h3>雨不知何时停了,如同刚刚经过了一场沐浴和洗礼,天空一碧如洗,蔚蓝的天空上,洁白的云朵在嬉戏游荡,太阳也变魔术一样,光芒万丈照耀大地。</h3><h3><br></h3> <h3>公路边有个小山坡,爬上这座小山坡,壮观的拉卜楞寺便可尽收眼底。一路爬上来气喘吁吁,毕竟这也是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平生第一次体会到了高原的爬山如此艰难。</h3><div>每爬几步都回头瞅瞅身后的风景,生怕错过每一个角落的风景,却怎么也看不清也看不透那神秘的寺院。</div><div>我们玩起了托塔天王的游戏,想用自己的掌心,托起那神秘的金碧辉煌的佛塔。</div><div>ps:今天入高原第一天,我和Z还没有特别明显的反应,除了气喘。四个小伙伴,Y和L不知何时不见了,后来才知道,Y同学因为严重的头昏呕吐无力,L同学陪她提前回宾馆休息了,错过了山顶的好风景。而我也不知道,痛苦的高反正在在后面等着我。</div> <h3><font color="#010101">山顶上,有一老一少两名红衣僧人坐在山坡上,不知在交流什么。怀着好奇我走近他们,想与他们合影留念,并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结果他们看见镜头转身给了我一个背影,我不再敢惊扰,悄悄地坐在他们身后,留下这张特殊的合影。我想,不惊扰,不勉强,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吧。</font></h3> <h3>在小山坡上玩够了拍够了,气也顺了不再喘了,我和Z同学才恋恋不舍地走下山坡。此时同行的队友只有四五个人在一起了,我们相约去刚才“托”住的贡唐宝塔里面玩玩,门票20元。</h3><h3>贡唐宝塔位于拉卜楞寺西南角,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因塔内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像而享誉海内外。<br></h3><div><br></div><div>贡唐宝塔共有五层,由塔刹、塔瓶、塔座三大部分组成。宝塔外形金碧辉煌,宏伟壮观,气势非凡,内部更是构造精巧,藏宝无数。</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div>宝塔第三层是千佛殿,收藏有1032尊铜佛,游客可以隔着玻璃欣赏造型精美的铜佛。第四层宝瓶之中,供养着近两米高的阿弥陀佛。塔座和宝瓶内壁还绘有生动细腻的百余幅壁画。</div> <h3><br></h3><div>我们顺着窄窄的楼梯爬到了佛塔的最上面,站在塔顶,整个拉扑楞寺尽收眼底。虽然对佛教一无所知,我们还是被佛塔内的精美佛像壁画雕刻震撼到了。站在塔顶四处眺望,沐浴着佛塔金色的光芒和明亮的阳光,我们仿佛置身世外,内心温暖而安宁。</div> <h3>离开唐贡宝塔,返回驻地的路上,经过这个白色的宝塔,虔诚的藏民们在络绎不绝地转塔,我们也随着人流转了三圈。愿在人流中的我们,在这圣洁的氛围里,我们也能变得纯洁一点,纯粹一点,单纯一点……</h3> <h3>沿着城外的土路返回驻地,沿路都看到这样匍匐在地磕等身长头的虔诚信徒。迅速地避让,静静地注视,默默地沉思……那一刻的心情,任何文字无以言表!</h3><h3>此情此景,才真正地感受——信仰,这两个字的伟大与力量。</h3><h3>路遇一位就地而卧的信徒,也许他累了,也许他困了,睡得那么安宁。他的身旁有半瓶水和一点食物,我拿出包里的一袋零食,悄悄放在他身边,然后静静地离开。我们不要打扰他的酣睡吧,愿他安好,早日到达他梦中的世界。</h3> <h3>PS:我们心急如焚赶回宾馆,赶紧去看Y同学,还在并无大碍,在L同学的照顾下睡着了。L同学也是心慌气短,无力靠在床上休息。</h3><h3>我们俩个也逛累了,四个人都没力气出去寻找特色美食,就在宾馆对面的快餐店要了四份盖浇饭,想到这里的牛肉应是最纯正的,于是要了半斤卤牛肉。味道真心一般,四个人也都没什么胃口,剩下的大包回房间,最终还是浪费了。更要命的是,当天晚上开始Y和Z同学开始拉肚子,我们都怪罪卤牛肉,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错怪了……都是高原反应惹的祸……</h3><h3><br></h3><h3>幸好在她们撤退前,四个人还美颜自拍了一张(&gt;^ω^&l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