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逝去的芳华——校友相聚武汉纪实之二

肖福林

<h3>  回京半月有余,回顾校友相聚武汉的五天四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h3><h3> 打开保存多年的相册,欣赏同学发来的老照片,令我感慨万千。尽管照片有的已经泛黄,有的已模糊不清,但它是历史瞬间的再现。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岁月,一片真情。思绪把我拉回到53年前那个炎热的夏天……</h3> <h3>  那是1965年的夏天,50名北京新生就是乘这种“绿皮车”前往南京动校报到,新的校园生活自此开始。</h3><h3> “教室学知识,下课奔食堂。一日三餐饭,更恋“十里香”。犹喜体育课,倩影留操场。兄弟上下铺,姐妹床挨床,到点就熄灯,夜晚入梦乡……”便是我们校园生活的真实写照。</h3><h3> 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日复一日,让我们度过了四年美好时光。</h3> <h3>  学校操场,同学们晨练,上体育课,开运动会,晚上休闲、散步的地方。</h3><h3><br></h3><h3> 望着学校那300米的跑道,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顾锡兴同学在运动会上的矫健身影和冲剌的一刹那……</h3> <h3>  顾锡兴同学,无锡人,在班上就像兄长一样,人缘极佳。他的短跑成绩已达运动健将标准,200米、400米、跳高、跳远等项目成绩出众,在学校、江苏省、南京市举办的运动会上,为班级、学校赢得不少荣誉。</h3><h3> 不幸的是,顾锡兴同学于1992年因病去世,成为155班走的最早的同窗。他走时刚40岁出头,令人扼腕痛惜!听说顾锡兴同学留下两个孩子,不知他们过得可好?</h3> <h3>  这是1966年夏,我和顾锡兴同学(右)在校园内合影留念。(下图1)</h3><h3><br></h3><h3> 这是1966年冬,陈国华同学(左)和顾锡兴同学在新疆乌鲁木齐合影留念。(下图2)</h3> <h3>  学校操场上的联合运动器械,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胆量和体能,还成了同学们拍照的亮点。</h3> <h3>  王东来同学和叶振忠同学在校图书馆前合影留念。(下图1)</h3><h3><br></h3><h3> 刘国保同学和罗帮明同学在学校操场合影留念。(下图2)</h3> <h3> 这是155班六名男生在学校操场合影留念。(下图1)</h3><h3> 前排左起:王解民、陈国华、郑贤道。</h3><h3> 后排左起:李培炎、陆祖华、范义仁。</h3><h3><br></h3><h3><br></h3><h3> 这是154班八名男生在校园内合影留念。(下图2)</h3><h3> 前排左起:翁生利、孙子臣、楊辉章、</h3><h3> 孙礼言。<br></h3><h3> 后排左起:刘国保、鲍唯一、吴荣生、</h3><h3> 张汉谦。</h3><h3> </h3><h3><br></h3><h3> 注:孙子臣同学,毕业分配至湖北十堰东风轮胎厂工作,1976年7月,因处理家务请假回家(其爱人、孩子均在唐山)他7月27日到达北京,有同事劝他在京住一晚再走,但他回家心切,执意要走。回唐山没几个小时,就在28日凌晨的大地震中不幸遇难。(据说其妻子、孩子只受了点伤。)同学们得到消息十分悲痛,无不为之惋惜!</h3> <h3>  南京动力学校校门口,是同学们拍照的首选地之一。这是154班七姐妹(下图1)和155班十姐妹(下图2)在校门口合影留念。</h3> <h3><font color="#010101">  2014年10月,阔别45年我重返母校,教学楼还是当年的教学楼,楼前的雪松还是当年的雪松,只不过校门前的小河沟填平了,小桥不见了,校名也更改为:南京师范大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我和部分同窗在校门口合影留念。</font></h3><h3> 左起:张金保、张梅修、王 珠、</h3><h3> 肖福林、罗帮明。</h3> <h3><font color="#010101">动校面对紫金山,紧邻玄武湖,是同学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这是154班部分女生参观游览中山陵。(下图1)</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前排左起:陈小桃、李丽君。</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后排左起:蔡贤芝、张汉梅、匡剑华。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154班部分男生在玄武湖畔小憩(下图2)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五名小帅哥躺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嘴里叼着冰棒,那叫一个爽!不知摄影师有没有?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左起:陆志浩、徐晓克、鲍唯一、楊辉章、赵匡明 。</font></h3> <h3>  雨花台烈士陵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清明”节,我们都前往雨花台祭奠英灵。</h3> <h3>  53年前,武汉四兄弟乘同一客轮顺江而下前往南京求学,从此,同学情陪伴了他们一生。</h3><h3> 这是1967年3月,张金保、罗帮明、楊汉生、韩全俊四兄弟在南京九华山顶合影留念。(下图1)</h3><h3><br></h3><h3> 51年后的春天,四兄弟又相聚在武汉古琴台并合影留念。半个世纪过去了,你还认得出他们谁是谁吗?(下图2)</h3> <h3>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到天安门前留个影,接受毛主席检阅,是同学们梦寐以求的事情。</h3><h3><br></h3><h3> 这是154班部分同学“文革”初期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h3><h3>前排左起:蔡贤芝、陈小桃、李丽君、胡怀芝。</h3><h3>后排左起:程翠萍、张汉梅、黄荣兴、孙子臣、毛宗杰。</h3><h3> </h3><h3> </h3> <h3>  那个年代,不分男女,服装色调多以绿色、蓝色、灰色为主。头戴绿军帽,身穿绿军装,肩挎绿背包,脚登解放鞋,是当时最时髦的装束,就连照像也带有那个年代的印记。</h3><h3><br></h3><h3> 这是155班八位女生1967年3月30日的合影(下图1)</h3><h3>前排左起:谢静芳、王 敏、王 珠、</h3><h3> 印美蓉。</h3><h3>后排左起:金秀萍、施霭云、张梅修、</h3><h3> 耿红英。</h3><div><br></div><div><br></div><div> 一样的服饰,一样的佩戴,一样的动作。这是154班七位男生“串联”到江西,在南昌革命烈士纪念堂前合影留念。(下图2)</div><div> 前排左起:王洪根、毛宗杰、王东来。</div><div> 后排左起:孙礼言、鲍唯一、楊辉章、</div><div> 蔡发明。</div> <h3>  毕业即将离校,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到照相馆拍个合影,留个念想吧!(下图1)</h3><h3> 前排左起:李凤盈、洪应娥<br></h3><h3> 后排左起:王 萍、姚丽婷、翟湘娟</h3><h3><br></h3><h3>(下图2)</h3><h3> 左起:孙礼言、翁生利、楊辉章。</h3> <h3>  电154班同学的毕业合影,遗憾的是电155班同学没有拍成。</h3> <h3>  当年的八个小鲜肉(见下图1)</h3><h3><br></h3><h3> 1970年4月26日,叶秋林同学在上海正泰轮胎厂培训,这是他利用休假回到南京大厂镇与同学团聚,留下这张珍贵的合影。</h3><h3><br></h3><h3><br></h3><h3>前排左起:段自强、胡国祥、赵仲廉、张金保</h3><h3>后排左起:顾锡兴、叶秋林、张柏松、孙金陵</h3><h3><br></h3><h3><br></h3><h3> 陆 载 重 逢(见下图2)</h3><h3>1974年庄恩友学长来南京出差,与校友留下这张珍贵合影。</h3><h3>前排左起:邱凌云(209班)、柴达木(原名柴经纬,南京无线电专科学校同学)庄恩友(304班)、吴双福(112班)</h3><h3><br></h3><h3>中排左起:胡国祥(155班)、陈振耀(113班)、赵文英(111班)、邱香琴(胡国祥夫人)</h3><div><br></div><div>后排左起:戚智勇(157班)、孙启超(403班)、吴仁杰(217班)、吴承杰(316班)</div><div><br></div><div><br></div><div> 注:庄恩友学长,曾任南宁虫胶厂厂长,为职工办了很多好事,深受职工爱戴。多年前因病去世,同学不会忘记他的。</div> <h3>  2018年4月22日下午,电154班、155班同学联谊会在汉口“锦江之星”饭店举行,这是联谊会会场。</h3> <h3>  张梅修同学和张汉梅同学在热心为大家服务。</h3> <h3>  会场一角。</h3><h3><br></h3><h3> 今天的你我,不论你是学者名流、商贾官宦,还是布衣平民,也不论你是事业有成、飞黄腾达,还是平平淡淡、默默无闻,在这里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同学。</h3> <h3>  联谊会结束,章遵庆同学和蔡发明同学合影留念。近50年未见,章遵庆同学还是老样子,基本变化不大。蔡发明同学相对就显得有些苍老。也难怪,据他本人讲,参加工作后,他曾有过一段坎坷、令人心酸的经历。他还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当时的处境可想而知。不过,他现在很知足,很幸福!(下图1)</h3><h3><br></h3><h3><br></h3><h3> 当年154班的团支书章遵庆(左)和班长楊辉章在一起合影留念。看起来楊辉章发福多了。(下图2)</h3> <h3>  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大家还没来得及领略芳华的色彩,就不知不觉地跨进了古稀之年。</h3><h3> 岁月无情亦有情,它对每一个人都一样,关键是你要读懂它、亲近它,细细品味酸甜苦辣的滋味,人生自有芳华!</h3><h3><br></h3><h3><br></h3><h3><br></h3><h3> 张汉梅同学和李丽君同学</h3> <h3>  郑贤道同学和翟湘娟同学</h3> <h3>  赵仲廉同学和叶秋林同学</h3> <h3>  胡国祥同学和张金保同学</h3> <h3>  罗帮明同学和楊汉生同学</h3><h3><br></h3><h3> </h3><h3> 当年的少男少女,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岁月苍老了我们的容颜,可是,心依旧是那时的心,情依旧是那时的情。</h3> <h3>  当年的三闺蜜,如今都成了奶奶辈儿。顺序不对,可不要认错呦!</h3> <h3>   《 黄 鹤 楼 》</h3><h3> 唐•崔颢</h3><h3>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h3><h3>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h3><h3>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h3><h3>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h3><h3><br></h3><h3><br></h3><h3><br></h3><h3> 4月23日上午,在武汉参观、游览的第一站 ——黄鹤楼。</h3> <h3>  在“天下江山第一楼”几个大字前合影留念。</h3> <h3>  楼上楼下都是我们的同学。</h3> <h3>  在黄鹤楼公园内合影留念。</h3><h3><br></h3><h3> 匡剑华、程翠萍、张国英在一起。(下图1)</h3><h3><br></h3><h3> 张金保和王东来在一起。(下图2)</h3> <h3>  行走在登黄鹤楼的坡路上。</h3> <h3>  大家纷纷在黄鹤楼前合影留念。</h3><h3><br></h3><h3><br></h3><h3> 叶秋林、赵仲廉与印美蓉、王敏在一起。</h3> <h3>  楊汉生、吴光耀、韩全俊三兄弟在一起。</h3> <h3>  张金保、李培炎、肖福林、赵仲廉、吴光耀、罗帮明与王萍、姚丽婷在一起。</h3> <h3>王 萍、陈小桃在一起。(下图左上)</h3><h3>李秋娥、陈小桃在一起。(下图左下)</h3><h3>姚丽婷、王 萍在一起。(下图右上)</h3><h3>陈小桃、张汉梅、蔡贤芝和刘国保在一起 。(下图右下) </h3> <h3>  王萍同学在首义广场红楼前拍照留念。</h3> <h3>  155班女同学在首义广场孙中山铜像前展现自我。</h3> <h3>  谁说60岁以后就不用打扮?谁说60岁以后就没有追求?活出个样儿不仅给别人看,更要给自己看。(下图1)</h3><h3><br></h3><h3><br></h3><h3> 年轻,有年轻的风采。年老,有年老的风度。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让我们一起加油、努力!(下图2)</h3><h3><br></h3><h3><br></h3><h3> 谁持彩绸当空舞?</h3><h3> 她们欢呼!她们跳跃!望着她们优美的身影,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七十岁的人啊!美的真是:一颦一笑一回眸,亦诗亦韵亦端庄。(下图3)</h3> <h3>  新修建的首义广场,瞻仰战士铜像,仿佛听到当年鏖战的枪炮声,犹然而生一股严肃使命感!</h3><h3> 这是蔡发明同学在战士铜像前拍照留念。</h3> <h3>  漫步在东湖绿蔭道</h3><h3><br></h3><h3> 当年,我们曾漫步在学校的操场、玄武湖畔、紫金山麓、鼓楼、新街口大街……</h3><h3>尽管半个世纪过去了,但我们的脚步仍是那样的轻快,腰板仍是那样的硬朗,笑容仍是那样的灿烂,情感仍是那样的真挚……</h3><h3> 心若年轻,则岁月不老!</h3> <h3>  在绿树、红花的映衬下,仿佛又年轻了20岁。</h3> <h3>  东湖这头石象,陪伴着东湖,见证了东湖这些年的变化,勾起不少武汉同学的记忆。回去找找看,说不定你还保存着小时候与它的合影呢!(下图1)</h3><h3><br></h3><h3><br></h3><h3> 东湖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下图2)</h3><h3>从左至右:洪应娥、谢静芳、金秀萍、姚丽婷、张梅修。</h3><h3> </h3> <h3>  有一个美好的回忆:精美的石头会说话。</h3> <h3>  徐晓克同学(下图1)和李培炎同学(下图2)在大禹神话园拍照留念。</h3> <h3>  印美蓉同学和王敏同学在大禹神话园合影留念。(下图1)</h3><h3><br></h3><h3><br></h3><h3> 谢静芳同学和金秀萍同学在大禹神话园合影留念。(下图2)</h3> <h3>  叶秋林同学在热心为女同学拍照,不曾想让别人拍了进去!</h3> <h3>  “导演”在“说戏”,拍出来的效果果然不一般。</h3> <h3>  “这个姿势好看吗?再换个姿势!”</h3> <h3>  154班的女同学,风韵犹存。</h3> <h3>  155班的女同学,丰姿绰约。</h3> <h3>  得知同学即将来汉团聚的消息,韩全俊同学几乎天天在班群露面,或写诗、留言,或发画片,字里行间透露出与同学见面的迫切心情。</h3><h3> 同学来汉的这几天,韩全俊同学展现了武汉同学热情、豪爽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武汉同学风流儒雅的一面。这不,韩全俊同学西装革履,还颇有一番学者的风度。</h3> <h3>  姚丽婷、王萍(中)、张梅修在晴川阁合影留念。</h3> <h3>  “慢慢看,不着急。”</h3><h3><br></h3><h3> 这是韩全俊同学和张汉梅同学在晴川阁参观、游览。</h3> <h3>  徐晓克同学(左)和蔡发明同学在禹碑亭前合影留念。(见下图1)</h3><h3><br></h3><h3><br></h3><h3> 不仅大树底下好乘凉,而且大树底下负氧离子浓度高,有益身心健康!这是王东来同学在大树下拍照留念。(见下图2)</h3> <h3>  王萍和姚丽婷,张国英和程翠萍在晴川阁拍照留念。</h3> <h3>  谢静芳同学与金秀萍同学在琴台合影留念。</h3> <h3>  谢静芳、洪应娥、金秀萍和徐匀匀在一起。</h3> <h3>  154班女同学在琴台合影留念。</h3><h3><br></h3><h3> 左起:李丽君、陈小桃、程翠萍、蔡贤芝、金巧玲、刘爱莲、匡剑华、张汉梅、徐建心、张国英。</h3> <h3>  王萍同学与陈小桃同学在琴台合影留念。</h3> <h3>  “嗨,我在这儿那!”姚丽婷、洪应娥和张梅修同学躲在树后拍照,让我想起小时候“藏猫猫”。</h3> <h3>  赵仲廉、陆祖华、王 敏、印美蓉、李培炎在琴台合影留念。</h3> <h3>  徐晓克同学和郑贤道同学在琴台亲切交谈,他俩既是同学,又是老乡,两人见面有说不完的话。(见下图1)</h3><h3><br></h3><h3><br></h3><h3> 此时你进入了我的手机,彼时我又进入了你的手机,只为了留住相聚的美好回忆。(见下图2)</h3> <h3>  姚丽婷和李丽君、程翠萍在琴台合影留念。</h3> <h3>  罗帮明同学与张金保同学在琴台合影留念。(见左图)</h3><h3> 韩全俊同学在琴台拍照留念。(见右图)</h3><h3><br></h3><h3> </h3> <h3>  同学情是陈年的老酒,时间越久越醇香,越甘甜。来,为我们的友谊,干杯!</h3> <h3>  校友见面会结束后,部分同学在饭店门前合影留念。</h3><h3>前排左起:段玉琴、周荣秀、王之倩、金菊清</h3><h3>后排左起:赵建琳、孙亨珍、刘春梅。</h3><h3><br></h3><h3>注:除王之倩、刘春梅为113班外,其余五名同学均为114班。</h3> <h3>  既是同学,又曾是鄂西化工厂的同事。这是4月24日中午,校友见面会结束后,大家在一起合影留念。</h3><h3><br></h3><h3>女生左起:赵建琳、张国英、刘春梅、 段玉琴、陈小桃、李秋娥。<br></h3><h3><br></h3><h3>男生左起:胡赞志、冯德平、肖福林、许柏煊、黄志清、袁建权、 陆祖华、</h3><h3>韩全俊。</h3> <h3>  四个班级代表在“鼎安里”饭店门前合影留念。</h3><h3> </h3><h3>左起:许柏煊(119班)、胡赞志(111班)、韩全俊(155班)、张国英(154班)</h3> <h3>  在武汉大学再感受一下大学校园生活氛围。</h3> <h3>  登高望远</h3><h3><br></h3><h3> 程翠萍同学(左)和蔡发明同学在武汉大学樱园老斋社楼顶留影。</h3> <h3>  吴光耀同学连日来为同学拍照,多少有点累了,毕竟年龄不饶人啊!此刻,不知他在翻看照片,还是在考虑问题?</h3> <h3>  吉庆街塑像群之一</h3><h3><br></h3><h3> 叶秋林同学参与其中,别说,还颇有一番摇滚的架势。叶秋林同学真是我们班的一个活宝!</h3> <h3>  记得刚入校,不知是校规的束缚还是思想上的守旧,男女生中间总隔着一条界线,双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就连出入城的路上,也是各走一边。(学校在南京太平门外板仓村)即使春心轻轻萌动,也不敢表白,更不要说在一起合影了。</h3><h3> 已入古稀之年的今天,大家忘掉了矜持,忘掉了场合,忘掉了年龄,相互合影留念。当年的柔情,已化成真诚的友情,愿友情地久天长!</h3><h3><br></h3><h3><br></h3><h3> 这是吴光耀同学(下图1)和肖福林同学(下图2)分别与张国英同学合影留念。</h3> <h3>  楊汉生同学(左图)和韩全俊同学(右图)分别与姚丽婷同学合影留念。</h3> <h3>  叶秋林同学(左图)和肖福林同学(右图)分别与姚丽婷同学合影留念。</h3> <h3>  罗帮明同学和姚丽婷同学在一起合影留念。</h3> <h3>  赵匡明同学(下图1)和韩全俊同学(下图2)分别与王萍同学合影留念。</h3> <h3>  楊汉生同学分别与张梅修同学(下图1)和洪应娥同学(下图2)合影留念。</h3> <h3>  张金保同学分别与姚丽婷同学(左图)和印美蓉同学(右图)合影留念。</h3> <h3>  今生有缘做夫妻,那就是缘分!赵仲廉夫妇是这次同学聚会两对夫妻中的一对。几天来,赵仲廉夫妇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他的夫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贤内助。</h3><h3> 最简单的浪漫,就是陪伴。最幸福的动作,就是牵手。衷心祝福赵仲廉夫妇白头偕老、阖家幸福!</h3> <h3> 游 江 滩</h3><h3> 昔 日 是 荒 滩,</h3><h3> 而 今 不 一 般。</h3><h3> 改 革 开 放 好,</h3><h3> 旧 貌 换 新 颜。</h3><h3><br></h3><h3> 4月26日上午,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汉口江滩。几天来,给同学们的最大感受是,武汉这些年变化太大太快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让武汉每天不一样!</h3><h3> 抓紧这最后不多的时间,再多留几张影。让我们记住江滩的美好景色,记住武汉这个充满朝气和阳光的城市,记住这次校友武汉聚会的点点滴滴……期待我们的下次相聚!</h3><h3><br></h3><h3><br></h3><h3> 张梅修同学和印美蓉同学合影留念。</h3> <h3>  姚丽婷同学和刘爱莲同学在江滩合影留念。</h3> <h3>  刘春梅同学和张国英同学合影留念。(下图1)</h3><h3> 洪应娥同学和李秋娥合影留念。(下图2)</h3> <h3><font color="#010101">  “就要分别了,来!咱们姐妹来一张。”</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赵仲廉夫人徐匀匀(左)和肖福林夫人李秋娥摄于汉口江滩。</font></h3> <h3>  洪应娥同学、陈小桃同学和王萍同学在江滩合影留念。</h3> <h3>  王东来、张金保在江滩合影留念。(下图1)</h3><h3> 鲍唯一、蔡发明在江滩合影留念。(下图2)</h3> <h3>  楊汉生、楊辉章、郑贤道在江滩合影留念。(下图1)</h3><h3><br></h3><h3> 孙礼言、叶振忠、王洪根在江滩合影留念。(下图2)</h3> <h3>  王 萍、张梅修、李秋娥、洪应娥、张汉梅在江滩合影留念。(下图1)</h3><h3><br></h3><h3><br></h3><h3> 陈小桃、张汉梅、徐建心、张国英、蔡贤芝在江滩合影留念。(下图2)</h3> <h3>  楊汉生同学和楊辉章同学在江滩花坛前合影留念。</h3> <h3>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与“祥”谐音,故象被赋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h3><h3> 这是李秋娥和张梅修在江滩与大象雕塑合影留念。(见下图1)</h3><h3><br></h3><h3> 童心未泯,骑上电动玩具,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见下图2)</h3> <h3>  2016年11月18日,155班部分同学相聚在南京。2018年4月22日至26日,两年前的约定终于实现了!由于健康等各种原因,有的同学没能参加这次武汉聚会,但发来的几张照片,让我看到了他们的身影,也算弥补了些许遗憾吧!</h3><h3> 毕业后再也没有谋面的李献华同学、范义仁同学,不知有生之年还能否看到你们?</h3><h3> 失联多年,至今杳无音信的陈国忠同学、洪基同学,你们在哪里?这些年过得好吗?你们的音容笑貌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不知见面还能否相认!</h3><h3> 老同学,不管你在哪里,请多多保重!</h3> <h3><font color="#010101">  南师大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五十年院庆,部分154班同学重返母校。</font></h3> <h3>  154班部分女生与班主任詹有福老师在无锡灵山大佛前合影留念。(拍摄于九十年代)</h3><h3><br></h3><h3>前排左起:李丽君、鲁道韵、戴领兰、</h3><h3> 张国英、匡剑华。<br></h3><h3> </h3><h3><br></h3><h3>后排左起:金巧玲、程翠萍、张玉华、</h3><h3> 詹有福、刘爱莲。</h3><h3> </h3><h3><br></h3><h3> 詹老师:您的学生想您啊!</h3> <h3>  李献华同学在毕业分配前就离校了,此后一段时间和大家失去联系,最后一次聚会(第二次)距今也有24个年头了。</h3><h3> 这是李献华同学(后排穿黑衣者)1994年5月与155班部分同学在南京化工厂聚餐后合影留念。</h3> <h3>  多年没见面的刘永辉同学来宁与部分同窗团聚。——2016年10月摄于南京白鹭洲公园</h3><h3><br></h3><h3>前排左起:王 萍、姚丽婷、李凤盈、洪应娥、翟湘娟。<br></h3><h3> </h3><h3>后排左起:黄光荣、刘永辉、邹治鑫、芮曙东、曹定明。</h3><h3> </h3> <h3> 赞学友武汉聚会</h3><h3> 韩全俊</h3><h3> 李白醉叹白云边,</h3><h3> 留芳千古诗美篇。</h3><h3> 知音晴川归元念,</h3><h3> 民革首义颂逸仙。</h3><h3> 东南西北诚相见,</h3><h3> 欢喜何惧古稀年?</h3><h3> 相约学子再见面,</h3><h3> 劝君还在好百年。</h3> <h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芳华,寻找逝去的芳华,芳华在哪里?其实,芳华就在你的心中,芳华就在你的脚下。</h3><h3>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正像那首歌中唱道的:“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h3><h3> 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回首这一路走来,酸甜苦辣,坎坎坷坷,真的很不容易!余生如何度过,这是我们每个人面临的最后人生课题。愿我们放慢脚步,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活好自己,过好平常人的生活,且行且珍惜。</h3> <h3><font color="#010101">编后语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最后一段文字撂笔,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几天来,老照片、新照片中同学们的音容笑貌,就像过电影似的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总也挥之不去,夜则辗转反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老照片讲述着我们过去的故事,令人回味,令人难忘!新照片展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令人兴奋,令人遐想。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此,感谢吴光耀、楊辉章、陈小桃、姚丽婷、洪应娥、张金保、罗帮明、张梅修、叶秋林、陈国华、印美蓉等同学提供的珍贵老照片和这次聚会活动的自拍照片。有的老照片由于年代久远且模糊不清,有的同学多方联系、确认,提供准确信息,在此一并表示感谢!</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同学情地久天长,永远不散!祝大家身体健康!晚年幸福!快快乐乐度过每一天!</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肖福林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2018•6•14於北京</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