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最美的遇见

余晓波

<h3>  对于苏州的最初印象源于叶圣陶老先生的文章,那些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精致得不像是真的亭台楼阁,还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就是我对苏州的全部了解。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唯独没有去过苏杭,确属一件憾事,这次有幸到苏州学习,可以细细品味苏州的美。</h3> <h3> 烟雨蒙蒙游古镇</h3><div> 苏州的古镇很多,虽然已经游览了震泽和山塘,但有着“天下第一水乡”美誉的周庄仍是我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镇四面环水,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周庄,顾名思义就是周家人的庄园,周庄最早叫贞丰里,九百年前该地有一位姓周的迪郎将二百亩捐出建成了全福寺,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将贞丰里改为周庄。</div> <h3>  古镇不大,一条河贯穿其间,沿河两岸停放着搭有深蓝色布棚的乌篷船。一座座拱桥横卧于河上,两岸白墙黛瓦的特色民居错落有致,一幅关于梦里水乡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雅致的小楼,古老的石桥,红木的窗棱,飞檐下红色的灯笼,温柔的吴侬软语……不禁让人感叹,周庄怎么可以得到大自然如此多的眷顾。</h3> <h3>  周庄的船很多,来往穿梭的船总是给人平添几分匆匆,其实这匆匆的游船就是周庄最有韵味的美景。悠闲地坐在船头,静静地打量着周庄,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就这么品读着,品读着,仿佛随着小舟就驶入了画卷中,丝毫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摇橹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当地人称她们为“船娘”,她熟练地摇着橹,开心地唱着我们听不懂的歌曲,那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腔调处处都散发着浓郁的水乡韵味,流露着对生活的自信。</h3> <h3>  小船顺流而下,首先经过的是富安桥,它横跨南北市河,桥身四角有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据说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因不愿重蹈其哥哥与朱元璋作对最终被发配充军的复辙,而主动捐钱修建了富安桥,表达了他富了以后祈求安康的心愿。</h3><div> 随小船继续前行,迎面而来的是著名的双桥,双桥建于明代,两桥相连,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圆一方,宛如一把大锁将两条小河紧紧地锁住。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又称钥匙桥。因出现于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中而闻名</div> <h3>  游完水路,小船停靠码头,我们步行来到周庄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沈厅。沈厅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由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为江南水乡的特有建筑;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罕见。</h3><div> 从沈厅出来,外面已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沿河两岸的灯一盏盏一排排,高低远近,如梦如幻。夜游古镇,又是一番别样体味吧!</div> <h3> 庭院深深观园林</h3><div> 园林是苏州的一张名片,苏州园林很多,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等,它们风格不同,各有特色。因时间关系我们只能选择一处看看,斟酌再三还是决定去面积最大的拙政园。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意思是园主人要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div> <h3>  拙政园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建筑均临水而建,园内庭台楼阁,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在园中行走,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延伸不尽的石子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景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h3> <h3>  偶遇导游,听其讲解得知,苏州园林的兴起,缘于苏州人的“退隐文化”。他们或官场失意、或厌倦政治、或躲避战乱而退隐于市,在车水马龙的闹市之中,用一道高墙围起了一个静谧幽美、宛如仙境的城市山林。他们在自己的世外桃源里弹奏古琴,吟诵诗词。那种归隐山园,自耕自食的闲暇和自由让人心生羡慕。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要关心收入、职称,关心孩子的学习、就业,关心上司的意图……心被各种现实问题塞的满满的,精神疲惫、精神迷茫困扰着每一个人,哪有闲工夫如古人一般去观松赏菊,饮酒赋诗呢?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守住内心的寂寞,守住心灵的宁静,别让心灵蒙尘。</h3> <h3> 吴侬软语话评弹</h3><div> 说实话,多数的苏州评弹唱词我是不懂的,一开始也是抱着赶热闹的心态去听听的。在美团上搜了一家人气最旺的评弹馆,赶到时评弹馆里已高朋满座,因为订票比较早,老板给我们预留了座位,端上来几碟小吃和几杯上好的龙井盖碗茶。评弹馆不大,我们的座位与演员只有几步之遥,如此近距离的面对面听评弹是一种兴奋、奇妙、全新的感受。</div> <h3>  评弹的演出,从不事铺张,一张桌子,两把凳子,一男一女,男持三弦女抱琵琶,男穿长衫女着旗袍,如此而已。</h3><div> 评弹均以说唱为主,吴侬软语娓娓道来,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我们所在的评弹馆是一家网红店,据说老板叫吴亮莹,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中插曲《秦淮景》的主唱之一,男演员也曾多次为国家领导人演出。能够听到苏州最专业的评弹,不得不说是一件最值得庆幸的事。</div><div> </div> <h3>  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茉莉花》拉开了整个评弹演出的帷幕,台下的听客们热情很高,纷纷点歌,《钗头凤》《花好月圆》《葬花吟》《莺莺操琴》《新木兰辞》…… </h3><div> 《秦淮景》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插曲,描写了秦淮的繁华,金陵的古韵,让人们对六朝金粉的南京有了更多的认识。</div><div> “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div><div> 诸公各位 静呀静静心呀</div><div> 让我来 唱一支秦淮景呀</div><div> 细细呀 道来 唱给诸公听呀</div><div> 秦淮缓缓流呀 盘古到如今</div><div> 江南锦绣 金陵风雅情呀</div><div> 瞻园里 堂阔宇深呀</div><div> 白鹭洲 水涟涟 世外桃源呀……”</div> <h3>  悠扬清和的曲调,余音绕梁的歌喉,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我的眼前仿佛闪现出一幅幅历史画面——漆黑的焦土,艳丽的旗袍;滴血的刺刀,缠绵的琵琶;冰冷的教堂,温暖的人性;疯狂的杀戮,凄美的救赎;妖娆的身姿,慨然的赴死……十三个秦淮歌妓,一场绝世恋歌。</h3><div> 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客人们已陆续散去,只有我们仿佛还沉浸其中,久久不肯离去……</div> <h3> 美轮美奂赏刺绣</h3><div> 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苏州看最好的苏绣,要到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那里面的每一件刺绣都堪称艺术品。而苏绣中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刺绣水准的要数双面绣了。</div> <h3>  双面绣,是在一块底料上,一针同时绣出正反色彩一样的图案的一种绣法。 苏绣猫,是苏绣中的标志性代表作,1956年由顾文霞带双面绣《月季小猫》赴英国伦敦进行刺绣操作表演时,轰动外国,被誉为“东方明珠”,苏绣猫从此一鸣惊人,开创了苏绣史上的新里程。你看,那蓝绿色的双眼,炯炯有神;那细细的胡须,根根清晰。把小猫那优雅慵懒的神态绣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我忍不住想伸出双手去抱抱它。对于我这个对针线活一窍不通的人来说,这些绣娘可谓是神人了,她们用那芊芊细手把每一根若有若无的丝线,织成她们心里想要的色彩和图案。我禁不住在想,那该是怎样温婉美丽的女子,怎样聪明智慧的头脑,怎样纤细灵巧的双手才能制作出如此美轮美奂的作品啊! </h3> <h3>  丝绸是女人一生的情结,无论是对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有着致命的诱惑。向来以“女汉子”自居的我,到苏州几日,淋了苏州的雨,喝了苏州的茶后,仿佛也变得温婉起来,如此迫切地想拥有一件属于我的丝绸旗袍,不是为了穿,只是为了看,或是怀念。</h3> <h3>  苏州于我,不仅仅是小桥流水人家,也不仅仅是白墙灰瓦的房子和庭院深深的巷子。苏州的人,苏州的文化,以及苏州的美食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在这里,有着和煦的微风、灿烂的阳光;在这里,有着缠绵的细雨,温婉的笑容。相比其他城市,苏州少了一份浮躁,多了几分清幽。行走在这个娴静淡然的小城,内心永远是平静的。平静的叫人可以在花开花落的时光里,在云卷云舒的岁月中,优雅从容的老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