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沁源【今日随拍沁河风光】——王国胜摄

摄影:王国胜

<h3>  沁河发源于沁源县霍山东麓的二郎神沟,源头分水岭高程为2200米左右。据《沁河志》载:“活风村东北沟中石崖下一穴,出水湍急”,为沁河源头。河流在太岳山崇山峻岭间蜿蜒南下,穿越临汾市安泽县,在晋城市沁水县官亭圪堆附近进入晋城市,经阳城县至泽州县拴驴泉附近入河南省,由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出太行山至武陟县南贾村汇入黄河。</h3><div> 在河南省焦作市境内,过境长90余公里。在济源市境内,岩溶发育,有泉水出露。沁河径流资源丰富,河口站多年平均流量49.5立方米/秒,其中基流量165.1立方米/秒,占总流量的32.5%,含沙量低,稳定可靠。</div><div> 在武陟县境内,从小董乡的沁阳村流入境。流 经小董、西陶、大虹桥、三阳、阳城、城关、木城镇、二铺营、北郭9个乡(镇),到北郭乡的方陵村注入黄河,过境长34.9公里,河床宽330~1200米。沁河在1948年前后,还是常流河,60年代以后,由于上游建闸挖渠引水灌溉农田,到本县境内经常断流,成为“季节河”。最大洪水1982年为4280秒/立方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