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h1> 我 要 上 温 峡 (温峡回忆一)</h1><h1><br></h1><h1> 1968年,大概是9月底10月初,接上级人民公社的通知,要抽调一小批民工提前上温峡水库,为大量的民工上温峡水库工地施工做准备。</h1><h1> 根据公社指示和我们共和大队情况,大队领导要求一个小生产队安排二至三人,全大队近二十人,作为第一批去。</h1><h1> 当时我只有十六岁,但觉得出外工搞建设是个新鲜事,也可以见见外部世界,于是就主动提出要去,当然也得到了队长的同意。</h1><h1> 记得出发那天,我把简单的行装放到了搞运输的板车上由运输的拖着,我骑了一辆白山旧自行车向温峡前进,当时农村有自行车的非常少,大家都是两条腿步行。从旧口区高集公社共和大队到温峡约有160华里路,要走整两天,中途刚好到钟祥县城过一夜。</h1><h1> 在钟祥过夜一般都住在东方红旅社,搞运输的因为有牲口,主要住螺马站。当时旅馆住一夜才五角钱,喂牲口买把草一角钱或两角钱。</h1><h1> 从钟祥走到洋梓,因为从来没到过,所以就在洋梓镇转了转,然后再往前走,一路走来都是平地,洋梓过去都是山丘,越往前走山越大,坡越长越陡,走到蔡集附近,前面已经看得到温峡峡口了,心中正在高兴,一个拐弯接着一个陡下坡,自行车没有闸,速度越来越快,路中间有两个人扛着扁担也在下坡,拼命摇铃二人来不及避让,我紧张中往路右边冲下去,冲到沙石路边上的大鹅卵石上顿了几下,一个跟头,摔倒了,自行车摔了好远,人摔在沙石路面上,裤子擦破了,两个腿子都擦伤了皮,血直流。等那二人走远我才慢慢爬起来,抖抖灰尘推着自行车往温峡口走去。</h1><h1> 受了惊吓,前面的山路再不敢骑着走,蔡集离目的地还有十几里,上下坡推一段,是平路就骑一段,好不容易下午三四点到了共和连宿营地。</h1><h1> 那时出外工都是仿部队编制,整个温峡最高领导机构称指挥部,旧口区称团,高集公社称营,各大队称连,施工时以连为单位行动。</h1><p><br></p><h1> 打前站的小股民工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搭好窝棚准备大量上来的民工住宿,二是搭好灶台预备做饭用,三是修好通往施工地的路。</h1><h1> 当然首先是搭窝棚,搭窝棚就得有材料,这就要上山去砍树做檩子、砍小树做屋椢子,还要割茅草。</h1><h1> 连长把我分配在砍屋椢子。正在睡梦中,团部的起床号叫醒了我们,翻身爬起来洗唰、吃饭,真像要打仗样,急忙忙拿了工具跟着领队往北出发,这时天刚蒙蒙亮。深一脚浅一脚,脚有时踩在石缝中有时踏在石头上,碰到小沟还跳一下,因为从六六年开始就有民工施工,近处能砍的都被砍光了,所以只得一直在石头山上往前走,走了大约两个多小时,人员开始分散去寻找能砍的杂树,粗的不要细的不行,规定不准砍柏树和松树。看大家都消失在山崖里树丛中,我也只得硬着头皮去完成我的那份任务。</h1><h1> 砍屋椢子并不容易,要找到直径约一至二寸长度在两米以上稍显得直一点的砍了才有用,不是砍柴。砍下一根再寻找另一根可能要走好远,最后还得把砍下的弄到一起,用葛根腾子先捆成两梱,然后用带来的麻绳系在每梱中间,用扁担担起来试试,大约离地一尺五左右,重约一百一二十斤。这时再看太阳已经偏西好远,挑着担子随着人群往回赶,中饭也没吃,水也没得喝的,负重一百多斤在山石路上走一走,歇一歇,再走一段,再歇一会,碰到过不去的狭窄地方,就把两梱分别往前扛,然后再走,全身汗湿的衣服贴在身上也全然不顾。空手走过去用两个小时,那挑着东西回走估计有三个多小时,反正直到下午四点的样子才回到营房。这一路真把人搞得精疲力尽。先洗个澡,再吃了一大钵子饭,就倒下睡了,实在是太累了,换的衣服只有等睡一觉了再起来洗了。</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