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的一首“原山野岭五仓沟,冷藏坳谷难觅踪,期冀本色惊叹世,牵手登山户外中。”的打油诗,拉开了2018年6月2日,三十多位牵手登山户外俱乐部驴友们,登攀野山五仓沟户外活动的序幕。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野山徒步登攀的跋涉之行,而且还是在这次活动中年龄最长者,既然也能和众驴友们一道在挑战极限,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野山沟谷的艰难险阻中经受了考验,使自已的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一次特殊的锻炼和特别的洗礼。我们这次活动是从早晨八时许开始,直到中午近一时才至,大约持续了约五个小时,来去程共十余公里的原始山涧和羊肠小道的艰难行程,不但让自已的意志经受磨炼,也让自已的体力历经磨难,从而也让自已的身心极限有了新的突破和提升,从这个角度上讲,如果在身体和其它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每年都能进行一次或数次的身体极限的野外运动,确实是一种激励人体极限提高的必要方式,也是一种有益处的或有成效的野外锻炼必然手段。所以说,这种身体上的乏累与心情里的舒畅并存相汇的运动,也是我们大家可选择或可进行的有益活动之一。</h3> <h3>据群里的驴友们介绍道:“五仓沟,地处沙河市渡口村西四公里外的山坳中。其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因沟内有五座酷似粮仓的山峰而得名;二是据清《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秦王李世民在沙河洺水一带大破刘黑闼时,曾在仓门山(即五仓沟)囤粮积草而得名。五仓沟自五仓渡槽至彭垴东岭下,南北并排有两条东西方向的山沟,每条沟长4公里,沟的两侧崖高壁绝,植被茂密,雨季时沟内清潭不断,素有九叠十八潭之称,而且沟涧内石床上呈褐红多彩,五色斑斓,甚是好看。</h3><h3>另外,五仓沟上的彭垴村南,还有九龙庙风景区。近年来,这里成为了邢台和沙河登山爱好者们徒步登攀的重要路线,因其山青沟美,被大家风趣地称之为'沙河第一沟'。”</h3> <h3>这本是一条原始山涧间的溢洪沟谷,由于正值枯水期,几公里长的山涧里,只有很细微的一条水流在缓缓地从高处往下流着。整个沟谷两侧全是红崖褐壁,无路可借用,大家只有直接沿着干枯的沟谷往上走着。因为这条沟谷路险途阻,而且本就是没有路可走,幸亏担任向导的偶得天成和建才哥两人边走边开路,才让大家能从一条简单难行的毛路上踏草攀石而过,待几十人踏行而后,才可以留下来的一条有着人们从此走过的痕迹。而只有经过这番行走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无路可走,无路可行呀!……</h3> <h3>由于路途艰辛,高温酷热,口干舌躁,汗水浸透了衣裳,才走了一个来小时,大家就感觉着有些是累的,于是便一字顺着沟谷稍事歇息了片刻,以求养精蓄锐后,能继续往前行走。</h3> <h3><font color="#010101">由于我们是从山脚下往山顶上走,从沟谷的低处往高处行,一路上或踏草而行,或攀石而过,或喜这可是还算好走的行程了。难走的则是荊棘丛生,沟壑阻挡,无路可行呀。众驴友或依着手杖或拄着棍子一步一步往前行,向上走。由于路途行走艰难,特别是有的路段或是荆棘挡道,或是茅草丛生,或是树枝交错,或是乱石叠嶂;大家只好或依附外力,或借助工具,或是拽荆棘,扯树枝,攀崖石,有的路段,还需手脚并用,特别是有时候不小心还会在手上扎个刺,受点小伤。所有这一切,比起能征服困难,达到目标,还是值得哟。</font></h3> <h3>这段路途可算今天行进中最难走的一程了,由于在丰水期天长地久的的洪水冲刷,一段十几米光滑难行的瀑布水道堵住了路途。幸好现在还是枯水期,一面环圆孤形喇叭口似的瀑布水道横亘在眼前,只有靠北边很小的一面有着涓涓的细水长流,而凡经有水流的地方,因为天长日久便长满着青苔,而青苔还是比较湿滑的,然而这面水坡道落差又比较高,坡度也比较陡,年轻的或是手脚利素的男同志,还能爬得上去,而女同志和年纪大的,要登爬上那一段段有着一米多高的坡道却不那么容易了,幸好咱们群里的一位叫做龙哥的驴友,可是个有心人,他随身带着爬绳,首先攀爬上去后,从上面将绳索一端绑定到树根,借着绳索,我和大家都顺顺利利地攀到了石台上的顶部。而这儿的石头也是有着很漂亮的黄褐色彩,再凭借着上午十时许的和熙阳光,其景色也是很漂亮的。因此大家一个个登爬崖坡的照片还是很有特点,或是很好看的,因此,我也就拍下了这些有着纪念意义的照片了。</h3> <h3>我们这一路行程真可谓是跌宕起伏,变化较多,而在路上行走其间的实况实情。就好比咱们群里的一位叫做“心灵港湾”驴友说得那样:“人生的路,深一脚,浅一脚,悲伤在路上,希望也在路上;疲惫在路上,欢喜也在路上。没有谁的一生,阳光朗月永相随;没有谁的一生,欢声笑语永相伴。总有一些困难,一些痛苦,需要我们去经受,去承担。”而长途跋山涉水的行程,何不是如此,但有一点你要知晓,当你付出了应付出的代价,或吃过应吃过的苦头后,胜利后的喜悦会让你尝到这般如此的甘甜,这般如此的幸福。</h3> <h3>这虽然说是一次野山沟谷之行,确也是真真切切地领略了一次沙河西部山区的自然之美;更是亲身体验一番太行本色生态之秀呀。可见众驴友们能背倚太行之脉,脚踏湡水之山,在初夏之时,能攀岭又越谷,既劳累了身骨,锻炼了腿脚;而登高又望远呢?又放轻了心灵,陶冶了情操,如此而已,真可谓一举两得之美事了。</h3> <h3>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艰辛跋涉,我们终于登上了彭垴村寨的山顶,在这儿正好碰到一位老乡告知我们,在前边的山崖边上,可以远眺到对面直线距离大约五百米开外的悬崖顶上,有一处颜色深红的破旧石块建筑,这就是颇有些历史典故遗址的古旧烽火台。而烽火台的作用原本是有敌人来犯时,在台上的兵士们给后方的人们报信用的烟火平台。这前方远处烽火台上的燃烧的烟雾,飘到高空后能让后方的人们早早看到,以便有时间或提前做好应急准备,或早早转移百姓或军队,这样一来可减少敌人突然袭击时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这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用于自卫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或有力的手段之一。如今的烽火台已经破败塌倒了,但作为古遗址之一,应该要抓紧抢修哟,不应让这个历史遗迹淫灭了,否则我们则真得就对不起子孙后代了。</h3> <h3>这一丛丛的山野花从石缝中伸展开了它那郁郁葱葱的身姿,格外凸有着无限生机,也长得是蓬勃旺盛,显现着其有着无穷的生命力。而那一簇簇的野草莓也是长得红润饱满,汁甜味鲜,保持着野生植物其适应力强的天然属性。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不惧高温干旱,而且也不怕地薄土瘦,能把自已的根系紧紧扎在石缝中那狭窄空间的土壤中,让自已的生长力充分享受着大自然所给予的恩赐,从而让自已的生命活的潇潇洒洒,让自已的成长变得坦坦荡荡,如此这般景象,不正是值得我们每位跋山涉水者们,应该从大自然顽强生态中能学到的生活态度吗?……</h3> <h3>在我们这一趟的行程里,还分别到了彭垴和大坪两个古村落,但因为是集体活动,时间又有限,故此没有到村里作更多地停留,多少也是留下些许的遗憾,只能待以后有机会专门游览这两个古村落时,再好好的去领略其特有的古风石韵了。</h3> 这是一次近似中等强度徒步登攀荒山野岭的沟谷之行,到此时已接近了尾声。当大家来到了泽丰园,站在了清凉水世界的岸边,任意地享受着山谷中这湿润的凉风,在大家充满了汗渍的身上轻轻舒缓地吹拂着,那一股股清爽怡情又沁人心脾的愉悦感觉,顿时让大家瞬间进入到了一种极其快乐的境界中去。为了想把大家在经历一番体力的累顿和疲惫以后,能迅速地体验到的是怎样一种特别的舒畅和豪爽的感觉记录下来,于是我想到了用群里部分驴友的微信名,编写了一首顺口溜,权且当作为这篇游记的结尾之语了。这正是:<div>梨花飘雪春已过,</div><div>陌上花开蓝百合;</div><div>月悬中天起得早,</div><div>偶得天成好人缘;</div><div>激情澎湃卷风云,</div><div>悠然自得有味道;</div><div>丑女无敌真飘逸,</div><div>我心飞翔似流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