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笃行,活美课堂——埭头小学举行校性语文公开课

美友18628548

<h3>  2018年5月27日,埭头小学陈硕纯老师经过精心准备,为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一课。课堂上,陈老师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品味文字、体会情感,引导他们抓住主要线索,抠住关键词句仔细读,慢慢品,并展开想象,感受文字所描绘的美。 这节课的特点有: </h3><h3>一、抓住一条主线,使教学结构清晰   </h3><h3> 在教学中,教者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及时总结出六个画面:屋前瓜藤爬门前鲜花笑屋后春笋冒鸡鸭觅食欢秋夜虫儿唱,最后体会情感。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h3><h3>二、图文并茂,适时进行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h3><h3>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广泛的想象,让学生想象自己坐在瓜架下,想干什么?想象那花儿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什样的情景?春笋探出头来要干什么(探出头来看新世界)?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晚霞中在院子里晚餐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得到了发挥,从而也对乡下独特迷人的景色有了更深的了解。</h3><h3>三、形式多样品课文,扎实有效热情高</h3><h3> 在教学中,设计了多样的环节引导学生品味文字。如:孩子们读完描写关于乡下鸡、鸭的语句后能用自己的感受说自己读的是什么样的鸡,什么样的鸭。雨后春笋抓住了一个"探出",又说又写又做动作,来体会春笋的生长特点。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用一个词来概括对全文的整体印象。这样又避免了单一的读、品、说,使课堂学习不再单调乏味。</h3><h3><br /></h3><h3>&nbsp;</h3> <h3>  2018年6月5日星期二,埭头小学语文组五年级张如芸老师上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临死前的严监生》,全体语文组成员在教导处的带领下一起听课,与孩子一起走进古典名著,感受吴敬梓先生笔下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h3><h3> 《临死前的严监生》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听着张茹芸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不禁被她独具匠心的设计,浓浓的语文味所陶醉,被她精到的讲解、巧妙的点拨所折服。张老师精炼的语言,恰当的评价,丰富的情感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紧紧地吸引着学生,也感染着我。课堂中的神韵,课堂中的智慧,课堂的引领策略,使我受益匪浅。</h3><h3>本节课特点如下:</h3><h3> 一、 注重朗读的指导</h3><h3> 学好语文,功夫全在一个"读"字。读通课文,关注词语;读懂课文,关注表达;读深课文,关注方法。古白话文的很多句子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生僻,不好读,如果不先扫清字词障碍,将无法进行人物的品读及写法的体会。对于这样的课文,朗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种训练方式加以强化。在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时集中出示容易混淆的、难以理解的、难读的词语,并相机进行了意思上的理解。引导朗读写严监生病重的句子,积累语言,感悟严监生的病入膏肓。</h3><h3>二、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h3><h3>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中心环节,在本节课上,张老师引导学生抓住 "两个指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让学生在读、思之中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张老师提醒学生注意三个重点句中的关键词:"把头摇了两三摇""狠狠地摇了又摇""把眼闭着摇头"等词句,感悟严监生的病入膏肓。随后,又通过对"伸着两个指头"的诠释,让学生通过三个传神动作的句子的揣摩,交流严监生的心理。</h3><h3> 三、注重资源的拓展</h3><h3> 张老师在学生充分朗读体悟文本语言,感受严监生的吝啬后补充了写严监生家境富庶的材料,通过家财万贯和两茎灯草的鲜明对比,让学生对严监生的吝啬形象能够认识得更深刻。 </h3><h3> 综上所述,两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精心的教学设计,活跃的课堂氛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活美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中体会语文课堂的乐趣。</h3><h3><br /></h3>