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

独立寒秋

<h1><i><br>  <br> 我是1985年参加的高考,转眼已经过去30多年了,每到高考时节总要想起那段不愿回味却永远不能忘却的经历。<br> 当时在二中复读,我们班是一个复习班,全部是复读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经历不同,年龄不等,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的。复习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很少交往,全部的精力很专注,就是学习,全部的目标很明确 ,就是考学。复读生的自立能力都很强,那时候父母不赞成孩子复读,高中毕业就该回家干活挣钱,女孩子回家早早嫁人,有些比较偏僻的山里女孩可能还得为兄弟换亲。出来复读大部分是自己强烈要求才成的,我们班有几个女生是顶着父母坚决反对的压力或者瞒着父母偷偷跑出来复读的,所以,我们除了学习别无选择。“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背水一战,孤注一掷”这些都是我们记在心里、每天默诵的座右铭。在这里没有誓言、没有狂热,只有高压下的悲情。<br> 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多才回寝室,中午吃过饭就趴在课桌上休息会。当时学校的条件很不好,三十多个人一个大寝室,平房,睡的是大通铺,寝室内的老鼠很猖獗,一点也不怕人,在床铺上、地面上来回乱跑。我床头的墙上有一个老鼠洞,每天晚上睡觉都提心吊胆的,半夜正睡时就感觉有老鼠出入,我“唰”的一下子就坐了起来,害怕极了,连续几天,我觉得都快神经了。幸好,班里又进来了几个女生,寝室里住不下了,老师就把我们从外乡来的几个人安排到了后楼二楼的二年级女生宿舍,这样我终于摆脱了对老鼠的恐惧。过去三十多年了,我现在看见老鼠都不寒而栗。那时候学校的伙食也不好,早晚是玉米稀饭、白面糊糊,中午天天是汤面条,有时偶尔吃一次大米,需要排半天的队。我们吃饭时是几个人一组,用水桶打饭,然后去饭桌上分。我们学校离百泉湖很近,早上围绕着百泉湖跑操,那时的泉水汩汩冒着,清澈见底,冬天水雾弥漫,跑在湖中间的小路上,仙境一般。从湖里分流出的一条小河从我们校园中间穿过,河边柳树下摆放了几排水泥板,那里就是我们吃饭的地方。早晚是玉米稀饭和在家带的老咸菜,中午汤面条,日复一日,快高考时我闻到食堂里飘出来的汤面条味就反胃,实在不能吃了,就去街上吃了几次大米。离开高中近三十年我都不吃汤面条,只是近几年也许是年龄大的缘故吧,突然又开始喜欢吃了。<br> 那时参加高考必须先经过预选,通过预选的才能参加考试,复习班的学生大部分都能预选上,应届班的学生至少有一半人不能参加高考,有些乡里的学校一个班最多只能预选上十多个,当时所谓的升学率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那时候刚刚有了高考移民现象,我班有几个人去山西和其他省参加了考试,凡是出去考试的都考入了全国或省重点大学,留下来的60多名学生考入本科的不到20人,还大部分都是省内的学校。多年以后碰见一个出去考试的老同学还笑着说,当时你们学习好,不用出来,我不行啊,不出来肯定考不上。三十多年了,这种让人五味陈杂的现实依然存在。<br> 因为我是从外乡转过来的,没有认识的人,同时也因为落榜和父亲突然离去的打击,从小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我,突然变得不说话,不会笑了,那一年我不记得自己笑过,听到别人的笑声我都感到刺耳,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学习,一年的学习结束我认识的同班同学不到二分之一。有时压抑的实在受不了时,放学后就一个人拿着书跑到苏门山上或者附近的农田里大声背书大喊几声。<br>  那年高考考场在我们学校,考前我突然发高烧39度,去医疗室看病时,医生说需要输液,我说,哪有那时间啊,开点药就回学校了。当时考试时间是7月7、8、9三天,天气闷热,晚上数学老师给班里学生集体进行考前辅导,我躺在宿舍的蚊帐内出汗。考试的那三天,每天考试前我先去医务室打针,然后再进考场考试。第三天考试时肚子疼,监考老师看我脸色不好,给我倒了杯热水,喝下去好点,坚持做完了试题。考试结束的晚上,宿舍内只有我们几个离家远的没回去,我们几个人大声唱着、笑着、喊着、哭着,几乎一晚上没睡,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唱《虾球传》主题曲《游子吟》“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那流浪的悲痛辛酸。。。。。。呵游子的心中啊盼望春天。啊流浪流浪,流浪流浪,游子的心中啊 盼望春天。”那含泪唱着的沉重歌声,到现在想起来都在我脑海里回旋。那天晚上我再也坚持不住了,拉肚子跑了十几次厕所,如虚脱一般。<br>  8月份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也没有太大的惊喜,只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管以后路途怎样,我凭着自己的努力终于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多少年的梦里我都在考试,而且都是从面对试卷无所适从的噩梦里惊醒。虽然我如井底之蛙般拼尽全身力气终于跳出了水井,四年后又被一阵狂风刮了回来,但是,我不后悔当初的一番付出,借用香泉先生的一句诗,我真的不后悔年轻时的一心向上。</i></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