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业(一)</h3> <h3>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工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用传统文化进行熏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就如何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谈谈个人的点滴经验。</h3><div><br></div> <h3>一、教学生懂孝行孝。</h3><div>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利用语文教材中传统美德文化来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传统孝道盛行千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div><div> 《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由此可见,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是从自己的身上爱起的。凡是一个人的身体,乃至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应当保全。身体发肤,既然授之于父母,更何谈身体以外的金钱、名誉、地位了。作为子女的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谨慎地保重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名誉,不要使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有一点损伤,名誉有一点败坏。</div> <h3> 例如在指导学生读好《游子吟》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一句,体会母亲不辞劳苦,对儿子的一片关爱之情时,我借题拓展,引导学生讨论:那出门在外的孟郊应当怎样感念母亲的恩情呢?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一个学生说:“孟郊出门在外,母亲最担心他的身体了。因此,他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要生病。”“节日的时候,孟郊应当发个短信或打个电话,向母亲报平安!”一个男生补充道。这些都是从只有十岁大的孩子口中发出的稚嫩的声音,虽然他们还不完全理解孝的含义,但却懂得了要爱护身体不让亲人担心的道理,这不正切合了《孝经》中“谨身节用”、以孝父母的至妙之道吗?</h3> <h3>二、教育学生学会尊重 。</h3><div> 尊重父母也是中华民族良好品质之一,教会学生尊重别人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避免教育的空洞和苍白,我注意紧扣课文教学进行潜移默化。在教学《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为妈妈做事,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每天向妈妈索取做事的报酬,当他在餐桌旁看到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总额为零时,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并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在教学完本课后,我没有立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而是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后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或者让爸爸妈妈讲一个关于自己小时候的故事。第二天上课时,孩子们纷纷向我汇报:“老师,我昨天第一次为爸爸洗了脚,爸爸还夸我是个有孝心的孩子。”“老师,昨天妈妈给我讲了我小时候半夜发烧送我上医院的事,我听了好感动。”“老师,昨天我帮妈妈拖了地,妈妈说我真懂事。”……听了孩子们的汇报,我告诉他们:“孩子们,你们在父母的关爱中幸福地成长,知道了父母对你们的爱,你们昨天的表现真棒,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到了父母的爱,同时也知道了回报父母的爱。像小彼得一样,知道了爱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希望你们用对父母的这份爱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么,世界就会汇成一片爱的海洋……”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不仅仅进行思想教育,而是让学生身体力行,亲自实践,自己从中悟出文本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通过交流,让学生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div> <h3>三、挖掘古诗词思想美。</h3><div> 中国传统的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记录了中国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古诗词更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古诗词可以说是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词易记易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谓是广为传诵。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都有古诗词的学习、背诵,而且篇幅很大,内容形式也是涉及多个方面。比如,我在上第五单元的古诗两首,其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再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反复让学生认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品读中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div> <h3>四、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教育。</h3><div> (1)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机,在此期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中秋节,重阳节组织学生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词。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时引导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实践,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信息,端午的来历,端午节和哪些名人有关,有哪些传统习俗,有哪些诗歌是关于端午节的。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通过小报,板报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这些重要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才会意义深远。</div> <h3><font color="#010101"> (2)孩子天生爱游戏,也是天生的表演家,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特点,在班内开展一些诸如“诗人与诗故事”、“诗句接龙”、“谁是背诵王”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诗热情。除了课本里有古诗词外,广播、电影、电视、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诗句的引用。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注意留心,日积月累,那么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也就得到了稳步提高。</font></h3> <h3>五、利用活动,培养兴趣。</h3><div>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阐明了实践对于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积极开展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才能让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每逢民族传统节日,以为学生布置语文实践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当地的传统节日活动中去,观看一些风俗活动,例如: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或者是探究春节的由来等,也可以去欣赏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如皮影戏、塑泥人等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写一篇传统文化体会,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传统的艺术品,例如:陶瓷、剪纸等工艺,让学生切实参与到传统文化中去,在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实践形式,学生对传统文化会产生很高的热情,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也会更深刻。</div> <h3>六、利用书法滋养学生的心灵。</h3><div>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教育学生好教材。在教育活动中,我严格要求学生坐端正,写端正、用正确的态度去书写中国文字。在书法教学中开阔学生视野,积累更加丰富的知识,锻炼智力,培养心性陶冶情操,提高对美感的辨识。经过长期的书写训练,我的学生书写的习惯有了很大的转变,良好的学习态度逐步养成,浮躁的情绪得到收敛,涌现出不少文质彬彬的优秀学生。</div> <h3> 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既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也是实现基础教育目标的需要。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融入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从而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h3> <h3>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坚持传统文化传承是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认定方向,坚持传统文化育人的功能,认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让我们的教育就会走出一片新的天地。</h3> <h1><font color="#ed2308">“国培计划(2017)”</font></h1><h1><font color="#ed230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修二组化育组</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化育组</font></h1><h1><font color="#010101">组长:</font><font color="#167efb">黄瑞坡</font></h1><h1><font color="#010101">组</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员:</span></h1><h1><font color="#b04fbb">赵 婵 吴钟培 郑首才 李海星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何琪曼 王佳妹 梁 滨 黎春紫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范翠华 杨丽敏 覃玉凤 王 妹</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口号:</span><font color="#39b54a">春风化雨,培育栋梁</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br></h1> <h1><font color="#ed2308"> 🎵团结就是力量</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